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中油田沙河街组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多维参数分类评价
1
作者 肖大坤 范廷恩 +3 位作者 杨二龙 范洪军 张景军 张利军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9,共9页
渤中油田沙河街组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及其分类研究程度低,缺乏具有勘探开发指导意义的成果与认识。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高压压汞、油水相渗、岩心核磁等实验结果,对渤中油田低渗透储层宏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渗流能力等精细表征及单因... 渤中油田沙河街组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及其分类研究程度低,缺乏具有勘探开发指导意义的成果与认识。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高压压汞、油水相渗、岩心核磁等实验结果,对渤中油田低渗透储层宏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渗流能力等精细表征及单因素进行分类讨论;利用参数优选、综合分类指数计算、K-均值聚类等方法实现储层综合分类评价。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低渗透储层是一套以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小孔细喉为主要特征的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平均为11.40%,渗透率平均为1.90 mD;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主要发育片状、片弯状等喉道类型。依据综合评价方法及综合分类指数体系,将低渗透储层划分为3类,Ⅰ类为优质储层,具有良好的储层品质和渗流能力,Ⅱ类为中等储层,Ⅲ类为相对较差储层。该评价方案对储层有利区预测和开发方案制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渗流特征 储层评价 沙河街组低渗透储层 渤中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体顶面微幅构造精细表征新方法及其在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2
作者 范廷恩 逄淑伊 +1 位作者 王海峰 张晶玉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2,共10页
受差异压实作用、局部构造活动等影响,碎屑岩地层砂体顶面形成微幅构造,对开发层系内油井产能、含水率及剩余油分布起到明显控制作用。为提高微幅构造解释精确度、指导剩余油预测,以珠江口盆地HZ油田珠江组地层为例,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 受差异压实作用、局部构造活动等影响,碎屑岩地层砂体顶面形成微幅构造,对开发层系内油井产能、含水率及剩余油分布起到明显控制作用。为提高微幅构造解释精确度、指导剩余油预测,以珠江口盆地HZ油田珠江组地层为例,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测井资料、综合地质资料、生产动态数据等分析,明确了差异压实作用是研究区内微幅构造的主要地质成因,构建了井震高精度标定、小网格间距构造解释、压实强度导航迭代细化、小等值线间隔成图的微幅构造精细成图方法。综合微幅构造特征、生产动态分析,认为研究区南部微背斜区域为潜力区,设计了一口水平调整井并成功实施,实钻结果显示该井水平段共钻遇700 m油层,砂岩物性好,平均渗透率高于800 mD,平均含油饱和度大于80%。本文方法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挖潜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幅构造 压实强度导航构造精细解释 构造趋势面法 剩余油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法反演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范廷恩 黄旭日 +2 位作者 胡光义 王宗俊 尹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74,共10页
针对常规反演技术(如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等)垂向分辨能力难以满足开发需求的问题,开展了概率法反演技术的研究。研究中引入贝叶斯后验概率公式,将地震、测井、地质的不确定性转换为后验概率分布,利用蒙特卡洛算法估算随机样本期望,并... 针对常规反演技术(如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等)垂向分辨能力难以满足开发需求的问题,开展了概率法反演技术的研究。研究中引入贝叶斯后验概率公式,将地震、测井、地质的不确定性转换为后验概率分布,利用蒙特卡洛算法估算随机样本期望,并将随机样本作为空间储层解。该方法充分结合了井上分辨率高和地震横向趋势表征能力强的优点,有效提高了地震反演的分辨率,降低了地震反演的多解性,使储层的不确定性分析更符合地质规律和地质认识。实际资料测试表明,新方法在砂体叠置关系认识、砂体边界再认识、井网部署和井位优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地层格架 概率法反演 不确定性描述 井网部署 井位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时空域高角度单程波方程偏移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范廷恩 黄旭日 马淑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459-3469,共11页
