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试验研究铁镁盐改性粉煤灰处理模拟印染废水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微巍 林山杉 +1 位作者 李熙英 权跃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34期52-52,91,共2页
采用铁盐和镁盐改性粉煤灰处理模拟印染废水,通过正交实验对不同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粉煤灰的投加量等条件下处理印染废水,对其脱色率和CODcr的去除效果研究与分析,从而确定最佳的优控条件。结果表明:当硫酸亚铁和硫酸镁质量比为... 采用铁盐和镁盐改性粉煤灰处理模拟印染废水,通过正交实验对不同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粉煤灰的投加量等条件下处理印染废水,对其脱色率和CODcr的去除效果研究与分析,从而确定最佳的优控条件。结果表明:当硫酸亚铁和硫酸镁质量比为10:1时改性粉煤灰,在其投加量为1.5g,pH为3,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60min时对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最大。该工艺简单,以废治废.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改性粉煤灰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吉市新装修居室空气中甲醛污染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微巍 赵绪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4期31-31,共1页
为了了解延吉市新装修房屋内环境空气中甲醛污染的状况并探讨防治措施,对延吉市某新建小区新装修房间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新装修室内环境空气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甲醛污染,最高浓度为0.563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7倍,... 为了了解延吉市新装修房屋内环境空气中甲醛污染的状况并探讨防治措施,对延吉市某新建小区新装修房间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新装修室内环境空气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甲醛污染,最高浓度为0.563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7倍,甲醛浓度的超标率为83.33%,房屋装修后保持有效通风5个月再入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装修居室 甲醛污染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曝气时间对SBR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金明姬 赵春子 +2 位作者 金承俊 金允善 董微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779-781,78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曝气时间对SBR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进水有机负荷及曝气时间,了解不同有机负荷运行条件下,曝气时间对SBR系统的影响。[结果]搅拌/曝气时间分别为2.5 h/7.5 h时,COD与TP的去除效果最佳。此时,在低、...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曝气时间对SBR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进水有机负荷及曝气时间,了解不同有机负荷运行条件下,曝气时间对SBR系统的影响。[结果]搅拌/曝气时间分别为2.5 h/7.5 h时,COD与TP的去除效果最佳。此时,在低、中有机负荷运行条件下,COD和TP的出水浓度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而高有机负荷运行条件下,COD和TP的出水浓度均未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但COD和TP的去除效果较高。[结论]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曝气时间对SBR系统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负荷 SBR 曝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合微生物对养猪场废水恶臭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光春 金明姬 +2 位作者 董微巍 鄭宣龙 严昌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3期16146-16148,16346,共4页
通过调查4组不同微生物组合反应器的排放恶臭浓度,研究了4组不同微生物组合对养猪场废水中恶臭气体物质的产生及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裂殖酵母菌(Schizosaccharomyce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蜡样芽孢杆菌(Baci... 通过调查4组不同微生物组合反应器的排放恶臭浓度,研究了4组不同微生物组合对养猪场废水中恶臭气体物质的产生及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裂殖酵母菌(Schizosaccharomyce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和Acinetobacter seohaensis)微生物组合时抑制恶臭气体产生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场废水 恶臭气体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结合”教学法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明姬 金银珠 +2 位作者 权跃 董微巍 金明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7期11228-11229,11231,共3页
探讨了"三结合"教学法(即"传统讲授、媒体演示、案例研讨"相结合)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该教学法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三结合”教学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改性玉米芯对废水中Cu^(2+)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权跃 吕龙石 董微巍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第32期65-65,共1页
