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ECA对小麦雄性育性的影响
1
作者 刘海英 孔陈源 +6 位作者 茹振钢 董娜 陈向东 陈芸 黄康兴 黄紫薇 聂莹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2,I0002-I0004,共14页
为探究DIECA(sodiumdiethyldithiocarbamate,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小麦雄性育性的影响,以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秋季播种(2021-10-13)和晚播(2021-12-01)条件下,于2022年春季小麦雌雄蕊... 为探究DIECA(sodiumdiethyldithiocarbamate,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小麦雄性育性的影响,以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秋季播种(2021-10-13)和晚播(2021-12-01)条件下,于2022年春季小麦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开花期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幼穗和花药中内源MeJA含量,采用0(清水,CK)、0.1、1、5、10、20和30 mmol·L^(-1)DIECA水溶液对小麦进行全株喷施处理,用I 2-KI法测定花粉可育率;用国内法和国际法测定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在花粉母细胞期后,郑麦366内源MeJA含量出现了刺激性增长,BNS366则出现不足现象;1 mmol·L^(-1)和5 mmol·L^(-1)DIECA处理对正常秋季播种郑麦366的自交结实率具有显著降低效应,5 mmol·L^(-1)DIECA处理效应较强,其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自交结实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9.82%和44.68%,在不同播期下,郑麦366和BNS366其他DIECA处理的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DIECA可能通过抑制郑麦366内源MeJA含量的刺激性增长,影响花药发育和正常开裂,降低了郑麦366的雄性育性,内源MeJA可能参与了BNS366雄性不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IECA 雄性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倒春寒响应基因TaJAZ6的克隆、表达模式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自阳 周谦 +4 位作者 王依 王志伟 朱启迪 茹振钢 刘明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6,共10页
JAZ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信号通路中具有关键作用。为探究JAZ蛋白在小麦倒春寒中的调控机制,从小麦幼穗中克隆了TaJAZ6基因,并对其分子特征、表达特性与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S序列全长为549 bp,编码178个氨基酸,... JAZ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信号通路中具有关键作用。为探究JAZ蛋白在小麦倒春寒中的调控机制,从小麦幼穗中克隆了TaJAZ6基因,并对其分子特征、表达特性与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S序列全长为549 bp,编码178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18.376 ku,理论等电点为9.37,不稳定系数为62.44,属于不稳定蛋白。该基因编码蛋白质具有1个TIFY结构域和1个CCT_2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蛋白质与野生二粒小麦和乌拉尔图小麦TIFY 11b蛋白亲缘关系最近。TaJAZ6基因启动子区除含有CAAT-box、TATA-box等基础作用元件外,还含有激素类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防御和应激反应元件等。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TaJAZ6基因在根、茎、叶和幼穗中均有表达,根系中表达量最高。TaJAZ6基因还受低温和茉莉酸甲酯(MeJA)的诱导表达,低温胁迫下,TaJAZ6在矮抗58(耐倒春寒)和郑麦366(倒春寒敏感)根、茎和叶中表达趋势相同,均显著升高;喷施300,350μmol/L的MeJA之后再低温处理TaJAZ6在2个小麦品种中表达量均显著下降。TaJAZ6在低温胁迫后的幼穗中表达量出现相反的趋势,在矮抗58幼穗中表达量显著下降,在郑麦366幼穗中则显著上升,推测该基因可能负调控了小麦倒春寒胁迫防御反应。通过喷施MeJA显著降低了低温胁迫下2个小麦品种幼穗中TaJAZ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提高了小麦的结实粒数。亚细胞定位试验显示,TaJAZ6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aJAZ6可能在小麦响应倒春寒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JAZ6基因 表达分析 低温胁迫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BNS366雄性育性的影响
3
作者 刘海英 陈芸 +6 位作者 茹振钢 陈向东 孔陈源 黄康兴 冯必得 马峥鸣 杨轩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9-566,共8页
