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居住类地段更新的类型、历程与关键问题——以南京为例
1
作者 董亦楠 韩冬青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2,共9页
作为城市更新的一种重要类型,居住类地段更新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南京以“有温度的城市更新”为目标,在产权梳理、资金投入、机制建设等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居... 作为城市更新的一种重要类型,居住类地段更新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南京以“有温度的城市更新”为目标,在产权梳理、资金投入、机制建设等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居民主导、多方参与的“自主更新”逐渐成为不同类型居住类地段更新实践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类地段 城市更新 自主更新 产权 资金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政策·空间——城市更新多元实施路径的解析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庞志宇 宋亚程 +2 位作者 韩冬青 董亦楠 孙之桐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63,共13页
城市更新并非单纯的空间规划设计,而是需要与政策法规及主体意愿相互适配与联动。提出“主体·政策·空间”联动解析模型,使城市更新实施的路径可描述、经验可比较、瓶颈可识别。这对城市更新行动实施的因果推断、规划决策、工... 城市更新并非单纯的空间规划设计,而是需要与政策法规及主体意愿相互适配与联动。提出“主体·政策·空间”联动解析模型,使城市更新实施的路径可描述、经验可比较、瓶颈可识别。这对城市更新行动实施的因果推断、规划决策、工具研发等具有基础性意义。南京小西湖街区保护与更新行动中32个建设项目的解析例证了其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实施路径 主体 政策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镇江市村落物质空间形态的地貌关联解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恩琪 韩冬青 董亦楠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84,共10页
依据镇江市复合的自然地貌条件,将其乡村聚落形态划分为四大地域类型区:岗地湖荡、山地丘陵、江南平原和沿江圩区。基于对2012年卫星影像和Google三维地形数据的采集,选取20个典型样本村落图解呈现其4kmx4km的周边环境和整体村落形态。... 依据镇江市复合的自然地貌条件,将其乡村聚落形态划分为四大地域类型区:岗地湖荡、山地丘陵、江南平原和沿江圩区。基于对2012年卫星影像和Google三维地形数据的采集,选取20个典型样本村落图解呈现其4kmx4km的周边环境和整体村落形态。通过分析各样本在空间分布、规模、密度以及肌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总结归纳不同类型自然村落在选址、生长和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制,以此作为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物质空间形态特色塑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 村落 地域类型 空间形态 自然地貌 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构“城堰一体”:入遗效应和灾后重建双重影响下的都江堰整体文化景观呈现 被引量:1
4
作者 董亦楠 沈旸 韩冬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9,共9页
为了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结合中国传统城市营造理念与文化景观方法探索入遗效应和灾后重建双重影响下的都江堰保护与再生方法.通过对都江堰古城和堰区内外各类要素及其关联性的研究,再构“城堰一体”整体性文化景观体系,为... 为了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结合中国传统城市营造理念与文化景观方法探索入遗效应和灾后重建双重影响下的都江堰保护与再生方法.通过对都江堰古城和堰区内外各类要素及其关联性的研究,再构“城堰一体”整体性文化景观体系,为都江堰市总体城市设计提供思路.研究表明,基于要素关联形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与古城的互依共生关系,是城市形态和城市职能诞生、演化的重要动因;目前要素相互独立,依托要素展开的传统城市职能和活动几乎不存在,古城价值和城堰关系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城堰一体”整体文化景观的再构和呈现不仅可以重新发掘遗产和城市的共生关系,也能最大化遗产价值,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水利工程 灌县古城 城市再生 要素 文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