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贵阳市秋冬季PM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
29
1
作者
郑灿利
范雪璐
+2 位作者
董娴
仇广乐
陈卓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6-1383,共8页
为掌握贵阳市大气PM 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潜在来源和健康危害,于2017年10月—2018年2月白天(08:00—19:00)、夜间(20:00—翌日07:00)连续采集秋、冬两季大气颗粒物PM 2.5样品(n=20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样品...
为掌握贵阳市大气PM 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潜在来源和健康危害,于2017年10月—2018年2月白天(08:00—19:00)、夜间(20:00—翌日07:00)连续采集秋、冬两季大气颗粒物PM 2.5样品(n=20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样品中10种重金属(Pb、Cd、Cr、As、Zn、Mn、Co、Ni、Cu和V)含量,分析其昼夜质量浓度特征及变化规律,运用PMF(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和HMHR(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别探讨其来源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秋、冬两季大气颗粒物ρ(PM 2.5)日均值分别为(53±18)(62±20)μg/m^3,均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75μg/m^3);ρ(As)、ρ(Zn)和ρ(Mn)均呈冬季高于秋季的特征,其他元素变化不明显.②白天ρ(PM 2.5)为(61±20)μg/m^3,稍高于夜间〔(58±24)μg/m^3〕;ρ(Pb)白天低于夜间,ρ(Ni)、ρ(Mn)、ρ(Zn)和ρ(Cu)则白天高于夜间,其他元素昼夜质量浓度无明显差异.③PMF模型分析表明,交通污染、燃煤、工业冶金和土壤扬尘是采样期间10种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39%、37%、14%、10%.④HMHR结果表明,Cd和Mn对儿童存在非致癌风险,其他重金属元素对人群无非致癌风险.致癌元素As、Cr和Cd的致癌风险值介于4.3×10^-6~4.4×10^-5之间,对人群可能存在致癌风险;而Ni和Co的致癌风险值均低于可接受水平(10^-6).研究显示,贵阳市秋、冬两季PM 2.5中重金属污染水平整体较低,交通污染和煤炭燃烧是其主要来源,重金属元素中Cd、Mn、As和Cr对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重金属元素
昼夜浓度变化
来源解析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阳市秋冬季Pm2.5与PM10中黑碳浓度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敖娅
董娴
+2 位作者
范雪璐
金倩
陈卓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45-1349,1354,共6页
于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昼夜连续采集贵阳市大气Pm2.5和PM 10样品,利用黑碳仪对样品中的黑碳浓度进行连续监测,探讨气象参数对黑碳浓度的影响,并利用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SPLIT)模型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贵阳市秋冬季Pm2.5...
于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昼夜连续采集贵阳市大气Pm2.5和PM 10样品,利用黑碳仪对样品中的黑碳浓度进行连续监测,探讨气象参数对黑碳浓度的影响,并利用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SPLIT)模型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贵阳市秋冬季Pm2.5中黑碳昼、夜质量浓度分别为1.27~6.87、1.28~10.17μg/m^3,平均值分别为3.21、3.78μg/m^3;PM 10中黑碳昼、夜质量浓度分别为1.62~8.92、1.73~11.94μg/m^3,平均值分别为3.97、4.50μg/m^3,表明夜间变化范围较昼间大,且平均浓度高于昼间。秋季Pm2.5、PM 10中黑碳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40、3.56μg/m^3,占比(质量分数)分别为6.18%和5.60%,冬季Pm2.5、PM 10中黑碳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56、5.20μg/m^3,占比分别为5.29%和4.59%。黑碳主要富集在Pm2.5中,且呈冬季高、秋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黑碳浓度与大气Pm2.5和PM 10浓度呈较好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50和0.870(P<0.01),其变化趋势明显受气压、风速和相对湿度等的影响。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贵州省本地及重庆市东南部气流对贵阳市秋冬季黑碳浓度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
10
黑碳
污染特征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阳市秋冬季PM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
29
1
作者
郑灿利
范雪璐
董娴
仇广乐
陈卓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阳市大气细粒子和大气污染化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6-138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767007)