为探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雄性育性的影响,以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秋季播种(2020年10月12日)和晚播(2020年12月2日)条件下,分别于2021年3月22日和3月31日开始至... 为探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雄性育性的影响,以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秋季播种(2020年10月12日)和晚播(2020年12月2日)条件下,分别于2021年3月22日和3月31日开始至开花期前,设置0(清水,对照)、50、100、200、300、400和500μmol·L^(-1) MeJA(水溶液,喷施)7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花粉可育率和自交结实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郑麦366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86.31%、70.36%和112.22%,在晚播条件下分别为82.53%、92.53%和166.18%,均正常可育;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200μmol·L^(-1) MeJA处理的国际法自交结实率为70.15%,比对照显著降低了42.07个百分点;在晚播条件下,200、300和500μmol·L^(-1) MeJA处理的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74.71%、74.01%和73.45%,比对照显著降低了17.82、18.52和19.08个百分点;在两个播期下,郑麦366其他浓度MeJA处理的上述3个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BNS366花粉可育率为零,达到全不育水平,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均为0.24%,100μmol·L^(-1) MeJA处理的花粉可育率为88.25%,达到正常可育水平,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56.41%和94.01%,能正常结实,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晚播条件下,BNS366的上述3个指标分别为51.72%、41.23%和93.08%,正常可育,100μmol·L^(-1) MeJA处理的国际法自交结实率为39.72%,比对照显著降低了53.36个百分点;在两个播期下,BNS366其他浓度MeJA处理的上述3个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由此说明,在2020-2021年,外源MeJA对郑麦366和BNS366可育植株的雄性育性可能具有降低效应,对BNS366不育植株的雄性不育性具有较强恢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温敏雄性不育 茉莉酸甲酯 花粉可育率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麦54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45
4
作者 茹振钢 赵虹 +1 位作者 胡铁柱 李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了全面解豫麦54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1995-1998年河南省和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豫麦54属于丰产、稳产型中筋... 为了全面解豫麦54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1995-1998年河南省和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豫麦54属于丰产、稳产型中筋品种,有较强的抗逆性与适应性,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0.5916),穗粒数次之(0.3606),千粒重最小(0.2634),增加穗数、提高穗粒数是其高产的关键。该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地点互作变异系数小,产量与环境的回归系数接近于1,在6 000-7 500 kg/hm2肥力水平下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麦54 高产 稳产 适应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筋小麦不同穗位及花位籽粒粒重和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24
5
作者 茹振钢 李淦 +1 位作者 胡铁柱 栗利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4-136,共3页
为探明强筋小麦籽粒粒重和品质在穗上的分布规律,试验选用6个强筋小麦品种,测定了不同穗位、不同花位籽粒粒重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籽粒粒重和品质不因穗位的不同而变化,不同花位上的籽粒粒重分布呈现单峰曲线,第2花位粒重最高;蛋白质... 为探明强筋小麦籽粒粒重和品质在穗上的分布规律,试验选用6个强筋小麦品种,测定了不同穗位、不同花位籽粒粒重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籽粒粒重和品质不因穗位的不同而变化,不同花位上的籽粒粒重分布呈现单峰曲线,第2花位粒重最高;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大致随小花花位的增高而降低,特别是各小穗第3、4小花位较第1、2小花位上的籽粒品质极显著变劣,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差异极显著。据此,可在强筋小麦育种和栽培中通过少花保优质、多穗保高产,达到实现高产优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位 花位 千粒重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高产小麦品种——豫麦54
6
作者 茹振钢 欧行奇 +1 位作者 牛立元 刘明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豫麦54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麦54号小麦耕层根群性状研究
7
作者 茹振钢 陈翠玲 李淦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17,共3页
在不同 pH栽培环境中 ,对豫麦 5 4号的根部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该品种在全生育过程 ,耕层根群 pH变幅为 6.2~ 7.0 ,特别是苗期根系 pH表现稳定 ( pH 6.2~ 6.3) ,属中性根系 ,适应偏酸—偏碱栽培环境 ,根群分布为筒形 ,根... 在不同 pH栽培环境中 ,对豫麦 5 4号的根部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该品种在全生育过程 ,耕层根群 pH变幅为 6.2~ 7.0 ,特别是苗期根系 pH表现稳定 ( pH 6.2~ 6.3) ,属中性根系 ,适应偏酸—偏碱栽培环境 ,根群分布为筒形 ,根量前少后多 ,属前劣后优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豫麦54号 耕层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性的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冯素伟 李淦 +4 位作者 胡铁柱 姜小苓 李小军 董娜 茹振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5-1059,共5页
