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肖海娟 许建华 +2 位作者 孙珏 陆海 范忠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8-110,共3页
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90%以上的肿瘤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耐药[1]。肿瘤细胞耐药可分为原药耐药(PDR)和多药耐药(MDR)两大类。其中,PDR指仅对诱导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对其他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性;而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 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90%以上的肿瘤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耐药[1]。肿瘤细胞耐药可分为原药耐药(PDR)和多药耐药(MDR)两大类。其中,PDR指仅对诱导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对其他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性;而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耐药现象,是肿瘤化疗最大的障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药耐药 逆转机制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解毒方逆转大肠癌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先茜 吴嘉熙 +2 位作者 范忠泽 孙燕妮 高虹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3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健脾解毒方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MDR)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生长抑制实验观察长春新碱在健脾解毒方治疗前后对大肠癌耐药细胞株(HCT-8/V)敏感性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细胞Akt磷酸... 目的探讨中医健脾解毒方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MDR)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生长抑制实验观察长春新碱在健脾解毒方治疗前后对大肠癌耐药细胞株(HCT-8/V)敏感性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细胞Akt磷酸化程度及MDR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与大肠癌细胞培养24、48、72 h后,长春新碱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9%、11.0%、15.0%,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其抑制作用与健脾解毒方的药物血清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健脾解毒方血清能有效降低HCT-8/V中MDR-1的蛋白及mRNA表达(P<0.05);健脾解毒方逆转MDR-1的表达与其所致的细胞内Akt磷酸化水平下降呈正相关,与长春新碱敏感性提高呈线性负相关。健脾解毒方血清与PI3K抑制剂LY294002联用能协同降低HCT-8/V中MDR-1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内Akt磷酸化程度,较单用更能增加长春新碱的敏感性。结论健脾解毒方能有效减低耐药肿瘤细胞内Akt磷酸化,从而降低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后者进一步导致MDR1表达下降,从而增加长春新碱对大肠癌细胞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健脾解毒方 多药耐药基因 PI3 K Akt信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肠胃清含药血清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金泉克 肖海娟 +4 位作者 孙珏 李琦 许建华 高虹 范忠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肠胃清含药血清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及肠胃清药物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和5-氟尿嘧啶(5-FU)组、5-FU联合肠胃清中剂量组。用MTT法观察肠胃清药物血...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肠胃清含药血清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及肠胃清药物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和5-氟尿嘧啶(5-FU)组、5-FU联合肠胃清中剂量组。用MTT法观察肠胃清药物血清对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胃清药物血清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测定细胞P53、Bax与Bcl-2蛋白表达水平;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细胞P53、Bax及Bcl-2基因表达。结果肠胃清药物血清能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明显抑制Bcl-2蛋白和基因的表达(P<0.05或P<0.01),增强P53、Bax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中药复方肠胃清能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53、Bax基因及抑制Bcl-2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胃清 含药血清 人胃癌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解毒方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先茜 范忠泽 +3 位作者 孙燕妮 孙珏 殷佩浩 高虹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健脾解毒方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的作用机制,为中医健脾解毒法治疗大肠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健脾解毒方药对SD大鼠进行灌胃,采集动脉血制备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在体外培养人结肠直肠腺癌耐长春新碱细胞...