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用欠稳定网络环境下“请求-响应”数据集成模式研究
1
作者 刘子杨 孙玲 +2 位作者 孙锋 申帅 董冠华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9,共9页
[目的]在船用欠稳定网络环境下,为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减少通信费用,提出一种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分布式信息集成模式。[方法]结合信息元的有效组织和管理,通过详细定义信息元的组织方法,实现元数据的高效获取和平台元数据库的创建... [目的]在船用欠稳定网络环境下,为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减少通信费用,提出一种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分布式信息集成模式。[方法]结合信息元的有效组织和管理,通过详细定义信息元的组织方法,实现元数据的高效获取和平台元数据库的创建。此外,研究还涉及信息标识解析、元数据映射配置及SQL语句的动态解析编译器设计,有效处理语义异构问题,并实现不同软件系统间数据的集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模式相比,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数据集成方法显著降低了24 h通信量。在单项数据集成实验中,24 h通信量从原有模式的3456000 byte显著降低至3696 byte(每小时请求)和154 byte(每天请求)。对于10项数据集成,24 h通信量从原有模式的11232000 byte降低至17952和748 byte。此外,还有效降低了数据传输频次,同时保持数据信息利用的有效性,显著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结论]证明了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分布式信息集成方法在船用欠稳定网络环境下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通信系统 分布式信息集成 元数据映射 信息标识解析 配置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结合部动刚度辨识 被引量:24
2
作者 董冠华 殷勤 +1 位作者 刘蕴 殷国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25-131,共7页
结合部动力学特性对机械系统动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结合部动力学信息的准确辨识是组合结构动力学建模的重要前提。基于模态分析理论对结合部动刚度辨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建立了包含结合部动力学信息的广义动力学模型,从模态分... 结合部动力学特性对机械系统动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结合部动力学信息的准确辨识是组合结构动力学建模的重要前提。基于模态分析理论对结合部动刚度辨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建立了包含结合部动力学信息的广义动力学模型,从模态分析理论出发,讨论了结合部动力学特性对组合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建立了两者的映射关系;进而,采用质量单元与弹簧阻尼单元建立了理想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所得的固有频率对结合部刚度进行辨识,辨识值与理论值之间最大误差为1.92%;最后,对螺栓连接组合结构进行了模态试验,以所测得的法向及切向典型振型对应固有频率为指标,通过搭建的MATLAB-ANSYS集成平台对螺栓结合部刚度进行辨识,并将所辨识的结合部刚度录入有限元模型,栓接结构固有频率的有限元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最大误差率为3.01%;数值模拟试验与现场模态试验的辨识效果均较为理想,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以栓接结构典型振型对应固有频率为指标辨识的结合部动力学刚度信息很好预测其他各阶固有频率的分布,表征和印证了栓接结构在较大预紧力作用下,螺栓结合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得到了抑制,满足线性条件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结合部 刚度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响函数的螺栓结合部法向刚度辨识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董冠华 殷国富 +2 位作者 胡晓兵 孙明楠 胡腾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3-188,共6页
机械结合部对于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的动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结合部动力学参数的正确辨识是建立其准确动力学模型的前提。为准确获取螺栓接合部的法向刚度,采用理论推导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基于频响函数法对结合部动力学参数的辨识... 机械结合部对于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的动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结合部动力学参数的正确辨识是建立其准确动力学模型的前提。为准确获取螺栓接合部的法向刚度,采用理论推导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基于频响函数法对结合部动力学参数的辨识与等效方法进行研究;定义了实验数据灵敏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灵敏度实现了对实验数据的筛选,提取了有利数据和抑制了不利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辨识公式的矛盾方程,并基于最小二乘思想求得方程的确定解,获得了结合部动力学的等效参数。最后,通过LMS噪声、振动测试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有效提高结合部动力学参数的辨识和等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响函数 螺栓结合部 法向刚度 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结合部耦合动刚度的辨识与建模 被引量:4
4
