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钎缝间隙对10钢钎焊接头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廖蒋 倪雪杰 +4 位作者 刘克 邓细望 莫宇丹 万斯年 何洪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3,42,共7页
采用高纯紫铜焊条对10钢进行钎缝间隙在0.05~1.00 mm的钎焊试验,研究了钎缝间隙对钎焊接头成形性、界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钎缝间隙小于0.10 mm时,钎料无法充分吸附到缝隙中,造成局部浸润不良;当钎缝间隙在0.10~0.30... 采用高纯紫铜焊条对10钢进行钎缝间隙在0.05~1.00 mm的钎焊试验,研究了钎缝间隙对钎焊接头成形性、界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钎缝间隙小于0.10 mm时,钎料无法充分吸附到缝隙中,造成局部浸润不良;当钎缝间隙在0.10~0.30 mm时,钎焊接头界面浸润好,钎缝成形饱满;当钎缝间隙过大(大于0.50 mm)时钎料熔化后坍塌,接缝间隙填充不满,无法形成连续的钎缝。当钎缝间隙为0.15~0.30 mm时,接头抗拉强度较高,在324~345 MPa;当钎缝间隙小于0.15 mm或大于0.30 mm时抗拉强度较低。钎焊过程中钎缝与母材发生铁和铜元素互渗,邻近界面钎缝中析出弥散分布的铁颗粒,母材晶界加厚。拉伸断裂后试样均未观察到界面撕裂现象。综合考虑钎焊成形性和接头强度,采用高纯紫铜焊条钎焊10钢的钎缝间隙宜保持在0.15~0.3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变矩器 钎焊 钎缝间隙 成形性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针转速对6061-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焊接温度及硬度分布的影响
2
作者 廖利华 莫宇丹 +3 位作者 刘克 张鹏 张文康 何洪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11,共8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960~1800r·min^(-1)搅拌针转速下6061-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硬度分布;采用ABAQUS软件对搅拌摩擦焊过程的温度分布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热影响区测温点的温度变化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研究搅拌针转速对热影响区焊... 通过试验研究了960~1800r·min^(-1)搅拌针转速下6061-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硬度分布;采用ABAQUS软件对搅拌摩擦焊过程的温度分布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热影响区测温点的温度变化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研究搅拌针转速对热影响区焊接温度的影响,并建立焊接温度分布与接头硬度分布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接头最低硬度位于热影响区或焊核+热机影响区。当搅拌针转速不高于1200r·min^(-1)时,后退侧最低硬度(RLH)区域的硬度低于前进侧最低硬度(ALH)区域,RLH区域为接头力学性能的最薄弱位置;当搅拌针转速高于1200r·min^(-1)后,ALH区域的硬度低于RLH区域,ALH区域成为最薄弱位置。模拟得到热影响区不同测温点的温度变化趋势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峰值温度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6%,说明该模型可以准确预测6061-T6铝合金在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当搅拌针转速不超过1200r·min^(-1)时,RLH区域的峰值温度比ALH区域更高,析出相溶解更多,硬度更低;当搅拌针转速高于1200r·min^(-1)后,ALH区域的峰值温度更高,在高温区域停留的时间更长,析出相溶解更严重,硬度更低。通过模拟获得接头焊接时峰值温度超过400℃且降温速率最慢的区域,即为接头力学性能的最薄弱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温度 搅拌针转速 析出相 硬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