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容器苗质量评定指标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葛永金 朱锦茹 +2 位作者 江波 袁位高 沈爱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2,22,共4页
对大叶樟、猴欢喜、木莲3种容器苗的多个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研究其根系水势和根生长潜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容器苗地径和全苗干重与各形态指标间显著相关,是反映容器苗质量的重要形态指标;苗木根系水势和根生长潜力回归极显著,是苗木质... 对大叶樟、猴欢喜、木莲3种容器苗的多个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研究其根系水势和根生长潜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容器苗地径和全苗干重与各形态指标间显著相关,是反映容器苗质量的重要形态指标;苗木根系水势和根生长潜力回归极显著,是苗木质量评价重要的生理指标和活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苗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活力指标 根系水势 根生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袁位高 江波 +2 位作者 葛永金 朱锦茹 沈爱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根据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的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全省200多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共设置854个典型样地,样地根据气候区、立地条件、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林龄等因素综合布设,实测样株生物量,利用树木各分量生物量之间存在相对生长关系... 根据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的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全省200多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共设置854个典型样地,样地根据气候区、立地条件、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林龄等因素综合布设,实测样株生物量,利用树木各分量生物量之间存在相对生长关系,乔木以树高、胸径、枝下高为变量构建各分量生物量模型通式,下木层以地径和株数构建单位面积生物量,草本层则以盖度和高度构建生物量模型,共构建了松类、杉类、硬阔(Ⅰ、Ⅱ)、软阔、毛竹、杂竹、灌木(下层木)、草本9组主要树种(组)生物量模型,模型测算因子简单易得,经评价和检验,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模型 构建 公益林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松类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应宝根 袁位高 +3 位作者 葛永金 江波 朱锦茹 沈爱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根据浙江省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浙江省200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按气候区、林分类型、林龄组成、立地条件、林分组成等设置松类树种(包括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华南松和火炬松)典型样地122个,实测标准木255株。通过相关分析表... 根据浙江省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浙江省200万hm2重点公益林范围内,按气候区、林分类型、林龄组成、立地条件、林分组成等设置松类树种(包括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华南松和火炬松)典型样地122个,实测标准木255株。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树干干重、木材干重、皮干重、枝干重、冠干重、根干重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系数较大,其冠干重、枝干重、叶干重则与胸径和树高以及枝下高有较大的相关系数,从变量得到的简洁性和准确性考虑,经不同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确定了松类生物量各器官的独立模型,总量、木材、树皮、树根、树干的模型结构为W=c1Dc2Hc3,树叶、树枝、树冠的模型结构为W=c1Dc2Lc3;拟合了浙江省重点公益林松类生物量各器官及总量的独立模型和相容性模型,经检验,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样本总体预估精度指标(P%)在多数分量中以相容性模型最高,而且相对误差绝对值指标(E2%)最小,总量、木材,树干、树皮的预估精度超过了独立模型,其他分量仍保持了独立模型的水平;而且相对误差绝对值均略高于或等于独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模型 公益林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种不同作物对油茶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伟 袁德义 +3 位作者 葛永金 何小勇 唐静 