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ODIS数据的近8年长三角城市群热岛特征及演变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葛伟强 周红妹 杨何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7-81,共5页
利用MODIS hdf数据来反演地表温度,首先通过数据挑选少云覆盖图像,再经多波段综合法去云,用近8年的MODIS历史资料选择劈窗算法反演计算给出了长三角平均地表温度分布图,以长三角作为区域整体研究热岛效应,分析了城市群热岛分布特征,指... 利用MODIS hdf数据来反演地表温度,首先通过数据挑选少云覆盖图像,再经多波段综合法去云,用近8年的MODIS历史资料选择劈窗算法反演计算给出了长三角平均地表温度分布图,以长三角作为区域整体研究热岛效应,分析了城市群热岛分布特征,指出主要城市热岛分布呈"Z"字型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热岛强度季节变化是夏季最强,春季次之,秋冬季除少数地区为较强热岛外,大部分地区都显示为弱热岛或无热岛。采用GIS地理统计方法比较16城市的强热岛面积分布,分析了2001—2008年夏季各城市热岛强度的年际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热岛强度 劈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卫星分形纹理的云雾分离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伟 周红妹 +1 位作者 袁志康 葛伟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在研究了卫星图像上雾的光谱和纹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 ,采用差分盒维数计算模型对气象卫星遥感图像中的云雾进行了纹理分析和分离。采用划分、计算卫星图像各连通域 ,分别求取各连通域加权分形维数 ,进而设定维数阈值的方法进行了雾信息... 在研究了卫星图像上雾的光谱和纹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 ,采用差分盒维数计算模型对气象卫星遥感图像中的云雾进行了纹理分析和分离。采用划分、计算卫星图像各连通域 ,分别求取各连通域加权分形维数 ,进而设定维数阈值的方法进行了雾信息提取。利用GMS 5卫星红外通道资料 ,进行了云雾分离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分形纹理 光谱 差分盒维数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卫星大雾遥感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红妹 葛伟强 +2 位作者 柏桦 刘冬韡 杨引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60,共9页
鉴于大雾对城市和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巨大灾害,迫切需要研制快速、有效、准确的雾遥感监测和识别方法。在对雾的辐射特性与卫星光谱特征试验分析基础上,找出不同时相可见光遥感图像下垫面反射率与云雾反射率之间的相... 鉴于大雾对城市和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巨大灾害,迫切需要研制快速、有效、准确的雾遥感监测和识别方法。在对雾的辐射特性与卫星光谱特征试验分析基础上,找出不同时相可见光遥感图像下垫面反射率与云雾反射率之间的相对关系,并通过对图像反射率的相对变化率进行计算分析,自动生成准雾区动态判别阈值,并在准雾区范围初步确定基础上,采用基于图像游程编码的快速连通区域标记技术,结合纹理分形分析、形态分形分析、平滑度分析、模板特征分析等实用方法,对气象卫星遥感图像进行雾自动识别和云雾分离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遥感动态监测 自动快速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AA卫星云雾自动检测和修复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红妹 谈建国 +1 位作者 葛伟强 杨崇俊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47,共7页
云雾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不稳定性,不同高度、厚度、面积和太阳高度角情况下,NOAA卫星可见光波段的海面反射率和红外波段亮度温度都不相同。据此,根据云雾光谱和红外特征,研究并找出了可见光波段海面最小反射率、云雾区最大反射率与云雾... 云雾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不稳定性,不同高度、厚度、面积和太阳高度角情况下,NOAA卫星可见光波段的海面反射率和红外波段亮度温度都不相同。据此,根据云雾光谱和红外特征,研究并找出了可见光波段海面最小反射率、云雾区最大反射率与云雾最佳判别阈值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不同月份东海海面最低温度和NOAA卫星红外波段亮温特征;通过采用光谱和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研制了NOAA气象卫星云雾自动检测和修复模型,取得了较好的运行和检测、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AA卫星 云雾 自动检测 修复 光谱特征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TLAB实现FY-3/MERSI地表温度反演及专题制图 被引量:9
5
作者 杨何群 尹球 +1 位作者 周红妹 葛伟强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70,共9页
