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节然”
1
作者 范欧金 《齐鲁学刊》 1986年第1期98-100,共3页
《荀子·天论》:“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历来注家对这段话中的“节然”二字注释得都不够明确,有的甚至注释错了。这两个字的意思搞不明白,不仅会误解本句的句意,而且对有关上下文的理解也会受到影... 《荀子·天论》:“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历来注家对这段话中的“节然”二字注释得都不够明确,有的甚至注释错了。这两个字的意思搞不明白,不仅会误解本句的句意,而且对有关上下文的理解也会受到影响,还会妨碍对作者思想的了解。清代俞樾在《诸子平议》中,把“节然”中的“节”字以及《强国》篇和《大略》篇中的几个“节”字注为“适”,这是很有见地的。后来王先谦在《荀子集解》中又把另外几个“节”字注为“适”,也都是正确的。《荀子》中“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集解 王先谦 注家 天论 俞樾 思想 礼论 形容词 社会地位 荀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洁、整齐、生动——谈古汉语活用词的修辞效果
2
作者 范欧金 《齐鲁学刊》 1982年第3期92-96,共5页
一个词在句中被用作别类的词,充当别类词的语法职务,在语法学中叫做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修辞方式。本文打算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一下这一修辞方式,讨论的范围限于名词、... 一个词在句中被用作别类的词,充当别类词的语法职务,在语法学中叫做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修辞方式。本文打算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一下这一修辞方式,讨论的范围限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及不及物动词活用为及物动词。为了称说方便,姑且把这种词称为“活用词”。一在古汉语中,许多活用词是为了简化句式而使用的。因为它除了本身的词义外,还兼表一个与它活用后的语法职务相应的词义;在句意中这两个词义按一定的语法关系结合为一个词组的意思;从而改变普通句式的结构,使句子由繁变简,造成结构简洁的修辞效果。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效果 修辞方式 不及物动词 句式 谓宾结构 词义 语法现象 语法关系 句子结构 句子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言虚字集解》选登
3
作者 范欧金 《齐鲁学刊》 1981年第4期95-98,共4页
《文言虚字集解》是为了配合古代汉语课的教学而编写的一部书稿。编写者企图通过这本书把历代学者研究过的文言虚字以及已经研究清楚了的用法全部介绍给学生。集录各家之说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开阔眼界,有所比较,以加深理解。这是一种新的... 《文言虚字集解》是为了配合古代汉语课的教学而编写的一部书稿。编写者企图通过这本书把历代学者研究过的文言虚字以及已经研究清楚了的用法全部介绍给学生。集录各家之说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开阔眼界,有所比较,以加深理解。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文言 战国策 史记 孟子 左传 介词 释词 用法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