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单中心乳糜泻高风险人群回顾调查分析
1
作者 蒋小涵 王敏 +6 位作者 符敏 邹睿涵 肖泽泉 刘莉 范志宁 王雁 赵黎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乳糜泻高风险人群的血清抗体筛查结果,评估乳糜泻在江苏地区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回溯调阅2017-2022年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胃肠道疾病谱血清学抗体组套检测的高风险人群,... 目的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乳糜泻高风险人群的血清抗体筛查结果,评估乳糜泻在江苏地区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回溯调阅2017-2022年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胃肠道疾病谱血清学抗体组套检测的高风险人群,包括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TTG)IgA、IgG抗体、抗麦胶蛋白(AGA)IgA、IgG抗体的血清学检验,分析比较不同人群乳糜泻血清抗体阳性率情况,对比研究人口学特征等一般临床资料,探讨以上因素与血清学抗体阳性的相关性。结果共有1407例乳糜泻高风险人群接受了乳糜泻相关抗体检测,其血清乳糜泻患病率(TTG阳性)为1.14%(16/1407,95%CI 0.70%~1.84%),其中血清TTG IgA(TTGA)阳性率为1.12%(15/1338),TTG IgG(TTGG)阳性率为0.09%(1/1101),7例患者内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绒毛结构紊乱,提示在该风险人群中乳糜泻确诊患病率为0.50%(7/1407,95%CI 0.22%~1.07%)。同时,乳糜泻血清抗体(AGA、TTG)阳性率为23.45%(330/1407,95%CI 21.28%~25.77%),且存在同一患者多种乳糜泻血清学抗体同时阳性的情况。结论江苏单中心高风险人群中血清乳糜泻患病率与国际报道相当。因此,推荐在高风险人群中进行乳糜泻血清学检查、内镜筛查及病理活检等明确诊断,可为乳糜泻早期诊断和社会公卫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泻 抗体 筛查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范志宁 刘训良 +4 位作者 缪林 文卫 熊观瀛 蒋国斌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72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72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ERCP组),并与同期保守治疗3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ERCP组全部成功实施EST,66例胆总管结石者行网篮及气囊取石,所有82例均行鼻胆管引流,重症组8例同时行胰管支架引流。ERCP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RCP组重症组死亡率8.33%,对照组重症组死亡率33.33%。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治疗是安全的,能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减少病人住院天数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内镜缝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范志宁 缪林 +7 位作者 季国忠 吴萍 文卫 蒋国斌 章爱春 李农 刘政 黄光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 评估经口内镜缝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GERD)近期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对经胃镜、上消化道X线钡餐、食管PH检测等确诊的GERD 1 6例在电子胃镜下采用美国BARD缝合器缝合胃食管部 ,缝合部位选择齿状线下 1cm ,2针间距 1 5cm ,2结间... 目的 评估经口内镜缝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GERD)近期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对经胃镜、上消化道X线钡餐、食管PH检测等确诊的GERD 1 6例在电子胃镜下采用美国BARD缝合器缝合胃食管部 ,缝合部位选择齿状线下 1cm ,2针间距 1 5cm ,2结间距 2 0cm。比较术前及术后 1月症状积分、食管 2 4hpH变化、食管炎程度变化。 结果  1 6例共缝合 4 2针 ,2 1个结 ;平均手术时间 30min。术前烧心总积分 39,平均 2 4 4 ;反流总积分 32 ,平均 2 0。术后烧心总积分 1 1 ,平均 0 6 8;反流总积分 1 0 ,平均 0 6 3。烧心及反流术前术后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 (χ2 =1 9 5 ,1 6 33;P <0 0 0 5 )。术后 1月病人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pH <4 0时间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减少 (P <0 0 0 1 )。术后 1月食管炎程度明显好转 (χ2 =2 5 78,P <0 0 0 5 )。本组总有效率 93 8% (1 5 / 1 6 ) ,完全缓解 6 2 5 % (1 0 / 1 6 ) ,部分缓解 31 3% (5 / 1 6 ) ,无效 6 3% (1 / 1 6 )。并发症主要有 :出血 ,胸骨后疼痛。 结论 经口内镜缝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近期疗效肯定 ,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缝合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监测 疗效 并发症 临床分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治疗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范志宁 文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28-830,共3页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内镜治疗 十二指肠液 脂肪类食物 胃内容物 慢性炎症 食管黏膜 食管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范志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3-677,共5页
目前,支架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最初的塑料支架到如今的记忆合金支架,从裸支架到如今的带膜支架,消化道支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各种新型材料的出现与应用,消化道支架也正经历着... 目前,支架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最初的塑料支架到如今的记忆合金支架,从裸支架到如今的带膜支架,消化道支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各种新型材料的出现与应用,消化道支架也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发展。现就目前出现的几种新型消化道支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支架 载药支架 生物可降解支架 载放射性粒子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和晚期腔道梗阻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志宁 张发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3期1-2,共2页
