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长7页岩有机质的供源特征
1
作者 范柏江 陈磊 +2 位作者 师良 戴欣洋 王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3,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有机质特征的研究相对薄弱,有机质的来源特征及供源贡献尚不明确。以盆地中部的长7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开展系统性的有机质供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有机质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有机质特征的研究相对薄弱,有机质的来源特征及供源贡献尚不明确。以盆地中部的长7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开展系统性的有机质供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有机质类型涵盖Ⅰ型、Ⅱ1型和Ⅱ2型有机质,以Ⅱ1型和Ⅰ型为主。有机质的总有机碳含量为1.20%~6.66%,平均数值为3.21%。有机质显微组成主要为沥青组分和无定形组分。沥青组分的有机碳含量高,无定形有机质的有机碳含量低。页岩有机物的供给来源包括湖泊水体供给来源和陆地输入供给来源。湖泊水体供给来源的有机质,较为常见的来源包括似球粒组分、藻类孢子、鱼及鱼鳞等;陆地输入供给来源有机质,最常见的来源是植物碎屑。研究区湖泊水体供给来源有机质多于陆地输入来源有机质。尽管陆地输入带来的稀释作用可能降低有机质丰度,但陆地输入可以增强部分有机质的富集程度。然而,输入有机质由于富含贫氢的腐殖组分导致氢指数整体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来源特征 长7段 湖相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烃组分的运移分异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师良 范柏江 +3 位作者 李忠厚 余紫巍 蔺子瑾 戴欣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饱和烃(SAT)含量高,非烃与沥青质(NSO+Asph)含量低。页岩和泥岩的SAT含量低,NSO+Asph含量高。砂岩的n 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高,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低;页岩和泥岩的n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低,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高。页岩和泥岩的Pr/Ph,Pr/nC_(17)和Ph/n C_(18)等含量比值参数数值变化大,砂岩的数值变化小。页岩和泥岩的C_(27)/C_(29)规则甾烷含量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藿烷Ts/Tm与Ts/(Ts+Tm)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C_(32)升藿烷22S/(22S+22R)比值变化较大,砂岩则具有相对集中的数值。砂岩的伽马蜡烷指数较高且数值分布范围较广,而页岩与泥岩则相反;页岩和泥岩8β(H)-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的含量比值普遍大于1,而砂岩的数值普遍小于1。综合研究认为,不同石油组分在烃源岩内部的分布差异是吸附差异和不同石油组分运移分异共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分异 烃组分 页岩 延长组7段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0
3
作者 范柏江 刘成林 +3 位作者 庞雄奇 张健 李晓辉 马俊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198,206,共8页
南堡凹陷断裂发育,但断裂与本区丰富的油气有何关系还不明确。通过对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断裂统计来研究断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区圈闭条件、储层条件和油气运移条件,来研究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分析认为,南堡凹陷内部的... 南堡凹陷断裂发育,但断裂与本区丰富的油气有何关系还不明确。通过对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断裂统计来研究断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区圈闭条件、储层条件和油气运移条件,来研究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分析认为,南堡凹陷内部的断裂以NEE向或者近NE向断裂为主,在剖面上形成了"坡坪式"、"铲式"、"多米诺式"等多种构造样式。南堡凹陷内部的断裂可划分为3个级次:一、二级断裂发育于古近纪,一级控凹断裂发育时间最早、持续时间长、活动强度大,二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发育时间稍晚;三级断裂多为新近纪以来发育的次级断裂,断裂发育时间晚,活动强度小。在不同级次断裂的控制下,本区形成了其特殊的石油地质条件。本区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在3个方面,即断裂的发育有利于各类圈闭的形成;断裂引起的裂缝扩大了油气的储集空间;断裂封闭性的差异使得深部油气运移至浅部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特征 圈闭条件 储层条件 断裂封闭性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与页岩地化特征对比——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为例 被引量:17
4
作者 范柏江 梅启亮 +2 位作者 王小军 孟越 黄启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9-1128,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长7段)发育优质的页岩与泥岩烃源岩。开展泥岩与页岩的区别研究,有助于评价页岩与泥岩的品质,识别它们对油气资源的贡献。基于25口重点探井开展了岩心描述工作,同时选取泥岩及页岩样品共计81块开展地球...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长7段)发育优质的页岩与泥岩烃源岩。开展泥岩与页岩的区别研究,有助于评价页岩与泥岩的品质,识别它们对油气资源的贡献。基于25口重点探井开展了岩心描述工作,同时选取泥岩及页岩样品共计81块开展地球化学测试与分析,以获得泥岩与页岩的地化特征并开展差异性对比。结果表明,长7段泥岩与页岩均处于热成熟生油的热演化范围、有机质丰度均达到好烃源岩标准、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与Ⅱ1型为主,而泥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与Ⅱ2型为主。在页岩与泥岩的地化特征对比上发现,页岩有机质丰度显著高于泥岩,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有机碳含量大于4%的页岩样品数量较多;页岩有机质类型更偏于生油,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高氢指数的腐泥质组分相对丰富;页岩的游离烃、热解烃以及生烃潜量均优于泥岩,但页岩中孔隙及微裂缝对游离烃的统计影响更大;由于页岩孔隙及微裂缝更容易发育,泥岩对烃类的滞留能力可能更强,而页岩中烃类的排运相对容易;泥岩与页岩的生标参数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页岩 地化差异 延长组 安塞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范柏江 刘成林 +1 位作者 柳广弟 朱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7,21,共6页
