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高反坡阶措施对喀斯特地貌山区坡耕地氮、磷污染负荷的控制效应
1
作者 黎梅婷 宋娅丽 +4 位作者 马孝益 范明思 李碧玉 史栗榕 李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677,共11页
【目的】研究等高反坡阶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作用机制,为喀斯特地貌山区坡耕地面源污染控制和水土流失阻控的生态化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赤水河流域喀斯特地貌山地为研究区,选取3种典型坡耕地(玉米地、玉米间作白菜地、猕猴桃地)... 【目的】研究等高反坡阶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作用机制,为喀斯特地貌山区坡耕地面源污染控制和水土流失阻控的生态化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赤水河流域喀斯特地貌山地为研究区,选取3种典型坡耕地(玉米地、玉米间作白菜地、猕猴桃地),并对3种原状坡耕地布设等高反坡阶,在2023年5—10月雨季进行监测,探究布设等高反坡阶对径流量,氮、磷流失的影响以及对面源污染负荷的控制效果。【结果】(1)布设等高反坡阶后,猕猴桃地、玉米间作白菜地、玉米地的径流量较原状坡耕地分别下降了28.09%、59.41%、20.77%。(2)相较于原状坡耕地,等高反坡阶地的氮、磷浓度下降了37.69%~44.41%,其中,总氮浓度下降了7.28%~12.31%,铵态氮浓度下降了34.85%~64.62%,硝态氮浓度下降了27.06%~44.23%,总磷浓度下降了39.38%~55.26%,磷酸根浓度下降了41.71%~58.33%。(3)布设等高反坡阶后,玉米间作白菜地面源污染负荷的控制率最高,达66.35%。(4)等高反坡阶措施对磷素流失的控制率(46.17%)高于氮素(32.04%),对氮素污染负荷的控制率(41.47%)高于磷素(34.36%)。【结论】布设等高反坡阶显著降低了径流量及面源污染物浓度,可作为喀斯特地貌山区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等高反坡阶 坡耕地 氮、磷控制 污染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