偏移成像是VSP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常规的VSP成像方法通常利用VSP-CDP转换或Kirchhoff偏移,均存在保幅性差及成像精度低等问题,而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被认为是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成像的精确偏移方法.任意广角波动方程作为一种高... 偏移成像是VSP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常规的VSP成像方法通常利用VSP-CDP转换或Kirchhoff偏移,均存在保幅性差及成像精度低等问题,而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被认为是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成像的精确偏移方法.任意广角波动方程作为一种高精度的空间域单程波波动方程,同时由于只含有二阶偏导数项,易于数值实现,与其他单程波波动方程相比,具有更大的成像倾角,因此是偏移成像的有力工具之一.本文将AWWE推广应用到VSP数据成像中,实现了VSP时空域高角度单程波方程偏移.首先从三维标量任意广角波动方程出发,推导了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在基本不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压制了边界反射成像噪音,同时利用非线性反演算法优选参考速度来提高平方根算子的近似程度,从而提高高角度地层的成像精度.模型数值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表明该方法在陡倾角构造情况下能取得很好的成像效果.最后对某地区实际观测的VSP资料进行了偏移成像,并与地面地震偏移结果进行了对比,显示出VSP波动方程偏移在成像分辨率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广角波动方程 VSP偏移 P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海上某油田开发前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范廷恩 胡光义 +1 位作者 余连勇 宋来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海上油田开发前期决定了平台位置以及油田后续开发的潜力,是油田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组织了系列攻关研究,总结出包括井震精细标定、精细地层格架建立、储层预测以及砂体描述技术等... 海上油田开发前期决定了平台位置以及油田后续开发的潜力,是油田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组织了系列攻关研究,总结出包括井震精细标定、精细地层格架建立、储层预测以及砂体描述技术等在内的一系列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中国海上某油田开发前期研究中充分应用了该系列技术,对该油田油藏类型、油水关系、沉积微相以及砂体非均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馆陶组油藏类型新认识,建立了精细地层格架、刻画了沉积相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为油田原有的油水关系矛盾提供了合理解释。后续开发生产情况表明,其系列成果符合该油田地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开发前期研究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 油藏类型 地震微相 砂体非均质性 油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上低渗油气田开发历程、关键技术及攻关方向 被引量:5
6
作者 范廷恩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9,共15页
中国海上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受海洋特殊作业环境、技术和经济性等限制,经济有效开采难度大,攻克技术瓶颈、推进规模化开发意义重大。历经多年实践,充分吸收陆上油田开发经验,立足少井高产,围绕“四个匹配”攻关形成了具有... 中国海上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受海洋特殊作业环境、技术和经济性等限制,经济有效开采难度大,攻克技术瓶颈、推进规模化开发意义重大。历经多年实践,充分吸收陆上油田开发经验,立足少井高产,围绕“四个匹配”攻关形成了具有海上特色的低渗有效开发技术路径,提出三项开发策略“压裂投产、能量补充、降本增效”和5项关键技术内容,即储层综合评价、有效能量补充、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工艺工具与经济评价,成功突破了20 mD以上低渗透油藏开发瓶颈,并逐渐下探至5 mD近特低渗油藏有效开发,有力地推进了海上低渗油田开发进程。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深层-超深层油气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大型压裂作业技术装备,打造海上低渗“CO_(2)驱油+封存”联合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低渗透油气田 压裂开发 地质工程一体化 能量补充 降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W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砂体结构特征 被引量:48