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成果,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可以判断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研究断裂系统形成机制、重现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可分为"坡坪式"、"铲式"和"多米诺式"构造... 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成果,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可以判断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研究断裂系统形成机制、重现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可分为"坡坪式"、"铲式"和"多米诺式"构造样式,构成了深部的"Y"型断裂组合、浅部的"X"型断裂组合.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郯庐断裂带控制的伸展变形机制;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重力、热演化共同控制沉降机制.现今不同圈闭类型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古近纪构造活动及东营、馆陶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受断裂发育演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断裂系统 形成机制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湖相有机质沉积环境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范柏江 师良 +4 位作者 杨杰 苏珊 马荣 袁耀利 曾陈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8-657,共10页
在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技术的测试过程中,受能量配置探索不足的影响,所测元素的数量往往较少,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元素参数来刻画古沉积环境。此外,陆相有机质的来源包括河流输入有机质和水体生产有机质,如何对其进行定量区分尚存困难。... 在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技术的测试过程中,受能量配置探索不足的影响,所测元素的数量往往较少,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元素参数来刻画古沉积环境。此外,陆相有机质的来源包括河流输入有机质和水体生产有机质,如何对其进行定量区分尚存困难。针对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技术的能量配置进行了改进,由此将精确测试的元素数量扩充到28个。选择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7段(长7段)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有机碳、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测试。在分析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长7段有机质的沉积水体、氧化还原状态和生产力等古沉积环境进行了恢复,建立了有机质来源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有机质的供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7段有机质形成于偏温暖潮湿的气候背景,水体为偏贫氧和缺氧的淡水环境,古生产力较高但初级生产力不高。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的页岩有机质,水体来源有机质的贡献略大于陆源输入有机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元素化学 沉积环境 页岩 延长组 吴起-安塞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湖相页岩油勘探潜力 被引量:28
7
作者 范柏江 晋月 +2 位作者 师良 李亚婷 陈玮常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8-1088,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7段页岩为浅湖-半深湖相沉积,页岩厚度薄且交互发育砂质纹层甚至薄砂层。在压裂改造层面上,该地区页岩由于砂质含量高似乎是更理想的开发目标。但是,尚没有对该地区的页岩油勘探目标进行过剖析与对比。为了探索浅...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7段页岩为浅湖-半深湖相沉积,页岩厚度薄且交互发育砂质纹层甚至薄砂层。在压裂改造层面上,该地区页岩由于砂质含量高似乎是更理想的开发目标。但是,尚没有对该地区的页岩油勘探目标进行过剖析与对比。为了探索浅湖-半深湖相的页岩油勘探目标,基于地球化学测试与分析,开展了两类岩性的生、排烃能力对比,综合判断页岩油资源的勘探潜力。研究表明,页岩的有机质丰度高于砂质纹层页岩;页岩主要由偏腐泥型的有机质构成,砂质纹层页岩由混合型有机质构成;页岩和砂质纹层页岩均处于低-中等成熟的热演化阶段;砂质纹层页岩的生烃能力弱于页岩;页岩与砂质纹层页岩均能有效排烃;砂质纹层页岩、页岩的页岩油含量分别为7.22和9.42 mg/g;砂质纹层页岩与页岩的油饱和度指数相当,且两者都具有可动用性;页岩和砂质纹层页岩均具有页岩油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纹层 页岩 页岩油 勘探潜力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源岩的精确厘定及其排烃量:以南堡凹陷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范柏江 董月霞 庞雄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9-237,共9页
