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临界萃取春黄菊油的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善松 董振山 +2 位作者 杨龙彦 李志华 吴晶晶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12期57-62,共6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对春黄菊进行提取,得到淡黄色油状物,得率为1.57%,利用GC-MS仪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87种香气成分,其中烯烃种类含量最多,有39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41.09%,醇类、酯类、酮类、酸类、醛类分别有12、1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对春黄菊进行提取,得到淡黄色油状物,得率为1.57%,利用GC-MS仪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87种香气成分,其中烯烃种类含量最多,有39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41.09%,醇类、酯类、酮类、酸类、醛类分别有12、11、8、2、1种。黄春菊油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甜没药烯萜醇氧化物A(37.01%)、β-金合欢烯(19.42%)、p-薄荷-1-烯-9-醇(6.05%)、α-红没药醇氧化物B(5.88%)、α-红没药醇(2.18%)、α-金合欢烯(1.85%)、α-布藜烯(1.74%)等,这些成分占春黄菊油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春黄菊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分析李子提取物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
2
作者 董振山 张欣敏 +2 位作者 农怀园 吴晶晶 黄善松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采用涡旋震荡的方式对梨子提取物进行萃取,利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24种成分,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亚油酸乙酯(17.46%)、亚麻酸乙酯(17.11%)、棕榈酸乙酯(16.21%)、5-羟甲基糠醛(9.81%)、苹果酸二乙酯(7.48%)、2... 采用涡旋震荡的方式对梨子提取物进行萃取,利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24种成分,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亚油酸乙酯(17.46%)、亚麻酸乙酯(17.11%)、棕榈酸乙酯(16.21%)、5-羟甲基糠醛(9.81%)、苹果酸二乙酯(7.48%)、2-甲基-2-戊烯酸(5.14%)、乳酸乙酯(4.39%)等,这些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子提取物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糠醛和香兰素的加热释放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3
作者 胡超 冯衍闯 +5 位作者 刘金仓 赵文康 董振山 梁淼 张峻松 务文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6-520,共5页
测定加热卷烟常用香料糠醛和香兰素在不同升温速率(10、20、40℃/min)由30℃升至350℃的热重数据,运用3种非等温热分析方法(Coats-Redfern法(CR)、Kissinger-Akahira-Sunose法(KAS)、Flynn-Wall-Ozawa法(FWO))拟合糠醛和香兰素的热释放... 测定加热卷烟常用香料糠醛和香兰素在不同升温速率(10、20、40℃/min)由30℃升至350℃的热重数据,运用3种非等温热分析方法(Coats-Redfern法(CR)、Kissinger-Akahira-Sunose法(KAS)、Flynn-Wall-Ozawa法(FWO))拟合糠醛和香兰素的热释放过程,采用管式炉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确定糠醛和香兰素的热释放产物。结果表明:糠醛有2个失重阶段,香兰素有1个失重阶段;随着加热温度从30℃提高至350℃,糠醛的热释放特性指数由2.54×10^(-3)增加至3.19×10^(-2),香兰素的热释放特性指数由3.21×10^(-4)增加至5.63×10^(-3);基于多升温速率KAS和FWO的动力学分析显示,转化率为0.7时,糠醛的活化能最高,转化率为0.8时,香兰素活化能最高,KAS法所得糠醛和香兰素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86.26 kJ/mol和84.89 kJ/mol,FWO法所得糠醛和香兰素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88.72kJ/mol和89.09 kJ/mol;基于CR法的动力学分析表明,三维扩散模型D3可较好地描述糠醛和香兰素的热释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 香兰素 热释放 热重分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