关键词 消化道肿疗 早期诊断 治疗 内镜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4
7
作者 仲恒高 缪林 +3 位作者 季国忠 杨丽华 蒋国斌 范志宁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该院消化医学中心2012年1月-2014年1月36例EGC及癌前病变,共43处病灶,行ESD治疗,其中31处重度不典型增生、11处黏膜内癌、1处黏膜下癌。病变7处位于... 目的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该院消化医学中心2012年1月-2014年1月36例EGC及癌前病变,共43处病灶,行ESD治疗,其中31处重度不典型增生、11处黏膜内癌、1处黏膜下癌。病变7处位于上段胃、15处中段胃及21处下段胃。内镜分型包括:Ⅰ(7)、Ⅱ_a(14)、Ⅱ_b(4)、Ⅱ_c(11)、Ⅱ_a+Ⅱ_c(4)及Ⅱ_c+Ⅱ_a(3)。结果完整切除率93.0%,治愈性切除率90.7%。病灶平均直径3.4 cm(1.3~7.5 cm),1例病变R1切除,3处病变ESD术中穿孔使用金属夹封闭成功,1例迟发性出血内镜下止血成功,1例追加外科手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ESD治疗EGC具有较高的完整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切除率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菌移植的概念、历史、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95
8
作者 张发明 综述 +2 位作者 范志宁 季国忠 审校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30-934,共5页
人类粪菌移植(FMT)在西方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有50余年,但是,最近证明并报道其在中国的应用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目前,粪菌移植已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用于治疗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 人类粪菌移植(FMT)在西方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有50余年,但是,最近证明并报道其在中国的应用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目前,粪菌移植已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用于治疗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神经发育不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肠病、肠道食物过敏等。迄今,全世界已有数千例患者接受粪菌移植治疗。本文首次中国期刊翻译粪菌移植,并全面介绍其定义、医学史、现状、临床策略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菌移植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炎症性肠病 肠易激综合征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胆道支架治疗胆道良恶性梗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缪林 范志宁 +5 位作者 季国忠 文卫 刘政 黄光明 蒋国斌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胆道良恶性梗阻时塑料和镍钛记忆合金镀金支架内镜置入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该组塑料支架组52例,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24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4例,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5例,胆漏11例,胆管外科损伤狭窄7例,胰腺癌1例;... 目的探讨胆道良恶性梗阻时塑料和镍钛记忆合金镀金支架内镜置入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该组塑料支架组52例,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24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4例,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5例,胆漏11例,胆管外科损伤狭窄7例,胰腺癌1例;镀金支架组28例,包括中下段胆管癌11例,肝门部胆管癌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胰腺癌6例.所有病人均行ERCP以证实狭窄部位及其程度,选择合适的支架.经十二指肠镜插入导丝至梗阻远端,狭窄明显者沿导丝进行球囊扩张;在X线监视下沿导丝用支架推送器将支架送至狭窄远端2 cm.术后观察病人黄疸改善情况,同时观察肝功能、血清淀粉酶变化,并随访3~6个月.结果该组支架均一次置入成功,成功率100%.镀金支架置入后1周,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TB)下降67.16%,谷丙转氨酶(ALT)下降58.37%,r-谷胺酰转肽酶(r-GT)下降40.63%,碱性磷酸酶(AlP)下降41.54%;塑料支架置入后1周,STB下降53.24%,ALT下降55.03%,r-GT下降37.15%,AlP下降34.12%.早期并发症包括:高淀粉酶血症、ERCP术后胰腺炎、胆管炎,晚期并发症有支架堵塞.镀金支架组随访期间有4例(14.29%)死于肿瘤进展.结论经内镜塑料和镍钛记忆合金镀金支架治疗胆道良恶性梗阻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塑料支架在胆漏及胆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为肝胆外科手术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弥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镍钛记忆合金镀金支架 塑料支架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分别联合异丙嗪、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药物用于兔麻醉效果的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银 高莹 +2 位作者 黄锦 双金权 范志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41-1243,共3页