有效源岩是指已经进入排烃门限并且品质较好能够排出烃类的源岩。有效源岩的判别分为3步:第1步是对研究区的潜在源岩进行地质统计,确定其平面分布;第2步是利用排烃门限理论判别潜在源岩是否进入排烃门限,只有进入排烃门限后才可能排烃;... 有效源岩是指已经进入排烃门限并且品质较好能够排出烃类的源岩。有效源岩的判别分为3步:第1步是对研究区的潜在源岩进行地质统计,确定其平面分布;第2步是利用排烃门限理论判别潜在源岩是否进入排烃门限,只有进入排烃门限后才可能排烃;第3步是对进入排烃门限的潜在源岩进行品质判别,剔除不能排烃的源岩。由此精确厘定有效源岩的分布。基于有效源岩的空间分布,采用生烃潜力法可以准确计算排烃量。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的应用结果表明:对于沙三段、沙一段、东三段有效源岩而言,沙三段有效源岩的规模最大;三套有效源岩的排烃量分别为62.99×108 t,30.65×108 t和22.23×108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源岩 排烃量 判别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油气成藏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范柏江 刘成林 +1 位作者 朱玉新 孙冠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46,共4页
基于生储盖层条件分析,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的埋藏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运移聚集史进行模拟,得到不同时期油气在纵向上不同地层中的分布情况。再结合流体势分析划分油气运聚单元,从而得到油气在横向上的分布,最终... 基于生储盖层条件分析,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的埋藏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运移聚集史进行模拟,得到不同时期油气在纵向上不同地层中的分布情况。再结合流体势分析划分油气运聚单元,从而得到油气在横向上的分布,最终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为勘探开发指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上段和下段在白垩纪—现今达到排烃高峰期,沙海组和阜新组目前才开始大量排烃。陆西凹陷油气勘探潜力较大。五十家子庙洼陷、包日温都断裂构造带和马家铺高垒带是该区最有利勘探区带,马北斜坡带是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该模拟技术是评价构造单元资源量、优选有利探区、降低勘探风险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模拟研究 开鲁盆地 陆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成藏特点及勘探选区条件 被引量:45
10
作者 范柏江 师良 庞雄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3,111,共5页
中国页岩气勘探尚属于早期阶段,对页岩气成藏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页岩气的资源评价亦处于薄弱环节。通过北美与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对比可知,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的成藏条件只需要物源条件、储集条件、初次运移条件及保存条件,没有二次... 中国页岩气勘探尚属于早期阶段,对页岩气成藏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页岩气的资源评价亦处于薄弱环节。通过北美与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对比可知,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的成藏条件只需要物源条件、储集条件、初次运移条件及保存条件,没有二次运移和圈闭条件的要求。页岩气具有3个典型的成藏特征,即独特的成因特征、气源生产力特征和赋存特征。基于页岩气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的分析,综合考虑地质状况、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建立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选区指标,以此为页岩气资源评价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成藏条件成藏特征选区条件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烃动力学模型计算烃源岩的生烃量——以冀东探区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柏江 张健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3-67,71,共6页
生烃量的研究是油气资源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生烃量的计算结果直接影响研究区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结果。冀东探区为一小型富油气探区,其烃源岩生成了多少油气缺乏系统认识。本文以烃源岩的基本地质条件分析为基础,采用生烃动力学模型... 生烃量的研究是油气资源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生烃量的计算结果直接影响研究区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结果。冀东探区为一小型富油气探区,其烃源岩生成了多少油气缺乏系统认识。本文以烃源岩的基本地质条件分析为基础,采用生烃动力学模型来进行模拟计算,由此获得合理的生烃量。研究表明,冀东探区发育三套主力烃源岩,即沙三段烃源岩、沙一段烃源岩和东三段烃源岩。三套主力烃源岩具有规模大、有机质丰度高的特点。其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且普遍进入中-高等成熟度、发生了大规模的生排烃过程。本区生烃条件优越、油源充足。基于地球化学实验数据,确定了各个化学动力学参数的取值标准;采用生烃动力学模型,计算获得研究区生烃量为197.43×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生烃动力 生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泉地区页岩油气资源及有利地质要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柏江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5-39,46,共6页
为了研究延长组页岩油气的资源前景,总结利于其赋存的有利地质要素,研究采用生烃潜力法获得了甘泉地区的页岩油气资源为2.1×10~8t油当量。基于岩心观察、镜下识别、解吸实验等技术手段,对甘泉地区利于页岩油气赋存的地质要素进行... 为了研究延长组页岩油气的资源前景,总结利于其赋存的有利地质要素,研究采用生烃潜力法获得了甘泉地区的页岩油气资源为2.1×10~8t油当量。基于岩心观察、镜下识别、解吸实验等技术手段,对甘泉地区利于页岩油气赋存的地质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泉地区页岩品质较好,具备生油气的物质基础;薄砂纹层发育,储层的孔渗条件提高;构造缝遭受充填,抑制了油气的散失;油气水共存,构造运动对油气的的破坏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地区 页岩气 油气资源 地质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致密砂岩类油气藏成因机制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38
