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数动态骨架本构模型的多维实现及其在ABAQUS中的应用
1
作者 董青 陈苏 +4 位作者 李小军 董云 陈亚东 周正华 朱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199,共8页
对数动态骨架本构以对数函数作为骨架曲线,引入“修正动骨架曲线”和“阻尼比退化系数”的概念,考虑试验阻尼对滞回曲线的影响,实现试验阻尼和滞回阻尼在数学上自洽的非线性动力本构。该本构只适用于一维土层场地时域非线性地震反应分... 对数动态骨架本构以对数函数作为骨架曲线,引入“修正动骨架曲线”和“阻尼比退化系数”的概念,考虑试验阻尼对滞回曲线的影响,实现试验阻尼和滞回阻尼在数学上自洽的非线性动力本构。该本构只适用于一维土层场地时域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基于对数动态骨架本构函数关系式,给出对数动态骨架参数的求解方法,并推导出加卸载曲线的时变切线剪切模量。通过ABAQUS软件的操作平台和等效剪应变算法,开发了基于对数动态骨架本构模型的显式子程序模块,该模型适用于二维和三维土层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选取含软弱淤泥质土层场地作为计算模型,将从基岩输入不同加速度峰值的EI centro地震动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可考虑土体阻尼效应的对数动态骨架本构以及开发子程序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动骨架本构 阻尼比 场地地震反应 时变切线剪切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放大作用下裂缝边坡稳定性极限分析及影响规律研究
2
作者 张飞 姚宇浩 +4 位作者 高玉峰 费建波 周冠南 薛元 董云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大量试验数据和震后调查表明,地震加速度沿坡高具有显著放大效应并导致产生坡顶裂缝。为探究放大效应对边坡稳定性和坡顶裂缝的影响,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拟静力法,建立考虑放大效应的裂缝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得到地震放大作用对边坡稳... 大量试验数据和震后调查表明,地震加速度沿坡高具有显著放大效应并导致产生坡顶裂缝。为探究放大效应对边坡稳定性和坡顶裂缝的影响,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拟静力法,建立考虑放大效应的裂缝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得到地震放大作用对边坡稳定性和裂缝开展情况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裂缝边坡安全系数随地震放大系数增加而降低,陡坡和缓坡在考虑地震放大效应后安全系数均下降约10%,坡顶裂缝随地震放大系数增大逐渐远离坡肩,但裂缝深度会减小,其中当坡底地震加速度较大时放大效应对裂缝位置和深度影响显著。根据地震裂缝边坡安全系数的上限解c/γHtanφ与边坡参数F/tanφ值呈现幂函数的特征,通过拟合获得了安全系数计算表达式,可在实际工程中快速评估地震放大效应对裂缝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裂缝 稳定性分析 地震 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改良膨胀土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3
作者 董云 张渊 +1 位作者 蒋洋 刘宇翼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6,共6页
为探索改良膨胀土力学指标随干湿循环作用的变化规律,根据膨胀土改良及击实试验成果,进行了干湿循环作用不同次数后的直接剪切、固结试验及CBR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造成的试样表面松散,导致了改良膨胀土力学指标的快速下... 为探索改良膨胀土力学指标随干湿循环作用的变化规律,根据膨胀土改良及击实试验成果,进行了干湿循环作用不同次数后的直接剪切、固结试验及CBR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造成的试样表面松散,导致了改良膨胀土力学指标的快速下降,但经历多次干湿循环,试样表面的松散程度及深度并未显著增加,改良膨胀土的力学指标随干湿循环作用次数增加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膨胀土 干湿循环 抗剪强度 压缩系数 C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料的工程综合分类法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董云 柴贺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9-184,共6页
随着土石混合料越来越广泛地被道路、堤坝、基础等工程采用,快速、准确地预测其抗剪强度指标不仅有利于设计、计算,也有利于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压实方法的选择。土石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本质上是由颗粒的性质和其内部结构决定的,而现有... 随着土石混合料越来越广泛地被道路、堤坝、基础等工程采用,快速、准确地预测其抗剪强度指标不仅有利于设计、计算,也有利于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压实方法的选择。土石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本质上是由颗粒的性质和其内部结构决定的,而现有的土石混合料的分类多从颗粒粒径和含量进行分类,无法从分类上判断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通过室内击实试验、颗粒分析试验、剪切试验,结合非线性的分形几何学原理,对土石混合料进行以工程应用为目的的分类研究,提出了以岩性、含石量和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分形为分类指标的土石混合料工程综合分类法,将土石混合料按3个层次划分为24类,并由试验指出不同类别土石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该综合分类法分类指标简单,指标确定方便,易于实际应用,并可根据分类预测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工程分类 含石量 粒度分布 分形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填路基原位直剪与室内大型直剪试验比较 被引量:34
5