目的用兔构建动物模型来模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已应用在很多实验中,而稳定的动物麻醉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本实验评价氯胺酮联合异丙嗪、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这3组药物对兔的麻醉效果。方法根据麻醉药的不同将兔分为氯胺酮联合异丙... 目的用兔构建动物模型来模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已应用在很多实验中,而稳定的动物麻醉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本实验评价氯胺酮联合异丙嗪、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这3组药物对兔的麻醉效果。方法根据麻醉药的不同将兔分为氯胺酮联合异丙嗪组、戊巴比妥钠组和水合氯醛组,分别对兔行腹腔麻醉。观察药物对兔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以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氯胺酮联合异丙嗪组兔的死亡率最高、水合氯醛组最低,水合氯醛组兔未死亡麻醉良好率最高。结论兔实验中应用水合氯醛为麻醉药是最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氯胺酮 异丙嗪 戊巴比妥钠 水合氯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膜下激素注射联合扩张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 被引量:13
11
作者 熊观瀛 王翔 +2 位作者 王敏 文卫 范志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黏膜下糖皮质激素注射联合扩张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经反复单纯扩张治疗失败的16例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病例,进行探条扩张治疗联合黏膜下注射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的治疗方法,观察症状的变化及再狭窄的间隔时间... 目的探讨黏膜下糖皮质激素注射联合扩张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经反复单纯扩张治疗失败的16例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病例,进行探条扩张治疗联合黏膜下注射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的治疗方法,观察症状的变化及再狭窄的间隔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探条扩张及黏膜下激素注射治疗,单纯扩张治疗时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25.56d,扩张联合黏膜下激素治疗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175.31d。结论黏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少扩张次数,延长再狭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良性狭窄 激素 黏膜下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在黏膜下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秀华 文卫 +2 位作者 范志宁 王敏 梁军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处理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11月内镜发现的22例黏膜下病灶(食管11例、贲门2例、胃8例、结肠1例)作为入选对象,通...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处理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11月内镜发现的22例黏膜下病灶(食管11例、贲门2例、胃8例、结肠1例)作为入选对象,通过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明确病灶大小、位置、性质,进行ESE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0例(91%)完整挖除,2例ESE术后创面仍有肿瘤残留且病理报告低度恶性,转外科手术扩大切除治疗。病灶直径0.5~3.5 cm(平均1.5 cm),手术时间20~220 min(平均75 min)。3例穿孔均保守治愈。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5月),20例完整挖除者均未见复发。结论 ESE对消化道的SMT具有可完整挖除病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黏膜下肿瘤 消化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内引流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9
13
作者 邹传鑫 谢明 +4 位作者 王朝霞 戴绍军 陈海燕 姚永刚 范志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9-621,共3页
目的探讨塑料支架内引流(ERBD)术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造影,对48例胆总管难取性结石患者在导丝引导下置入8.5F塑料胆管内支架1、2根,并随访6~18个月。结果 6个月后B超复查时发现3... 目的探讨塑料支架内引流(ERBD)术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造影,对48例胆总管难取性结石患者在导丝引导下置入8.5F塑料胆管内支架1、2根,并随访6~18个月。结果 6个月后B超复查时发现38例患者结石直径变小或成碎片状,第2次ERCP经网篮或气囊顺利取出;10例结石无明显变化,B超随访,一旦发现结石明显变小,即再次ERCP+取石;经平均2.5次内镜下治疗,95.8%(46/48)患者结石取净。期间未发生与ERCP或留置支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留置塑料内支架是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 难取性胆总管结石 胆管塑料支架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et siRNA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秀华 缪林 +2 位作者 季国忠 范志宁 刘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的趋势,5年生存期低于5%,因此亟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探讨针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RNA干扰对人胆管癌(CCA)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人c-Met基因的小干... 目的: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的趋势,5年生存期低于5%,因此亟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探讨针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RNA干扰对人胆管癌(CCA)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人c-Me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人CCA QBC939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c-Met、细胞周期素(Cyclin)D1和A表达以及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活化。