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中的静观:Plog新闻的情动叙事与公共性守位 被引量:1
1
作者 战迪 荆营营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0-24,共5页
Plog(图片博客)新闻作为数字文化逻辑下的新型新闻样态,继承了传统图片新闻表意优势的同时,又迎合了数字新闻生态下众创新闻的生产机制,满足了受众的参与式生产愿望。研究发现,Plog新闻以情动叙事为基础,重塑了新闻阅听的“静观”认知... Plog(图片博客)新闻作为数字文化逻辑下的新型新闻样态,继承了传统图片新闻表意优势的同时,又迎合了数字新闻生态下众创新闻的生产机制,满足了受众的参与式生产愿望。研究发现,Plog新闻以情动叙事为基础,重塑了新闻阅听的“静观”认知。与此同时,该类型新闻以私有化体验彰显公共性守位,凝聚和维护了数字新闻的价值本色和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og新闻 数字新闻 情感转向 情动叙事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新闻纪录片的扶贫叙事与融媒进路——以《太空的见证》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荆营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34-138,共5页
卫星新闻纪录片《太空的见证》借助卫星视点书写中国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扶贫攻坚的时代史诗,丰富了扶贫叙事的文本范式。卫星新闻纪录片的扶贫叙事在传统媒体转型实践中形构了异质性的叙事文本形态,并且通过时空压缩、超常规视角... 卫星新闻纪录片《太空的见证》借助卫星视点书写中国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扶贫攻坚的时代史诗,丰富了扶贫叙事的文本范式。卫星新闻纪录片的扶贫叙事在传统媒体转型实践中形构了异质性的叙事文本形态,并且通过时空压缩、超常规视角与多维叙事切入,将卫星视点的宏大叙事与个体故事缝合,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实践中成功的文本类型。卫星新闻纪录片的生产是传统媒体转型实践成熟自信的表现,也成为其媒介转型探索与政治守位的精神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新闻纪录片 扶贫攻坚叙事 传统媒体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虫》:父权的消解与重构
3
作者 荆营营 卞祥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26-128,共3页
《寄生虫》以冷峻的凝视看穿韩国阶级社会的权力关系,借助电影中三位父亲同具身体消失的命运指向,形构不同阶层父权主体性消解的潜喻。本文通过对电影中父亲身份的去势与消解,讨论强调“他异性”、男性权力关系下的女性性别景观以及自... 《寄生虫》以冷峻的凝视看穿韩国阶级社会的权力关系,借助电影中三位父亲同具身体消失的命运指向,形构不同阶层父权主体性消解的潜喻。本文通过对电影中父亲身份的去势与消解,讨论强调“他异性”、男性权力关系下的女性性别景观以及自我即他者的认知恐惧,呈现个体与族群难以逃脱的权力关系重构。借助电影空间转喻与身体隐喻描述父权式微的现实图景,在对父权身份变迁的书写中完成对个体、社会、国家身份的关照与同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 他异性 主体性 《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视剧《大丈夫》的人物设置
4
作者 荆营营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6期99-100,共2页
随着电视市场的商业化,电视剧的"娱乐"功效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风潮,这种将创作的着眼点放在"娱乐"和"戏说"上,放弃对于常规化生活以及广泛民间群体的关照的选择,是对于直面客观生活的逃避。"娱... 随着电视市场的商业化,电视剧的"娱乐"功效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风潮,这种将创作的着眼点放在"娱乐"和"戏说"上,放弃对于常规化生活以及广泛民间群体的关照的选择,是对于直面客观生活的逃避。"娱乐"本身是一个积极而美好的词汇,它代表着快乐而有趣的情感,但是由于人为的放大和夸张,它正蜕变成喧宾夺主的角色。其实,大多数耐人寻味的电视剧取材于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大丈夫》这一平民生活电视剧来自于民间平平淡淡生活的写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设置 客观生活 平民生活 常规化 婚姻家庭 情节线 人物塑造 婆媳关系 主要人物 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