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董平栓 杜来景 +3 位作者 王绍欣 杨旭明 李志娟 方新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高危组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危险度分层高危组的患者83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高危组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危险度分层高危组的患者83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d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性死亡,新出现的心肌梗死、脑卒中、顽固缺血状态伴ST-T改变,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住院期间所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15.7%比18.8%,P<0.05)。两组严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轻度出血比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高危ACS治疗中可减少30d内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替罗非班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董平栓 王绍欣 +4 位作者 杨旭明 杨喜山 尚喜艳 颛莉莉 李转珍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相关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董平栓 张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198-199,共2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与冠心病(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8例)与健康对照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与冠心病(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8例)与健康对照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再将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54例,双支55例,和三支病变组49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195例全部入选者的Fg水平。比较各CHD类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组间血浆Fg水平差异。结果Fg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与SAP、UAP、AMI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Fg水平(g/L)分别为2.47±0.30、2.53±0.49、3.02±0.54和3.26±0.6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Fg水平(g/L)在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中分别为2.66±0.54、2.98±0.54和3.22±0.69,3组间比较,单支与其他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与多支病变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D患者血浆Fg水平与冠心病的发展方向有关,随着斑块的不稳定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董平栓 黄振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1期915-917,共3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硝昔钠 美托洛尔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医疗废弃物智能化管理研究与探索
5
作者 牛牧青 郝晓伟 +2 位作者 许锋波 赵治远 董平栓 《中国新通信》 2025年第2期42-45,共4页
本研究针对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的复杂性与挑战,基于物联网和AI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一种全新的智能医废管理系统构建方案。该系统通过集成蓝牙定位信标、LoRa通信基站、高精度定位和地图引擎等先进技术,建立了一个全面覆盖医疗废弃物全生... 本研究针对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的复杂性与挑战,基于物联网和AI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一种全新的智能医废管理系统构建方案。该系统通过集成蓝牙定位信标、LoRa通信基站、高精度定位和地图引擎等先进技术,建立了一个全面覆盖医疗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无线物联平台。其中,智能医废收集转运车作为核心设备,利用4G/5G模块、蓝牙定位终端和电子称重技术,实现与院内无线物联网平台的深度集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医疗废弃物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本研究不仅为医院智能医废管理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也为基于IOT和AI的智慧医疗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医废 物联网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右股静脉穿刺床边紧急心脏起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平栓 王瑞宗 +4 位作者 卢潘霞 刘福喜 刘煜昊 杨喜山 宋润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1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 :探讨对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紧急心脏起搏救治的新方法。方法 :40例病人均采用非X线条件下 ,经右股静脉插入电生理标测电极导管 ,以体表心电图为指导 ,于床边行紧急起搏。结果 :电极到位率 97 5 % ,心脏有效起搏率 97 5 % ,除 3例病... 目的 :探讨对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紧急心脏起搏救治的新方法。方法 :40例病人均采用非X线条件下 ,经右股静脉插入电生理标测电极导管 ,以体表心电图为指导 ,于床边行紧急起搏。结果 :电极到位率 97 5 % ,心脏有效起搏率 97 5 % ,除 3例病人死于非起博因素外 ,其他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结论 :此法简便有效、并发症少 ,为救治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可靠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心律失常 起搏术 标测电极导管 体表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左室重构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平栓 李志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恢复期左室重构的作用。方法9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岁)随机分为2组,其中PCI组50例,对照组48例。PCI组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对照组给于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两... 目的观察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恢复期左室重构的作用。方法9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岁)随机分为2组,其中PCI组50例,对照组48例。PCI组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对照组给于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并分别于发病后1个月、6个月做心脏彩超了解心功能及左室重构情况,观察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发病1个月后左心室容积及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6个月后,PCI组左心室容积小于对照组,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I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能阻止患者的左室重构,改善患者的远期左室功能,并能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左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32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董平栓 尚喜艳 +2 位作者 宋润洛 曾莉 刘福喜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21期973-973,共1页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尽管已有抗凝溶栓及肺动脉血栓摘除术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该病临床特征多样性,误诊和漏诊率很高,使针对性治疗...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尽管已有抗凝溶栓及肺动脉血栓摘除术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该病临床特征多样性,误诊和漏诊率很高,使针对性治疗不及时或缺如,导致目前PE的病死率达30%,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我们回顾分析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PE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均为我院1987年7月至1998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9