杨斐翔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3,共5页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油茶套种旱稻、油茶套种中药材、油茶单作3种处理下‘长林4号’油茶无性系的光合作用日变化以及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处理下的油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油茶套种旱稻、油茶套种中药材、油茶单作3种处理下‘长林4号’油茶无性系的光合作用日变化以及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处理下的油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9:00-10:00达到最大值;3种处理下的油茶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日变化规律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亦呈双峰曲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日变化进程大致呈"V"型;套种旱稻、套种中药材、单作处理的油茶光补偿点分别为8、11和14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为792、748、664μmol·m-2·s-1,这表明3种处理下的油茶对光强的适应范围大小为套种旱稻>套种中药材>油茶单作;非直角双曲线拟合后套种旱稻、套种中药材、单作处理的油茶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3.3、12.3、10.6μmol·m-2·s-1,说明在高光条件下,套种旱稻和中药材都能提高油茶的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种 油茶 光合作用 光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次生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卢刚 沈爱华 +4 位作者 张健 葛永金 袁位高 江波 朱锦茹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40,共5页
浙南次生阔叶树种资源丰富,常见的自然恢复乔木阔叶树种达60余个,频度大于10%的有青冈、木荷、苦槠、白栎、甜槠、枫香、红楠、野漆、栲树、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杨梅14个;但树种总量较为集中,其中青冈、木荷、苦槠和白栎4个树种的立... 浙南次生阔叶树种资源丰富,常见的自然恢复乔木阔叶树种达60余个,频度大于10%的有青冈、木荷、苦槠、白栎、甜槠、枫香、红楠、野漆、栲树、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杨梅14个;但树种总量较为集中,其中青冈、木荷、苦槠和白栎4个树种的立木总量占全部阔叶树种的65.14%。天然恢复条件下林分一般由1~5个乔木树种组成,其中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占48.3%,乔木阔叶树种4个以下的占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57.4%,只有10%的样地乔木树种数量超过10个;单位面积的乔木树种在3000株/hm2以下的占89.9%,不足2000株的占78.7%,1000株以下的占32.6%。根据各样地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浙南次生常绿阔叶林中青冈、苦槠、木荷、甜槠、枫香、石栎、米槠等种群为群落的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群落结构特征 浙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褂木等3个树种人工林生长量及生物量调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葛永金 练发良 +4 位作者 王军峰 雷珍 柳新红 张健 严国琴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58,共4页
对丽水市白云山人工林群落设置标准样地进行生长量和生物量调查。林分径阶分析显示,20年生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和24年生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径阶集中在14~18 cm,径阶分布较集中,22年生日本冷杉(Abies firma)径阶具明... 对丽水市白云山人工林群落设置标准样地进行生长量和生物量调查。林分径阶分析显示,20年生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和24年生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径阶集中在14~18 cm,径阶分布较集中,22年生日本冷杉(Abies firma)径阶具明显的双峰结构,林分总蓄积为马褂木(347.62 m3/hm2)>日本冷杉(175.31 m3/hm2)>福建柏(127.79 m3/hm2);连年生长量分析表明,马褂木胸径的连年生长高峰在第8~12年,在第10年达到最高峰,福建柏分别在第12年和第16年出现2个生长高峰,马褂木前期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2个树种,但之后生长速度下降较快。马褂木人工林生物量比福建柏人工林高176.61%、比日本冷杉人工林高42.15%。在各人工林乔木层总生物量中,干材(包括树皮)最大,其中尤以马褂木干材比重最大,为68.43%,对以收获木材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人工林来说,马褂木相对于福建柏和日本冷杉,具有较大的木材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褂木 人工林 生长量 生物量 径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山地速生工业原料林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柳新红 吴林森 +2 位作者 王军峰 葛永金 谢建秋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8,共5页