13
作者 庞雄奇 周新源 +5 位作者 董月霞 姜振学 姜福杰 范柏江 邢恩袁 庞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7,56,共11页
通过对典型致密砂岩油气藏的解剖,并结合成藏过程中油气排运时期和储层致密演化时期匹配关系分析,确定含油气盆地深部发育致密常规油气藏、致密深盆油气藏、致密复合油气藏3种不同类型的致密砂岩类油气藏;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对中国... 通过对典型致密砂岩油气藏的解剖,并结合成藏过程中油气排运时期和储层致密演化时期匹配关系分析,确定含油气盆地深部发育致密常规油气藏、致密深盆油气藏、致密复合油气藏3种不同类型的致密砂岩类油气藏;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对中国致密砂岩油气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盆地内部实际存在的油气资源量比以往认识和评价的结果大很多,目前中浅部见到的和已发现的常规油气资源不到盆地内富集资源总量的25%,大于75%的油气资源富集在孔隙度小于12%、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致密砂岩储层内;在致密油气资源中,致密常规油气资源大致超过油气总资源的25%,致密深盆油气资源超过50%;致密油气资源是含油气盆地挖潜勘探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油气藏 含油气盆地 成因机制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44
14
作者 刘成林 葛岩 +2 位作者 范柏江 公王斌 朱玉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通过将页岩气与煤层气、深盆气的成藏条件进行对比,总结了页岩气藏的物质来源、储集条件、运聚条件、成藏要求与保存条件,建立了页岩气成藏模式。将页岩气成藏分为早期运聚成藏、中期原地聚集成藏和晚期裂缝调整成藏3个阶段,并结合实例... 通过将页岩气与煤层气、深盆气的成藏条件进行对比,总结了页岩气藏的物质来源、储集条件、运聚条件、成藏要求与保存条件,建立了页岩气成藏模式。将页岩气成藏分为早期运聚成藏、中期原地聚集成藏和晚期裂缝调整成藏3个阶段,并结合实例分析了页岩气各阶段的成藏特征。在与美国页岩气藏储集参数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页岩气的3种成藏模式进行了总结。早期运聚成藏阶段主要生成生物气,气体主要以游离相和溶解相的形式运移至构造高部位,保存于泥页岩原生孔隙中;中期原地聚集成藏阶段页岩开始大量生成热解气和裂解气,并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形成异常压力体系,页岩气主要表现为原地聚集,气体主要保存于次生孔隙和少量原生孔隙和微裂缝中;晚期裂缝调整成藏阶段主要生成干气,页岩内部构造及成岩裂缝大量发育,相对封闭的压力体系遭到破坏,裂缝沟通不同的封闭体系,页岩气可调整成藏,由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短距离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气源岩 成藏模式 原地聚集 调整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前景 被引量:39
15
作者 刘成林 范柏江 +2 位作者 葛岩 朱玉新 朱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29,共4页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包括煤层气、页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无机气、浅层生物气及致密砂岩气等。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随着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它们将逐渐转化为常规天然气。通过对中国非常规气...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包括煤层气、页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无机气、浅层生物气及致密砂岩气等。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随着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它们将逐渐转化为常规天然气。通过对中国非常规气成藏条件的分析,结合国外勘探开发和产量预测经验,预测了中国非常规天然气的资源前景及未来的产量趋势。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200×1012~380×1012m3,远远超过了现今的常规天然气储量;15~20a后,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将逐渐转化为常规天然气;30~50a后,页岩气和水溶气将成为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50~100a后,甲烷水合物将会成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资源 前景 趋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色散XRF技术在湖相沉积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为例
16
作者 范柏江 师良 +2 位作者 李亚婷 晋月 王冠南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0-65,共6页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技术在针对海相沉积地层的研究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湖相沉积物的运用中却较少。为了探索该技术在湖相沉积物中的适用性,特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开展了探索性研究。本研究采用配备有铑X射线的X射线荧光仪,基于不同的能量...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技术在针对海相沉积地层的研究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湖相沉积物的运用中却较少。为了探索该技术在湖相沉积物中的适用性,特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开展了探索性研究。本研究采用配备有铑X射线的X射线荧光仪,基于不同的能量条件分别对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的测量与分析,共计获得了29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湖相碎屑岩沉积,基于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的元素化学能有效区分岩性;判断物质的来源、动植物繁盛程度等古沉积环境。但是,对古生产力恢复、高精度氧化还原条件等古沉积环境的识别上还存在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湖相沉积物元素化学的研究,需要以地质演变过程简单的盆地和地区为出发点,探索合理的地质解释模式。此外,还需要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重点是消除不同元素在谱图上的相互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元素化学 湖相沉积 能量色散X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39
