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南芥At4g05060基因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自激活检测 被引量:3
1
作者 萨娜瓦尔.艾比布拉 陈全家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8-142,共5页
为研究At4g05060基因功能,采用PCR扩增拟南芥VAMP(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家族基因At4g05060的ORF序列,定向克隆至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载体pGBKT7,经酶切鉴定并测序后将其转化至酵母Y187细胞;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 为研究At4g05060基因功能,采用PCR扩增拟南芥VAMP(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家族基因At4g05060的ORF序列,定向克隆至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载体pGBKT7,经酶切鉴定并测序后将其转化至酵母Y187细胞;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At4g05060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水平,通过缺陷型培养基培养进行自激活检测。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酵母诱饵表达载体pGBKT7-At4g05060,并在酵母细胞正确表达,表达产物对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VAMP蛋白 At4g05060基因 酵母双杂交 诱饵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鹰嘴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萨娜瓦尔.艾比布拉 阿依努尔.阿布拉 +2 位作者 陈全家 帕丽旦木.买买提 卡德尔.百克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6期8-10,共3页
[目的]为鹰嘴豆的抗性研究奠定细胞遗传学基础。[方法]以鹰嘴豆根尖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05、0.10、0.15、0.20、0.25 mol/L)分别处理24和48 h,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行为。[结果]当NaCl浓度≥0.1 mol/L时,处... [目的]为鹰嘴豆的抗性研究奠定细胞遗传学基础。[方法]以鹰嘴豆根尖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05、0.10、0.15、0.20、0.25 mol/L)分别处理24和48 h,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行为。[结果]当NaCl浓度≥0.1 mol/L时,处于分裂期的细胞逐渐减少,并且鹰嘴豆根尖细胞出现染色体黏连、后期染色体分离不同步、微核、染色体断裂、染色体桥、不均等分裂、后期滞后染色体等畸变现象。[结论]NaCl作为一种胁迫因子,对鹰嘴豆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且具有遗传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鹰嘴豆 有丝分裂指数 染色体畸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热激转录因子GhHsf基因的表达及其烟草转化
3
作者 萨娜瓦尔.艾比布拉 曲延英 陈全家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75-2181,共7页
【目的】了解棉花Gh Hsf基因的功能,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构建其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对棉花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h Hsf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构建p CAMBIA1301-Gh Hsf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 【目的】了解棉花Gh Hsf基因的功能,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构建其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对棉花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h Hsf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构建p CAMBIA1301-Gh Hsf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并进行鉴定。【结果】棉花Gh Hsf基因在棉花各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构建Gh Hsf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1301-Gh Hsf,转化烟草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结论】棉花Gh Hsf基因在棉花的不同组织中是组成型表达,获得了转Gh Hsf基因烟草株,为进一步开展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Hsf基因 表达模式 植物表达载体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丁草胺对小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阿提开姆.麦麦提 萨娜瓦尔.艾比布拉 《农村科技》 2018年第9期30-34,共5页
本文以小麦根尖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处理浓度除草剂丁草胺对小麦根尖分生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0微摩尔/升丁草胺处理小麦根尖12小时后,细胞分裂指数低于对照组(4.91%),染色体畸变率最低,为0.50‰;由500微摩... 本文以小麦根尖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处理浓度除草剂丁草胺对小麦根尖分生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0微摩尔/升丁草胺处理小麦根尖12小时后,细胞分裂指数低于对照组(4.91%),染色体畸变率最低,为0.50‰;由500微摩尔/升丁草胺处理小麦根尖72小时后,细肥分裂指数明显偏低,染色体畸变率为0.00‰。较高浓度丁草胺可以看作是对小麦的一种毒害因子,抑制细胞分裂。随着丁草胺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小麦根尖有丝分裂指数逐渐下降。同时,丁草胺影响染色体的形态,出现了微核、染色体多极化、染色体断片、染色体黏连、染色体桥等畸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草胺 小麦 根尖 有丝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