作者 董冠华 殷勤 +1 位作者 殷国富 向召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63-1268,1275,共7页
针对结合部动力学中耦合动刚度的辨识与建模问题,通过频响矩阵建立了结合部动力学理论模型,基于力学平衡条件与位移兼容条件推导了动刚度辨识公式.辨识过程中将难测频响矩阵作为中间变量,避免了估算难测频响所引入的方程误差,构建了包... 针对结合部动力学中耦合动刚度的辨识与建模问题,通过频响矩阵建立了结合部动力学理论模型,基于力学平衡条件与位移兼容条件推导了动刚度辨识公式.辨识过程中将难测频响矩阵作为中间变量,避免了估算难测频响所引入的方程误差,构建了包含辨识关系的矛盾方程.通过广义逆矩阵对动刚度进行等效处理,讨论了刚度信息之间的耦合关系,提出了结合部耦合动刚度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刚度信息不同程度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最后,基于LMS试验平台进行了现场试验,获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不同动力学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结合部动刚度耦合关系对动力学模型的低频预测性能影响显著,动力学建模时考虑刚度信息的耦合关系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结合部 耦合 动刚度 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PN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研发
5
作者 董冠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14期54-56,共3页
近年来,政府的组织形态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往的政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研发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进一步保证政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VPN技术是一种新兴网络技术,基于VPN技术研发的电子政务系统,可以让... 近年来,政府的组织形态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往的政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研发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进一步保证政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VPN技术是一种新兴网络技术,基于VPN技术研发的电子政务系统,可以让公众参与到政府工作中来。该系统经过需求调研、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研发、Testing评审与系统发布6个阶段进行,通过VPN,HTTP等技术的合理设计,从而保证政府决策的安全性和正确性,提高政府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政务系统 VPN平台 政务管理 系统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语境下非政府组织危机公关探析
6
作者 董冠华 《北方经济》 2012年第2期6-7,共2页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危机防范愈发困难,严重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为适应当前网络媒介的发展要求,非政府组织需要通过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改善与公众的沟通渠道、改变传统危机公关策略、加强网络公关、积极投入公益事业塑造...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危机防范愈发困难,严重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为适应当前网络媒介的发展要求,非政府组织需要通过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改善与公众的沟通渠道、改变传统危机公关策略、加强网络公关、积极投入公益事业塑造组织良好形象等措施来化解当今时代无所不在的各种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境 非政府组织 危机公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问题应对策略的改变——从“从基于危害的方法”到“基于风险的方法”
7
作者 董冠华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2-25,共4页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不同认识导致应对环境策略的不同。传统的环境危害强调环境问题的损害后果,其策略是事后救济。新型的环境危害强调环境问题的致害机制,要求在损害发生前就谋求控制和减少损害,其策略是预防原则。现代环境问题存在更多...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不同认识导致应对环境策略的不同。传统的环境危害强调环境问题的损害后果,其策略是事后救济。新型的环境危害强调环境问题的致害机制,要求在损害发生前就谋求控制和减少损害,其策略是预防原则。现代环境问题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环境风险成为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与环境危害相比,环境风险在原因、性质、后果、范围等方面存在特殊性,因此应对策略应当转变为风险防范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危害 环境风险 风险防范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M-LS-SVM层级模型的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 被引量:3
8
作者 谭峰 殷国富 +2 位作者 殷勤 董冠华 王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28-4034,共7页