本文研究了硝酸改性玉米芯吸附体积50.00 mL的实验室模拟含Cu2+废水的最佳去除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玉米芯投加量为0.6000 g,吸附体系pH值为7.0,吸附时间为60.00 min,初始浓度为10.00 mg/L,常温条件Cu2+去除率高达96.07%以上。
关键词 硝酸改性玉米芯 吸附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分析不同菌液生物膜工艺处理腌渍废水研究
7
作者 李莹 马姝雨 +1 位作者 董微巍 王明建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第30期55-56,共2页
本文通过对腌渍废水中耐盐菌群的驯化,利用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对延吉市某咸菜厂排放出来的腌渍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与污水厂排放污泥挂膜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经驯化的耐盐菌群对腌渍废水的处理效果远远好于污水厂二沉池污泥挂膜处理效... 本文通过对腌渍废水中耐盐菌群的驯化,利用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对延吉市某咸菜厂排放出来的腌渍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与污水厂排放污泥挂膜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经驯化的耐盐菌群对腌渍废水的处理效果远远好于污水厂二沉池污泥挂膜处理效果,其盐度去除率可达到90%,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可达到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菌液 生物膜工艺 腌渍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大蒜混合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葛长锌 李雅倩 +4 位作者 董微巍 周鑫 徐孟休 李官浩 朴春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76-183,共8页
探究人参与大蒜混合发酵对黑参微生物多样性、成分以及生理功能的影响。以新鲜大蒜和人参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自制黑蒜、黑参和参蒜,对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主要成分以及抗氧化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蒜产品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 探究人参与大蒜混合发酵对黑参微生物多样性、成分以及生理功能的影响。以新鲜大蒜和人参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自制黑蒜、黑参和参蒜,对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主要成分以及抗氧化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蒜产品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优势菌属为uncultured_bacterium_f_Muribaculaceae、乳杆菌属等;根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进行代谢途径预测,参蒜与大蒜和人参的代谢途径无明显差异,主要为全局及概要图、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参蒜的还原糖含量和总酚含量显著提高,总酸含量下降,稀有人参皂苷转化率显著提高,潜在有害物质5-羟甲基糠醛含量显著下降;参蒜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以上研究为参蒜产品的开发、促进黑参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人参 液态发酵 微生物多样性 成分分析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β-葡萄糖苷酶洋虫内共生真菌筛选、鉴定及联合转化人参皂苷作用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房柳 王艳成 +1 位作者 姬文秀 董微巍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22,90,共8页
筛选、鉴定出洋虫成虫体内两株产β-葡萄糖苷酶真菌,两菌株联合发酵提高稀有皂苷转化率和发酵品质,对其动态发酵反应过程进行研究,明确人参皂苷的转化机制。通过MRS(七叶苷,柠檬酸铁)培养基筛选,18SrRNA基因扩增分别对两株产β-葡萄糖... 筛选、鉴定出洋虫成虫体内两株产β-葡萄糖苷酶真菌,两菌株联合发酵提高稀有皂苷转化率和发酵品质,对其动态发酵反应过程进行研究,明确人参皂苷的转化机制。通过MRS(七叶苷,柠檬酸铁)培养基筛选,18SrRNA基因扩增分别对两株产β-葡萄糖苷酶真菌进行鉴定,并与全组分人参皂苷发酵反应,利用LC-MS/MS对发酵产物进行分析。经鉴定两株产β-葡萄糖苷酶分别属于Chaetomium和Aspergillus属;WY1与人参主皂苷反应产物为Rd和Rh1;WY2与人参主皂苷反应产物为Rd、Rh1、Rg3和compound K;WY1/WY2双菌联合发酵有效提高了Rh1、Rg3和compound K的转化率,其转化途径为Re→Rg1→Rh1;Rf→Rh1;Rb1/Rb2/Rc→Rd→Rg3/compound K,人参二醇类皂苷比人参三醇类皂苷更容易被转化且大部分被转化为Rg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虫 稀有人参皂苷 发酵反应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Β-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填料SBBR处理腌渍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松 王明建 董微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5期10408-10411,共4页
