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辛雷 孙振元 +2 位作者 李纪元 范正琪 殷恒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86,共6页
以杜鹃红山茶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过程,研究该过程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于5—9月间持续不断进行,该时段内能观察到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花芽;其过程可分为生理分化期、花原... 以杜鹃红山茶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过程,研究该过程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于5—9月间持续不断进行,该时段内能观察到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花芽;其过程可分为生理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过程与其外部形态特征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可以通过花芽形态特征来对其进行判别。花芽分化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先降低后升高;RNA、总核酸含量及RNA/DNA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花芽分化逐渐升高,在花瓣原基分化期达到最高,雄蕊、雌蕊原基分化期降低,而DNA含量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变化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红山茶 花芽 分化 代谢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15个茶花品种的耐热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纪元 李辛雷 +2 位作者 范妙华 田敏 范正琪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640,共5页
以茶花Camellia3个主要品种群的15个品种为材料,利用生理生化测定及SPSS统计分析对其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持续7d36~38℃的高温胁迫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茶花品种耐热性;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的系统聚类与主成分分析能够对不同茶花... 以茶花Camellia3个主要品种群的15个品种为材料,利用生理生化测定及SPSS统计分析对其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持续7d36~38℃的高温胁迫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茶花品种耐热性;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的系统聚类与主成分分析能够对不同茶花品种的耐热性进行有效评价。云南山茶Camelliareticalata及其杂种品种群耐热性较差,茶梅C,sasanqua耐热性较强,而红山茶C.japonica品种群耐热性变化范围较大。茶花品种耐热性与花型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高温胁迫 茶花 生理生化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龄杂交鹅掌楸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纪元 田敏 +2 位作者 李辛雷 范正琪 倪穗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2-515,共4页
以叶片及叶柄为外植体,建立了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L.tulipifera成年树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在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组合的培养基上均能产生愈合组织。在MS+0.5mg·L^-1NAA+2.0~4.0mg·... 以叶片及叶柄为外植体,建立了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L.tulipifera成年树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在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组合的培养基上均能产生愈合组织。在MS+0.5mg·L^-1NAA+2.0~4.0mg·L^-16-BA的培养基上,愈合组织能分化产生不定芽。在MS+0.5mg·L^-1NAA+4.0mg·L^-16-BA的培养基上,外植体可不经过愈合组织而直接分化产生不定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1.5mg·L^-1N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鹅掌楸属 杂交种 分化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檵木叶片花色素提取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辛雷 李纪元 范正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7-62,共6页
以红花檵木叶片为材料,对其花色素的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檵木叶片花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99.5%的甲醇、料液比1:5(g/mL)、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2h。红花檵木叶片花色素具光、热不稳定性;在强酸性时稳定,微酸... 以红花檵木叶片为材料,对其花色素的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檵木叶片花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99.5%的甲醇、料液比1:5(g/mL)、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2h。红花檵木叶片花色素具光、热不稳定性;在强酸性时稳定,微酸近中性时变色。色素抗氧化、还原能力差;对螯合剂、苯甲酸钠敏感。葡萄糖、蔗糖对色素无明显影响,食盐、柠檬酸有增色作用,VC具减色作用。金属离子A13+、Ca2+、Co2+等具增色作用,Cu2+、Mg2+、Zn2+、Mn2+、K+、Sn2+等有减色作用,Fe2+、Fe3+、Pb2+影响色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檵木 叶片 花色素 提取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真菌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东亮 李纪元 +1 位作者 范正琪 范妙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317-3320,共4页
综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真菌遗传转化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在真菌育种、基因功能鉴定及基因标记与克隆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梅冬星不同花期及花器官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洁 李辛雷 +2 位作者 殷恒福 范正琪 李纪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4-910,共7页