通过对4年生马褂木、邓恩桉、杜英3个树种不同密度条件下山地林分生物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4年生林分平均胸径5.08cm,树高4.96m,蓄积25.52m^3/hm^2;平均单株生物量4.18k,其中树干2.95kg,树皮0.36kg,树枝0.73kg,树... 通过对4年生马褂木、邓恩桉、杜英3个树种不同密度条件下山地林分生物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4年生林分平均胸径5.08cm,树高4.96m,蓄积25.52m^3/hm^2;平均单株生物量4.18k,其中树干2.95kg,树皮0.36kg,树枝0.73kg,树叶O.20kg;林分平均总生物量达到16.98t/hm^2,其中树干10.43t/hm^2,树皮1.29t/hm^2,树枝2.25t/hm^2,树叶0.71t/hm^2,凋落物2.53t/hm^2②不同密度不同树种的林分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1.0m×1.8m密度极显著大于其它密度,马褂木极显著大于其它树种。1.0m×1.8m密度的马褂木林分生物量达到41.71t/hm^2极显著大于其它林分,可以作为山地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的主要经营模式;③在空间分布上,山地工业原料林单株生物量由基部向上逐渐减少,呈塔形分布,树干和树皮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树体的1/2树高以下,枝叶主要集中在中间区段,马褂木在3~6m树高处,邓恩桉在3~5m树高处,杜英在1~4m树高处,是整个林分光合作用的主要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林分密度 工业原料林 马褂木 邓恩桉 杜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仓储后熟处理对油茶鲜果果蒲性状与茶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葛永金 曾海勇 +3 位作者 程亚平 黄旭波 张建 胡秋涛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95-98,共4页
2019年10月24日,采集‘长林40号’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设置油茶鲜果不同仓储层高(10 cm、20 cm、30 cm)和仓储时间(5 d、10 d、15 d),测定油茶鲜果的开裂程度、霉变率、含水率和油茶籽的出油率、出油品质等指标,研究不同的仓储后... 2019年10月24日,采集‘长林40号’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设置油茶鲜果不同仓储层高(10 cm、20 cm、30 cm)和仓储时间(5 d、10 d、15 d),测定油茶鲜果的开裂程度、霉变率、含水率和油茶籽的出油率、出油品质等指标,研究不同的仓储后熟处理方法对油茶鲜果脱壳效果和油茶籽出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油茶鲜果的开裂程度、霉变率及油茶籽的出油率均有较大的影响,但对油茶籽的含水率和出油品质的影响不大,其中仓储高度为10 cm、仓储时间为15 d时,油茶果蒲的未开率从未处理对照(CK)的73.3%显著下降至15%,半开率从CK的6.7%上升至26.7%~35.0%,全开率则从CK的0上升至26.7%~28.3%,果蒲霉变率为3.3%,但鲜籽均未发现霉斑,油茶籽出油率从CK的33.07%显著上升至40.49%。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仓储高度为10 cm、仓储时间为15 d的油茶果蒲仓储后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鲜果 后熟 仓储 开裂程度 出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幼林复合经营系统中3种农作物的生长节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志伟 龙梦琪 +2 位作者 何小勇 葛永金 张日清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7,共6页
2012年3月在浙江丽水市龙泉市兰巨乡仙仁村土地整理后种植1年生油茶(Camelliaoleifera)嫁接苗,2015年5月分别套种落花生(Arachishypogaea)、大豆(Glycinemax)和稻(Oryzasativa)。7月起采用整株挖掘取样法和图像分析法,测定生... 2012年3月在浙江丽水市龙泉市兰巨乡仙仁村土地整理后种植1年生油茶(Camelliaoleifera)嫁接苗,2015年5月分别套种落花生(Arachishypogaea)、大豆(Glycinemax)和稻(Oryzasativa)。7月起采用整株挖掘取样法和图像分析法,测定生长期套种农作物的生物量,分析其生长节律。结果表明,3种农作物高度最高为稻,收获时可达150.23cm;生物量累积最高为大豆,收获时达769g;单株根系长度、须根总长、根表面积最大值均为大豆,收获时分别为33.33cm,875.04cm,174.34cm2。3种农作物中大豆具有最佳的根系以应对油茶幼林复合系统中潜在的根系竞争,且大豆根系腐化后可提高油茶幼林的耕性;3种作物生物量在器官中的积累规律趋于一致,茎和叶所占生物量最高,可达61.6%~68%;根所占生物量最低,约占总生物量的6.6%~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幼林 复合经营系统 生长节律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景宁中山区3个柏科树种人工林直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端妙 葛永金 +5 位作者 袁位高 刘日林 朱锦茹 林坚 焦洁洁 蓝巧美 《浙江林业科技》 2019年第6期7-11,共5页
2016年6月,对引种于景宁县草鱼塘林场中山区的35年生日本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和日本香柏Thuja standishii 3个树种纯林林分直径进行调查,分析其直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个树种纯林径阶多集中分布... 2016年6月,对引种于景宁县草鱼塘林场中山区的35年生日本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和日本香柏Thuja standishii 3个树种纯林林分直径进行调查,分析其直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个树种纯林径阶多集中分布在16~26 cm径阶,林分平均胸径最大为日本香柏;大径木比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日本花柏>日本香柏>日本扁柏;林木总断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日本香柏(69.79 m^2·hm^-2)>日本花柏(58.29 m^2·hm^-2)>日本扁柏(42.16 m^2·hm^-2);3个树种偏度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分别为日本香柏(0.47)>日本扁柏(0.39)>日本花柏(0.03)。利用正态分布函数和Γ分布函数分别对3个林分进行直径分布拟合和卡方检验,日本扁柏、日本花柏林分直径均符合正态分布函数,其中日本扁柏还服从Γ分布函数。研究结果表明,3个树种林分生长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在林分经营过程中,可选用正态分布函数作为日本扁柏、日本花柏等树种的株数分布预测函数指导林分间伐,使林木直径结构达到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花柏 日本香柏 日本扁柏 直径结构 正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川西小黄菊复合经营中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倪荣新 葛永金 +3 位作者 洪小平 吴英俊 何小勇 刘跃钧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4,共5页