作者 董平栓 杨旭明 +2 位作者 宋润珞 尚喜艳 刘福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1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 :观察 3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支架植入术后的即刻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35例经内科药物治疗 2周后病情平稳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 ,4例因药物不能控制的心绞痛而作紧急PTCA术。结果 :PTCA成功 36... 目的 :观察 3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支架植入术后的即刻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35例经内科药物治疗 2周后病情平稳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 ,4例因药物不能控制的心绞痛而作紧急PTCA术。结果 :PTCA成功 36例 ,病变共 76处 ,5 3处被治疗 ;植入支架 37只 ,成功率 97 6 %。术后病人心绞痛症状均缓解 ;平均随访 9个月 ,30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6例病人有时出现胸闷 ,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病人心功能、心电图明显改善。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应尽早做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房室旁道治疗预激综合征
10
作者 董平栓 刘福喜 +3 位作者 曾莉 申梅花 赵治深 宋润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对17例预激综合征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施行射频消融术。16例为单房室旁道(AP),1例为双AP。14条左侧旁道及1条右侧旁道消融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2.4%。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13个月仅1例右前... 对17例预激综合征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施行射频消融术。16例为单房室旁道(AP),1例为双AP。14条左侧旁道及1条右侧旁道消融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2.4%。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13个月仅1例右前膈AP复发。射频消融是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今后应加强右侧AP消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预激综合征 房室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界病变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磊磊 董平栓 +3 位作者 王可 陈红娟 杜来景 苏晓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9-523,共5页
目的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疗中的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多针对非心梗病变,而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界病变患者意义如何,目前鲜有报道。本文拟探讨IVUS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界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 目的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疗中的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多针对非心梗病变,而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界病变患者意义如何,目前鲜有报道。本文拟探讨IVUS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界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发病12 h内,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提示梗死相关动脉(IRA)固定狭窄为临界病变的STE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采用IVUS指导,对照组采用CAG指导。对照组患者全部植入支架;研究组患者在CAG后行IVUS评估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其中高危组全部植入支架,低危组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支架植入数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LVEDD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植入支架12枚,对照组植入支架35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STEMI患者临界病变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IVUS安全有效,减少了支架植入数量,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喜山 代琳琳 +3 位作者 董平栓 何海超 张东江 席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64例AMI患者血浆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H-FABP浓度;同时选取53例患者...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64例AMI患者血浆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H-FABP浓度;同时选取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H-FABP采用两种检测方法: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和胶乳比浊法免疫测定(LTIA).结果 cTnT、CK-MB、MYO、H-FABP(by ELISA)、H-FABP(by LTIA)和ECG(心电图)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39.1%、59.4%、64.1%、68.7%、70.3%和54.7%,特异性为98.1%、71.7%、81.1%、77.4%、90.6%和92.5%.结论 对AMI患者的诊断,H-FABP (by LTIA)优于cTnT、CK-MB、MYO、H-FABP (by ELISA)和E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乳比浊法免疫测定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早期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降低心肌微循环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红雷 韩延辉 +3 位作者 贾静静 来利红 朱继红 董平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58-866,共9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降低微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系,并建立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正常对照组(Con组,正常培养),HR组(等量PBS),低剂量利拉鲁肽组(低Lir组,加入利拉鲁肽终浓度1nmol/L),中剂量利拉鲁肽...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降低微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系,并建立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正常对照组(Con组,正常培养),HR组(等量PBS),低剂量利拉鲁肽组(低Lir组,加入利拉鲁肽终浓度1nmol/L),中剂量利拉鲁肽组(中Lir组,加入利拉鲁肽终浓度10nmol/L),高剂量利拉鲁肽组(高Lir组,加入利拉鲁肽终浓度100nmol/L)。小干扰RNA技术敲低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和VDAC蛋白表达,并作为干扰IP3R组和干扰VDAC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Fura-2AM检测细胞内钙超载([Ca^(2+)]c)情况;Western blot检测钙泵蛋白IP3R;观察利拉鲁肽作用下线粒体钙([Ca^(2+)]m)的浓度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HR组促进IP3R表达增加和[Ca^(2+)]c超载(P<0.05),表现为Fura-2AM荧光增强(P<0.05);同时[Ca^(2+)]c超载现象通过VDAC进入线粒体,诱发[Ca^(2+)]m超载、膜电位丢失、膜孔道开放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最终TUNEL阳性凋亡细胞增加(P<0.05)。与HR组比较,低、中和高Lir组减少IP3R表达(P<0.05),抑制[Ca^(2+)]c/[Ca^(2+)]m超载,降低细胞凋亡(P<0.05)。结论 HR通过激活IP3R-[Ca^(2+)]c/VDAC-[Ca^(2+)]m信号通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利拉鲁肽可以通过抑制上述信号保护微循环内皮,降低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内皮细胞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细胞凋亡 钙超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江峰 董平栓 +2 位作者 曲红培 李艳云 畅晓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681-683,共3页