【目的】明确茶梅品种冬星主要挥发性成分及其变化特征,为茶梅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茶梅冬星花朵不同花期、不同花器官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结果】苯乙酮、... 【目的】明确茶梅品种冬星主要挥发性成分及其变化特征,为茶梅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茶梅冬星花朵不同花期、不同花器官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结果】苯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是冬星开花进程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其中苯乙酮相对含量随花朵开放逐渐升高,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花朵开放过程中,醛酮类、烯类和脂类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酚类、烷烃类和芳香烃类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醇类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冬星花瓣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酚类,其次为醛酮类、烯类和烷烃类,主要成分为2,6-二(1,1-二甲基乙基)-4-(1-甲基丙基)苯酚;雄蕊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和醛酮类,主要成分为顺式-芳樟醇氧化物、6-乙烯基二氢-2,2,6-三甲基-2H-吡喃-3-(4H)酮和苯乙酮;雌蕊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其次为醛酮类、烷烃类和酚类,主要成分为顺式-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酮和芳樟醇。【结论】冬星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苯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挥发性成分释放的主要花器官是花瓣或雄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花期 花器官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赤丹’及其芽变品种花瓣中花青苷成分与花色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辛雷 王佳童 +3 位作者 孙振元 殷恒福 范正琪 李纪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26,共8页
【目的】研究山茶‘赤丹’及其芽变品种花瓣中花青苷成分与含量,结合花色表型分析,明确其花色形成的物质基础,揭示其花青苷成分与花色关系,为山茶花色芽变育种提供依据。【方法】按照CIE L^*a^*b^*表色系法测量山茶‘赤丹’及其芽变品... 【目的】研究山茶‘赤丹’及其芽变品种花瓣中花青苷成分与含量,结合花色表型分析,明确其花色形成的物质基础,揭示其花青苷成分与花色关系,为山茶花色芽变育种提供依据。【方法】按照CIE L^*a^*b^*表色系法测量山茶‘赤丹’及其芽变品种花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花瓣中花青苷成分与含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花青苷成分与花色之间的关系。【结果】山茶‘赤丹’及其芽变品种花瓣中共检测到7种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O-β-半乳糖苷(Cy3Ga)、矢车菊素-3-O-β-葡萄糖苷(Cy3G)、矢车菊素-3-O-[6-O-(E)-咖啡酰]-β-半乳糖苷(Cy3Ga E Caf)、矢车菊素-3-O-[6-O-(E)-咖啡酰]-β-葡萄糖苷(Cy3G E Caf)、矢车菊素-3-O-[6-O-(Z)-p-香豆酰]-β-葡萄糖苷(Cy3G Zp C)、矢车菊素-3-O-[6-O-(E)-p-香豆酰]-β-半乳糖苷(Cy3Ga Ep C)和矢车菊素-3-O-[6-O-(E)-p-香豆酰]-β-葡萄糖苷(Cy3G Ep C)。山茶‘玉丹’花瓣中未检测到花青苷,山茶‘金碧辉煌’中未检测到Cy3G E Caf。【结论】山茶‘赤丹’及其芽变品种花瓣的花色随其总花青苷及主要花青苷成分含量增大而加深;粉红色和红色花瓣中主要花青苷成分为Cy3G和Cy3G Ep C,黑红色花瓣中主要花青苷成分为Cy3G和Cy3Ga;随着花瓣中Cy3Ga和Cy3G比例的增大花色加深。Cy3G和Cy3G Ep C是决定山茶‘赤丹’及其芽变品种花色的主要花青苷,其含量的增大显著增加花瓣的红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芽变 花青苷 花色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提取及其性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辛雷 李纪元 范正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4,共6页
以杜鹃红山茶花瓣为材料,对其花色色素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20%的乙醇、料液比1∶5、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1h;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具光、热不稳定性,在低pH时稳定,微酸近中性时变... 以杜鹃红山茶花瓣为材料,对其花色色素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20%的乙醇、料液比1∶5、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1h;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具光、热不稳定性,在低pH时稳定,微酸近中性时变色;色素抗氧化、还原能力差,对螯合剂、苯甲酸钠敏感;葡萄糖、蔗糖对色素无明显影响,食盐、柠檬酸、维生素C具增色作用;金属离子Co2+,Cu2+,Mg2+,Ca2+,Zn2+,Mn2+,K+,A13+,Sn2+等具增色作用,Fe2+,Fe3+,Pb2+影响色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红山茶 花色色素 提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山茶总DNA提取及ISSR-PCR引物筛选 被引量:7
9
作者 谢云 李纪元 +2 位作者 范正琪 朱高浦 周兴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210-15212,共3页
