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方开口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董伟鑫 储振涛 +3 位作者 胡勇 赖欧杰 袁振山 孙肖阳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2例行双侧PKP治疗胸腰段(T11-L2)单节段OVCFs的患者资料。按术中使用骨水泥注射器不同,将患者分为侧方开口组29例和前方开口组33例,其中侧方开口组男6例,女23例,年龄(73.32±9.11)岁;前方开口组男7例,女26例,年龄(71.29±10.39)岁。观察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节段(T11-L2)、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类型(分叶型、弥散型)、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椎体压缩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5.37±3.0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D、骨折节段、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开口组和前方开口组在术后3 d、6个月VAS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是两组在术后3 d、6个月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11-L2单节段OVCF患者行双侧PKP手术时,采用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能达到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治疗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对骨水泥分布和渗漏问题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注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
2
作者 董伟鑫 储振涛 +2 位作者 胡勇 赖欧杰 袁振山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79-785,共7页
目的:比较徒手置钉和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在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38例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均表现为慢性颈痛,根据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不同分... 目的:比较徒手置钉和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在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38例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均表现为慢性颈痛,根据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不同分为导板组和徒手组。导板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51.30±13.20)岁;病程(22.18±7.59)个月。徒手组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49.46±11.92)岁;病程(19.52±9.17)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等指标。通过CT扫描评价术后寰枢椎置钉准确率。术前和术后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变化,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损伤量表评估脊髓损伤程度。结果:所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5.31±1.21)个月。导板组的手术时间(112.00±20.48)min短于徒手组(124.29±15.24)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导板组和徒手组VAS[(2.88±0.86)分,(2.90±0.83)分]和JOA评分[(14.94±1.82)分,(14.62±2.19)分]较术前[VAS(4.71±0.92)分,(4.86±0.79)分;JOA(12.18±2.30)分,(11.95±2.31)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IA评级在术后1年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在寰椎椎弓根进行置钉的准确度明显优于徒手组(P<0.05),但是两组在枢椎的置钉准确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中,3D打印导板辅助技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实现和徒手置钉相似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导板 徒手 准确性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3
作者 钟建斌 胡勇 +5 位作者 储振涛 董伟鑫 袁振山 孙肖阳 朱秉科 赖欧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188-1195,共8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治疗的10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ybrid组和对照组。Hybrid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33...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治疗的10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ybrid组和对照组。Hybrid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33~77 (57.3±9.5)岁;C_(3)-C_(6) 20例,C_4-C_(7) 27例,C_(3)-C_(7) 7例;采用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对照组53例,男34例,女19例;年龄36~79(57.8±8.9)岁;C_(3)-C_(6) 17例,C_4-C_(7) 27例,C_(3)-C_(7) 9例,采用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测量并比较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颈椎矢状垂直轴(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和T_(1)倾角(T_(1) slope,T_(1)S)以评估颈椎矢状面参数。结果:10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Hybrid组随访时间为24~64(31.7±18.4)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为24~65(32.6±15.8)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颈部VAS、JOA评分和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手术前后颈部VAS、JOA和N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C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手术前后T_(1)S和C-SV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组术后2例出现吞咽困难,对照组9例出现吞咽困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2,P=0.024)。随访期间两组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与钛板椎间融合器相比,零切迹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吞咽困难,有利于早期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外科手术 零切迹融合器 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赖欧杰 胡勇 +3 位作者 袁振山 董伟鑫 孙肖阳 朱秉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联合后方椎弓根螺钉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5...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联合后方椎弓根螺钉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58岁,平均45岁。术前ASIA神经功能损伤分级,A级3例,B级7级,C级6例,D级4例,E级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相关并发症。评价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ODI及Cobb角。分析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CT三维重建评价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0~240(192±47)min;术中出血量380~750(603±120)ml。术中发现3例由外伤导致的硬膜囊撕裂及脑脊液瘘,均给予缝合修补;1例术后浅表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24~45(37.0±9.5)个月。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8.9±0.4降低至术后即刻的4.2±1.3(P<0.05)。至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进一步降低至3.6±0.8。ODI由术前的(95.30±3.52)%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32.51±6.30)%(P<0.05)。Cobb角由术前的(21.2±8.8)°矫正至术后即刻的(2.3±3.1)°(P<0.05)。至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3.2±2.5)°,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为A级3例,B级3例,C级5例,D级6例及E级4例。21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椎间植骨融合,融合时间为8~13(10.3±2.5)个月。结论:对于主要累及椎间盘及终板平面的胸腰椎骨折脱位,采用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不仅手术创伤小,而且能够有效的重建三柱结构及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此外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脱位 经椎间孔减压 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前路侧块双螺钉固定的定量解剖学研究及可行性分析
5
作者 胡勇 董伟鑫 +2 位作者 袁振山 孙肖阳 张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7-587,封4,共5页
目的:验证寰椎前路侧块双螺钉固定是否具有可行性.方法:对干性寰椎标本进行加密薄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通过Mimics软件对相关解剖学指标进行测量,包括寰椎侧块有效宽度等内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解剖研究结果,将2枚直径为3.5 rnm... 目的:验证寰椎前路侧块双螺钉固定是否具有可行性.方法:对干性寰椎标本进行加密薄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通过Mimics软件对相关解剖学指标进行测量,包括寰椎侧块有效宽度等内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解剖研究结果,将2枚直径为3.5 rnm的寰椎侧块螺钉在干性寰椎标本上行置钉实验,置钉后行X线检查,观察螺钉在寰椎侧块中的位置.结果:测得寰椎前路侧块双螺钉固定中的螺钉在横断面上的外倾角度平均为20.46°,在矢状面上的上倾角度为0°;寰椎前路侧块双螺钉固定中的内侧螺钉理想进钉点平均为寰椎前结节中点旁开9.80 mm,与下关节面前缘以上4.69 mm的交点,外侧螺钉理想进钉点平均为寰椎前结节中点旁开16.73 mm,与下关节面前缘以上10.99 mm的交点.寰椎前路侧块双螺钉固定中的2枚螺钉均位于侧块内,X线检查显示2枚螺钉在侧块位置佳.结论:寰椎前路侧块双螺钉固定具有解剖学可行性,可以避开横突孔、椎动脉沟、椎管等重要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侧块 前路 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