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健脾解毒方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的作用机制,为中医健脾解毒法治疗大肠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健脾解毒方药对SD大鼠进行灌胃,采集动脉血制备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在体外培养人结肠直肠腺癌耐长春新碱细胞HCT-8/V,分别加入培养液配制的5%、10%、15%、20%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采用MTT方法检测各组HCT-8/V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对HCT-8/V细胞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时间延长,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20%的药物血清和VCR在24、48、72 h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作用时间延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健脾解毒方可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并伴随相关基因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健脾解毒方 基因 M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胃清煎剂对裸鼠大肠癌皮下移植瘤奥沙利铂治疗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金泉克 许建华 +5 位作者 肖海娟 陆海 余文燕 王国娟 孙珏 范忠泽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肠胃清煎剂对奥沙利铂(L-OHP)治疗结肠癌耐药细胞皮下移植瘤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接种构建结肠癌耐药细胞HCT116/L-OHP及敏感细胞HCT116异位瘤模型,运用中药复方肠胃清煎剂及1/2最大耐受剂量的L-OHP干预后,观察L-OHP对移植... 目的探讨肠胃清煎剂对奥沙利铂(L-OHP)治疗结肠癌耐药细胞皮下移植瘤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接种构建结肠癌耐药细胞HCT116/L-OHP及敏感细胞HCT116异位瘤模型,运用中药复方肠胃清煎剂及1/2最大耐受剂量的L-OHP干预后,观察L-OHP对移植瘤体积及裸鼠体重的影响、中药复方作用后L-OHP治疗效果的变化。结果肠胃清煎剂及肠胃清煎剂联合L-OHP组荷瘤鼠体重减轻影响均少于单纯L-OHP组(P<0.01)。肠胃清煎剂低、高剂量联合L-OHP组肿瘤体积分别为53.75%、48.32%,同单纯中药或L-OHP比较,减小明显(P<0.01)。结论肠胃清煎剂具有一定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在联合化疗药物作用下,其抑制效果明显,在有效治疗剂量中,与肠胃清煎剂剂量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胃清煎剂 中医药 移植瘤 奥沙利铂 耐药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解毒方对裸鼠人肠癌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宣 隋华 +4 位作者 殷佩浩 周利红 范忠泽 朱惠蓉 李琦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3期23-25,36,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健脾解毒方对裸鼠人肠癌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肠癌COLO-20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健脾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250、500、1000mg/(kg·d)]和阿霉素组[1mg/(kg·d)...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健脾解毒方对裸鼠人肠癌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肠癌COLO-20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健脾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250、500、1000mg/(kg·d)]和阿霉素组[1mg/(kg·d)]。给药第21天,各组均处死荷瘤鼠,测量肿瘤大小及质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的MVD和COX-2表达;ELISA测定血清中VEGF的表达。结果健脾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33.33%、36.54%、44.0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健脾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瘤体MVD计数分别为63.67±3.21、50.33±4.51、47.00±3.00、34.67±4.5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结果显示,健脾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血清VEGF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显著下调(P<0.01)。健脾解毒方能够下调瘤体中COX-2蛋白表达,并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效应。结论健脾解毒方对人肠癌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血管新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和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解毒方 结肠癌 血管新生 环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及补肾定喘汤对其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建华 范忠泽 +4 位作者 吴敦序 方肇勤 童瑶 徐维蓉 毛昌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及补肾定喘汤对其的影响。方法:用卵蛋白致敏SD大鼠的方法建立哮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必可酮组、补肾定喘汤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皮质酮;用酶组织化学测定肾上腺琥珀酸...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及补肾定喘汤对其的影响。方法:用卵蛋白致敏SD大鼠的方法建立哮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必可酮组、补肾定喘汤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皮质酮;用酶组织化学测定肾上腺琥珀酸脱氢酶(SDH)、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的活性。结果:哮喘模型组血浆皮质酮降低(P<0.01),肾上腺SDH、3β-HSD活性下降(P<0.05),补肾定喘汤组血浆皮质酮水平升高(P<0.01),肾上腺SDH、3β-HSD活性增强(P<0.05)。结论:哮喘大鼠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补肾定喘汤能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皮质酮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琥珀酸脱氢酶 补肾定喘汤 中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胃肠道肿瘤正虚程度与外周血肿瘤缺氧相关蛋白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鳌 陆文秀 +7 位作者 赵璐 袁旭 张勇 张强 朱晏伟 孙珏 范忠泽 许建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胃肠道肿瘤正虚程度与外周血肿瘤缺氧相关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普陀医院肿瘤科2012年4月1日到2013年4月10日IV期胃肠道肿瘤患者46例,以卡氏(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中医症候(气短、纳差、爪甲不荣)作为评... 