为了更精确地对数控机床热误差进行预测及补偿以提高其加工精度,针对单独使用灰色模型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机床热误差建模的不足,并利用这2种模型在数据不同处理阶段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灰色模型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层级模型... 为了更精确地对数控机床热误差进行预测及补偿以提高其加工精度,针对单独使用灰色模型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机床热误差建模的不足,并利用这2种模型在数据不同处理阶段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灰色模型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层级模型的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方法。根据机床关键点温度数据和热误差数据,首先建立多个不同数据序列长度的机床热误差灰色模型作为前处理层,然后把经过前处理层前处理的热误差和实测热误差分别作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作为后处理层,以进行预测精度校正。利用该方法在一台精密卧式加工中心上进行建模实验,并与单独使用灰色模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精度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灰色模型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层级模型的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强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热误差建模 灰色模型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结构综合法的螺栓结合部切向动刚度优化辨识 被引量:4
9
作者 谭峰 殷国富 +2 位作者 董冠华 王亮 唐伟鑫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71-177,共7页
针对基于频响函数辨识螺栓结合部等效动力学参数时出现的由于噪声信号等引起的不适定问题,提出优化辨识方法,以获取准确的等效动力学参数。忽略结合部非线性特性及耦合效应,将螺栓结合部等效为弹簧阻尼单元,利用子结构综合法建立螺栓结... 针对基于频响函数辨识螺栓结合部等效动力学参数时出现的由于噪声信号等引起的不适定问题,提出优化辨识方法,以获取准确的等效动力学参数。忽略结合部非线性特性及耦合效应,将螺栓结合部等效为弹簧阻尼单元,利用子结构综合法建立螺栓结合部切向动刚度辨识方程式。通过LMS噪声、振动测试系统对试件进行激振实验,获取辨识所需频响函数。根据同时获得的相干函数对频响函数进行筛选,以消除噪声信号对辨识精度的影响,基于最小二乘的思想优化辨识出螺栓结合部切向动刚度。最后将辨识结果代入有限元模型中进行谐响应分析,通过实测频响函数与仿真频响函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螺栓结合部切向动刚度优化辨识方法具有较好的辨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响函数 螺栓结合部 子结构综合 动刚度 相干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虹旭 董冠华 +2 位作者 殷勤 谭峰 殷国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8-224,共7页
基于修正的分形理论,以尺度系数定义微凸体大小,在充分考虑微凸体接触变形过程的基础上,对赫兹接触模型进行补偿修正。建立了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研究了法向接触刚度与分形维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仿真;以螺栓结合面为实验对象,采... 基于修正的分形理论,以尺度系数定义微凸体大小,在充分考虑微凸体接触变形过程的基础上,对赫兹接触模型进行补偿修正。建立了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研究了法向接触刚度与分形维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仿真;以螺栓结合面为实验对象,采用结构函数法获取分形参数,进而求出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值并录入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m+p噪声振动测试系统开展模态实验,通过对比理论模态与实验模态的振型和固有频率来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和实验模型前8阶模态的振型一致,前8阶固有频率误差在-1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结合面 法向接触刚度 模态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粗糙表面接触变形分段计算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虹旭 董冠华 +2 位作者 谢罗峰 殷鸣 殷国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2-728,共7页
针对现有分形理论描述粗糙表面接触变形过程存在的问题,以与波长对应的系数作为尺度划分依据,提出了一种考虑分形细节和微凸体接触变形过程的分段计算模型.通过数学推导和分析论述粗糙表面的接触变形过程,得出了与现有分形理论不同的结... 针对现有分形理论描述粗糙表面接触变形过程存在的问题,以与波长对应的系数作为尺度划分依据,提出了一种考虑分形细节和微凸体接触变形过程的分段计算模型.通过数学推导和分析论述粗糙表面的接触变形过程,得出了与现有分形理论不同的结论,并论述了其不同的原因.基于此考虑了各尺度之间等效模型的连续性,导出了真实接触面积与载荷之间的隐函数关系,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粗糙表面的接触变形过程是从塑性变形到弹性变形的转变,在转变过渡区域会出现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交替的过程;某一确定尺度下微凸体变形前的顶端曲率半径是一个不随变形量变化的定值;当分形维度接近1时,粗糙表面以塑性变形为主,此时表面接触性质仅受到材料的影响;分形维度存在一个最佳值,此时粗糙表面接触性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粗糙表面 微凸体 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密封失稳振动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蕴 董冠华 殷国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90-1397,共8页