我国新型自主研发的风云三号卫星MERSI(FY-3/MERSI)数据目前多见于试验研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NSMC)发布的业务产品中尚缺乏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产品。为此,在分析FY-3/MERSI L1级数据HDF5格式及通道特点的基础上,采... 我国新型自主研发的风云三号卫星MERSI(FY-3/MERSI)数据目前多见于试验研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NSMC)发布的业务产品中尚缺乏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产品。为此,在分析FY-3/MERSI L1级数据HDF5格式及通道特点的基础上,采用Jiménez-Mun~oz和Sobrino普适性单通道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借助MATLAB编程,实现了直接利用MERSI数据进行250 m空间分辨率的LST反演与专题制图。详细介绍了LST反演算法的参数化流程,包括辐射定标、云检测处理以及地表比辐射率和大气水汽含量的估计等,并在反演LST的基础上,计算其他衍生指标,建立了FY-3/MERSI数据反演LST及制图流程。对上海市空间热环境监测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根据设定范围对FY-3/MERSI L1数据进行快速、实时和自动处理,适用于业务化产品制作与共享,节省人力资源;形式丰富的MERSI专题制图产品可更直观、精细地揭示出上海城市热场空间格局与热岛效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 MERSI 地表温度 反演 专题制图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玉石籽石榴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6
作者 唐靖雯 王宁 +5 位作者 伍程程 王麒麟 丁文豪 葛伟强 郭宁 钱晶晶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21-2633,共13页
【目的】为更好地研究石榴的基因功能,以白花玉石籽石榴为试材,构建出一种农杆菌介导的石榴遗传转化体系。【方法】在已有的石榴组织培养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筛选不同外植体和优化激素组合,获得石榴最佳再分化途径;探究农杆菌介导法中抗... 【目的】为更好地研究石榴的基因功能,以白花玉石籽石榴为试材,构建出一种农杆菌介导的石榴遗传转化体系。【方法】在已有的石榴组织培养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筛选不同外植体和优化激素组合,获得石榴最佳再分化途径;探究农杆菌介导法中抗生素浓度、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和抑菌剂浸洗时间对白花玉石籽石榴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终质量浓度为0.22 mg·L^(-1)6-BA和0.60 mg·L^(-1) IBA的WPM培养基能显著提高石榴外植体的再分化率,其中嫩茎分化率达96.30%±5.20%;50 mg·L^(-1)卡那霉素和200 mg·L^(-1)特美汀是筛选抗性芽的最佳质量浓度;白花玉石籽石榴遗传转化的最适组合为:预培养3 d、菌液OD600=0.8、侵染10 min、200 mg·L^(-1)特美汀浸洗15 min。最后,通过检测GFP荧光,验证上述遗传转化体系所获得的植株,阳性率为26.00%。【结论】成功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白花玉石籽石榴嫩茎遗传转化体系,为石榴基因功能验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再生途径优化 农杆菌介导法 遗传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条件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联松 白一松 +1 位作者 李少恒 葛伟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341-342,344,共3页
通过对杂交中粳 80优 12 1的分期播种试验 ,分析了其稻米品质性状在不同播期气候条件下的主成分值 ,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法对水稻灌浆结实期间若干气候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第 1主成分的特征根λ1 =6.773 ,贡献率为75 ... 通过对杂交中粳 80优 12 1的分期播种试验 ,分析了其稻米品质性状在不同播期气候条件下的主成分值 ,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法对水稻灌浆结实期间若干气候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第 1主成分的特征根λ1 =6.773 ,贡献率为75 .2 60 % ,为透明度因子 ;第 2主成分特征根λ2 =1.2 0 4,贡献率为 13 .3 77% ,为垩白度因子 ;第 3主成分特征根λ3=0 .741,贡献率为8.2 2 9% ,为直链淀粉含量因子。在影响稻米品质的气候因子中 ,水稻灌浆结实期间的日均温度作用最大 ,日均光照数、日均相对湿度次之 ,日均降雨量、日均温差作用最小 ;并据此提出改良 80优 12 1稻米品质的相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气象因子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和数值预报产品的雾预报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永平 刘晓波 +1 位作者 葛伟强 周红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0-347,共8页
以气象卫星云图为基础,应用云雾光谱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雾区的动态检测和提取;并利用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探讨雾区变化与多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表明:雾区移动速度与地面风速有关,一定的相对湿度、地气温差和风速大小... 以气象卫星云图为基础,应用云雾光谱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雾区的动态检测和提取;并利用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探讨雾区变化与多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表明:雾区移动速度与地面风速有关,一定的相对湿度、地气温差和风速大小等要素阈值可以作为雾的排空条件。利用经修正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输出的气象要素产品,对卫星遥感雾区进行0~2 h的外延预报,进而建立了一个大雾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平台,对2009年和2010年多雾季节的1 4月大雾过程应用统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大雾短时临近预报具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大雾识别 数值预报产品 雾区短时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粳Ⅲ优98产量性状综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白一松 杨联松 葛伟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324-325,326,共3页