[目的]采用聚丙烯废弃物为填料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处理腌渍废水。[方法]通过采用一次性聚丙烯(PP)废弃物作为填料,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处理腌渍废水,研究反应器对腌渍废水中COD、TN、TP、盐度的去除效果以及生物... [目的]采用聚丙烯废弃物为填料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处理腌渍废水。[方法]通过采用一次性聚丙烯(PP)废弃物作为填料,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处理腌渍废水,研究反应器对腌渍废水中COD、TN、TP、盐度的去除效果以及生物相的变化情况等。[结果]试验表明,聚丙烯填料SBBR工艺对腌渍废水中COD、TN、TP、盐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88%、89%、79%,生物膜上的生物相丰富,且活性好,说明聚丙烯填料SBBR适合用于处理腌渍废水。[结论]聚丙烯废弃物填料SBBR可以重复利用,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减少了填料费用,无毒无害,抗冲击能力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生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聚丙烯废弃物 腌渍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辐射对保护地土壤钾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延会春 梁运江 +2 位作者 许广波 董微巍 刘文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8期13781-13781,13786,共2页
[目的]研究热辐射对土壤钾素的影响。[方法]选择保护地土壤,采用室内热辐射模拟方法,测定不同程度热辐射后土壤钾素组分的含量。[结果]当辐射温度在200℃以内时,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当辐射温度大于200℃时,土壤中速效钾含... [目的]研究热辐射对土壤钾素的影响。[方法]选择保护地土壤,采用室内热辐射模拟方法,测定不同程度热辐射后土壤钾素组分的含量。[结果]当辐射温度在200℃以内时,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当辐射温度大于200℃时,土壤中速效钾含量逐渐上升,572℃时速效钾含量达到最高,以后呈下降趋势;当辐射温度在200~300℃时,土壤缓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辐射温度为263℃时缓效钾含量降至最低;当辐射温度大于400℃时,缓效钾含量急剧上升。土壤矿物态钾和全钾含量在低温辐射阶段有轻微波动,在高温辐射阶段无明显变化,但不同辐射温度下矿物态钾和全钾含量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热辐射对土壤不同形态钾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辐射 保护地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废弃物填料SBBR工艺处理腌渍废水最佳运行工况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红菲 杨路强 +1 位作者 董微巍 王明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1067-11068,11071,共3页
[目的]探索使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腌渍废水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一次性聚丙烯废弃物作为填料,应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处理腌渍废水,测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与盐度的变化。[结果]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在pH为7.1、温度为25~3... [目的]探索使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腌渍废水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一次性聚丙烯废弃物作为填料,应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处理腌渍废水,测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与盐度的变化。[结果]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在pH为7.1、温度为25~30℃、有机负荷(CODCr)浓度为956 mg/L时,对腌渍废水的化学需氧量和盐度去除率均较高。[结论]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工艺简单,管理方便,适合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聚丙烯废弃物 腌渍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改性花生壳吸附处理含Cr^(6+)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羽佳 权跃 董微巍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36期23-23,共1页
本文研究了改性花生壳对废水中Cr6+的去除效果,在所实验的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中,pH值的影响最大,投加量和反应时间次之,初始浓度的影响最小。最佳吸附条件为:处理50.00 mL Cr6+的浓度为20.00μg/mL,改性花生壳投加量1.0000g,吸附接触时... 本文研究了改性花生壳对废水中Cr6+的去除效果,在所实验的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中,pH值的影响最大,投加量和反应时间次之,初始浓度的影响最小。最佳吸附条件为:处理50.00 mL Cr6+的浓度为20.00μg/mL,改性花生壳投加量1.0000g,吸附接触时间100 min,吸附体系pH值3.0,常温条件对Cr6+的去除率达94.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 改性花生壳 Cr6+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转化制备稀有人参皂苷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闯 董微巍 全林虎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29期61-,共1页
本文综述了目前稀有人参皂苷生物转化与制备技术的研究,其主要并探讨生物转化人参皂苷技术中的酶解法;微生物转化法的研究进展,并对稀有人参皂苷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人参皂苷 生物转化 稀有人参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转化制备人参皂苷compound K的研究
15
作者 黄冠南 马姝雨 董微巍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第32期62-62,共1页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制备人参皂苷compound K的方法及研究进展,目前研究微生物转化法主要是利用肠道厌氧菌,土壤微生物发酵及酶解法,目前,虽然取得了不少有意义的成果,对转化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不少进展,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 生物转化 人参皂苷 COMPOUND 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