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NA-seq番石榴果实软化候选基因的挖掘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范競升 马松琼 +5 位作者 宁琳 何江 陈念 欧景莉 陈豪军 陈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1,共13页
番石榴变种丰富,不同品种的果实质地差异较大。果实的软化程度决定了其食用口感、运输贮藏及货架期等商品价值。为探究影响番石榴果实质地软化的调控基因,本研究比较了酥脆品种粉红蜜与软肉品种西瓜2号果实在坚熟期与软熟期的转录组。... 番石榴变种丰富,不同品种的果实质地差异较大。果实的软化程度决定了其食用口感、运输贮藏及货架期等商品价值。为探究影响番石榴果实质地软化的调控基因,本研究比较了酥脆品种粉红蜜与软肉品种西瓜2号果实在坚熟期与软熟期的转录组。结果表明,软熟期品种间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最多,GO注释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结合活性和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中,KEGG代谢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半乳糖代谢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两个品种在软熟期果实质地的差异与细胞壁代谢途径、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植物激素代谢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调控密切相关。J3R85008159_PG和J3R85010291_XTH的上调表达是促进番石榴软化的重要因素。J3R85010291_TCH4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壁的机械强度调控果实软化。木质素合成途径基因(J3R8506005_CAD、J3R8502863_POD、J3R8507303_POD、J3R8500836_LAC和J3R8507803_LAC)的下调表达延缓木质素的积累,促进果实软化。ABA途径调控基因(PYL和SnRK2)、乙烯途径调控基因(ETR/ERS、EBF1/2、EIN3)和相关转录因子家族基因(J3R85017767_MYB、J3R85004770_MYB、J3R85004060_NAC、J3R85006932_NAC、J3R85012461_ERF、J3R85010726_bHLH、J3R85003109_bHLH、J3R85014989_bHLH、J3R85015176_WRKY、J3R85014001_WRKY、J3R85014684_WRKY、J3R85010736_WRKY)可能协同调控细胞壁代谢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番石榴软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果实质地 转录组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番木瓜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燕 潘祖建 +5 位作者 黄雪梅 曾宇 马松琼 范競升 欧景莉 陈豪军 《中国果树》 2024年第6期5-10,109,共7页
阐述了我国目前加工型、鲜食型番木瓜品种的收集及选育应用情况,种子及种质圃、超低温、组织培养等番木瓜种质保存技术研究进展,传统杂交选育、引种驯化、诱变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番木瓜育种技术研究... 阐述了我国目前加工型、鲜食型番木瓜品种的收集及选育应用情况,种子及种质圃、超低温、组织培养等番木瓜种质保存技术研究进展,传统杂交选育、引种驯化、诱变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番木瓜育种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超干贮存可作为番木瓜种子保存技术的一个研究方向,传统杂交育种可与多倍体育种及太空育种、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等育种新技术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种质资源 收集 保存 创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甜玉米品种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云峰 范競升 +7 位作者 陈冰琳 王思鸿 刘宇 王欣 刘晓敏 王青峰 李小琴 黄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4,共12页
【目的】阐明甜玉米Zea mays L. saccharata Sturt.采后在不同贮藏温度、贮藏时间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为甜玉米采后品质性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奥弗兰’、‘王朝’、‘广良甜27’3个甜玉米品种为材料... 【目的】阐明甜玉米Zea mays L. saccharata Sturt.采后在不同贮藏温度、贮藏时间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为甜玉米采后品质性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奥弗兰’、‘王朝’、‘广良甜27’3个甜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手持数显糖度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法,通过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3个品种在常温(室温)和4℃低温储存条件下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品种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与常温储藏相比,甜玉米在低温储藏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缓慢。在常温和低温储存条件下分别检测到58和5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烷烃类和酯类物质。不同品种在不同储藏条件下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存在一定差异,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8种,分别为3,8-二甲基癸烷、3-甲基十一烷、正十二烷、十四烷、3-甲基十五烷、十六酸乙酯、正十九烷和正十六烷。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表明,常温和低温储藏时分别鉴定到9和10种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1的关键挥发性物质,常温和低温储藏时‘奥弗兰’共有的关键挥发性物质为(+)-环苜蓿烯,‘王朝’为正十二烷。【结论】储藏温度和时间均会影响甜玉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低温 常温 储藏 挥发性物质 可溶性固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玉米-大豆”轮作体系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念 范競升 +3 位作者 刘思林 陆文宇 连腾祥 牟英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5-563,共9页