目的探讨晚期胃肠道肿瘤正虚程度与外周血肿瘤缺氧相关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普陀医院肿瘤科2012年4月1日到2013年4月10日IV期胃肠道肿瘤患者46例,以卡氏(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中医症候(气短、纳差、爪甲不荣)作为评价患者正虚指标,并根据正虚指标分别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 IX,CAIX)水平。结果经成组t检验,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KPS≤60分组与KPS>60分组比较,前者VEGF、OPN、CAIX水平分别是后者的1.75倍(P<0.05)、1.10倍(P>0.05)、1.68倍(P<0.05)。晚期胃肠道肿瘤具有气短、纳差、爪甲不荣症状患者外周血VEGF、OPN、CAIX水平均明显高于无上述症状患者(爪甲不荣组CAIX除外),其中以VEGF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肠道肿瘤正虚程度与外周血缺氧相关蛋白VEGF、OPN、CAIX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正虚 缺氧相关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桥蛋白 碳酸酐酶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R1/P-gp与大肠癌多药耐药及中医药研究概况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建华 范忠泽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MDR1/P—gp 大肠癌 多药耐药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静 范忠泽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23期2105-2107,共3页
关键词 肠肿瘤 环氧化酶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MDR1基因启动子为靶点的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李长龙 萨晓婴 +3 位作者 邓皖利 许建华 范忠泽 刘建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0-653,674,共5页
通过构建以MDR1启动子为启动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建立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多药耐药抑制剂筛选模型。从HCT-8细胞中提取DNA并克隆含有MDR1基因启动子的序列。将该序列重组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的启动区域... 通过构建以MDR1启动子为启动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建立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多药耐药抑制剂筛选模型。从HCT-8细胞中提取DNA并克隆含有MDR1基因启动子的序列。将该序列重组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的启动区域中,从而构建报告基因载体pGL-MDR1。将pGL-MDR1和pRL-TK载体共转染到HCT-8和HCT-8/VCR细胞中,建立用于筛选多药耐药抑制剂的方法。通过调节不同载体的比例来优化转染效率。通过MDR1基因激活剂(热诱导)和抑制剂(EGCG)来验证该方法。通过直接测序法验证了pGL-MDR1含有MDR1基因启动子序列且没有出现碱基突变。在n(pGL-MDR1)∶n(pRL-TK)=5∶5时,转染效率最高并具有最高的荧光素酶活性。通过MDR1基因激活处理后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地激活MDR1基因的表达,而MDR1基因抑制剂的作用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1基因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研究概况
12
作者 许建华 范忠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多药耐药 化疗 恶性肿瘤 研究进展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RGD修饰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13
作者 王炎 宋大迁 +4 位作者 王青 冯媛媛 许玲 范忠泽 李琦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3期9-11,17,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考察单因素在纳米粒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包括TSⅡA载药纳米粒中的药物浓度、乳化剂浓度、有机相/外水相、超声时间和强度等的改...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考察单因素在纳米粒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包括TSⅡA载药纳米粒中的药物浓度、乳化剂浓度、有机相/外水相、超声时间和强度等的改变;并通过正交设计优化TS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结果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含RGD修饰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优选工艺参数为:药物浓度1mg/mL,载体材料浓度20mg/mL,有机相/外水相为1∶10,超声强度和时间分别为200W,20×5s。结论此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切实可行。所制备的TNP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为丹参酮ⅡA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载药纳米粒 RGD 肿瘤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RGD修饰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质量评价
14
作者 王炎 宋大迁 +2 位作者 王青 范忠泽 李琦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多级纳米粒;测定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及纳米微粒表面结构;并检测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药物释放规律...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多级纳米粒;测定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及纳米微粒表面结构;并检测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药物释放规律。结果课题组制备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大小均匀,载药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90nm,Zeta电位为4.3mV,包封率(94.12±5.20)%,载药量(2.05±0.12)%。与游离的丹参酮ⅡA单体相比,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释放速度明显减慢,在120h累积释放量为72.59%。结论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成功制备了含RGD修饰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与丹参酮ⅡA单体相比,制备成纳米制剂后,多级靶向载药纳米粒能随着时间的延长将药物逐步释放出来,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载药纳米粒 RGD 缓释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