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2024年常熟市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1
作者 陈卫民 端木李玲 +2 位作者 荆敏红 叶卢亮 章湖鑫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4期81-85,共5页
为筛选出适合常熟市种植的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的小麦新品种,加快该地区小麦品种有序更新,常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23-2024年在苏州(常熟)农作物品种综合测试基地开展了10个小麦新品种集中展示比较试验,对其产量、抗性、主要农艺性... 为筛选出适合常熟市种植的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的小麦新品种,加快该地区小麦品种有序更新,常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23-2024年在苏州(常熟)农作物品种综合测试基地开展了10个小麦新品种集中展示比较试验,对其产量、抗性、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品种的生育期都在200~205 d之间,品种之间差异不大;宁麦39产量467.46 kg/亩、扬麦45产量462.58 kg/亩、镇麦25产量394.88 kg/亩,均低于对照;扬麦34产量561.16 kg/亩、镇麦29产量538.57 kg/亩,分别位居第一、三位,且抗病性比较理想;扬麦39、镇麦16赤霉病病穗率较其他品种发生略重。综合来看,扬麦34、镇麦29高产稳产、抗病性比较理想,可以在常熟地区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比较试验 常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0年常熟市小麦品种展示比较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荆敏红 叶卢亮 +2 位作者 陈卫民 端木李玲 邵慧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3期49-51,57,共4页
为筛选出适应常熟市生产条件的优质小麦新品种,于2019—2020年在苏州(常熟)农作物品种综合测试基地开展了品种展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镇麦12号、镇麦15号、扬麦29号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以进一步示范及推广。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性状 产量 江苏常熟 2019—202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麦12号在常熟地区的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荆敏红 陈卫民 +2 位作者 徐敏 徐定邦 叶卢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4期17-18,共2页
镇麦12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0年育成的强筋小麦品种。本文介绍了镇麦12号在常熟地区的示范种植表现及其特征特性,并从整地、播种、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镇麦12号 示范种植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江苏常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TR6稻田套直播高产栽培试验
4
作者 荆敏红 陈卫民 +3 位作者 叶卢亮 谢建康 赵根元 李仁清 《现代农业科技》 2005年第3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TR6品种 品种特性 稻田套直播栽培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种子处理剂和浓度对3个水稻品种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端木李玲 荆敏红 +1 位作者 陈卫民 陈云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493-495,共3页
比较2种水稻种子处理剂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和12%氟啶·戊·杀螟单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浸种对苏州地区3个主推水稻品种常农粳12号、南粳46、南粳5055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浓度增加时... 比较2种水稻种子处理剂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和12%氟啶·戊·杀螟单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浸种对苏州地区3个主推水稻品种常农粳12号、南粳46、南粳5055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浓度增加时,对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高的抑制作用加强,浸种浓度为200倍液时,对水稻种子发芽影响最大;12%氟啶·戊·杀螟单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800倍液对南粳5055的发芽抑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处理剂 浓度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水稻新品种在常熟市应用安全性测试 被引量:2
6
作者 端木李玲 苏建国 +3 位作者 顾立丹 荆敏红 李亚娟 马夏彬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5期81-84,共4页
为有效控制水稻新品种的应用风险,减少因品种应用不当而导致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2021年常熟市种子管理站在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镇大河村对4个水稻新品种开展安全性测试,对其适应性、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 为有效控制水稻新品种的应用风险,减少因品种应用不当而导致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2021年常熟市种子管理站在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镇大河村对4个水稻新品种开展安全性测试,对其适应性、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常香粳1813综合表现较好,南粳46要注意稻瘟病的防治,宁香粳9号要注意倒伏风险,武科粳7375穗型较小、产量低,还需进一步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安全性测试 常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浸种对4个水稻品种发芽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端木李玲 徐敏 +3 位作者 荆敏红 叶卢亮 陈云华 陈卫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0期99-101,291,共4页
为探索水稻浸种剂17%杀螟·乙蒜素WP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发芽的影响,笔者以苏州地区的4个主推水稻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浓度的17%杀螟·乙蒜素WP对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相对苗长、相对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实验条件... 为探索水稻浸种剂17%杀螟·乙蒜素WP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发芽的影响,笔者以苏州地区的4个主推水稻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浓度的17%杀螟·乙蒜素WP对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相对苗长、相对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实验条件下,随着17%杀螟·乙蒜素WP浓度的增加,4个水稻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相对苗长、相对根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浸种浓度为200倍液时,对水稻种子发芽影响较大,浸种浓度为400倍、600倍液时,对水稻发芽抑制作用最小。不同品种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常农粳11号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长受抑制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药剂浸种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机插行株距组合对常农粳8号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叶卢亮 陈卫民 +2 位作者 荆敏红 徐敏 端木李玲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为了比较机插秧不同行株距组合对常农粳8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015年在常熟市下甲基地进行试验,设置4种行株距组合处理。结果表明,25 cm×14 cm行株距组合产量最高,各处理表现出移栽密度高则产量较高;产量构成,每穗总粒和实粒各处理... 为了比较机插秧不同行株距组合对常农粳8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015年在常熟市下甲基地进行试验,设置4种行株距组合处理。结果表明,25 cm×14 cm行株距组合产量最高,各处理表现出移栽密度高则产量较高;产量构成,每穗总粒和实粒各处理间相差不大。25 cm×14 cm和30 cm×12 cm组合纹枯病发生略重。常农粳8号分蘖力较强,穗粒协调,结实性状较好,栽培上采用25 cm×14 cm行株距组合能提高移栽密度和产量。30 cm×12 cm行株距组合株距缩小,稻株交叉重生,纹枯病易相互侵染。因此,常农粳8号在本地区种植,采用25 cm×14 cm行株距组合,能较好地兼顾移栽的密度和行株间通风采光,有利于优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常农粳8号 机插 行株距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9
作者 叶卢亮 荆敏红 +2 位作者 陈卫民 徐敏 马夏彬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2期38-39,共2页
为促进优质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提高常优2号制种产能,阐述了其亲本特征特性,介绍了该组合母本机插制种技术,包括选用高纯度亲本种子、适用插秧机型、父母本育秧、母本机插、肥水调控、机割叶及九二○激素施用、辅助授粉、严格去杂等技... 为促进优质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提高常优2号制种产能,阐述了其亲本特征特性,介绍了该组合母本机插制种技术,包括选用高纯度亲本种子、适用插秧机型、父母本育秧、母本机插、肥水调控、机割叶及九二○激素施用、辅助授粉、严格去杂等技术要点,以供制种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常优2号 母本 机插秧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麦1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0
作者 邓林根 蔡学林 +5 位作者 胡惠根 朱凤根 汪淑明 卢新 郁寿根 荆敏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78-78,共1页
阐述了扬麦16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开沟排水、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扬麦16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扬麦16 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