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匀流等溢流角设计高超侧压进气道 被引量:5
1
作者 萧旭东 徐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0-24,共5页
工作在前体附面层内的高超侧壁压缩进气道,来流的非均匀性应该是进气道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按经典的附面层理论和等溢流角设计准则设计了侧壁压缩角为6°,前缘型线为圆弧的变后掠角高超侧压式进气道模型,在Ma5.3/Ma4... 工作在前体附面层内的高超侧壁压缩进气道,来流的非均匀性应该是进气道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按经典的附面层理论和等溢流角设计准则设计了侧壁压缩角为6°,前缘型线为圆弧的变后掠角高超侧压式进气道模型,在Ma5.3/Ma4风洞中利用风洞壁面自然发展的附面层进行非均匀来流下进气道性能试验。试验发现,在相同的来流附面层条件下,圆弧前缘进气道相对于直前缘进气道喉道处的压力畸变小、进气道总压恢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进气道 流场畸变 非均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侧压式进气道参数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堃元 萧旭东 徐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0-25,共6页
分析了高超侧压式进气过第一、二溢流窗的溢流角随后掠角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溢流窗气流与主流相互作用而形成一道脱体曲面激波的原因,设计了侧压角为6°,后掠角30°的直前缘及圆弧前缘两套高超侧压式进气道,在M5.3风... 分析了高超侧压式进气过第一、二溢流窗的溢流角随后掠角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溢流窗气流与主流相互作用而形成一道脱体曲面激波的原因,设计了侧压角为6°,后掠角30°的直前缘及圆弧前缘两套高超侧压式进气道,在M5.3风洞中利用风洞壁面自然发展的附面层进行非均匀来流下进气道起动性能及总体性能试验,试验发现大量附面层吸入不仅对起动性能有重大影响,而且对总压恢复影响也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音速 进气道 超音速燃烧 冲压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价值创新战略来驱动市场 被引量:9
3
作者 朱沆 萧旭东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经营战略 价值创新 市场空间 新竞争观念 消费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超声速二维进气道绕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堃元 萧旭东 徐辉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2-97,共6页
本文通过数值分析和风洞实验 ,在马赫数 5.3的非均匀来流条件下 ,研究改变二元内外压四波系进气道第一压缩面的型面设计 ,对进气道总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与双平面斜楔的内外压四波系基准进气道相比 ,在非均匀来流中 ,采用小进... 本文通过数值分析和风洞实验 ,在马赫数 5.3的非均匀来流条件下 ,研究改变二元内外压四波系进气道第一压缩面的型面设计 ,对进气道总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与双平面斜楔的内外压四波系基准进气道相比 ,在非均匀来流中 ,采用小进口角 ,大出口角凹型面作为第一压缩面的进气道 ,其喉道截面总压恢复要高 0 .0 1~ 0 .0 2 4。总压畸变平均低 1 0 %左右 ,证明调整第一压缩面型面是改善这类工作在前体边界层内的进气道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流 超声速进气道 内流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0.4nm直径单壁碳管的光学特性(英文)
5
作者 汤子康 李赵明 +1 位作者 萧旭东 葛惟琨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由于纳米碳管的优异机械特性及其丰富多采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它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受到科学家的青睐。纳米碳管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竞争最激烈的科学前沿领域之一。怎样才能把纳米碳管做得更细小,尺寸更均匀以及如何使... 由于纳米碳管的优异机械特性及其丰富多采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它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受到科学家的青睐。纳米碳管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竞争最激烈的科学前沿领域之一。怎样才能把纳米碳管做得更细小,尺寸更均匀以及如何使众多的纳米碳管排列规整,一直是纳米碳管研究中的难题。我们利用多孔的沸石晶体作为载体,首次成功地研制出了尺寸均一,排列规整的超细单壁纳米碳管。这些超细纳米碳管具有独特的性能,低温下(<20K)甚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一维超导现象。详细介绍了这些超细单壁纳米碳管的制备过程,并着重介绍其在可见光区的光吸收,光发射以及二次谐波的倍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光学特性 偏振吸收 光致发光 超细单壁纳米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超声来流二维压缩面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元 萧旭东 徐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1-65,共5页
通过数值分析和风洞实验,研究在非均匀来流条件下,单级斜板型面变化对下游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进口角,大出口角之凹型面具有较高的总压恢复。但是,曲壁面对降低出口处之静压畸变不利。折衷的选择为:以凹型面作为斜板的前... 通过数值分析和风洞实验,研究在非均匀来流条件下,单级斜板型面变化对下游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进口角,大出口角之凹型面具有较高的总压恢复。但是,曲壁面对降低出口处之静压畸变不利。折衷的选择为:以凹型面作为斜板的前段,其后续一平直段,以达到提高总压恢复,保持较低总静压畸变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流 超声速 进气道 发动机匹配 最优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