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No.黔教合YJSCXJH[2018]032)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No.黔科合基础[2018]1111)。
文摘
为掌握贵阳市大气PM 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潜在来源和健康危害,于2017年10月—2018年2月白天(08:00—19:00)、夜间(20:00—翌日07:00)连续采集秋、冬两季大气颗粒物PM 2.5样品(n=20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样品中10种重金属(Pb、Cd、Cr、As、Zn、Mn、Co、Ni、Cu和V)含量,分析其昼夜质量浓度特征及变化规律,运用PMF(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和HMHR(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别探讨其来源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秋、冬两季大气颗粒物ρ(PM 2.5)日均值分别为(53±18)(62±20)μg/m^3,均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75μg/m^3);ρ(As)、ρ(Zn)和ρ(Mn)均呈冬季高于秋季的特征,其他元素变化不明显.②白天ρ(PM 2.5)为(61±20)μg/m^3,稍高于夜间〔(58±24)μg/m^3〕;ρ(Pb)白天低于夜间,ρ(Ni)、ρ(Mn)、ρ(Zn)和ρ(Cu)则白天高于夜间,其他元素昼夜质量浓度无明显差异.③PMF模型分析表明,交通污染、燃煤、工业冶金和土壤扬尘是采样期间10种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39%、37%、14%、10%.④HMHR结果表明,Cd和Mn对儿童存在非致癌风险,其他重金属元素对人群无非致癌风险.致癌元素As、Cr和Cd的致癌风险值介于4.3×10^-6~4.4×10^-5之间,对人群可能存在致癌风险;而Ni和Co的致癌风险值均低于可接受水平(10^-6).研究显示,贵阳市秋、冬两季PM 2.5中重金属污染水平整体较低,交通污染和煤炭燃烧是其主要来源,重金属元素中Cd、Mn、As和Cr对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关键词
PM2.5
重金属元素
昼夜浓度变化
来源解析
风险评估
Keywords
PM 2.5
heavy metals
diurnal concentrations
source apportionment
risk assessment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阳市秋冬季Pm2.5与PM10中黑碳浓度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敖娅
董娴
范雪璐
金倩
陈卓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贵阳市大气细粒子和大气污染化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45-1349,135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1767007)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基础〔2018〕1111)
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度学术新苗培养及创新探索专项(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726)。
文摘
于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昼夜连续采集贵阳市大气Pm2.5和PM 10样品,利用黑碳仪对样品中的黑碳浓度进行连续监测,探讨气象参数对黑碳浓度的影响,并利用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SPLIT)模型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贵阳市秋冬季Pm2.5中黑碳昼、夜质量浓度分别为1.27~6.87、1.28~10.17μg/m^3,平均值分别为3.21、3.78μg/m^3;PM 10中黑碳昼、夜质量浓度分别为1.62~8.92、1.73~11.94μg/m^3,平均值分别为3.97、4.50μg/m^3,表明夜间变化范围较昼间大,且平均浓度高于昼间。秋季Pm2.5、PM 10中黑碳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40、3.56μg/m^3,占比(质量分数)分别为6.18%和5.60%,冬季Pm2.5、PM 10中黑碳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56、5.20μg/m^3,占比分别为5.29%和4.59%。黑碳主要富集在Pm2.5中,且呈冬季高、秋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黑碳浓度与大气Pm2.5和PM 10浓度呈较好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50和0.870(P<0.01),其变化趋势明显受气压、风速和相对湿度等的影响。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贵州省本地及重庆市东南部气流对贵阳市秋冬季黑碳浓度贡献较大。
关键词
PM2.5
PM
10
黑碳
污染特征
来源
Keywords
Pm2.5
PM 10
black carbon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source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贵阳市秋冬季PM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郑灿利
范雪璐
董娴
仇广乐
陈卓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贵阳市秋冬季Pm2.5与PM10中黑碳浓度特征及来源分析
敖娅
董娴
范雪璐
金倩
陈卓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