作者 董云 柴贺军 杨慧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5-238,共4页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路基 原位直剪试验 室内大型直剪试验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堤填筑路堤的稳定性及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董云 何卫忠 孙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71-2478,共8页
隔堤填筑路堤或沿原河堤加宽是高等级公路经常采用的改扩建方式,路堤填筑后对原河堤的稳定性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路堤自身的稳定性及变形破坏具有何特征,是目前沿河公路扩建工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依托工程的现场勘察和室内外试验结果... 隔堤填筑路堤或沿原河堤加宽是高等级公路经常采用的改扩建方式,路堤填筑后对原河堤的稳定性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路堤自身的稳定性及变形破坏具有何特征,是目前沿河公路扩建工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依托工程的现场勘察和室内外试验结果,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路堤填筑前后及不同水位渗流条件下原河堤及路堤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路堤填筑有利于提高原河堤的稳定性,稳定安全系数可提高约26%;隔堤填筑的路堤受多因素共同作用,容易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且工后固结时间长、沉降量大,工后沉降达总沉降的35%左右;隔堤填筑的路堤一般仅在远离原河堤一侧边坡发生剪切失稳破坏,渗流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较小,且不会改变路堤的破坏模式。数值模拟计算可以在工程实施前揭示隔堤填筑路堤的稳定性及变形破坏模式,从而为后一步的工程对策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 渗流 稳定性 变形 破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料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董云 柴贺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29-1333,共5页
随着土石混合料越来越广泛地被道路、堤坝、基础等工程采用,快速、准确地确定其抗剪强度指标显得越来越重要,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可快速测定混合料的强度指标等特点,因而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大型直剪仪自身结构及性能... 随着土石混合料越来越广泛地被道路、堤坝、基础等工程采用,快速、准确地确定其抗剪强度指标显得越来越重要,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可快速测定混合料的强度指标等特点,因而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大型直剪仪自身结构及性能存在许多问题,使直剪试验及结果与其试验原理的应用条件及混合料的实际强度具有一定的偏差。本文对室内大型直剪试验进行了改进,研发了新型的土石混合料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系统,克服了常规直剪仪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得试验结果更精确、可靠,试验分析更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土石混合料 室内 直剪试验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料剪切面分形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董云 柴贺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5-1020,共6页
土石混合料因具有良好的工程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堤坝等工程,填筑体受力后往往沿薄弱面发生剪切破坏,混合料的抗剪强度成为稳定和变形分析的重要力学指标。由于土石混合料物质组成的复杂性、结构分布的不规律性及采样的困难性,且... 土石混合料因具有良好的工程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堤坝等工程,填筑体受力后往往沿薄弱面发生剪切破坏,混合料的抗剪强度成为稳定和变形分析的重要力学指标。由于土石混合料物质组成的复杂性、结构分布的不规律性及采样的困难性,且受检测仪器的限制,确定其强度指标较为困难。应用改进的直剪试验仪进行了不同类别、不同最大粒径土石混合料的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在获得强度指标同时,再现剪切面的实际情况,量测剪切面的起伏特征。根据分形几何学原理,剪切面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应用三角形棱柱表面积覆盖法编程计算了剪切面的分形维数。初步建立了剪切面分形维数与混合料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用来快速预测土石混合料的强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直剪试验 剪切面 分形维数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填路基沉降变形特征的二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董云 阎宗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3-947,共5页
土石混填路基在我国西部山区已被广泛采用,但由于设计、施工规范不完善,路基经常出现不均匀沉降变形,导致路基开裂或失稳,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为了揭示土石混填路基的沉降变形特性,为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二维力学框架... 土石混填路基在我国西部山区已被广泛采用,但由于设计、施工规范不完善,路基经常出现不均匀沉降变形,导致路基开裂或失稳,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为了揭示土石混填路基的沉降变形特性,为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二维力学框架,进行了不同工况和不同压实度土石混填路基的二维力学模型试验,再现了土石混填路基的沉降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填筑高度和压实度是影响路基沉降量的主要因素;路基的施工期沉降远大于工后沉降,但施工期沉降的发展速度较快,工后沉降发展速度缓慢。