为了明确影响小麦抗倒伏性的主要因素,选用生产中应用较广泛的6个高产小麦品种,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抗倒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的倒伏指数较小,为0.432,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显著;百农矮抗5... 为了明确影响小麦抗倒伏性的主要因素,选用生产中应用较广泛的6个高产小麦品种,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抗倒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的倒伏指数较小,为0.432,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显著;百农矮抗58的茎秆机械强度大、茎秆基部第二节短粗、秆壁较厚、次生根数量较多、株高和重心高度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第二节关系密切,第二节机械强度越大、壁越厚、干重越大、地下部根量越多,倒伏指数就越小,茎秆抗倒性就越强;适当降低株高可以降低植株的重心高度,增强植株抗倒能力。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茎秆抗倒性的直接因子为茎秆基部第二节机械强度、第二节干重、地下部根量及地上部鲜重,其中第二节机械强度对茎秆倒伏指数的直接作用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775,可用第二节机械强度的大小评价品种茎秆抗倒性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倒性 倒伏指数 机械强度 相关性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冬气候条件下调整小麦播种期的研究 被引量:75
9
作者 郜庆炉 薛香 +2 位作者 梁云娟 吴玉娥 茹振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6-50,共5页
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 ,对 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生育特征、穗分化进程及受冻害情况等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春性越强的小麦品种 ,播种越早 ,越冬前发育速度越快 ,达到的幼穗发育阶段越高 ,越冬期间受冻越严重。以二棱期越冬 ... 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 ,对 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生育特征、穗分化进程及受冻害情况等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春性越强的小麦品种 ,播种越早 ,越冬前发育速度越快 ,达到的幼穗发育阶段越高 ,越冬期间受冻越严重。以二棱期越冬 ,小麦受冻的危险较小。据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条件 暖冬 小麦 调整播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和淀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1
10
作者 姜小苓 李小军 +4 位作者 冯素伟 董娜 胡铁柱 李淦 茹振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9,共6页
以3个筋力不同的小麦粉为材料,利用分离重组方法,在保持小麦粉其他成分不变的情况下,组成不同面筋蛋白和淀粉含量的配粉,研究面筋蛋白和淀粉添加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面筋蛋白添加量的增加,3种筋力小... 以3个筋力不同的小麦粉为材料,利用分离重组方法,在保持小麦粉其他成分不变的情况下,组成不同面筋蛋白和淀粉含量的配粉,研究面筋蛋白和淀粉添加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面筋蛋白添加量的增加,3种筋力小麦粉配粉的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呈升高趋势,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回生值等总体呈下降趋势。小麦粉添加淀粉后,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回生值等总体呈升高趋势。面筋蛋白和淀粉对小麦面团吸水率和面粉糊化温度的影响均较小。不同筋力小麦粉配粉各品质指标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筋蛋白 淀粉 面团流变学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被引量:81
11
作者 冯素伟 胡铁柱 +4 位作者 李淦 董娜 李笑慧 茹振钢 程自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3-646,共4页
为了给小麦高产栽培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9个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重呈"S"型曲线增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阶段。相关分析表明,粒重主要是由快增期持续时间和灌... 为了给小麦高产栽培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9个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重呈"S"型曲线增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阶段。相关分析表明,粒重主要是由快增期持续时间和灌浆速度决定的,与整个灌浆持续期关系不明显。在小麦灌浆快增期,灌浆速度越快,持续时间越长,干物质积累越多,粒重就越高。不同品种间籽粒灌浆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分析表明,襄麦29和百农矮抗58-1籽粒灌浆速度较快,粒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特性 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百农AK58及其姊妹系的遗传构成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小军 胡铁柱 +6 位作者 李淦 姜小苓 冯素伟 董娜 张自阳 茹振钢 黄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6-446,共11页