为了提高非接触密封系统的密封稳定性,针对浮动环系统的振动特性,提出基于预应力模态分析和振动测试试验相融合的固有频率漂移优化设计方案.从气膜刚度方程与浮动环系统的振动方程出发,建立气膜刚度稳定性与浮动环系统振动的理论关系式... 为了提高非接触密封系统的密封稳定性,针对浮动环系统的振动特性,提出基于预应力模态分析和振动测试试验相融合的固有频率漂移优化设计方案.从气膜刚度方程与浮动环系统的振动方程出发,建立气膜刚度稳定性与浮动环系统振动的理论关系式.依据密封设计要求,建立浮动环系统模态分析模型;搭建浮动环系统的振动特性测试平台,多次测试多级离散化操作参数下浮动环系统的轴向振动加速度响应.试验数据显示,当转速为7 000r/min时,加速度响应出现峰值,与浮动环系统预应力模态分析下的轴向共振模态频率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基于分析及试验结果,对非接触密封浮动环系统提出提高弹簧刚度的优化方案,并进行验证.优化结果表明,浮动环系统的加速度响应峰值得以消除,避免了非接触密封失稳;相对于未优化前,加速度响应幅值有效降低了12%,密封性能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稳定性 浮动环系统 预应力模态分析 多级离散化操作参数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桩核和石英纤维桩核联合铸瓷全冠在修复磨牙缺损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娟芳 刘晓珂 +3 位作者 甘抗 王艺婷 董冠华 王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2期4046-4048,共3页
目的观察纯钛桩核和石英纤维桩核联合铸瓷全冠在修复磨牙缺损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86例(117颗牙)残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接受石英纤维桩+树脂核治疗,B组接受铸造纯钛桩核... 目的观察纯钛桩核和石英纤维桩核联合铸瓷全冠在修复磨牙缺损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86例(117颗牙)残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接受石英纤维桩+树脂核治疗,B组接受铸造纯钛桩核治疗,C组为空白对照组,最后运用CAD/CAM全瓷修复系统制作全瓷冠。随访观察3 a,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A组4颗患牙的纤维桩核发生脱落,1颗患牙出现牙龈炎症,1颗桩折,修复成功率为85. 4%(35/41); B组发生1颗牙龈炎症,3颗根折,修复成功率为86. 8%(33/38); C组出现1颗继发龋,12颗根折,修复成功率为64. 9%(24/37)。A组和B组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B组与C组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桩折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桩脱位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根折的发生率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纤维桩核的根折率低于金属桩核,但纤维桩核的脱落发生率高,无桩修复的根折率大于纤维桩核和金属桩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桩核 石英纤维桩核 磨牙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CAM全瓷冠和全瓷高嵌体修复大面积缺损后牙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宁 何冰洋 +2 位作者 董冠华 莫舒蕾 朱娟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全瓷冠和全瓷高嵌体修复大面积缺损后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92例(106颗牙残冠)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B组,A组接受传统桩核全...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全瓷冠和全瓷高嵌体修复大面积缺损后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92例(106颗牙残冠)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B组,A组接受传统桩核全瓷冠修复,B组接受高嵌体修复,两组都选用CAD/CAM方法制作修复体。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和1 a复查修复体修复效果,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和1 a修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后3个月和1 a时,A组和B组修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时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 a时满意度差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3个月满意度优于治疗后1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个月和1 a时B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瓷冠和全瓷高嵌体在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时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嵌体磨除牙体组织少,临床操作更简单,使患者具有更好的就诊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缺损 根管治疗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全瓷冠 高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状骨面型与切牙管关系的CBCT研究
15