为了明确绿肥—玉米—大豆轮作体系对在华南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将冬种绿肥作物(黑麦草、白三叶草)作为植生覆盖作物,以冬季杂草休闲为对照,配合不同的耕作方式(免耕、旋耕),探究绿肥—玉米—大豆的轮作体系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 为了明确绿肥—玉米—大豆轮作体系对在华南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将冬种绿肥作物(黑麦草、白三叶草)作为植生覆盖作物,以冬季杂草休闲为对照,配合不同的耕作方式(免耕、旋耕),探究绿肥—玉米—大豆的轮作体系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覆盖作物和耕作方式对绿肥作物的养分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免耕黑麦草较适合作为玉米的前茬,可有效抑制玉米种植期间杂草的发生。绿肥—玉米—大豆的轮作对于大豆的产量及品质无显著影响,但黑麦草作为冬季覆盖作物对增加夏大豆的产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体系 耕作方式 植生覆盖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甜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宫庆友 陈冰琳 +4 位作者 李云峰 范競升 邓楚华 黄君 叶志文 《耕作与栽培》 2021年第2期16-18,23,共4页
以5个甜玉米品种为材料,进行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 mmol·L^(-1)的NaCl溶液处理,对甜玉米幼苗的苗高、根长、苗鲜重、地下部鲜重进行测定,研究盐胁迫对甜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甜玉米幼苗的... 以5个甜玉米品种为材料,进行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 mmol·L^(-1)的NaCl溶液处理,对甜玉米幼苗的苗高、根长、苗鲜重、地下部鲜重进行测定,研究盐胁迫对甜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甜玉米幼苗的苗高、根长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地下部鲜重整体表现为既有抑制又有促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波动,苗鲜重整体呈较明显的下降梯度变化,且对甜玉米苗鲜重的影响相较于对地下部鲜重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甜玉米 生长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分析广西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6
6
作者 谢和霞 范競升 +7 位作者 谢小东 周海宇 程伟东 覃兰秋 马全姿 程芳丽 石志斯 江禹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80-1590,共11页
为了挖掘优异地方种质资源,提高广西玉米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10KSNP芯片对169份广西玉米地方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研究广西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广西玉米地方品种总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5877个SNPs标记在... 为了挖掘优异地方种质资源,提高广西玉米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10KSNP芯片对169份广西玉米地方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研究广西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广西玉米地方品种总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5877个SNPs标记在169份地方品种中基因多样性平均值为0.37,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30。种群水平上,桂东北区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基因多样性=0.39,观察杂合度=0.27,最小等位基因频率=0.30,PIC=0.31)。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进化树分析将地方品种划分为两大类群,种群间遗传关系和类群归属与地理位置不完全相关,品种杂合率差异较大且总体遗传相似系数较低。分子变异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间,98%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内。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平均为0.049,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研究结果确定了广西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地方品种多态性及亲缘关系,为广西玉米种质改良和指导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揭示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 被引量:6
7
作者 范競升 谢和霞 +4 位作者 谢小东 周海宇 程伟东 覃兰秋 江禹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1-670,共10页
为了挖掘优异糯玉米种质资源,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10K玉米基因芯片对207个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和6份参考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解析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广西糯玉米种群总体的遗传... 为了挖掘优异糯玉米种质资源,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10K玉米基因芯片对207个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和6份参考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解析广西糯玉米地方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广西糯玉米种群总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1,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23,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25,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平均值为0.23。种群水平上,桂中区域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He=0.32,Ho=0.24,MAF=0.24,PIC=0.26)。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地方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种群间遗传关系和类群归属与地理位置不完全相关,品种间总体遗传相似系数偏低,遗传多样性丰富。分子变异方差分析结果显示99%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内。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08,群体间分化程度较低。研究结果确定了广西不同区域糯玉米地方品种多态性及亲缘关系,为广西糯玉米种质改良和指导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