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弗洛伊德与文学 被引量:13
1
作者 莱昂内尔.特里林 陆谷孙 曾道中 《文艺理论研究》 1981年第3期155-166,共12页
特里林教授是美国第一流的文学评论家之一。在下面这篇卓具识见的文章中,他论述了弗洛伊德与文学的关系。文章开宗明义就是一席惊人高论;精神分析可被视作十九世纪文学中浪漫主义运动的顶峰。随即,特里林对浪漫主义的三个特征——致力... 特里林教授是美国第一流的文学评论家之一。在下面这篇卓具识见的文章中,他论述了弗洛伊德与文学的关系。文章开宗明义就是一席惊人高论;精神分析可被视作十九世纪文学中浪漫主义运动的顶峰。随即,特里林对浪漫主义的三个特征——致力于探索自我,承认人类行为中的潜在成分,以及精神是一个可划分的整体的观念——作了概括的描述,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了他引人注目的论点。特里林认为这三点固然无疑是弗洛伊德学说的基础部分之一,但同时又提出弗洛伊德给这体系增添了一个理性主义的反浪漫主义的成分,将精神分析的最终目标视为控制冲动——“自我(ego)处处都应主宰伊特(id)。”特里林不无善意地批评了弗洛伊德对于艺术家的多少有点狭隘的看法,并试图相当详尽地调和一些矛盾,最后终于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创造性艺术家与神经病患者之间的区别的图画——前者能控制自己的幻想,后者则沉溺于其中。特里林觉得,弗洛伊德关于精神是“形象的”的观念将诗歌“自然化”了。弗洛伊德对于无意识的描绘为艺术家开拓并丰富了新天地,弗洛伊德体系中的人被认为“远比其它任何现代体系所能构想的人都更具有尊严和更有趣味——是文化和生物学的错综复杂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 无意识 艺术家 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 理性主义 文学评论 弗洛伊德学说 莎士比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