结果:c-Met siRNA显著抑制c-Met蛋白表达,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c-Met蛋白表达逐渐下降,500 nmol/L c-Met siRNA对c-Met蛋白表达的抑制率达65%。HGF刺激24 h,细胞增殖是对照组的4.54倍,100 nmol/L c-Met siRNA预处理即显著抑制HGF诱导的细胞增殖,其抑制率达26%,且随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500 nmol/L c-Met siRNA对HGF诱导的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85%。HGF刺激4h,PI3K和Akt的活性即显著增强,分别是对照组的4.09和4.54倍,c-Met siRNA可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HGF诱导的PI3K/Akt活化,500 nmol/L c-Met siRNA几乎完全抑制HGF诱导的PI3K/Akt活化。HGF显著诱导人CCAQBC939细胞ERK1/2活化,50 ng/ml HGF刺激4 h,磷酸化ERK1/2表达是对照组的3.63倍,c-Met siRNA可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HGF诱导的ERK1/2活化。HGF显著诱导人CCA QBC939细胞细胞周期素D1和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2.83和3.16倍,c-Met siRNA可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HGF诱导的细胞周期素D1和A表达。结论:针对人c-Met基因的RNA干扰可有效阻断人CCA QBC939细胞c-Met表达,并通过阻断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活化而抑制HGF诱导的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胆管癌QBC939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c—Met 小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电子胆道镜U100双频激光治疗胆系结石的体会 被引量:10
15
作者 缪林 范志宁 +6 位作者 文卫 熊观瀛 吴萍 蒋国斌 章爱春 李农 张新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胆道镜下双频激光碎石对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3月,经T管窦道采用电子胆道镜双频激光碎石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54例(肝外胆管结石16例,肝内胆管结石23例,肝内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5例),... 目的探讨电子胆道镜下双频激光碎石对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3月,经T管窦道采用电子胆道镜双频激光碎石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54例(肝外胆管结石16例,肝内胆管结石23例,肝内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5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3例治愈,治愈率98.15%,1例为远端肝内胆管结石,胆管过于狭窄,胆道镜无法进入而取石失败。结论电子胆道镜下双频激光碎石能有效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留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胆道镜 双频激光碎石 胆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恶性梗阻胆汁病原菌与敏感抗生素及有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敏 孟庆玲 +3 位作者 林洁 范志宁 赵水娣 黄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2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对胆道恶性梗阻患者胆汁病原菌的菌群分布、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有关因素进行分析,为胆道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8月,92例行ERCP或PTCD的胆道恶性梗阻患者,ERCP术中插管成功并确认进入胆道... 目的对胆道恶性梗阻患者胆汁病原菌的菌群分布、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有关因素进行分析,为胆道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8月,92例行ERCP或PTCD的胆道恶性梗阻患者,ERCP术中插管成功并确认进入胆道或PTCD术中用22G穿刺针行胆管穿刺成功确认在胆管内后,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学培养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分析细菌谱与梗阻的部位、程度等有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92例胆道恶性梗阻共送检124份胆汁。90份细菌培养阳性胆汁中,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肠球菌属(24.4%,22份)、大肠埃希菌(18.9%,17份)、肺炎克雷伯菌(7.8%,7份)、铜绿假单胞菌(5.6%,5份)。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37/37),对呋喃妥因、夫西地酸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73.0%(27/37)、45.9%(17/37)和37.8%(14/37);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3.8%(45/48)、85.4%(41/48)、68.8%(33/48)、39.6%(19/48)、33.3%(16/48)。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阳性率为64.7%(11/17),肺炎克雷伯菌为42.9%(3/7)。中低位梗阻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9.0%(25/51),高位梗阻为85.4%(35/41)(χ2=13.236,P=0.000)。血总胆红素水平低(20.2~171μmol/L)、中(172~342.1μmol/L)、高水平(≥342.1μmol/L)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4.4%(29/39)、62.5%(25/40)、46.2%(6/13)(χ2=3.650,P=0.161)。结论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胆道感染以肠球菌属占首位,且高位恶性梗阻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高。