7
作者 陈飞 胡光义 +3 位作者 范廷恩 孙立春 高云峰 王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7-213,共7页
利用野外露头、现代沉积和大量岩心以及钻测井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地震和探地雷达,分析了W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明下段河流相层序格架和砂体结构的沉积特征,总结了砂体的发育规模特征,建立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模式,... 利用野外露头、现代沉积和大量岩心以及钻测井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地震和探地雷达,分析了W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明下段河流相层序格架和砂体结构的沉积特征,总结了砂体的发育规模特征,建立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模式,为海上油田开发及后期调整提供依据和指导。研究表明,渤海海域明化镇组河流相砂体结构划分为堆叠型、侧叠型和孤立型3种类型共7种样式,其中侧叠型又分为紧密型、疏散型和离散型;孤立型又分为下切侵蚀型、孤立河道和决口扇;河道砂体厚度为2.1~15m,平均6.75m;宽度为200~1 225m,平均宽度519m。决口扇砂体厚约2~3m,宽度为150~450m,平均宽度300m。河流相砂体结构受控于湖平面的变化。不同的湖平面变化下发生堆叠型、侧叠型和孤立型规律性的砂体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砂体结构 层序地层 控制因素 明化镇组 渤海W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流相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胡光义 陈飞 +3 位作者 孙立春 范廷恩 赵春明 吴胜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0-607,共8页
河流相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开发阶段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河流相高精度小层划分,对于指导河道砂体的精细划分对比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河流相地层自旋回沉积、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河型和砂体叠置样式的变化... 河流相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开发阶段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河流相高精度小层划分,对于指导河道砂体的精细划分对比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河流相地层自旋回沉积、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河型和砂体叠置样式的变化以及基准面旋回的级次的划分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开发阶段进行高精度层序对比时,难度更大。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河流相模式的特点,充分利用河流相岩相、相序的组合特征随空容纳空间规律性变化,结合各种关键面的约束控制、油水界面在小层内部空间的分布位置以及河道的切割充填作用,进行精细河流相小层划分对比。旨在摸索一套油田开发中后期河流相高精度层序划分的思路和方法,以指导油田的生产开发。并以渤海Q油田明化镇组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 河流相 开发阶段应用 渤海Q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块状模型的井间地震运动学正演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辉峰 王彦军 范廷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6-201,156-157,共6页
传统的地面地震正演只考虑了上行反射波信息,没有兼顾透射波、层间直达波以及下行反射波信息,且只适用于简单层状模型,不能适用于井间地震正演。本文根据井间地震自身的特点,运用基于块状单元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井间地震地质模型,并用块... 传统的地面地震正演只考虑了上行反射波信息,没有兼顾透射波、层间直达波以及下行反射波信息,且只适用于简单层状模型,不能适用于井间地震正演。本文根据井间地震自身的特点,运用基于块状单元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井间地震地质模型,并用块状模型试射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射线追踪,再根据射线追踪结果合成井间地震记录,可以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研究表明:基于块状单元的井间地震建模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断层、尖灭等复杂地质构造模型;应用基于块状单元的井间地震试射法能够精确地对复杂地质构造模型进行射线追踪,在结构相对简单的模型中迭代收敛较快,但在结构复杂的模型中收敛较慢;根据井间地震射线追踪结果结合正演地震记录可用于识别井间地震波场和叠加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射线追踪 块状单元 建模 试射法 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本框架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成 赵伟 +3 位作者 鲍祥生 张金淼 丁峰 范廷恩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6期386-393,406,共9页
