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氢合建站顶棚结构对氢气泄漏扩散的影响规律分析
1
作者 茅威 毕海普 曹玉杰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0-1085,1091,共7页
为研究油氢合建站顶棚结构对氢气泄漏扩散的影响规律,建模、计算和分析了实际罩棚、平顶棚、四棱台型和四棱锥型4种不同顶棚结构下氢气扩散速度和体积分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氢气扩散速度受顶棚形状的影响显著,平顶棚更有利于维持氢... 为研究油氢合建站顶棚结构对氢气泄漏扩散的影响规律,建模、计算和分析了实际罩棚、平顶棚、四棱台型和四棱锥型4种不同顶棚结构下氢气扩散速度和体积分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氢气扩散速度受顶棚形状的影响显著,平顶棚更有利于维持氢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趋势,倾斜的顶棚能更有利于氢气维持向上的扩散趋势,而四棱锥型的顶棚形状更利于氢气向上扩散;普通罩棚限制了氢气云团扩散,氢气极易在顶棚与侧板中间发生积聚,高体积分数氢气区域较大。四棱锥型顶棚可以更好地阻碍站内氢气积聚,是更安全的顶棚设计。研究结果可为油氢合建站顶棚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棚结构 氢气扩散 氢气扩散速度 氢气体积分数 油氢合建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弯管泄爆口位置对爆炸湍流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毕海普 田雷 +1 位作者 茅威 张清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5-1831,共7页
为研究弯管泄爆对气体爆炸的影响,基于试验测试和数值模拟(FLACs软件)分析管道泄爆状态下湍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封闭管道弯管内4.8 m处监测点湍流动能峰值为5 745.42 m^(2)/s^(2),开口泄爆后该点湍流动能增幅为8.4%;... 为研究弯管泄爆对气体爆炸的影响,基于试验测试和数值模拟(FLACs软件)分析管道泄爆状态下湍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封闭管道弯管内4.8 m处监测点湍流动能峰值为5 745.42 m^(2)/s^(2),开口泄爆后该点湍流动能增幅为8.4%;当改变泄爆口位置时,弯道处监测点测得最大湍流动能相较于封闭管道该处最大湍流动能增幅为20.84%,弯管处湍流动能比直管最大增加了314%,影响因素主要为管道结构和泄爆口产生的排放和诱导作用;不同工况下内径0.125 m管道上泄爆口处最大湍流动能随着泄爆口位置和点火点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二者的关系可拟合为一维高斯函数(Gauss Amp),拟合结果显示湍流动能最大为13 352.55m^(2)/s^(2),此时泄爆口的孔口效应和流量限制都增大了湍流强度,导致更快的爆炸气流流出速度及更高的气体燃烧率,冲出气流携带的能量较大,对周围设施的危害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气体爆炸 湍流动能 泄爆 数值模拟 90°弯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Cu/SiO_2催化剂用于合成气直接制备低碳混合醇的动力学 被引量:6
3
作者 苏俊杰 茅威 +2 位作者 杨震 徐晶 韩一帆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3-151,共9页
由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混合醇是洁净高效利用煤炭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oCu/SiO2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排除了内外扩散影响,在反应温度为503-543K,H2与CO的比值为4~0.5条件下,对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混合醇反... 由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混合醇是洁净高效利用煤炭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oCu/SiO2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排除了内外扩散影响,在反应温度为503-543K,H2与CO的比值为4~0.5条件下,对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混合醇反应进行了本征动力学研究。使用幂函数速率模型对反应结果进行了拟合,计算得出各产物的反应活化能以及对应的H2和CO的反应级数。最后结合碳链增长可能性的变化,讨论了不同温度对CoCu/SiO2催化剂催化合成气直接制备低碳醇反应机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一氧化碳 加氢 低碳醇 CoCu SIO2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