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醇氧化酯化反应中Sb-Mo二元氧化物催化剂的复合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连驰 江口浩一 +1 位作者 荒井弘通 清山哲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797-801,共5页
从活性试验、比表面测定、结构分析、还原度测定及程序升温还原等多方面考察了 Sb—Mo二元氧化物体系与单独氧化物 MoO_3、Sb_2O_4的特性,认为与单独氧化物相比,在标题反应中 Sb-Mo二元氧化物的高活性与其比表面的增大有关,乙酸乙酯选... 从活性试验、比表面测定、结构分析、还原度测定及程序升温还原等多方面考察了 Sb—Mo二元氧化物体系与单独氧化物 MoO_3、Sb_2O_4的特性,认为与单独氧化物相比,在标题反应中 Sb-Mo二元氧化物的高活性与其比表面的增大有关,乙酸乙酯选择性的提高是由于在反应气氛下催化剂内生成了新的活性相。显示出较高氧化酯化选择性的工作状态,催化剂处于某种程度被还原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催化剂体相氧比较活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氧化酯化 二元氧化物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金属分散多孔性氧化铝膜用于高温气体分离与反应
2
作者 柴茂荣 江口浩一 荒井弘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185-193,共9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将白金族贵金属的超微粒子分散到多孔性氧化铝薄膜 的微孔表面,得到一种新型的多孔性气体分离膜.将这种薄膜应用到H2-N2 混合气体的分离,在400℃的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气体选择透过性和分离能力. 研究结果表... 利用溶胶、凝胶法将白金族贵金属的超微粒子分散到多孔性氧化铝薄膜 的微孔表面,得到一种新型的多孔性气体分离膜.将这种薄膜应用到H2-N2 混合气体的分离,在400℃的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气体选择透过性和分离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本薄膜的高温分离系数可达6.5~7.0,远高于根据Knudsen 扩散机理所推算出的3.74的理论值和目前文献报道的同类型膜的2.5~3.0 的水平.通过表面及显微分析,发现这种薄膜的透过机理是由化学吸附所引 发的表面扩散过程,从而加速了氢气的透过速度.另外,将这种膜用于膜反应 器中,应用到甲烷的水蒸气转化反应.由于反应过程所生产的H2通过膜源源 不断地分离出去,化学反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倾斜,从而在较低温度下即可 获得很高的转化率.475℃,S.V.=750~1000 h-1,H2O/CH4=3.0的反应条 件下,甲烷的转化率达到80%以上,几乎相当于固定床反应器及热力学平衡 值的2倍,同时可获得很高的H2收率.这种反应器在燃料电池、H2透平等新能 源体系的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 气体分离 膜材料 甲烷蒸汽转化法/金属分散多孔膜 氢选择渗透 溶胶-凝胶法 膜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Mo复合氧化物单一相催化剂上的醇类氧化酯化
3
作者 王连驰 津田政之 +1 位作者 江口浩一 荒井弘通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450-453,共4页
制备了三种单一相Sb-Mo-O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于C_1—C_4的醇类氧化反应,在反应条件下均可保持其晶体结构与酯化活性的稳定性。对氧化酯化来说,唯有以乙醇为原料时才可以高收率地获得酯类,其活性顺序为Y相>X相>Z相。异丙醇和... 制备了三种单一相Sb-Mo-O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于C_1—C_4的醇类氧化反应,在反应条件下均可保持其晶体结构与酯化活性的稳定性。对氧化酯化来说,唯有以乙醇为原料时才可以高收率地获得酯类,其活性顺序为Y相>X相>Z相。异丙醇和异丁醇在同一催化剂上的反应结果,因反应温度高低而异,低温时发生脱氢反应,高温时发生脱水反应。利用体相晶格氧,乙醇氧化生成乙醛;而进一步氧化酯化生成乙酸乙酯则是利用气相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催化剂 氧化酯化 醇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