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诱导玉米根系分泌异羟肟酸及对光照和铁素的响应
1
作者 莫碧霞 蒙寅恬 +4 位作者 朱涵钰 姚校娟 杨曙 黎晓峰 唐新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10-2917,共8页
【目的】探究铝胁迫对玉米根系异羟肟酸分泌量和玉米植株异羟肟酸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铝胁迫下玉米根系异羟肟酸分泌对环境条件(光照和铁素)的响应,为进一步探明玉米耐铝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泰玉11号(耐铝品种)和郑单958... 【目的】探究铝胁迫对玉米根系异羟肟酸分泌量和玉米植株异羟肟酸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铝胁迫下玉米根系异羟肟酸分泌对环境条件(光照和铁素)的响应,为进一步探明玉米耐铝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泰玉11号(耐铝品种)和郑单958(铝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设0µmol/L(对照)和20µmol/L AlCl_(3)处理,分别在3、6、9、12和24 h后,测定玉米根系异羟肟酸分泌量和玉米植株体内异羟肟酸含量,分析玉米根系异羟肟酸分泌量与植株体内异羟肟酸含量的相关性;设光照条件为自然光照(14 h光照/10 h黑暗)和黑暗(24 h),Fe^(3+)浓度为0、5、10和20µmol/L,用0和10µmol/L AlCl_(3)处理24 h后,测定玉米根系异羟肟酸分泌量,分析铝胁迫下光照条件与铁素对玉米根系异羟肟酸分泌的影响。【结果】随着铝胁迫时间的延长,泰玉11号根系异羟肟酸分泌量呈增加趋势,铝胁迫9 h后,开始显著高于对照(P<0.05,下同);而在铝胁迫的各时间段,郑单958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且泰玉11号分泌量显著高于郑单958,泰玉11号分泌持续时间长,分泌量大,而郑单958对铝胁迫及铝胁迫时长均无明显响应。铝胁迫下玉米根系异羟肟酸分泌与玉米植株体内异羟肟酸含量密切相关,泰玉11号的分泌量与根系和叶片异羟肟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而郑单958的分泌量与根系异羟肟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与叶片异羟肟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铝诱导根系分泌量的增加与根系和叶片的异羟肟酸含量增加同步。黑暗条件显著提高铝胁迫下玉米根系异羟肟酸的分泌量,铝胁迫下玉米根系异羟肟酸分泌量随着铁浓度的升高整体呈增加趋势,在20µmol/L以上铁浓度时达最高值。【结论】铝诱导耐铝玉米品种泰玉11号分泌异羟肟酸,异羟肟酸的分泌可能与植株体内的异羟肟酸合成代谢相关,铝可能调控异羟肟酸合成代谢与分泌,环境条件(光照和铁素)显著影响铝诱导的玉米根系异羟肟酸分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铝胁迫 异羟肟酸 合成与分泌 光照和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与生物质碳对土壤磷素活化及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芸渟 莫碧霞 +3 位作者 潘俊臣 姚校娟 杨梦乐 唐新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目的】探究腐殖酸、生物质碳对土壤磷素活化及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为增效磷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腐殖酸、生物质碳为试验材料,以1、2 g/kg土的配比与磷肥及供试土壤充分混匀,进行持续60 d的土壤培养试验,以研究腐殖酸... 【目的】探究腐殖酸、生物质碳对土壤磷素活化及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为增效磷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腐殖酸、生物质碳为试验材料,以1、2 g/kg土的配比与磷肥及供试土壤充分混匀,进行持续60 d的土壤培养试验,以研究腐殖酸与生物质碳对土壤磷素活化及无机磷各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与CK2、CK1相比,施用腐殖酸、生物质碳各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磷素活化系数及土壤无机磷组分中的Fe-P、Al-P含量提高,而Ca-P和O-P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土壤培养18、30、45 d,各处理较CK2、CK1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P2S2处理的速效磷含量比CK2高20.67%,P1F2处理比CK1高69.83%;P2S2处理培养30、45、60 d的土壤Al-P含量与CK2均有显著差异,分别比CK2高61.40%、14.79%、17.77%;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磷素活化系数、Al-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供试土壤在不同配比的腐殖酸与生物质碳的作用下,各形态无机磷所占比例依次为Fe-P> Ca-P> Al-P> O-P。【结论】在两个施磷水平下,施用腐殖酸与生物质碳均可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磷素活化系数,促进土壤无机磷组分Fe-P、Al-P含量增加,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磷,有利于O-P向有效态转化,显著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生物质碳 土壤速效磷 磷素活化系数 磷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和生物质炭对土壤磷素转化及甘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芸渟 潘俊臣 +4 位作者 莫碧霞 姚校娟 易科 覃美 唐新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0-226,共7页
