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荔枝采后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莫周美 《南方农业》 2016年第33期5-6,9,共3页
综述番荔枝采后病害及病原菌种类、病原菌致病机理及其分离的方法、病原菌化学和生物的防治方法,并评价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劣及其如何组合应用。同时对番荔枝果实采后保鲜及病菌的防治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为番荔枝的采后病原菌分离和... 综述番荔枝采后病害及病原菌种类、病原菌致病机理及其分离的方法、病原菌化学和生物的防治方法,并评价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劣及其如何组合应用。同时对番荔枝果实采后保鲜及病菌的防治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为番荔枝的采后病原菌分离和鉴定及其防治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采后病害 病原菌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根粉对甘蔗组培瓶苗生根及假植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莫周美 唐君海 +5 位作者 赵静 陆祖正 符策 秦昌鲜 俸青 廖韦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23,共3页
提高甘蔗组培瓶苗根系的素质,以增加假植成活率和提高假植苗的质量。通过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探讨不同生根粉浓度对甘蔗组培苗瓶苗生根及假植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200m班浓度范围内的生根粉对甘蔗组培瓶苗... 提高甘蔗组培瓶苗根系的素质,以增加假植成活率和提高假植苗的质量。通过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探讨不同生根粉浓度对甘蔗组培苗瓶苗生根及假植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200m班浓度范围内的生根粉对甘蔗组培瓶苗生根和假植成活率及假植苗质量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生根粉浓度为100m∥L时瓶苗根素质和假植成活率及假植苗生长表现最好,瓶苗表现根系多、根粗长,假植苗表现苗高大粗壮、叶色浓绿、新长白色粗根多,适合大田移栽,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组培苗 生根粉 假植苗素质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莫周美 秦昌鲜 +2 位作者 郭强 唐利球 马文清 《中国糖料》 2018年第4期14-15,19,共3页
为了解甘蔗亲本杂交组合实生苗的抗黑穗病特点,对2014年定制的11个杂交组合的实生苗及其F1代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黑穗病菌和自然感病处理,对其杂交组合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1个组合的实生苗接种黑穗病菌后有6个发病,发病率最高的... 为了解甘蔗亲本杂交组合实生苗的抗黑穗病特点,对2014年定制的11个杂交组合的实生苗及其F1代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黑穗病菌和自然感病处理,对其杂交组合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1个组合的实生苗接种黑穗病菌后有6个发病,发病率最高的达10%,而未接种的只有3个组合发病,发病率均为2%;经人工接种处理的F1代全部感病,且最高发病率达39.77%;而自然感病处理的F1代只有4个组合感病,发病率最高只有4.39%。说明人工接种处理和自然感病处理相比,人工接种处理比自然感病处理对组合的黑穗病抗性选择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杂交组合 黑穗病 人工接种 自然感病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莫周美 张秀芬 刘连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8期70-71,共2页
葛根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目的是培育更为优质的葛根品种,提高葛根的利用率,能够在食品加工和药品生产等领域充分发挥葛根及其成分的功能和作用,进而创造更高的价值。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着葛根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展开讨论,对葛... 葛根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目的是培育更为优质的葛根品种,提高葛根的利用率,能够在食品加工和药品生产等领域充分发挥葛根及其成分的功能和作用,进而创造更高的价值。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着葛根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展开讨论,对葛根在药食方面的应用进行考证,并对其种质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种类与资源分布及品质,探讨其在临床用药、食品保健、牲畜饲喂以及生态建设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而为葛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种质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实生苗新型培育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莫周美 秦昌鲜 +1 位作者 施泽升 唐利球 《中国糖料》 2019年第1期47-50,共4页
为提高甘蔗种子萌发率,培育茁壮实生苗,新的甘蔗实生苗培育方法采用育苗床+塘泥(含水率约90%的淤泥状基质)+沙土代替传统的育苗框+干塘泥+沙土,前期小拱棚、出苗整齐后去掉小拱棚使用塑料大棚。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发芽率比对照组提高18... 为提高甘蔗种子萌发率,培育茁壮实生苗,新的甘蔗实生苗培育方法采用育苗床+塘泥(含水率约90%的淤泥状基质)+沙土代替传统的育苗框+干塘泥+沙土,前期小拱棚、出苗整齐后去掉小拱棚使用塑料大棚。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发芽率比对照组提高18.57~22.53个百分点,差异显著;播种后1个月测定,试验组平均株高比对照组高4.72 cm,差异显著,试验组平均茎粗比对照组粗0.99 cm,试验组平均单株鲜根重比对照组增加0.083 g,差异显著。新方法能够节省大量物资和劳动力成本,培育出的甘蔗实生苗农艺性状比常规方法培育出的实生苗表现更优良,植株更高、茎径更粗、根系更发达,是一种简便易行、投入较少、效果更好、能缩短育苗时间、加快育苗进程的甘蔗实生苗培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实生苗 育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4年广西甘蔗品种龙州点试验报告
6
作者 莫周美 马文清 +1 位作者 唐利球 秦昌鲜 《中国糖料》 2017年第1期16-19,共4页