因此,对恶性梗阻性胆道感染的治疗,应尽早解除胆道梗阻,并根据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尤其要注意考虑到覆盖肠球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恶性梗阻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缪林 范志宁 +7 位作者 季国忠 张发明 张秀华 王翔 文卫 蒋国斌 熊观瀛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2010年12月~2011年6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7岁,病程4~19年。POEM主要步骤:食管黏膜层切开;...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2010年12月~2011年6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7岁,病程4~19年。POEM主要步骤: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手术,手术时间60~128min,平均76.5min,黏膜下隧道长度9~12cm,平均10.3cm,环形肌切开长度7~10cm,平均8.2cm,3例出现纵隔和皮下气肿。术后随访l~5个月,平均3.5个月,6例吞咽困难均明显得到解除。结论 POEM治疗AC短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缓解患者吞咽困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肌切开术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胆胰管汇合处的应用解剖(40例尸检报告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强 祝建波 +4 位作者 谭庆丰 陈洪流 张发明 季国忠 范志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40-842,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胆胰管汇合处的解剖结构。方法解剖40具正常成人尸体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结构,检索1980年以来中国人尸体解剖的报道结果,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夹角是(17.72±1.59)°(95%CI,17.22~18.23),... 目的研究中国人胆胰管汇合处的解剖结构。方法解剖40具正常成人尸体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结构,检索1980年以来中国人尸体解剖的报道结果,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夹角是(17.72±1.59)°(95%CI,17.22~18.23),汇合段长度(8.42±1.36)mm(95%CI,7.99~8.86),并行长度(12.5±2.58)(95%CI,11.67~13.33),汇合处瓣膜长度(2.48±0.51)(95%CI,2.31~2.64)。有9篇文献曾做部分研究,但结果差别甚大。结论研究胆胰管汇合处的应用解剖,对减少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过程中胰管显影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 胰管 VATER壶腹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 被引量:7
19
作者 缪林 范志宁 +6 位作者 季国忠 文卫 王敏 王翔 熊观瀛 蒋国斌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胃镜和肠镜发现的消化道直径大于2cm的隆起病变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胃镜和肠镜发现的消化道直径大于2cm的隆起病变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结果28例患者,8例病灶位于食管内,11例位于胃内,9例位于结直肠内,病灶直径20~35mm(平均24mm),病灶均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食管内病灶,平滑肌瘤(起源于黏膜肌层)4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早期鳞癌2例。胃内病灶位于胃窦5例,胃底2例,胃体4例,其中增生性息肉4例,异位胰腺1例,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管状腺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早期胃癌侵犯黏膜肌层1例,间质瘤1例。结肠内病灶位于直肠4例,乙状结肠5例,其中绒毛状腺瘤2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绒毛状腺瘤伴局部癌变1例,类癌1例,平滑肌瘤1例。ESD时间50~120min,病灶整块切除26例,分块切除2例。食管及胃内病灶ESD术后平均住院3.5d。结直肠病灶ESD术后平均住院4.6d。所有患者术中有少量出血,给予电凝或氩气止血,有1例胃窦管状腺瘤ESD术后出血,电凝、氩气止血无效,给予2枚钛夹止血。有1例直肠病灶ESD术后出现小穿孔,保守治疗16d后康复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胃镜和肠镜,创面愈合良好,有1例胃窦增生性息肉有少量残留,给予圈套切除,余未出现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结构,可使该类患者免于剖腹手术之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 隆起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被引量:15
20
作者 许利剑 汪宝林 +1 位作者 张建平 范志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91-392,396,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1999年1月~2007年8月,行LC治疗72例胆囊结石伴ABP。56例经非手术治疗胰腺炎缓解...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1999年1月~2007年8月,行LC治疗72例胆囊结石伴ABP。56例经非手术治疗胰腺炎缓解后早期(≤2周)行LC,8例延期(1~3个月)行LC,8例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而急诊行LC。结果72例LC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135min,平均63min。术中出血量20~230ml,平均50ml。术中胆道造影5例,均成功。造影发现4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术后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成功。中转开腹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出血及胆漏并发症。2例术后4d急性胰腺炎复发,保守治愈。72例随访2个月~8年,平均19个月,无胰腺炎、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对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如能慎重选择病例,做好必要的围手术处理,早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胰腺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