[目的]筛选出简易的DNA提取方法及适合于所有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参考其他山茶科植物的50个ISSR引物,对来自浙江、福建、江西、安徽10个居群中共20份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 [目的]筛选出简易的DNA提取方法及适合于所有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参考其他山茶科植物的50个ISSR引物,对来自浙江、福建、江西、安徽10个居群中共20份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改进的CTAB法可简单、快速地提取到高纯度DNA产物;筛选出的20条引物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良好。共扩增出337条DNA谱带,其中28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3.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6.85条谱带。[结论]所筛选的20条引物可有效应用于浙江红山茶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山茶 ISSR标记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杜鹃红山茶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辛雷 孙振元 +2 位作者 李纪元 范正琪 殷恒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30-136,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杜鹃红山茶花朵不同花期、不同部位和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蕾期的挥发性成分有8种、始花期20种、盛花期21种、衰落期17...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杜鹃红山茶花朵不同花期、不同部位和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蕾期的挥发性成分有8种、始花期20种、盛花期21种、衰落期17种,其中始花期和盛花期为挥发性成分释放的主要时期;花朵开放过程中,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烯类、酯类和烷烃类先升高后降低,醛酮类总体呈下降趋势。杜鹃红山茶盛花期花朵的4个部位中,萼片的挥发性成分有20种,花瓣22种、雄蕊21种、雌蕊13种,其中花瓣和雄蕊为挥发性成分释放的主要部位;花瓣、雄蕊、萼片中烷烃类相对含量均最高,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49.86%、51.59%和44.66%;雌蕊中醛酮类含量最高,为83.87%。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在一天中变化明显,8:00时到12:00时是烯类、醇类、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释放的高峰期,而醛酮类在14:00时到18:00时的释放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红山茶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辛雷 李纪元 范正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3733-3738,共6页
核心种质以最少的资源数量和遗传重复,最大程度地代表了整个遗传资源,具有异质性、实用性、动态性、多样性和代表性等特征,在遗传资源的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种质的构建有利于节省资... 核心种质以最少的资源数量和遗传重复,最大程度地代表了整个遗传资源,具有异质性、实用性、动态性、多样性和代表性等特征,在遗传资源的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种质的构建有利于节省资源保存、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为育种提供更详细和有用的材料,提高资源利用及育种效率。本文对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构建过程中数据搜集整理、数据分析方法、分组方法、取样比例、取样策略及核心种质有效性检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对核心种质构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遗传资源数据缺乏,应加强数据搜集整理及核心种质构建,同时核心种质具动态变化特性,应加强动态管理及深入评价与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根根霉产油脂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开云 程俊文 +2 位作者 李纪元 范正琪 陈东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5,共4页
以优化少根根霉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为目标,利用经过预先优化的培养基配比,研究搅拌速率、通气量、初始pH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发酵条件为:搅拌速率200 r/min,通气量5.63 L/min,初始pH 6。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10 L发酵罐验证试... 以优化少根根霉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为目标,利用经过预先优化的培养基配比,研究搅拌速率、通气量、初始pH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发酵条件为:搅拌速率200 r/min,通气量5.63 L/min,初始pH 6。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10 L发酵罐验证试验,发酵时间为96 h时,少根根霉菌丝体生物量达到3.75 g/L,生物转化率达到8.21%,油脂得率为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根根霉 深层发酵 搅拌速率 溶氧 通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温度对红山茶组物种及品种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志玲 李纪元 范正琪 《浙江林业科技》 2004年第5期1-3,共3页
采用固体培养基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的红山茶组3个物种及山茶6个品种的花粉发芽力.结果表明,3个物种冷冻温度下贮藏效果比冷藏温度效果好,室温密封条件下花粉的发芽率讯速下降;6个山茶品种在室温条件下,花粉发芽力下降较快,冷藏温度... 采用固体培养基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的红山茶组3个物种及山茶6个品种的花粉发芽力.结果表明,3个物种冷冻温度下贮藏效果比冷藏温度效果好,室温密封条件下花粉的发芽率讯速下降;6个山茶品种在室温条件下,花粉发芽力下降较快,冷藏温度贮藏花粉效果也不理想,冷冻温度(-18℃)密封贮藏1a后发芽率保持在34.83%;鲜花枝水培3 ~ 4d内发芽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温度 红山茶组物种 品种类型 花粉生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操作调控木质素含量和组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琼梅 段红平 +2 位作者 田敏 范正琪 李纪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53-2256,共4页
