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河岸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磷素的截留效果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査晶晶
吴永波
茆安敏
朱颖
李文霞
杨静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
-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9-645,共7页
-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704)
国家林业局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3-4-63)。
-
文摘
【目的】含磷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已成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河岸植被缓冲带能通过吸收、截留,减少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平缓坡地上构建适宜的河岸植被缓冲带,研究河岸植被缓冲带对磷的截留效率,为减缓太湖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太湖河岸人工林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缓冲带在不同宽度(15、30、40 m)、不同林分密度(400、1 000、1 600株·hm^-2)、不同植物组成(‘南林95’杨Populus×euramericana‘Nanlin 95’林、中山杉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林、‘南林95’杨-中山杉混交林)以及不同林龄(3、4、5、6 a)方面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截留效果的差异,确定适宜的人工林缓冲带结构。【结果】30 m宽的河岸缓冲带可很好地截留径流水中磷素,总磷截留率在30 m处最高,为77.30%,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截留率随宽度增加而提高,截留率在不同宽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截留效果较好的河岸缓冲带的林分密度为1 000株·hm^-2,截留率分别为84.29%和93.25%;杨树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的截留率较高,达82.37%,中山杉林缓冲带对可溶性磷截留率略高于杨树林,不同植物组成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较总磷好;随林龄增加,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率呈上升趋势(P<0.01),5年生时截留率最高。【结论】30 m宽的河岸缓冲带基本能满足截污需求,且杨树林缓冲带截留污染物效果较好。缓冲带在林龄较小时截留磷能力较强。图5表1参40。
-
关键词
河岸植被缓冲带
植被配置
磷截留
林龄
-
Keywords
riparian vegetation buffer strip
vegetation configuration
phosphorus interception
plantation age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两种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效果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张钰荣
吴永波
茆安敏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
基金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截留氮磷适宜河岸植被缓冲带结构与效应评价技术推广与示范”(苏[2022]TG03)
国家林业局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富营养化湿地滨岸植被缓冲带构建技术引进”(2013-4-63)。
-
文摘
为更好地了解不同宽度和密度人工林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效果,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减缓太湖农业面源污染,以流域6块大小为20 m×40 m的中山杉与杨树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宽度(15、30和40 m)和不同林分密度(400、1 000和1 600株·hm^(-2))的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与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的人工林河岸缓冲带具有不同的优化宽度,15 m宽的中山杉林缓冲带和30 m宽的杨树林缓冲带基本能满足截留磷的要求。(2)不同林分密度中山杉林缓冲带对总磷和可溶性磷的平均截留率分别表现为:1 000株·hm^(-2)>400株·hm^(-2)>1 600株·hm^(-2)和1 600株·hm^(-2)>1 000株·hm^(-2)>400株·hm^(-2);林分密度为400株·hm^(-2)的杨树林缓冲带对总磷平均截留率最高,为87.97%;林分密度为1 600株·hm^(-2)的杨树林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平均截留率最高,达到99.42%。(3)不同林分密度下,中山杉林对总磷的截留率均高于杨树林,但差异不显著;1 600株·hm^(-2)的中山杉林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平均截留率显著高于杨树林(P<0.05)。林分密度为400株·hm^(-2)时,杨树林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平均截留率高于中山杉林。15 m宽1 000株·hm^(-2)的中山杉林缓冲带能有效减缓太湖农业面源污染。
-
关键词
河岸缓冲带
磷
缓冲带宽度
林分密度
截留效果
-
Keywords
riparian buffer strip
phosphorus
buffer strip width
stand density
elimination effect
-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