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章圣手的一篇绝妙文字——《送董邵南序》
1
作者 萧雨生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22-25,共4页
《送董邵南序》是一篇著名的优秀散文,出自唐代大文字家韩愈的手笔。这篇序文很能代表韩文的艺术特色。文仅百五十字,却“有无限开阖,无限变化,无限含蓄”,堪称“短章圣手”。 这篇妙文,诚然是有“无限开阖”的。
关键词 送董邵南序 董生 艺术特色 妙文 不得志 二字 万不可 昌黎 熙载 卒章显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工作须建树辩证观念
2
作者 萧雨生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5-20,共6页
当前,教育界正在开展关于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讨论,这是令人振奋的事。它标志着教育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我们为求教育观念的进步,即须从研究教育现状入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我国的教育实质、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 教育工作 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思想 学校教育 理论与实践 专科毕业生 片面追求升学率 文化素质 辩证关系 传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江花月夜——一曲幽美的月光奏鸣曲
3
作者 萧雨生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Z2期79-81,共3页
读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由得会使你认定这是一曲幽美的“月光奏鸣曲”.它既是优美的写景诗,又是动人的抒情诗,还是给人启迪的哲理诗.那静穆的夜、那皎洁的月,那馥郁的花香,那海潮的私语,无不隐含着某种难以言传的意趣和神秘的色... 读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由得会使你认定这是一曲幽美的“月光奏鸣曲”.它既是优美的写景诗,又是动人的抒情诗,还是给人启迪的哲理诗.那静穆的夜、那皎洁的月,那馥郁的花香,那海潮的私语,无不隐含着某种难以言传的意趣和神秘的色彩,令人捉摸不定而又回味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月光奏鸣曲 张若虚 写景诗 哲理诗 孤月 情景相生 令人 而庵 滔滔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师专教育的“三个面向”
4
作者 萧雨生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Z1期38-41,共4页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精辟概括了现代教育的本质,并以战略性眼光为我国教育事业制定了根本纲领和方针.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一钢领和方针,对于我国四化事业、对于教育改革都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精辟概括了现代教育的本质,并以战略性眼光为我国教育事业制定了根本纲领和方针.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一钢领和方针,对于我国四化事业、对于教育改革都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面向现代化,这是“三个面向”的核心和主体.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则是现代化起飞的两翼.面向世界,是空间的横向立体观;面向未来是时间的纵向立体观;面向现代化,就是时空交叉、纵横交错的立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面向” 教育改革 教育事业 钢领 精辟概括 三个面向 公共必修课 教育工作者 教育体制 学识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改革文学”的思考
5
作者 萧雨生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33-36,共4页
一、“改革文学”内涵的模糊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热潮的到来,反映改革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它被称作“改革文学”.当人们对新时期文学作历史回顾的时候,“改革文学”同“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名目一道,又作为文学史的概... 一、“改革文学”内涵的模糊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热潮的到来,反映改革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它被称作“改革文学”.当人们对新时期文学作历史回顾的时候,“改革文学”同“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名目一道,又作为文学史的概念而被表述着;当人们对文学与时代的美学关系作理论性探讨的时候,它又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被提了出来.这样,“改革文学”就在文学创作、文学史、文学理论等几个范畴被同时使用着了.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研究任何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它的范畴,否则就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如今,“改革文学”的说法正由于缺乏范畴的明确规定性,因此在理论上也就表现为概念上的不周严、不确定、不科学.而且,它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践上,确也带来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文学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新时期文学 改革题材 历史感 中外文学史 题材决定论 经济体制改革 思想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