百农AK58是目前我国黄淮南部麦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利用表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蛋白质含量及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657对SSR分子标记分析了百农AK58姊妹系及其亲本的遗传构成,以发现大面积品种的亲本选配规律。百农AK58在小穗... 百农AK58是目前我国黄淮南部麦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利用表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蛋白质含量及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657对SSR分子标记分析了百农AK58姊妹系及其亲本的遗传构成,以发现大面积品种的亲本选配规律。百农AK58在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单株穗数上略优于其姊妹系丰收60和百农4330。百农AK58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合与亲本郑州8960相同,为(1,7+8,5+10),其姊妹系丰收60和百农4330的亚基组合与亲本温麦6号相同,均为(1,7+9,5+10)。SSR标记分析表明,百农AK58对亲本周麦11、温麦6号和郑州8960遗传成分的继承率分别为47.4%、28.9%和23.7%,而丰收60的继承率分别为47.9%、30.7%和21.4%。可见,这2个品种在遗传上与周麦11有较大的相似性。百农4330继承这3个亲本的遗传成分比例非常相近,分别为33.1%、32.4%和34.6%。在A、B、D基因组及染色体水平上,3个亲本品种对后代的遗传贡献率也表现不均衡性。百农AK58有40个不同于丰收60和百农4330的SSR特异位点,主要分布于1A、4A、5A、6A、1B、4B、5B、6B、7B、1D、2D、3D和7D染色体,其中多数位点已知存在与产量、抗病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推测这些特异位点在百农AK58成为大面积种植品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农AK58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蛋白质含量 SSR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穗分化阶段低温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幼穗结实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自阳 王智煜 +5 位作者 王斌 王志伟 朱启迪 霍云风 茹振钢 刘明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抗倒春寒能力小麦品种幼穗结实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抗倒春寒能力不同的小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小麦抗倒春寒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参考。以2个小麦品种矮抗58(抗倒春寒)和郑麦366(不抗倒春寒)为材... 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抗倒春寒能力小麦品种幼穗结实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抗倒春寒能力不同的小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小麦抗倒春寒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参考。以2个小麦品种矮抗58(抗倒春寒)和郑麦366(不抗倒春寒)为材料,采用盆栽和人工模拟倒春寒处理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小麦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和四分体形成期0℃低温处理下小麦的结实特性和幼穗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四分体形成期进行低温处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2个参试品种的穗粒数均降低,但不同处理时间和品种间穗粒数降低幅度不同。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低温胁迫处理24,48,72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6.52%,14.07%,22.37%,郑麦366穗粒数下降了37.14%,44.43%,64.71%;药隔分化期低温处理24,48,72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3.74%,9.05%,13.71%,郑麦366穗粒数下降了27.54%,37.80%,48.55%;四分体形成期低温处理24,48,72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2.70%,4.70%,4.73%;郑麦366分别下降了12.39%,29.67%,32.30%。随着低温处理时期的延迟,矮抗58、郑麦366的穗粒数降幅均表现下降的趋势。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低温处理穗粒数下降最明显,说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对低温较敏感。矮抗58、郑麦366幼穗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低温处理72h内,2个参试品种幼穗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上均呈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趋势。矮抗58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及上升幅度均大于郑麦366。低温处理后,2个小麦品种幼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且均高于对照,但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稍有下降,其中矮抗58幼穗中SOD、POD、CAT活性和上升幅度均高于郑麦366,并且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幅小于郑麦36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小麦穗粒数与SOD活性、POD活性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OD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小麦幼穗抗倒春寒特性的评价指标,小麦抗倒春寒的生理机制表现为多方面的综合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穗 穗分化 低温处理 结实性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28