2015年11月,在浙江省龙泉市油茶(Camellia oleifera)—川西小黄菊(Pyrethrum tatsienense)复合经营林地中,采用分层挖掘和环刀法取样,使用Win Rhizo系统分析根系根长、体积,测定生物量,对复合经营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 2015年11月,在浙江省龙泉市油茶(Camellia oleifera)—川西小黄菊(Pyrethrum tatsienense)复合经营林地中,采用分层挖掘和环刀法取样,使用Win Rhizo系统分析根系根长、体积,测定生物量,对复合经营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系统中川西小黄菊地下根系密度、体积分布趋势较为一致,在树冠滴水线附近较小,根系各指标数值随着距离增加而增大,在离滴水线30 cm左右达到最大值;在垂直方向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置信概率95%),根系绝大部分分布在0-20 cm的土层。油茶的根长密度、生物量和体积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占比分别为34.76%、28.27%和35.23%,随着距离增大而减小;根长密度、生物量和体积在20 cm以下土层占比分别为82.27%,74.66%和89.39%。油茶单作条件下的根系根长密度、生物量和体积在水平分布上随着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少,但其相对值却比复合系统大,其根系在0-20 cm的土层分布有所增加。复合系统根系在水平方向,在滴水线附近的重叠程度为0.76,垂直方向的〉20-40 cm土层中的重叠程度为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复合系统 根系 川西小黄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种)油茶果径、籽径测定及机械脱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超哲 朱玲琴 +5 位作者 王洪艳 蒋金荣 张建 王衍彬 葛永金 黄旭波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71-78,共8页
对浙江主栽的11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与3个浙江本土油茶品种(种)分别测定果径和籽径及其直径分布,并选取其中6个长林系列品种的油茶果进行混合测验机械脱蒲效果,分析油茶果的脱蒲率、油茶籽破损率和蒲籽分离率,研究果径、籽径对... 对浙江主栽的11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与3个浙江本土油茶品种(种)分别测定果径和籽径及其直径分布,并选取其中6个长林系列品种的油茶果进行混合测验机械脱蒲效果,分析油茶果的脱蒲率、油茶籽破损率和蒲籽分离率,研究果径、籽径对油茶机械化脱蒲的影响,为油茶果机械化脱蒲及加工机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果径分布区间在<19 mm、19~31 mm、31~43 mm、>43 mm的油茶果实比例分别为0.67%、35.55%、54.65%、9.13%;不同品种(种)油茶籽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油茶籽径分布区间在<9 mm、9~15 mm、15~21 mm、>21 mm的油茶籽比例分别为1.79%、31.45%、57.80%、8.96%。机械化脱蒲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果的脱蒲率为92.78%,油茶籽的破损率为2.34%,蒲籽分离率为87.20%,油茶籽径大于30 mm的油茶籽易受损,果径在19.58~21.22 mm的油茶果不易脱蒲和分离。可依据试验结果对油茶果脱蒲机械的辊子的尺寸、辊子运动的速度、筛选器的间隙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同时可对不同果径的油茶果分选后,再分别进行机械脱蒲,以提高脱蒲率和蒲籽分离率,降低油茶籽破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果径 籽径 机械 脱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药复合经营模式对锥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跃钧 彭小博 +5 位作者 姚理武 吴应齐 葛永金 谢建秋 何金训 袁德义 《浙江林业科技》 2018年第5期81-86,共6页
为研究不同整地强度、不同覆盖物、不同药材对2003年建立的锥栗Castaneahenryi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于2016年6月采用3因素3水平田间正交试验和对角线调查方法,调查统计分析林下物种多样性,并根据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 为研究不同整地强度、不同覆盖物、不同药材对2003年建立的锥栗Castaneahenryi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于2016年6月采用3因素3水平田间正交试验和对角线调查方法,调查统计分析林下物种多样性,并根据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物种重要值4个指标对处理的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的次序为:套种作物>覆盖物>整地强度。整地强度60%、覆盖竹屑2 cm厚、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模式,多花黄精生长良好,多样性综合物种指数最高,套种一年林下物种数平均达12种,是不整地、不套种、不覆盖处理平均物种数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林 多花黄精 三叶崖爬藤 复合经营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多花黄精混合提取物的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跃钧 朱虹 +3 位作者 蒋燕锋 葛永金 戴德雄 刘秀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5-288,293,共5页