用Eberhart Rusell模型等统计方法 ,对Ⅲ优 98在安徽省联合区域试验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Ⅲ优 98产量稳定性好 ,各试点间的差异小 。
关键词 杂交 中粳 Ⅲ优98 产量性状 稳定性参数 特征根 贡献率 特征向量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城镇居住区绿化与热岛改善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红妹 葛伟强 +4 位作者 杨何群 柏桦 刘洁 杨燕丽 程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0-596,共7页
鉴于城镇居住片区的气象观测站点非常有限,不能客观分析城市面上热力分布状况之缺陷,采用卫星与地面同步或准同步的观测方式,研究建立卫星光谱与地面气温之间的遥相关模式,达到对卫星气温的定量反演。同时,采用卫星与多因子资料相结合... 鉴于城镇居住片区的气象观测站点非常有限,不能客观分析城市面上热力分布状况之缺陷,采用卫星与地面同步或准同步的观测方式,研究建立卫星光谱与地面气温之间的遥相关模式,达到对卫星气温的定量反演。同时,采用卫星与多因子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制设立城镇居住片区GIS综合分析模式和实用评估方法,对上海近年城镇居住片区的地面介质和温度分布关系以及绿地的降温效果进行较系统研究和精细化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住片区植被平均温度普遍低于片区内平均温度,更低于片区内最高温度。通常片区植被平均气温比片区最高气温最大可低1.19℃,比建筑、道路广场的平均气温最大可低0.67℃、0.55℃。片区植被比例与温度呈反比例态势,而道路广场、建筑用地比例与温度呈正比例态势。城镇居住片区植被比例高则温度低;建筑、道路所占比例高则温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城镇居住区 绿化降温效应 遥感和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扩展与热岛空间分布变化关系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35
11
作者 周红妹 高阳 +1 位作者 葛伟强 李婷婷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3-168,共6页
随着城市建设区域和格局的迅速改变,城市热岛分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了解城市热岛分布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为城市建设同时缓解改善热岛效应奠定基础,文章采用遥感动态监测和GIS多要素空间分析技术,对上海城市90年代以来的城市扩展以... 随着城市建设区域和格局的迅速改变,城市热岛分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了解城市热岛分布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为城市建设同时缓解改善热岛效应奠定基础,文章采用遥感动态监测和GIS多要素空间分析技术,对上海城市90年代以来的城市扩展以及热岛分布变化状况和演变规律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城市建设区域的扩大将会导致城市热岛范围和面积的增大,城市扩展与热岛扩展趋势具有空间一致性。同时,通过对上海城市不同温度情况下地面不同介质的比例、面积进行因子权重分析,得出温度越高,其建筑、交通、工业区的比例越大;反之温度越低,农田、耕地等介质的比例越高;表明不同地物对温度分布、强度的影响明显。研究还表明:城市扩展虽会导致热岛范围加大,但如注重环境和绿化建设,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热岛效应和缩小热岛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城市热场 空间分布 遥感和GIS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和沿海大雾遥感自动检测和云、雾分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红妹 汤绪 +3 位作者 葛伟强 刘冬韡 柏桦 杨引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5-682,共8页
鉴于大雾对沿海城市国民经济的巨大影响,迫切需要对大雾产生时的分布、范围、地点等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细分析。本文以FY-2C/D、MTSAT静止气象卫星为主,其他极轨卫星为辅,从光谱特征出发,利用大量历史、实时同步或准同步气象卫星与地... 鉴于大雾对沿海城市国民经济的巨大影响,迫切需要对大雾产生时的分布、范围、地点等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细分析。本文以FY-2C/D、MTSAT静止气象卫星为主,其他极轨卫星为辅,从光谱特征出发,利用大量历史、实时同步或准同步气象卫星与地面能见度观测资料,客观分析了云、雾、下垫面的晴空象元在可见光和红外各波段的光谱特征及辐射性质,研究了大雾发生季节可见光遥感图像中下垫面反射率与云、雾反射率之间的相对关系和变化规律,提出了生成准雾区动态判别门限,进而实现准雾区自动提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雾区的结构、纹理、形态等特征,采用差分计盒维数、形态分形分析、区域跟踪检测、模板特征分析、红外特征分析等多种实用有效的雾检测和云、雾分离技术模型对雾区进行自动提取。采用以上遥感方法检测出的雾区,经地面实测资料计算验证,其雾区提取精度平均相对误差为21.03%,得到了雾区信息提取和业务应用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遥感 城市和沿海大雾 自动检测 云、雾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4A卫星云顶参数精度检验及台风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崔林丽 郭巍 +2 位作者 葛伟强 燕亚菲 罗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6-203,共8页
