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初生至三十六个月儿童智能发展的追踪研究(一) |
茅于燕
周志芳
|
《心理学报》
|
1986 |
4
|
|
2
|
独生子与非独生子行为特点的比较研究 |
茅于燕
|
《心理学报》
|
1987 |
12
|
|
3
|
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在入园适应方面的比较研究 |
茅于燕
|
《心理学报》
|
1984 |
8
|
|
4
|
北京301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心理行为障碍调查 |
茅于燕
张增慧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1988 |
2
|
|
5
|
初生至三十六个月儿童智能发展的追踪研究(二) |
茅于燕
周志芳
|
《心理学报》
|
1986 |
1
|
|
6
|
智力落后儿童用左、右手抓物的实验研究 |
茅于燕
张增慧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7
|
一次早期教育的尝试 |
茅于燕
|
《心理科学进展》
|
1986 |
2
|
|
8
|
谈谈个人对智力落后儿童早期干预的看法 |
茅于燕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1992 |
2
|
|
9
|
弱智儿童在上课时和自由活动时的行为表现 |
茅于燕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10
|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教育 |
茅于燕
张增慧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1988 |
0 |
|
11
|
婴儿智力测验的历史及评价 |
茅于燕
|
《心理科学进展》
|
1985 |
0 |
|
12
|
我踏上了这块科研的黄土地——我为弱智幼儿的服务 |
茅于燕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3
|
从北京弱智儿童辅读班调查看心理学工作者的职责 |
茅于燕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1983 |
0 |
|
14
|
音乐对弱智儿童行为矫正的作用 |
孙淑明
茅于燕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
2000 |
4
|
|
15
|
智力落后的实验研究及普查结果的分析 |
茅于燕
龚维瑶
范存仁
方意英
查子秀
季楚卿
周志芳
|
《心理学报》
|
1979 |
2
|
|
16
|
六岁儿童入学問題的心理学研究 |
茅于燕
|
《心理学报》
|
1959 |
0 |
|
17
|
作为一种知觉运动任务的表达性言语的发展 |
H.L.Pick
茅于燕
|
《心理科学进展》
|
1983 |
0 |
|
18
|
兒童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統的相互动力傳遞的实驗研究 |
吳江霖
刘靜和
卢仲衡
郑祖心
茅于燕
馬利英
季楚卿
张增慧
|
《心理学报》
|
1957 |
1
|
|
19
|
应用题题目结构、解题心理活动和算式表达的关系 |
茅于燕
龔维瑶
陈沛霖
|
《心理学报》
|
1965 |
1
|
|
20
|
复合应用题結构的初步探討 |
茅于燕
龚维瑤
陈沛霖
|
《心理学报》
|
196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