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再生水水质和追肥量对滴灌辣椒光合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思琼 田军仓 +2 位作者 沈晖 闫新房 陈海银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39,共6页
为探究滴灌辣椒不同再生水比例和不同追肥量的最优组合。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灌溉水质(W3为再生水,W2为再生水:自来水=1∶1,W1为自来水)和不同追肥定额(F1为60 kg/(hm^(2)·次),F2为90 kg/(hm^(2)·次),F... 为探究滴灌辣椒不同再生水比例和不同追肥量的最优组合。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灌溉水质(W3为再生水,W2为再生水:自来水=1∶1,W1为自来水)和不同追肥定额(F1为60 kg/(hm^(2)·次),F2为90 kg/(hm^(2)·次),F3为120 kg/(hm^(2)·次))对辣椒生长、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追肥量一定条件下,随着灌溉水中再生水比例的增大,辣椒株高、茎粗、光合指标(Pn、Gs、Ci、Tr及WUE)、产量、肥料偏生产力均值增大;在灌溉水质一定条件下,随着追肥量的增加,辣椒株高和茎粗均值增大,光合指标、产量均值先增加后减少,肥料偏生产力均值减少。低追肥量(F1)和中追肥量(F2)水平,再生水灌溉辣椒产量显著高于自来水灌溉。W3F2比对照W1F1处理辣椒株高、茎粗、产量、叶片瞬时净光合速率分别大29.73%、13.39%、36.18%、49.60%。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W3F2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即在降雨量为174.30 mm、灌溉定额为2820 m³/hm^(2)(灌水次数为15次)条件下,当灌溉水质为再生水,追肥量为900 kg/hm^(2)(追肥次数为10次)时辣椒生长优良,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膜下滴灌 辣椒 光合作用 节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生活再生水滴灌对苹果影响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永福 田军仓 +2 位作者 董思琼 沈晖 闫新房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7,共7页
为了探究生活再生水滴灌灌溉定额与施肥量对苹果生长、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3因素(水质Q、灌溉定额W、施肥量F)3水平(低、中、高)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了生活再生水滴灌对苹果各指标的主次顺序、... 为了探究生活再生水滴灌灌溉定额与施肥量对苹果生长、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3因素(水质Q、灌溉定额W、施肥量F)3水平(低、中、高)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了生活再生水滴灌对苹果各指标的主次顺序、显著性、最优组合方案以及各指标综合得分最高方案。结果表明,3因素对苹果新梢长度、茎粗、Pn、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W>F>Q,灌溉定额W和施肥量F对上述指标影响均显著,上述指标均随灌溉定额和施肥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3因素对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影响的主次顺序为F>Q>W,对其影响均显著,可溶性固形物随灌溉定额和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3因素对苹果总糖和维生素C影响的主次顺序为F>W>Q,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对其影响均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5.333%,由综合得分排名知T3处理为生活再生水滴灌苹果较优的组合方案。即在砂砾石土、生育期降雨量为180.4 mm的条件下,对于4 a生矮砧密植礼泉短富苹果,采用生活再生水滴灌,灌溉定额为6480 m^(3)/hm^(2),施肥量为317 kg/hm^(2),为宁夏采用生活再生水滴灌苹果生产的水肥管理方案,为实现苹果的优质、高效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再生水 滴灌 水质 苹果 水肥组合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水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综述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海银 沈晖 +1 位作者 田军仓 董思琼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9期168-169,176,共3页
水盐是制约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胁迫,研究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水盐胁迫的响应机制有利于深入了解植物的抗旱耐盐机理,对水分亏缺地区进行节水灌溉和盐碱地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水盐胁迫下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水盐是制约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胁迫,研究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水盐胁迫的响应机制有利于深入了解植物的抗旱耐盐机理,对水分亏缺地区进行节水灌溉和盐碱地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水盐胁迫下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耐盐机制,揭示了不同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水盐胁迫下的变化机理和相应参数变化对植物生长所造成的影响,总结了不同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的改变条件,以期为更加深入了解植物对水盐胁迫的内在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参数 水盐胁迫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