作者 董冠华 甘抗 +2 位作者 王宁 莫舒蕾 朱娟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探讨不同矢状骨面型与切牙管相关参数的关系,为正畸方案设计及前牙种植提供术前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120例正...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探讨不同矢状骨面型与切牙管相关参数的关系,为正畸方案设计及前牙种植提供术前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120例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骨性Ⅰ、Ⅱ、Ⅲ类患者各40例,分别纳入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和骨性Ⅲ类组。利用CBCT截取切牙管的矢状面及冠状面,分别测量以下指标:高位矢径(Shd)、中位矢径(Smd)、低位矢径(Sld),并求得平均矢径(SMD);高位横径(Chtd)、中位横径(Cmtd)、低位横径(Cltd),并求得平均横径(CMTD)。比较各组Shd、SMD、Chtd及CMTD。结果骨性Ⅰ类组和骨性Ⅱ类组Shd、SMD均大于骨性Ⅲ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性Ⅰ类组和骨性Ⅱ类组Chtd均大于骨性Ⅲ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性Ⅱ类组CMTD大于骨性Ⅲ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面型与切牙管的Shd、SMD、Chtd及CMTD之间具有相关性。CBCT测量在种植及正畸的治疗设计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切牙管 骨面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特征的轴系故障诊断与复现
16
作者 董冠华 高祥 +2 位作者 张侨禹 周建辉 汪进文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73-76,共4页
基于Simulation软件环境,构建轴系及附件系统的数字样机,建立轴系典型故障库及增强故障模型,从而完成轴系运行状态与典型故障的映射关系,并通过影响度分析,实现准确定位和故障复现。初步实现对轴系运行状态的数字孪生,并得到良好的实船... 基于Simulation软件环境,构建轴系及附件系统的数字样机,建立轴系典型故障库及增强故障模型,从而完成轴系运行状态与典型故障的映射关系,并通过影响度分析,实现准确定位和故障复现。初步实现对轴系运行状态的数字孪生,并得到良好的实船验证。提出的基于振动特征的轴系故障诊断与复现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可行性,所建立的数字化样机与实船状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轴系 故障诊断 故障复现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低速柴油机推进轴系单缸熄火扭振计算
17
作者 李名扬 金勇 +1 位作者 邵勇 董冠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00-104,共5页
针对船舶柴油机在航行过程中出现单缸熄火的问题,考虑以柴油机为激励源进行柴油机单缸熄火下的船舶推进轴系扭振计算。引用相关扭振计算理论,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惯性圆盘质量点和无质量弹性轴节构成的扭转振动... 针对船舶柴油机在航行过程中出现单缸熄火的问题,考虑以柴油机为激励源进行柴油机单缸熄火下的船舶推进轴系扭振计算。引用相关扭振计算理论,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惯性圆盘质量点和无质量弹性轴节构成的扭转振动离散系统当量模型,基于VB.NET软件开发平台与Matlab软件进行混合编程,对推进轴系进行频域稳态扭振计算和研究。相关计算结果表明,单缸熄火时对轴系扭振影响增大,但根据船舶相关规范对许用应力的要求,符合规范要求,轴系可以安全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振 单缸熄火 推进轴系 频域稳态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齿机振动特性和颤振稳定性分析
18
作者 赵江坤 孙玲 +2 位作者 张侨禹 董冠华 汪进文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86-91,共6页
为减小不必要的振动,开展数控滚齿机系统动态特性和滚齿加工过程中自激颤振的稳定性模型及试验研究,设计并搭建数控滚齿机试验台;并基于铣加工颤振稳定性的研究思想,结合滚齿加工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推导出滚齿加工的加工稳定性模型;... 为减小不必要的振动,开展数控滚齿机系统动态特性和滚齿加工过程中自激颤振的稳定性模型及试验研究,设计并搭建数控滚齿机试验台;并基于铣加工颤振稳定性的研究思想,结合滚齿加工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推导出滚齿加工的加工稳定性模型;使用一种较为新颖的工作模态分析的方法进行加工过程中的动态模态参数识别。结果表明,滚齿加工稳定性的表达式能反映临界颤振稳定时的主轴转速与径向进给速度的关系;在较低转速范围内,主轴转速变化和过载对机床主轴模态频率影响较小;对模态阻尼影响较大,且对不同方向的模态阻尼影响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齿 振动 稳定域图 大型船舶齿轮传动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海事巡逻船改柴电混合推进系统设计
19
作者 肖延勇 汪进文 +2 位作者 孙庆 董冠华 江仁埔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7-51,共5页
对某海事巡船进行柴电混合推进改进设计,通过对PTI电机混合推进、抱轴电机推进两种方案的设计和对比,最终确定采用推进电机配合带PTI功能的齿轮箱可实现柴电混合推进,给出该船的PTI电机混合推进配置方案,解决了原来柴油机推进时主机在... 对某海事巡船进行柴电混合推进改进设计,通过对PTI电机混合推进、抱轴电机推进两种方案的设计和对比,最终确定采用推进电机配合带PTI功能的齿轮箱可实现柴电混合推进,给出该船的PTI电机混合推进配置方案,解决了原来柴油机推进时主机在低负荷区间油耗高、燃烧不充分、缸内积炭等问题,提升了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I 推进电机 柴电混合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推进辅助系统综合故障诊断技术
20
作者 张晓阳 张侨禹 +2 位作者 吴金祥 董冠华 赵江坤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92-96,共5页
为提升大型舰船推进系统故障诊断技术水平,研究推进辅助系统综合故障诊断技术原理及实现方法。根据推进辅助系统设备特点及故障特性,建立综合故障诊断技术架构,通过研究基于设备故障机理模型、基于故障知识库以及基于故障注入的机器学... 为提升大型舰船推进系统故障诊断技术水平,研究推进辅助系统综合故障诊断技术原理及实现方法。根据推进辅助系统设备特点及故障特性,建立综合故障诊断技术架构,通过研究基于设备故障机理模型、基于故障知识库以及基于故障注入的机器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实现推进辅助系统综合故障诊断技术,并建立技术验证平台,平台具有故障诊断模型管理、故障数据管理及人机接口功能;给出推进辅助系统综合故障诊断应用案例,结果检验了推进辅助系统综合故障诊断的技术方案和功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推进系统 故障诊断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