为探究腐殖酸与生物质炭配施化学磷肥对酸性土壤磷素活化及甘蔗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探究了2个施磷水平和2种磷素活化剂的施用对土壤养分、磷素转化及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与生物质炭单独施用或配合施用提高了土壤速效... 为探究腐殖酸与生物质炭配施化学磷肥对酸性土壤磷素活化及甘蔗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探究了2个施磷水平和2种磷素活化剂的施用对土壤养分、磷素转化及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与生物质炭单独施用或配合施用提高了土壤速效磷、磷素活化率、有机质、有效钾、碱解氮的含量及磷酸酶的活性,且甘蔗株高、茎粗、全磷含量、磷积累量及磷肥利用率也有所提高,但显著降低了土壤无机磷O-P的含量,其中0.1 g/kg磷肥+2 g/kg腐殖酸处理(P1F)的土壤O-P含量显著低于单施0.1 g/kg磷肥处理(P1)49.35%,腐殖酸与生物质炭配施处理(P1FS)较空白对照处理(CK)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29.31%和42.11%。在2个施磷水平下,腐殖酸与生物质炭的施用对土壤无机磷形态含量增加的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Fe-P>Ca-P>Al-P>O-P。表明施用腐殖酸与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的速效养分、磷素含量、磷酸酶活性,促进了土壤磷素转化,进而影响了甘蔗对磷素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生物质炭 甘蔗 有效性 磷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胁迫对酸性土壤氮素转化及酶活性和甘蔗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潘俊臣 刘芸渟 +2 位作者 姚校娟 莫碧霞 唐新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05-1714,共10页
【目的】探究锰胁迫对酸性土壤氮素转化、酶活性及甘蔗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酸性土壤上甘蔗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室内开展模拟酸性土壤锰胁迫培养试验,在玻璃温室中进行甘蔗盆栽试验,测定、分析锰胁迫下土壤氮素组分含量... 【目的】探究锰胁迫对酸性土壤氮素转化、酶活性及甘蔗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酸性土壤上甘蔗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室内开展模拟酸性土壤锰胁迫培养试验,在玻璃温室中进行甘蔗盆栽试验,测定、分析锰胁迫下土壤氮素组分含量、pH和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甘蔗氮素吸收累积的关系。【结果】锰胁迫可使土壤铵态氮含量和净氨化速率显著提高(P<0.05,下同),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净硝化速率显著降低,并显著提高土壤净矿化速率;同时,锰胁迫显著降低土壤脲酶活性和显著提高土壤转化酶活性,但对土壤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和pH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土壤蛋白酶活性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净硝化速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在锰胁迫下,甘蔗的株高、生物量、植株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均显著降低。【结论】锰胁迫能抑制酸性土壤的硝化作用,减少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同时使土壤脲酶活性降低,土壤转化酶活性升高,从而减少酸性土壤中甘蔗可利用氮素含量,使甘蔗对氮的吸收利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胁迫 酸性土壤 氮素转化 土壤酶活性 甘蔗氮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N有机碳肥对铝矿复垦地土壤肥力和桑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蓝林 刘芸渟 +5 位作者 莫碧霞 姚校娟 沈方科 宋宪军 王霞 唐新莲 《广西蚕业》 2021年第2期37-41,共5页
为探究不同C/N有机碳肥对铝矿复垦地的土壤培肥及桑树生长的影响,以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坡造镇伏琴村蚕桑复垦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2个施肥量和4个C/N有机碳肥的施用对复垦土壤的pH、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土壤酶活性及桑树生长... 为探究不同C/N有机碳肥对铝矿复垦地的土壤培肥及桑树生长的影响,以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坡造镇伏琴村蚕桑复垦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2个施肥量和4个C/N有机碳肥的施用对复垦土壤的pH、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土壤酶活性及桑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和不同C/N有机碳肥处理的土壤pH缓慢上升,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显著促进了桑树的生长;N2水平施肥处理较N1施肥水平处理增加明显;增加碳施入量(C/N=10、20、30)较纯化学肥料对土壤pH、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提升作用显著,桑树的株高、径围和生物量也显著增加,并以C/N为20~30的处理提高作用好。综合分析,施肥是短时间内快速培肥复垦土壤的有效措施,且增大有机碳肥投入的培肥效果优于化肥,以C/N为20~30的有机碳肥与N2水平施肥量的配合施用对培肥复垦土及桑树生长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地 C/N 有机碳肥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