木质素作为木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在植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然而它的存在却制约了制浆造纸工业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因此,近来的试验期望通过调控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来提高制浆造纸生产中原材料的质量。简要介绍了木质素... 木质素作为木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在植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然而它的存在却制约了制浆造纸工业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因此,近来的试验期望通过调控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来提高制浆造纸生产中原材料的质量。简要介绍了木质素生物合成中酶的调控对转基因植株木质素含量和组分,以及田间生长一定时期后的转基因植株对制浆影响的研究概况。适宜的低木质素含量和合理组分的转基因植株木材有望改善制浆造纸工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实现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生物合成 基因调控 制浆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白隐球酵母产油工程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开云 程俊文 +2 位作者 李纪元 范正琪 陈东亮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1期12-15,共4页
为优化浅白隐球酵母液体深层发酵技术,采用已优化的培养基配比,设置不同的搅拌速率、通气量和pH值,在发酵过程中检测了溶氧消耗、pH值、生物量等指标,对影响浅白隐球酵母转基因工程菌株发酵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 为优化浅白隐球酵母液体深层发酵技术,采用已优化的培养基配比,设置不同的搅拌速率、通气量和pH值,在发酵过程中检测了溶氧消耗、pH值、生物量等指标,对影响浅白隐球酵母转基因工程菌株发酵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g/L)配方为葡萄糖30,(NH4)2SO43、酵母粉2,KH2PO41,MgSO4.7H2O 0.5;装液量7.5 L、接种量10%(v/v)、罐压0.03~0.05 MPa、培养温度28℃和搅拌速度250 r/min;通气量初始为1∶0.6,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调为1∶0.85,初始pH值为6,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调节为4。在以上优化条件下,进行了10 L发酵罐放大试验,培养时间为60 h时,浅白隐球酵母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值,生物转化率达到12.34%。气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油脂的油酸组分较高、硬脂酸组分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白隐球酵母 深层发酵 搅拌速率 溶氧 通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SAD基因转化浅白隐球酵母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东亮 李纪元 +2 位作者 范正琪 范妙华 田敏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16-19,共4页
为使产油真菌浅白隐球酵母的油脂更适合生物柴油的要求,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植物SAD基因转入浅白隐球酵母中,并对影响转化效率的关键因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利用农杆菌菌株AGL-1介导,农杆菌浓度为1×109个/mL,... 为使产油真菌浅白隐球酵母的油脂更适合生物柴油的要求,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植物SAD基因转入浅白隐球酵母中,并对影响转化效率的关键因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利用农杆菌菌株AGL-1介导,农杆菌浓度为1×109个/mL,酵母浓度为酵母密度为1×107~2×107个/mL,在含有AS200μmol/L条件下共培养48h可获得较高的转化率。PCR检测表明,SAD基因已成功转入浅白隐球酵母中,证明了该转化系统对浅白隐球酵母遗传转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SAD 遗传转化 浅白隐球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茶转录组的SSR标记开发及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潘丽芹 李纪元 +3 位作者 李绍翠 范正琪 殷恒福 何丽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120,共10页
【目的】开发基于山茶转录组的EST-SSR分子标记,并应用该标记进行山茶种质的亲缘关系分析。【方法】本研究以山茶叶片转录组测序所获得的50 518条Unigenes为背景数据,利用MISA软件搜索SSR标记,设计并筛选SSR多态性引物,对8份山茶种质进... 【目的】开发基于山茶转录组的EST-SSR分子标记,并应用该标记进行山茶种质的亲缘关系分析。【方法】本研究以山茶叶片转录组测序所获得的50 518条Unigenes为背景数据,利用MISA软件搜索SSR标记,设计并筛选SSR多态性引物,对8份山茶种质进行了UPGMA聚类。【结果】共检索到13 197个SSR位点,SSR的发生频率和分布频率分别为19.52%、26.12%,平均分布距离为4.33 kb;在6种SSR重复类型中,以单、二、三核苷酸这3种重复类型为主,分别占48.420%、34.917%和15.473%;出现频率高的基序类型为A/T、AG/CT和AT/TA,占总SSR位点的79.61%;三核苷酸中以AAG/CTT、ACC/GGT、AAT/ATT类型居多;在设计出的10 974对引物中,随机选用其中90对引物进行多态筛选,73对引物扩增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有效扩增率为81.11%,29对引物存在扩增多态性,占39.73%。扩增得到72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达到3.264;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208和0.638,引物多态信息含量平均为0.496;8份山茶种质在相似系数为0.58时,可以分为4类:山茶原种为Ⅰ类,‘黑蛋石’、‘红叶黑魔法’和‘黑骑士’为Ⅱ类,‘黑魔法’和‘金华美女’分别为Ⅲ类和Ⅳ类。【结论】山茶转录组测序的Unigenes信息可作为SSR标记开发的有效来源,为山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亲缘关系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转录组 SSR 标记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指数增益的滑模滤波器
18
作者 范正琪 金山海 《电子产品世界》 2022年第7期98-100,共3页
为了提高传统滤波器的性能,改善其在远距离跟踪目标时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指数增益滑模滤波器,此滤波器能够在距离滑模面远处获得大的增益,迫使系统状态加速收敛,在距离滑模面近时获得一个小增益,不损失滤波器的滤波... 为了提高传统滤波器的性能,改善其在远距离跟踪目标时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指数增益滑模滤波器,此滤波器能够在距离滑模面远处获得大的增益,迫使系统状态加速收敛,在距离滑模面近时获得一个小增益,不损失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并将基于自适应指数增益的滑模滤波器进行仿真验证,证明了其在开环条件下具有更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 自适应 指数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