油气田勘探与开发阶段中的地震资料解释越米越依赖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但2个阶段的地震属性分析又存在许多的异同点。在现有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渤海SZ361油田时移地震油藏监测过程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时移... 油气田勘探与开发阶段中的地震资料解释越米越依赖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但2个阶段的地震属性分析又存在许多的异同点。在现有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渤海SZ361油田时移地震油藏监测过程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系列,并进一步明确了油藏监测中时移地震属性分析的重点研究内容是时移地震的敏感属性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时移地震差异的属性综合解释。这对于油藏监测中进一步开展时移地震工作,挖掘和发挥时移地震的作用和潜力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地震 油藏监测 地震属性 技术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山裂缝储层地震多尺度裂缝带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昕 范廷恩 +2 位作者 樊鹏军 马淑芳 张显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84-3195,共12页
现有潜山裂缝储层地震预测主要描述地震视野下(数十至千米)某一特定尺度范围的裂缝带特征,为进一步突破地震裂缝预测尺度,综合描述太古界潜山裂缝储层多尺度特征,结合地震预测与模型表征发展地震多尺度裂缝带预测方法:(1)综合基于叠后... 现有潜山裂缝储层地震预测主要描述地震视野下(数十至千米)某一特定尺度范围的裂缝带特征,为进一步突破地震裂缝预测尺度,综合描述太古界潜山裂缝储层多尺度特征,结合地震预测与模型表征发展地震多尺度裂缝带预测方法:(1)综合基于叠后地震的高陡“断缝体”刻画属性(描述大尺度裂缝带)、叠前AVO梯度方位各向异性预测属性(描述中小尺度裂缝带),利用Contourlet变换方法实现属性融合,作为断裂发育强度指导场.(2)对断裂发育强度指导场利用Hough变换方法进行矢量化提取,同时结合井筒FMI测井裂缝方向、地震叠前各向异性预测方位属性,建立断裂发育方向指导场.进一步根据矢量化提取结果,基于断裂带长度与数量服从幂律分布关系,统计分形维数.(3)结合发育强度指导场、发育方向指导场与分形维数,利用分布函数随机过程实现地震多尺度裂缝带预测.其中裂缝带分布位置以发育强度指导场为约束,利用泊松过程实现;裂缝带长度服从指数分布,并利用分形维数约束;裂缝带方向服从Fisher分布,并利用发育方向指导场约束.该方法应用于渤海M气田,预测的大尺度裂缝带与区域储层品质地质认识一致,中小尺度裂缝带与井区裂缝发育特征及生产测试较为一致,指导了M气田开发井优化,证实该方法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界潜山 裂缝预测 地震多尺度 裂缝带 属性融合 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捞越盆地东部构造的差异性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12
作者 马良涛 范廷恩 钟雨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9期7-13,共7页
从沙捞越盆地形成构造演化入手,分析了造成盆地东部北卢卡尼亚、中卢卡尼亚和巴林基安3个次盆构造差异性的原因,讨论了这种构造的差异性对盆地内沉积的控制作用。认为:婆罗洲逆时针旋转影响下卢卡尼亚陆块向婆罗洲的俯冲碰撞是导致盆地... 从沙捞越盆地形成构造演化入手,分析了造成盆地东部北卢卡尼亚、中卢卡尼亚和巴林基安3个次盆构造差异性的原因,讨论了这种构造的差异性对盆地内沉积的控制作用。认为:婆罗洲逆时针旋转影响下卢卡尼亚陆块向婆罗洲的俯冲碰撞是导致盆地东部各次盆构造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受古地貌的影响,中中新世—晚中新世,中卢卡尼亚次盆以发育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而北卢卡尼亚和巴林基安2个次盆则主要为海相碎屑岩沉积;中中新世,中卢卡尼亚次盆稳定构造背景为盆地内碳酸盐岩建隆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卢卡尼亚次盆内发育的早期断层控制了碳酸盐岩建隆的类型及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建隆 控制作用 构造差异性 沙捞越盆地 婆罗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上油气田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的提出与探索——以渤海油田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米立军 范廷恩 +2 位作者 苑志旺 付殿福 段瑞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1,共8页