14
作者 丁位华 冯素伟 +3 位作者 王丹 孙海丽 李婷婷 茹振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7,97,共6页
以多穗型品种矮抗58、中穗型品种百农4199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8、周麦22为材料,研究其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渐增期大穗型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表... 以多穗型品种矮抗58、中穗型品种百农4199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8、周麦22为材料,研究其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渐增期大穗型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表现为大穗型品种>中穗型品种>多穗型品种;快增期和缓增期中穗型品种平均灌浆速率最高,花前积累的干物质转运到籽粒的质量及对粒质量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穗型品种,干物质积累量实现反超,表现为中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多穗型品种。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是产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对产量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表现为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的积温>干物质贡献率,另外,干物质平均积累速率、2个拐点出现的时间通过影响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的积温间接地对产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型 籽粒灌浆 干物质积累 LOGISTIC方程 物质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Y的花粉育性及自交结实性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姬俊华 茹振钢 +2 位作者 张改生 薛香 欧行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4-26,共3页
BNY是新发现的小麦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为了进一步确定BNY的育性敏感时期,对BNY和CK(温麦6号)的花粉育性及自交结实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BNY不同蘖位、穗位、花位的花粉败育率存在差异,小分蘖败育率高于大分蘖,大分蘖高于主茎;... BNY是新发现的小麦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为了进一步确定BNY的育性敏感时期,对BNY和CK(温麦6号)的花粉育性及自交结实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BNY不同蘖位、穗位、花位的花粉败育率存在差异,小分蘖败育率高于大分蘖,大分蘖高于主茎;同一穗不同部位的小穗花粉败育率差异不明显;同一小穗不同花位花粉败育率差异明显,下位小花败育率显著高于上位小花。自交结实率主茎穗高于大分蘖穗,大分蘖穗高于小分蘖穗,但均显著低于CK;主茎穗与大分蘖穗的自交结实率差异不显著,而小分蘖穗与主茎穗及小分蘖穗与大分蘖穗的自交结实率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系BNY 花粉育性 自交结实性 杂种优势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BNS的育性转换规律初探 被引量:39
16
作者 张自阳 胡铁柱 +3 位作者 冯素伟 李笑慧 李淦 茹振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共5页
为探讨低温雄性不育小麦BNS的育性转换规律,2007-2009年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BNS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NS具有不育彻底、育性转换彻底的特性,育性变化趋势为:完全败育-半不育-完全可育。低温是影响BNS育性转换的主要原... 为探讨低温雄性不育小麦BNS的育性转换规律,2007-2009年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BNS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NS具有不育彻底、育性转换彻底的特性,育性变化趋势为:完全败育-半不育-完全可育。低温是影响BNS育性转换的主要原因,表现低温不育,高温可育。BNS感受低温的敏感部位为发育的幼穗;BNS育性转换敏感期在抽穗前5~18 d,即雌雄蕊分化期至四分体形成期;在温度敏感期内,温度低于8℃时表现彻底不育,8~12℃是育性转换温度,温度高于12℃时表现完全可育。在豫北地区,9月23日-10月17日播种,表现彻底不育,可用于生产杂交种;11月18日以后播种均表现完全可育,可以自交繁殖不育系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 B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小麦种子活力及其与生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自阳 朱俊华 +4 位作者 程媛 赵新亮 李淦 茹振钢 刘明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9,共4页