基于2018年中国东南沿海台风观测实例,以美国EOS/MODIS极轨气象卫星和日本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Himawari-8为参照,对我国FY-4A静止气象卫星的云顶高度(Cloud Top Height,CTH)、云顶温度(Cloud Top Temperature,CTT)和云顶气压(Cloud Top P... 基于2018年中国东南沿海台风观测实例,以美国EOS/MODIS极轨气象卫星和日本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Himawari-8为参照,对我国FY-4A静止气象卫星的云顶高度(Cloud Top Height,CTH)、云顶温度(Cloud Top Temperature,CTT)和云顶气压(Cloud Top Pressure,CTP)三个产品的精度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其在台风应用中的表现。结果表明:FY-4A卫星云顶参数产品与MODIS和Himawari-8同类产品均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其中FY-4A与MODIS的相关系数最大(r≥0.98),平均值偏差最小,特别是在具有深厚密蔽云的台风中心和内雨带区,各卫星反演参数的精度更加接近,如在台风中心,FY-4A与Himawari-8的CTT、CTH和CTP分别相差0.78℃、30 m和0.2 hPa。FY-4A云顶参数产品质量可靠,与MODIS和Himawari-8等国际同类卫星精度相当,适合深厚的台风云系分析。偏差产生主要受透明薄卷云和小尺度云存在的影响,这与仪器的空间分辨率、不同仪器对云的探测能力以及云检测算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四号 云顶高度 云顶温度 云顶气压 交叉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强光下外源褪黑素对栝楼雌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燕 乔晓燕 +1 位作者 葛伟强 高青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1-429,共9页
为探讨高温强光下外源物质对栝楼雌花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以2年生皖蒌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200μmol·L^-1褪黑素对高温强光下栝楼雌花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H 2O 2、相对电导率、花粉萌发率、坐果率和单果鲜质量的... 为探讨高温强光下外源物质对栝楼雌花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以2年生皖蒌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200μmol·L^-1褪黑素对高温强光下栝楼雌花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H 2O 2、相对电导率、花粉萌发率、坐果率和单果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强光下,外源物质褪黑素不仅能显著提高栝楼雌花SOD、POD、CAT和A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有效清除体内H 2O 2(与对照相比降低了34.5%),还能促进渗透调节物质合成和积累,与对照相比,外源褪黑素处理的雌花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25.8%和45.5%。高温强光条件下,外源物质褪黑素还可有效提高栝楼花粉萌发率,促进栝楼坐果和果实膨大,栝楼坐果率提高了9.1百分点。综上,在高温强光下外源褪黑素能通过提高栝楼雌花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等,缓解高温危害,提高其坐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强光 栝楼 褪黑素 生理特性 坐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信息的上海城市绿地生态改善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红妹 葛伟强 +1 位作者 杨文悦 李婷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8-464,共7页
为了动态地分析和客观评估城市绿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本文将气象卫星及资源卫星分别作为城市热力分布、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分布、绿地分布监测的主要信息源,研究、建立了卫星光谱与地面气温、可吸入颗粒物指数(PM10)观测要素之间的反演... 为了动态地分析和客观评估城市绿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本文将气象卫星及资源卫星分别作为城市热力分布、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分布、绿地分布监测的主要信息源,研究、建立了卫星光谱与地面气温、可吸入颗粒物指数(PM10)观测要素之间的反演模式,也研究和建立了GIS动态监测和空间分析模式,对城市"热岛、浊岛、绿岛"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作用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得出6×104m2以上绿地的降温范围在9×104m2~13×104m2之间;8×104m2以上的绿地降尘效果较为明显,通常当绿地面积增加4×104m2上下时,对降尘的影响距离约增加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和GIS信息 上海城市绿地 绿地降温 绿地降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