中国海上油气面临低品位储量占比持续增加、主力油田高含水且稳产难、工程设施局部饱和及地下资源与地面工程亟待整体协同等问题,特别是在“双碳”战略下,传统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需求。提出了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即将单个海域作... 中国海上油气面临低品位储量占比持续增加、主力油田高含水且稳产难、工程设施局部饱和及地下资源与地面工程亟待整体协同等问题,特别是在“双碳”战略下,传统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需求。提出了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即将单个海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时空域协同统筹地下油气资源“一网”与地面工程“五网”(油、气、水、电、信),构建协同、共享、高效、绿色的开发新模式。以渤海油田为例,系统梳理地下油气资源和地面工程设施特征,构建地下油气资源“一网”和地面工程设施“五网”,开展“一网”+“五网”协同方案研究,优化了多项现有工程设施,统筹了多个新建工程设施预留,提出多项未来工程设施整体布局,推动向标准化、移动共享、绿色开发转型升级,助力渤海油田高质量上产稳产4000万吨。海域整体开发模式是支撑海上油田增储上产稳产的前瞻性探索,为国内外海上其他油气田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田 海域整体开发 新模式 地下资源网 地面工程网 时空域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地层切片的拾取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建华 范廷恩 +2 位作者 高云峰 樊鹏军 张会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50-153,共4页
地震切片(水平切片、沿层切片和地层切片)技术是地震资料解释的一种常用手段,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存在穿时现象。本文依据前人对地震切片技术穿时问题的认识,基于地震资料同相轴为基本等时地层单元的假设,严格沿着地震资料同相轴产状变... 地震切片(水平切片、沿层切片和地层切片)技术是地震资料解释的一种常用手段,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存在穿时现象。本文依据前人对地震切片技术穿时问题的认识,基于地震资料同相轴为基本等时地层单元的假设,严格沿着地震资料同相轴产状变化趋势,应用基于倾角控制体的自动追踪技术获得了真地层切片,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特征及地震响应特征,搭建了目的层段的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开展了储层内部小层对比划分、垂向构造变化以及横向展布特征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切片 穿时 同相轴 等时地层单元 真地层切片 等时地层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中新统深水浊流沉积体系演化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云峰 范廷恩 +6 位作者 蔡文涛 王夏斌 乐靖 卜范青 陈飞 马良涛 何荣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I0001,共17页
基于取心、测井和三维地震数据,研究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中新统深水浊流沉积地震响应特征、发育演化过程、沉积模式、储层品质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自下而上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q1和Sq2)、6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浊积水道... 基于取心、测井和三维地震数据,研究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中新统深水浊流沉积地震响应特征、发育演化过程、沉积模式、储层品质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自下而上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q1和Sq2)、6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浊积水道、天然堤、溢岸沉积、决口扇及末端扇5种浊积单元;中新世海平面强烈下降阶段的低水位期,从深海盆地逐渐向大陆坡下部过渡,发育浊积水道末端扇体、半限制—非限制性高弯度浊积水道、限制性浊积水道—天然堤复合体沉积,储层为中孔、中高渗物性特征,但砂体规模、砂泥比和横向连续性总体上逐渐变差;中新世,全球冰期气候、强烈构造抬升、海平面不断下降,总体上控制浊流作用的强弱及沉积特征的变化;局部古地貌进一步影响浊流沉积相带分布、规模和形态;目的层段成岩作用弱,沉积条件是影响储层品质的主要因素。该结果为西非深水浊流沉积砂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浊流沉积 地震沉积 演化特征 储层品质 主控因素 中新统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控因素的潜山裂缝储层多尺度地震预测
16
作者 杜昕 范廷恩 +2 位作者 马淑芳 樊鹏军 张显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8-607,共10页