对龙州2013—2014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11个品系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06-244、柳城05-136和桂糖07-994表现高产高糖,蔗茎产量、含糖量和平均蔗糖分均高于对照,综合表现最好;桂引C1-2003表现高产高糖,但平均蔗... 对龙州2013—2014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11个品系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06-244、柳城05-136和桂糖07-994表现高产高糖,蔗茎产量、含糖量和平均蔗糖分均高于对照,综合表现最好;桂引C1-2003表现高产高糖,但平均蔗糖分低于对照,枯心率和梢腐病感病率高,蔗茎较细;桂糖03-3005蔗茎产量和含糖量比CK高,平均蔗糖分比CK高0.95个百分点,不足之处是植株较矮,有效茎少,长势不均匀;桂糖07-645和桂糖06-1721表现高产高糖且宿根性好,但平均蔗糖分低于对照;其他品系表现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域试验 龙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水酶法提取辣木籽油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秀芬 黄珍玲 +4 位作者 吴玲玲 何文 李恒锐 莫周美 谢君锋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08-114,共7页
以辣木籽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水酶法提取辣木籽油。以辣木籽油提取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pH值、果胶酶添加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对辣木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提取辣木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 以辣木籽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水酶法提取辣木籽油。以辣木籽油提取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pH值、果胶酶添加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对辣木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提取辣木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0.50%、pH3.5、提取温度54℃、提取时间12 h、超声功率84 W,此时辣木籽油提取率为3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籽油 超声辅助提取 水酶法 响应面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优良新品种桂垦09-26选育初报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恒锐 邱文武 +7 位作者 黎萍 刘连军 梁振华 农秋连 林嘉雯 彭崇 莫周美 卢美瑛 《作物研究》 201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2008年以华南5号为母本,华南205为父本,进行木薯品种间杂交,以选育高产、高淀粉、高抗逆性木薯新品种。当年获得杂交种子936颗,经多代系统选育,于2013年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桂垦09-26,鲜薯产量达48.64 t/hm2,比对照华南205增产90.4... 2008年以华南5号为母本,华南205为父本,进行木薯品种间杂交,以选育高产、高淀粉、高抗逆性木薯新品种。当年获得杂交种子936颗,经多代系统选育,于2013年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桂垦09-26,鲜薯产量达48.64 t/hm2,比对照华南205增产90.43%;淀粉含量达30.0%,与华南205相近。综合各种农艺性状表现,桂垦09-26可以进一步参加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育种 桂垦09-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州县河谷地区甘蔗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施泽升 唐利球 +10 位作者 彭崇 陈海生 覃潇敏 马文清 罗晟昇 郭强 莫周美 秦昌鲜 何洪良 闭德金 莫勇武 《甘蔗糖业》 2019年第5期13-18,共6页
合理的甘蔗氮肥施用量能减少蔗田由于过量的化学肥料投入而造成的生态破坏。本文于2017~2019年通过1新1宿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糖分等的影响。试验在崇左龙州县设置了6个不同施氮量处理,分别为施纯氮0、... 合理的甘蔗氮肥施用量能减少蔗田由于过量的化学肥料投入而造成的生态破坏。本文于2017~2019年通过1新1宿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糖分等的影响。试验在崇左龙州县设置了6个不同施氮量处理,分别为施纯氮0、225、300、375、450、600(常规施氮量)kg/hm^2。甘蔗伸长期采用叶绿素仪测定叶片SPAD值和氮素含量,收获期测定甘蔗产量、锤度、株高、茎径等性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使甘蔗产量和产糖量显著增产,施氮量为300kg/hm^2(N2)时甘蔗产量和产糖量最大,1新1宿平均产量和产糖量分别为80296、10889kg/hm^2。不同施氮处理对甘蔗糖分则无显著影响,但当施氮量低于225kg/hm^2后,宿根年的产糖量将显著下降。在甘蔗氮素利用方面,施氮能提高伸长期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产糖力随着氮肥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线性+平台”模型能完整地模拟产量与氮肥的肥效关系。龙州县河谷地区甘蔗生产上推荐的氮肥施用量为300~375kg/hm^2,这比常规施肥减少了37.5%~50%的氮肥用量,同时能稳定甘蔗的后续生产,这对节省甘蔗生产成本和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产量 产糖量 “线性+平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地区凉粉草-马铃薯周年高效种植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秀芬 黄小娟 +3 位作者 莫周美 何文 李恒锐 马仙花 《农村新技术》 2023年第1期8-10,共3页
凉粉草又名仙人草、仙人冻、尖萼鱼黄草等,为唇形科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有消暑、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及中医治疗等。近年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 凉粉草又名仙人草、仙人冻、尖萼鱼黄草等,为唇形科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有消暑、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及中医治疗等。近年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凉粉草-马铃薯周年高效种植模式研究示范,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还能改土防病、减少农药和肥料使用,提升了单位面积的种植效益。该模式在我国南方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现将相关种植技术要点及种植效益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率 凉粉草 试验基地 仙人草 高效种植模式 药食同源植物 中医治疗 种植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