随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施工期沉降呈抛物线增长,工后沉降趋于线性增长;压实度不足时,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可能成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土石混填 沉降 力学模型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病情扩展动态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董云 周祥椿 +2 位作者 殷学贵 谢鸣 尚勋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对抗条锈性上分属不同类型的9个品种进行田间成株期病害发生特点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品种条锈病的反应型均为感病类型,主要差别表现在普遍率和严重度上。Libellula和N. Strampelli的普遍率... 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对抗条锈性上分属不同类型的9个品种进行田间成株期病害发生特点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品种条锈病的反应型均为感病类型,主要差别表现在普遍率和严重度上。Libellula和N. Strampelli的普遍率和严重度保持最低水平,咸农4号与清农3号保持低严重度与普遍率,但在发病20 d后普遍率有一快速上升,其它品种均在发病后10 d左右达到较高的普遍率与严重度。Libellula、N. Strampelli和咸农4号同为持久抗性品种,但抗病机制不同。感病反应型、低普遍率与低严重度是持久抗病性的表型特点,但反之是否成立,以及持久抗病性表现的分子机制等尚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条锈病 持久抗性 病情扩展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扶贫的国际经验及国内实践创新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云 费丽娜 +2 位作者 张永升 董孝斌 金燕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8-141,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问题,通过对陕西省安康市教育扶贫的案例分析,一方面贫困地区尤其偏远山区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另一方面从惠民的视角探讨西部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兼顾的有效机制,安康市通过近... 本文主要研究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问题,通过对陕西省安康市教育扶贫的案例分析,一方面贫困地区尤其偏远山区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另一方面从惠民的视角探讨西部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兼顾的有效机制,安康市通过近5年的实践探索,给出了答案,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贫困地区解决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可操作性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国际经验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料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1
12
作者 董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69-1274,共6页
开挖山体得到的土石混合料因强度高、施工方便而被广泛用作路基或基础的填料,但由于受地质条件、含石量、粒度分布范围及颗粒粒径等因素的影响,土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质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强度指标无法通过常规的试验设备检测,导致应用土... 开挖山体得到的土石混合料因强度高、施工方便而被广泛用作路基或基础的填料,但由于受地质条件、含石量、粒度分布范围及颗粒粒径等因素的影响,土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质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强度指标无法通过常规的试验设备检测,导致应用土石混合料填筑的路基或基础经常出现较大的差异沉降或滑塌,严重影响上部结构的使用。为了研究土石混合料的强度特性及其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对室内大型直剪试验进行了改进,研制了新型的大型直剪试验系统,对不同类别土石混合料在不同影响因素下进行了击实试验和大型直剪试验。研究发现,在高应力条件下,土石混合料的剪切破坏不再完全符合库仑定律,抗剪强度应进行一定的折减;试验结果揭示了土石混合料的强度指标随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初步建立了土石混合料指标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还表明,母岩性质及含石量对混合料的强度指标影响较大,硬岩类混合料的内摩擦角普遍比软岩类高,混合料的强度随含石量变化规律为,当含石量小于30%时,含石量的变化对强度影响较小,随含石量的增加,混合料的强度也呈抛物线形增长,一般至含石量为70%左右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直剪试验 抗剪强度 含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在我国甘蓝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云 庞进平 +1 位作者 王毅 方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373-8374,共2页
概括了常用分子标记RFLP、AFLP、RAPD、SSR和新型分子标记SRAP、EST在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分子标记 甘蓝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料的工程分类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董云 柴贺军 《路基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1,共4页