为探明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其活力及生理特性变化,分析种子活力与生理性状之间的关系,对开花后5、10、15、20、25、30、35d的小麦籽粒活力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籽粒成熟度的提高,小麦籽粒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 为探明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其活力及生理特性变化,分析种子活力与生理性状之间的关系,对开花后5、10、15、20、25、30、35d的小麦籽粒活力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籽粒成熟度的提高,小麦籽粒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步提高;开花后5~25d的籽粒电导率呈连续下降趋势,25d后电导率稳定在较低水平;开花后5~35d小麦籽粒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呈迅速增加-相对稳定-迅速增加-缓慢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迅速下降-平缓下降-迅速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成熟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发芽率、活力指数、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以作为种子活力与生理指标相关分析中的显著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成熟度 种子活力 生理特性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麸膳食纤维对小麦粉糊化及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姜小苓 李淦 +4 位作者 胡喜贵 吴晓军 李秀玲 于红彩 茹振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12,共6页
为研究膳食纤维对淀粉糊化及凝胶质构的影响,本实验以2种不同筋力小麦粉为原料,添加麦麸膳食纤维,5个添加量处理,分析其小麦粉糊化特性、凝胶质构及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麦麸膳食纤维添加量的增加,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终... 为研究膳食纤维对淀粉糊化及凝胶质构的影响,本实验以2种不同筋力小麦粉为原料,添加麦麸膳食纤维,5个添加量处理,分析其小麦粉糊化特性、凝胶质构及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麦麸膳食纤维添加量的增加,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和回生值等糊化特征参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糊化时间和糊化温度的变化不明显,且没有规律性;添加膳食纤维显著降低了糊化凝胶的硬度、粘附性和咀嚼度(p<0.05),而弹性、内聚性和胶粘性未见显著变化;膳食纤维对2种不同筋力小麦粉糊化和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膳食纤维改变了面团和糊化凝胶体系的微观结构,可增加面团的紧致性,但会降低凝胶结构的致密性和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膳食纤维 小麦粉 凝胶 糊化特性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BNS雄性不育系及其转换系花药差异蛋白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友勇 茹振钢 +1 位作者 苏晴 付庆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40-1550,共11页
BNS是一个新发现的温敏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它有良好的不育性和转换性,被认为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上有重要价值。为探讨BNS的不育机制,以不育系及其转换系的单核早期、单核晚期到二核期花药为材料,用2-DE和MALDI-TOF-MS方法分离鉴定2个... BNS是一个新发现的温敏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它有良好的不育性和转换性,被认为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上有重要价值。为探讨BNS的不育机制,以不育系及其转换系的单核早期、单核晚期到二核期花药为材料,用2-DE和MALDI-TOF-MS方法分离鉴定2个系的差异蛋白。结果发现,在转换系中,ATP合酶α和β亚基、胞质苹果酸脱氢酶、线粒体醛脱氢酶亚基、Rubisco亚基等呼吸、光合能量代谢蛋白表达丰富,但在不育系中这些蛋白缺失或下调。在不育系中还分离出山梨醇脱氢酶、组蛋白H2B.2、Harpin诱导子1、延伸因子TU等非小麦正常代谢蛋白。根据这些差异蛋白的功能,推测ATP合酶α、β亚基蛋白最可能是BNS不育的源头蛋白,它的表达可能受其上游的温度感应子调控。BNS的温度感应子隐性突变后转录启动温度阈值上调,在较低温下,α、β亚基基因不表达或表达量小,导致ATP合酶数量减少,继而影响ATP合成。ATP数量减少,使小孢子ATP供应短缺,进一步影响到小孢子的发育,使代谢异常,花粉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S小麦雄性不育 花药差异蛋白 双向凝胶电泳 MALDI-TOF—MS ATP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密度和行距对BNS型杂交小麦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丁位华 冯素伟 +4 位作者 姜小苓 王丹 杨艳艳 李婷婷 茹振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6-375,共10页
为筛选BNS型杂交小麦的适宜播期、密度和行距配置,设置了3个播期[10月5号(A1)、10月15号(A2)、10月25号(A3)]、3个密度[基本苗150×104株·hm^(-2)(B1)、225×104株·hm^(-2)(B2)、300×104株·hm^(-2)(B3)]和... 为筛选BNS型杂交小麦的适宜播期、密度和行距配置,设置了3个播期[10月5号(A1)、10月15号(A2)、10月25号(A3)]、3个密度[基本苗150×104株·hm^(-2)(B1)、225×104株·hm^(-2)(B2)、300×104株·hm^(-2)(B3)]和3个行距[18.3cm(C1)、23cm(C2)、宽窄行13.3/23cm(C3)],研究了播期、密度和行距配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在所有测定时期均以A2B1C2处理最高,A2B3C1处理次之;通过极差分析可知,旗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最佳处理为A2B3C2;三因素对小麦冠层透光率的影响程度因时期和部位而不同;A2B3C1和A3B3C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杂交小麦适宜的播期、基本苗和行距分别为10月15号、300×104株·hm^(-2)和18.3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S杂交小麦 播期 密度 行距 光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