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23
1
作者 荣培晶 李少源 周立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7,共7页
《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由中国针灸学会组织,并在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指导、监督下实施。《共识》内容主要基于循证医学原则,结合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同行征求意见等,提出耳穴电刺激治... 《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由中国针灸学会组织,并在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指导、监督下实施。《共识》内容主要基于循证医学原则,结合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同行征求意见等,提出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中西医理论基础、命名及穴位选择、刺激参数、治疗时机与疗程、联合用药方案、安全性等,供中西医临床诊疗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 电刺激 抑郁症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思路 被引量:9
2
作者 范圣华 王宏才 +4 位作者 韩鹏 荣培晶 黄凤 张琪琛 翟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9期93-96,共4页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发病率高,影响广泛,对其有效防治意义重大。前期基础与临床实验提示,针刺具有降糖作用,而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于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比传统针刺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根据前期研究基础,进一步提出以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发病率高,影响广泛,对其有效防治意义重大。前期基础与临床实验提示,针刺具有降糖作用,而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于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比传统针刺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根据前期研究基础,进一步提出以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经皮电穴位刺激的方法并筛选有效穴位组,为针刺干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提供临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经皮穴位电刺激 糖尿病 皮肤瘙痒症 研究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穴位开合状态下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贲卉 荣培晶 +3 位作者 李亮 刘伟哲 高昕妍 何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间针刺机体穴位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探讨时间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方法对20例提供了知情同意书的健康志愿受试者进行测试。其中针刺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非针刺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5~45周岁。分...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间针刺机体穴位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探讨时间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方法对20例提供了知情同意书的健康志愿受试者进行测试。其中针刺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非针刺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5~45周岁。分别选取手厥阴心包经的间使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作为针刺穴位,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推算穴位"开"、"合"时间,并分别在穴位"开"、"合"时进行针刺,同时在同侧经脉的郄门穴和承筋穴收集并检测NO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时间针刺效应的差异。结果针刺组"开穴"时NO含量高于"合穴",非针刺组"开穴"与"合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穴位NO含量高于非针刺组。结论针刺可以使人体穴位NO含量增高,且针刺效应在"开穴"时比"合穴"时更加显著,说明利用时间针法治疗疾病可以提高针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子午流注纳甲法 穴位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癫痫探讨耳针治疗癫痫的科学基础 被引量:3
4
作者 何伟 李亮 +2 位作者 荣培晶 贲卉 朱兵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94-95,共2页
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疗法于1997年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为药物难治性部分发作癫痫的一种辅助疗法[1]。VNS是通过在颈部迷走神经干植入神经控制假体(NCP)刺激迷走神经进行治疗。NCP系统主要包括脉冲发... 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疗法于1997年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为药物难治性部分发作癫痫的一种辅助疗法[1]。VNS是通过在颈部迷走神经干植入神经控制假体(NCP)刺激迷走神经进行治疗。NCP系统主要包括脉冲发生器、袖珍磁铁、螺旋状电极、引线以及编程遥控头等。目前这种疗法被全世界范围内包括欧盟和加拿大等国家越来越多的患者所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迷走神经刺激 耳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凤 段行武 +3 位作者 董建勋 李健 荣培晶 徐旭英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益气与活血中药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全细胞贴壁培养法获取、纯化BMSCs,体外培养,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体系,采集空白对照大鼠、益气药、活血... 目的探讨益气与活血中药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全细胞贴壁培养法获取、纯化BMSCs,体外培养,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体系,采集空白对照大鼠、益气药、活血药、益气活血中药灌胃大鼠含药血清,用10%浓度以上不同含药血清培养第三代BMSCs,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孵育。用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噻唑基四唑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测细胞活性,绘制生长曲线,观察10%益气、活血、益气活血中药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获取的BMSCs,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CD106呈阳性表达,基本不表达CD45、CD34;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培养第2、4、5天细胞快速增长,均较前一天增长明显(P<0.05),第6天时活血方血清组与益气活血方血清组细胞增长已呈下降趋势,而其它三组在第6天细胞增长达最大,与前一天比较仍有差异(P<0.05),到第7天呈下降趋势。BMSCs去除基线增殖率组间比较,培养第2天时,各组间比较虽无差异,但活血方血清组达最大(71.39±4.98%);第4、6天时,益气活血方组达最大(66.40±1.47%),与其它三组比较P<0.01,活血方血清组次之;培养第6天时,益气方血清组较其它三组大,益气活血方血清组次之,活血方血清组最低。结论全细胞贴壁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形态与表形表达上均具备BMSCs特征;益气活血中药含药血清对培养BMSCs增殖影响最大,活血方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影响出现最早、益气方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影响时间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体外培养 益气活血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电刺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静息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凤 续畅 +3 位作者 李可欣 杜鑫 荣培晶 李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3期9-12,21,共5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究耳穴电刺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静息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61例下肢ASO引起静息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究耳穴电刺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静息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61例下肢ASO引起静息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耳针治疗仪进行治疗,刺激耳甲腔迷走神经区域;对照组亦佩戴耳针治疗仪,但耳夹不通电。在治疗1、4、8周后,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经耳穴电刺激4、8周后,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均低于耳穴电刺激1周后的VAS评分(P<0.01)。而在心理状态方面,观察组的HAMD评分、HAMA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观察组耳穴电刺激1周后比较,观察组耳穴电刺激8周后的HAMD、HAMA、SDS及SAS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耳穴电刺激4、8周可以有效缓解ASO患者的静息痛,并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电刺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静息痛 临床疗效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