现行工程土石混合料多从颗粒粒径和各粒组含量进行分类,无法从分类上判断其强度指标。结合室内击实试验和剪切试验,以岩性、含石量和混合料颗粒组成的分形指标,将土石混合料按不同层次分为不同的类别,并由试验指出各类别土石混合料的强... 现行工程土石混合料多从颗粒粒径和各粒组含量进行分类,无法从分类上判断其强度指标。结合室内击实试验和剪切试验,以岩性、含石量和混合料颗粒组成的分形指标,将土石混合料按不同层次分为不同的类别,并由试验指出各类别土石混合料的强度差异,其综合分类法指标简单,易于应用,并可根据分类预测混合料的强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工程分类 含石量 颗粒分形 强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料振动压实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云 柴贺军 《路基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75,共3页
土石混合料组成复杂,粒度及压实密度变化大,难用定量的指标控制施工质量。本文采用表面振动击实仪模拟路基填筑的振动压实,进行了不同类别含石量的土石混合料室内振动击实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混合料母岩岩性变化,最大干密度变化较... 土石混合料组成复杂,粒度及压实密度变化大,难用定量的指标控制施工质量。本文采用表面振动击实仪模拟路基填筑的振动压实,进行了不同类别含石量的土石混合料室内振动击实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混合料母岩岩性变化,最大干密度变化较大,但并非按母岩比重线性增加;随含石量的变化,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存在峰值,且变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缓慢增加阶段,迅速增加达到峰值阶段和逐渐下降阶段,各阶段的界限含石量为30%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路基 振动压实 岩性 含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及疗程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云 姜艳芝 +1 位作者 闫岩 刘桂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高压氧 突发性耳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身体哲学观的当代音乐教育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4-256,共3页
哲学的身心问题也是音乐及音乐教育的基础性问题。对身心的不同态度影响着音乐及音乐教育的操作方式。后现代哲学的身体理论超越了传统认识论哲学的身心二元。这不仅对我国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现代音乐教育范式提出了批判和挑战,也为... 哲学的身心问题也是音乐及音乐教育的基础性问题。对身心的不同态度影响着音乐及音乐教育的操作方式。后现代哲学的身体理论超越了传统认识论哲学的身心二元。这不仅对我国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现代音乐教育范式提出了批判和挑战,也为音乐教育研究的话语转向提供了新的支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身体认知理论 认识论哲学 音乐教育 后现代哲学 艺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料的颗粒分形特征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云 任小伟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8-181,共4页
应用分形几何理论,阐述了土石混合料颗粒分布的分形特征。分维值(Dimen-sion)作为描述土石混合料粒度分布特征的一个序参量,其大小反映了颗粒的粗细程度和集中、不均匀特征,即颗粒分布的空间结构性,与土石混合料的工程性质必然存在内在... 应用分形几何理论,阐述了土石混合料颗粒分布的分形特征。分维值(Dimen-sion)作为描述土石混合料粒度分布特征的一个序参量,其大小反映了颗粒的粗细程度和集中、不均匀特征,即颗粒分布的空间结构性,与土石混合料的工程性质必然存在内在的联系。土石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分维值D求取方便,可以通过常规的颗粒分析试验结果直接确定。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细粒物质的含量越高,分维值越高;相对粗粒物质的含量越高,分维值越低;分维值与现行规范中反映土颗粒级配情况的不均匀系数Cu、曲率系数Cc存在固定的关系,可以用来替代Cu、Cc作为土石混合料的工程分类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颗粒组成 分形 工程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填路基变形破坏机制的底摩擦试验模拟 被引量:11
19
作者 董云 黄湖锋 +1 位作者 柴贺军 阎宗岭 《中南公路工程》 2006年第4期4-8,共5页
土石混填路基在我国西部山区已被广泛采用,但由于设计、施工规范不完善,路基经常出现多种形式的病害,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揭示土石混填路基的变形破坏机理,为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自动化底摩擦仪,进行了不同填筑形式,... 土石混填路基在我国西部山区已被广泛采用,但由于设计、施工规范不完善,路基经常出现多种形式的病害,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揭示土石混填路基的变形破坏机理,为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自动化底摩擦仪,进行了不同填筑形式,不同压实度的土石混填路基的底摩擦试验,再现了路基的变形破坏过程和最终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土石混填路基的破坏主要源于坡脚失稳和不均匀沉降,最终的破坏模式可归结为路基边坡的滑塌和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路基纵向开裂。对于坡度较小的斜坡路基,通过开挖台阶,可有效地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土石混填 变形破坏 底摩擦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公路建设的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云 曾华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3年第3期17-18,20,共3页
介绍了近十年来我国公路建设的辉煌成绩,瞻望公路建设的发展前景,并通过对十年建设经验的小结,指出公路建设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对于了解公路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 中国 公路建设 发展现状 发展前景 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 收益 交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