目的:研究复方多花黄精混合提取物(FHT)对大鼠血脂的影响,为保健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组(2 mg/kg),FHT高剂量(30 g生药/kg)、中剂量(15 g生药/kg)、低剂量组(7.5 g生药/kg)... 目的:研究复方多花黄精混合提取物(FHT)对大鼠血脂的影响,为保健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组(2 mg/kg),FHT高剂量(30 g生药/kg)、中剂量(15 g生药/kg)、低剂量组(7.5 g生药/kg)。空白组喂全价营养颗粒饲料,其余各组喂养高脂饲料并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42 d。分别在第二周、第四周、第六周后,眼内眦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HT高剂量组在给药第二周后就能显著性降低TC和TG的水平(p <0.05),在给药第四周后能极显著地降低LDL-C水平和升高HDL-C水平(p <0.01); FHT中低量组在给药第四周后能显著改善TC、TG、LDL-C、HDL-C水平(p <0.05)。结论:FHT具有降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多花黄精提取物 降血脂 血清总胆固醇 血清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栗林下不同复合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果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跃钧 姚理武 +4 位作者 吴应齐 蒋燕锋 谢建秋 葛永金 李永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为研究和推广科学合理的锥栗林下中药材复合经营模式与技术,在锥栗林下开展整地强度、覆盖物、套种药材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9个试验区(径流场),观测径流量和分析泥沙流失量,并以年泥沙流失量最少为依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筛选... 为研究和推广科学合理的锥栗林下中药材复合经营模式与技术,在锥栗林下开展整地强度、覆盖物、套种药材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9个试验区(径流场),观测径流量和分析泥沙流失量,并以年泥沙流失量最少为依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筛选出9个处理中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1)覆盖物对减少年径流量达到极显著水平,套种药材对减少年径流量达到显著水平,整地强度对年径流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覆盖物以竹屑的减流效果最好,套种药材以多花黄精的减流效果最好,其年径流量分别比不套种减少24.60%和20.34%;(2)覆盖物对减少林地的年泥沙流失量达到极显著水平,套种药材对减少林地的年泥沙流失量达到显著水平,整地强度对增强林地的年泥沙流失量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覆盖物以竹屑的减沙效果最好,套种药材以'多花黄精+三叶崖爬藤'的减沙效果最好,其年泥沙流失量分别比不覆盖减少了57.47%和19.28%;(3)'不整地—覆盖竹屑—套种多花黄精和三叶崖爬藤'、'不整地—覆盖稻草—套种多花黄精'、'整地40%—覆盖稻草—套种多花黄精和三叶崖爬藤'、'整地60%—覆盖竹屑—套种多花黄精'4种模式,为筛选出的理想复合经营模式,与不整地、不覆盖、不套种相比,其年径流量和年泥沙量分别下降了38.74%和68.51%,37.64%和62.96%,36.55%和59.57%,31.81%和54.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多花黄精 三叶崖爬藤 复合经营 地表径流 泥沙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生物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蒋燕锋 刘跃钧 +3 位作者 蓝云龙 朱虹 潘心禾 葛永金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2期1616-1620,共5页
连续3年进行物候观测、产量对比,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生物生态特性,并分析探讨其多糖含量与原生地多年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整个生长期为201-240 d,不同种源各有差异,最短的与最长的相差39 d,平均值为218.8 d;可分... 连续3年进行物候观测、产量对比,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生物生态特性,并分析探讨其多糖含量与原生地多年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整个生长期为201-240 d,不同种源各有差异,最短的与最长的相差39 d,平均值为218.8 d;可分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果实期和枯萎期,其中出苗期为24-38 d,伸长期为38-45 d(从出土到展叶10-15 d),开花期36-47 d,果实期为116-134 d(结果期20-40 d),枯萎期为75-108 d;种植2年增产最明显的为浙江庆元种源173.1%,其次为安徽青阳种源164.5%、浙江莲都种源161.7%、浙江安吉种源159.8%;优质多花黄精对各项生态因子的要求为:空气湿度78.9%,活动积温4791.4℃,日照时数1 691,年降水量平均1463 mm,七月最高温30.6℃,一月最低温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物候观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水地区油茶林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军峰 葛永金 +2 位作者 金晓春 吴林森 丁洲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55,共4页