17
作者 刘成林 杜蕴华 +5 位作者 高嘉玉 金惠 刘人和 范柏江 朱玉新 朱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4期33-37,共5页
在大量岩心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薄片鉴定、铸体薄片孔隙特征分析及显微照相,对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其储集空间类型为原生孔... 在大量岩心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薄片鉴定、铸体薄片孔隙特征分析及显微照相,对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其储集空间类型为原生孔隙、原生裂缝、次生孔隙、次生裂缝4种;其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可分为2期、4个阶段,即喷发期和后喷发期,进一步分为岩浆冷凝阶段、热液作用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埋藏成岩阶段。含二价铁矿物的交代作用、断裂作用、压溶作用、深层溶蚀作用和油气聚集作用等事件影响了储集空间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成林 金惠 +3 位作者 高嘉玉 刘人和 朱杰 范柏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11,共5页
为了探讨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在对含气组合特征和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断陷盆地发育特征以及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模式。松辽盆地深层的含气组合包括潜山基底含气组合... 为了探讨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在对含气组合特征和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断陷盆地发育特征以及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模式。松辽盆地深层的含气组合包括潜山基底含气组合、断陷期含气组合、断拗过渡期含气组合和深层拗陷期含气组合,不同含气组合的特征不同。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比较好,岩性和构造圈闭的定型期与主力烃源层的生排烃高峰期相吻合,继承性的古隆起和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运移聚集的长期指向,泉头组和上覆地层的封盖对油气的保存极为有利。松辽盆地深层可以划分为断裂和古隆起2大成藏体系,断裂成藏体系有深部流体供气、深大断裂导气的无机成因天然气成藏模式和与深大断裂相伴生、受断层裂缝控制的火山岩成藏模式,古隆起成藏体系有古隆起顶部风化壳成藏模式、古隆起低部位地层超覆成藏模式及古隆起上方构造-岩性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天然气 火山岩 成藏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和勘探方向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成林 金惠 +3 位作者 高嘉玉 刘人和 朱杰 范柏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从构造演化、深层断陷和古隆起特征、储集条件、断裂发育、盖层条件等方面,总结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根据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地质评价参数取值标准,进行区带地质评价,并通过与刻度区类比,得出深层天然气资源量为11161.4... 从构造演化、深层断陷和古隆起特征、储集条件、断裂发育、盖层条件等方面,总结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根据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地质评价参数取值标准,进行区带地质评价,并通过与刻度区类比,得出深层天然气资源量为11161.44×108m3,主要分布在徐家围子、庙台子、长岭、莺山、古龙等区带中。最后拟定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方向为:徐家围子断陷的升平—兴城构造带、徐西斜坡和长岭断陷东部斜坡为战略展开区,徐家围子断陷宋站凸起、丰乐凸起和长岭断陷的中央凸起为战略突破区,莺山—庙台子和古龙等断陷为战略准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层 天然气 成藏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评价和资源预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成林 金惠 +2 位作者 刘人和 朱杰 范柏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采用统计分析、类比评价、区带地质评价等方法,对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与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天然气供烃条件、储集条件、圈闭条件、保存条件与配套条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地质评价参数取值标准;... 采用统计分析、类比评价、区带地质评价等方法,对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与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天然气供烃条件、储集条件、圈闭条件、保存条件与配套条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地质评价参数取值标准;计算了刻度区天然气资源丰度,并对刻度区天然气资源丰度(y)与地质评价系数(x)进行回归分析和拟合;根据区带地质条件的差异,对松辽盆地深层区带进行级别划分;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徐家围子、庙台子等断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成藏条件 深层天然气 区带评价 资源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