目的研究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例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HFPEF患者作为HE... 目的研究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例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HFPEF患者作为HEPEF组,另选择无心肌缺血及器质性心脏病变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指标:震荡初始值(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评价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指标,比较HFPEF组与对照组之间HRT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FPEF组TO明显升高[(0.17±1.40)%vs(-0.26±0.99)%,P=0.027],TS明显降低[(0.88±2.51)ms/RRI vs(2.60±2.76)ms/RRI,P=0.00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与TO负相关(r=-0.55,P=0.01),与TS呈正相关(r=0.23,P=0.03);舒张早期二尖血流速度和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与TO正相关(r=0.21,P=0.04),与TS呈负相关(r=-0.39,P=0.01)。结论 HFPEF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受损,提示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并且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每搏输出量 心力衰竭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关继红 杨喜山 +1 位作者 曾莉 董平栓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114-1115,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有氧运动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与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绍欣 韩明磊 +4 位作者 王宏运 董平栓 李转珍 杨旭明 杨喜山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24期2117-21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50例AMI患者发病后6~12小时(PCI术前)、术后24小时、48小时、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50例AMI患者发病后6~12小时(PCI术前)、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天、5天、7天、14天及25例对照组术前TNF-α与hsCRP浓度;将AMI组分为3个亚组:无并发症组、并发症组和死亡组。结果AMI组术前血浆TNF-α和hsCRP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分别为(119.4±67.58)ng/Lvs(19.64±7.55)ng/L,hsCRP(1.43±0.93)mg/Lvs(0.52±0.16)mg/L(均P<0.01);在3个亚组中,TNF-α和hsCRP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病情越严重,升高的峰值越靠后,至术后14天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均已下降到术前水平,而死亡组仍高于术前水平,3组的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血浆TNF-α与hsCRP浓度明显升高,其峰值延迟甚至持续不降提示病情严重,二者同时测定可作为判断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近期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Α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分钟步行试验对大剂量苯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5
17
作者 关继红 杨喜山 +1 位作者 曾莉 董平栓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803-804,共2页
目的 采用 6分钟步行试验 ,对大剂量苯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6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经过 1~ 2周的基础抗心衰治疗后 ,随机分为两组 :①小剂量苯那普利治疗组 (A组 ) 3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小... 目的 采用 6分钟步行试验 ,对大剂量苯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6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经过 1~ 2周的基础抗心衰治疗后 ,随机分为两组 :①小剂量苯那普利治疗组 (A组 ) 3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小剂量苯那普利 (10mg/d ,每日 1次 )。②大剂量苯那普利治疗组 (B组 ) 3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大剂量的苯那普利 (2 0mg/d ,每日 1次 ) ;疗程均为 2 0周 ,在苯那普利治疗前后分别做 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 两组用苯那普利治疗 2 0周后 ,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均得到明显改善 (P <0 .0 1) ,与小剂量组相比 ,大剂量组改善更明显 (P <0 .0 1)。结论 与小剂量苯那普利相比 ,大剂量苯那普利更能有效地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心力衰竭 充血性 6分钟步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治疗冠心病伴惊恐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喜山 王海滨 +3 位作者 王晓阳 张桂清 董平栓 杨旭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785-1786,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西酞普兰 惊恐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卡托普利治疗CHF伴低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喜山 董平栓 +3 位作者 杨旭明 王绍欣 李志娟 王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3-5,共3页
目的评价大剂量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低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CHF伴低血压患者经抗心衰治疗2周后,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小剂量卡托普利(A组,每天平均56.25 mg)和大剂量卡托普利(B组,每天平均165.65 mg)治... 目的评价大剂量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低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CHF伴低血压患者经抗心衰治疗2周后,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小剂量卡托普利(A组,每天平均56.25 mg)和大剂量卡托普利(B组,每天平均165.65 mg)治疗20周。治疗前后行心功能NYHA分级、6 min步行试验、心脏超声、血压、心率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随访期间死亡3例(A组2例,B组1例),1例猝死,2例因感染诱发心衰加重死亡。两组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均明显改善,以B组改善更明显。与A组比较,B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治疗后,两组心率明显降低,B组肌酐明显升高,但在治疗许可范围内,其余生化指标变化不大。结论大剂量卡托普利能明显改善CHF伴低血压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卡托普利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边紧急心脏起搏与导管室内紧急心脏起搏对比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旭明 董平栓 +1 位作者 宋润珞 刘福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 :比较床边紧急心脏起搏与导管室内紧急心脏起搏对心脏聚停及过缓型心律失常抢救结果的影响 ,以提高临床抢救水平。方法 :经右侧股静脉途径行右心室心内膜起搏 ,比较床边无X 线紧急起搏与导管室内紧急起搏的抢救时间、导管操作时间... 目的 :比较床边紧急心脏起搏与导管室内紧急心脏起搏对心脏聚停及过缓型心律失常抢救结果的影响 ,以提高临床抢救水平。方法 :经右侧股静脉途径行右心室心内膜起搏 ,比较床边无X 线紧急起搏与导管室内紧急起搏的抢救时间、导管操作时间、置管深度、起搏阈值、并发症及成功率等结果。结果 :床边起搏组的成功率为83% ,导管室内起搏组为 10 0 % ,均无发生与起搏有关的并发症。导管操作时间 ,床边起搏组为 10 6± 3 8min长于导管室内起搏组的 5 8± 3 2min(P <0 0 5 ) ;总抢救时间床边起搏组为 14 6± 8 7min ;明显短于导管室内起搏组的 35 9± 14 2min(P <0 0 5 )。置管深度、起搏阈值两组均无差异。结论 :在某些条件下 ,经股静脉床边紧急心脏起搏可能获得更大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床连 急症处理 临时 心脏骤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