对丽水地区的油茶林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丽水地区油茶林土壤pH值较为稳定,为弱变异性。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达到中等变异性程度;不同土壤层次的养分含量不同,表层养分含量最高,向下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不... 对丽水地区的油茶林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丽水地区油茶林土壤pH值较为稳定,为弱变异性。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达到中等变异性程度;不同土壤层次的养分含量不同,表层养分含量最高,向下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林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垦复林地>劈山林地>未抚育林地,但垦复和劈山对土壤pH值没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变异 丽水 油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榛’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对细根分布的影响
18
作者 彭小博 刘跃钧 +3 位作者 葛永金 谢建秋 何小勇 袁德义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46,共5页
试验地设在浙江庆元县‘油榛’(Castanea henryi cv.youzhen)林,2013年9月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2015年11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通过环刀取样进行细根的采样及测定,以不套种为对照(清耕)。结果显示,复合系统下‘油榛’细... 试验地设在浙江庆元县‘油榛’(Castanea henryi cv.youzhen)林,2013年9月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2015年11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通过环刀取样进行细根的采样及测定,以不套种为对照(清耕)。结果显示,复合系统下‘油榛’细根根长的垂直分布重心深度为0.26 m,比清耕模式下(0.32 m)上移了0.06 m;复合系统下细根根长的水平分布重心为距树干基部1.54 m,比清耕模式下(1.06 m)向树干基部远离了0.48 m。试验结果表明,在‘油榛’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油榛’细根的量和分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正影响,但是细根的吸水效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榛’ 多花黄精 细根 农林复合系统 细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林下套种伞房决明的密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艺薇 范祥祯 +1 位作者 林志伟 葛永金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6期44-49,共6页
伞房决明Senna corymbosa,不仅具有护土保水、适应性广的特点,还可以作为蜜源植物。2020年3—4月,在浙江省遂昌县湖山乡栽植6 a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幼林林地的林间空隙种植10株·m^(-2)(LD)和40株·m^(-2)(HD)2种密度伞房决... 伞房决明Senna corymbosa,不仅具有护土保水、适应性广的特点,还可以作为蜜源植物。2020年3—4月,在浙江省遂昌县湖山乡栽植6 a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幼林林地的林间空隙种植10株·m^(-2)(LD)和40株·m^(-2)(HD)2种密度伞房决明,并于当年10月对其生长量开展调查,探索油茶林下不同密度种植伞房决明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伞房决明在HD下的株高显著高于LD下的(P<0.05),2种密度下生物量分配也存在明显差异,在LD下根系和果实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更高,分别是HD下的1.45倍和2.69倍,而枝干生物量占比则仅为后者的70.6%。不同种植密度也影响了叶片的生长特征,在LD下有更大的叶片厚度,更小的单叶周长、面积和比叶面积(P <0.05)。不同密度间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但在HD下有更高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P <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房决明 油茶林 套种 种植密度 生物量分配 叶片形态 光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苗木控根快速容器育苗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林 练发良 +3 位作者 王军峰 葛永金 雷珍 谢益贵 《中国林副特产》 2009年第1期63-63,共1页
控根快速容器育苗技术以调控苗木根系生长为核心,解决了长期困惑育苗行业的技术难题,受到了林业、园林、城建等方面的广泛关注。控根快速育苗技术由控根育苗容器的设计与制造、控根快速育苗专用基质的配制与生产、控根苗木培育与管理三... 控根快速容器育苗技术以调控苗木根系生长为核心,解决了长期困惑育苗行业的技术难题,受到了林业、园林、城建等方面的广泛关注。控根快速育苗技术由控根育苗容器的设计与制造、控根快速育苗专用基质的配制与生产、控根苗木培育与管理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综合成本低,一次投资,长期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苗木 控根快速 育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