现有潜山裂缝性储层预测方法多用于描述单一尺度的裂缝带发育特征。为综合反映渤海湾盆地M气田太古界潜山裂缝储层多尺度特征,提出基于主控因素的潜山裂缝储层多尺度预测技术:(1)针对沟—脊微地貌控风化有利区,利用曲率属性刻画潜山顶... 现有潜山裂缝性储层预测方法多用于描述单一尺度的裂缝带发育特征。为综合反映渤海湾盆地M气田太古界潜山裂缝储层多尺度特征,提出基于主控因素的潜山裂缝储层多尺度预测技术:(1)针对沟—脊微地貌控风化有利区,利用曲率属性刻画潜山顶面沟—脊形态,预测宏观尺度风化成因裂缝富集条带;(2)针对燕山—喜山期发育的近东西向高陡断缝体控潜山构造缝,基于Radon变换技术预测大尺度高陡断缝体的分布;(3)以区域断裂发育方向和倾角为约束,利用蚂蚁体属性预测中、小尺度微断裂带;(4)基于Contourlet变换依次分解得到曲率属性、Radon变换属性、蚂蚁体属性的低频端和高频端信息,分别设计低频端、高频端融合规则,实现三种尺度裂缝带预测结果的有效融合。融合属性预测结果与FMI成像测井裂缝密度以及生产测试认识吻合,综合反映了潜山多尺度裂缝带发育特征,指导了M气田开发井设计与优化,同时证明所提方法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预测 多尺度 主控因素 属性融合 CONTOURLET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东低凸起馆陶组水资源量评价
17
作者 余连勇 范廷恩 宋来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海上油田水源研究,尤其是地层水回注方面的研究日趋引起关注。渤东低凸起为渤海油田重要产区,注入水源充足与否直接决定着油田开发生产是否顺利。针对该凸起,对主要水源目的层馆陶组进行了水资源量评价研究工作。馆陶组储层系统研究表明... 海上油田水源研究,尤其是地层水回注方面的研究日趋引起关注。渤东低凸起为渤海油田重要产区,注入水源充足与否直接决定着油田开发生产是否顺利。针对该凸起,对主要水源目的层馆陶组进行了水资源量评价研究工作。馆陶组储层系统研究表明,馆陶组砂岩分布广、厚度大、物性好,主要属于中—高孔、中—高渗型储层。采用容积法对渤东低凸起馆陶组储层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目的层水资源总量达1 271×108m3,其中Ng1水资源量达311×108m3,Ng3水资源量达960×108m3,水资源量非常充沛,结合该区水源井产能预测结果,认为馆陶组储层能够满足该区域油田长期开发对水资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东低凸起 馆陶组 砂岩 储层 水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震结合的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方法及其应用--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 被引量:29
18
作者 岳大力 胡光义 +3 位作者 李伟 范廷恩 胡嘉靖 乔慧丽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9,共11页
以曲流河定量构型模式为指导,采用地震正演、分频地震属性分析与分频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在海上大井距条件下,对渤海秦皇岛32-6油田明化镇组曲流河储层进行了多级次精细构型解剖。首先,提出了先优选地震数据频段,再优选地震属性的分频属... 以曲流河定量构型模式为指导,采用地震正演、分频地震属性分析与分频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在海上大井距条件下,对渤海秦皇岛32-6油田明化镇组曲流河储层进行了多级次精细构型解剖。首先,提出了先优选地震数据频段,再优选地震属性的分频属性优选方法,精细刻画了复合曲流带的分布;其次,采用"井震结合""规模控制""动态验证"的方法,在复合曲流带内部识别了单一曲流带和单一点坝。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河道边界砂体叠合方式均表现为在叠合部位振幅减弱的特征,正演响应规律为应用波形预测井间砂体分布提供了可靠依据;(2)分频地震属性优选方法明显提高了地震属性与砂体厚度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了复合曲流带预测精度;(3)在研究区目的层地震数据中心频率55Hz的情况下,采用分频地震属性分析、分频反演和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在大井距条件下精确刻画了单一曲流带及内部点坝分布,在研究区识别出了5个单一曲流带与19个保存完整的点坝,将对秦皇岛32-6油田下一步高效开发与剩余油挖潜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相似沉积特征和资料基础的油田构型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正演 震属性 分频反演 流带 皇岛32-6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进希尔伯特—黄变换进行地震资料时频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曹思远 邴萍萍 +2 位作者 路交通 范廷恩 董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6-254,332+158-159,共9页
为了克服常规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的缺陷,消除常规经验模态分解(EMD)产生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IMF)中混叠的振荡模式,本文运用改进HHT,即通过引进小波包变换,首先将信号分解成一系列窄带信号,然后对这些窄带信号进行EMD获得一些IMF分量... 为了克服常规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的缺陷,消除常规经验模态分解(EMD)产生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IMF)中混叠的振荡模式,本文运用改进HHT,即通过引进小波包变换,首先将信号分解成一系列窄带信号,然后对这些窄带信号进行EMD获得一些IMF分量,再根据相关系数法,保留需要的IMF分量,去除虚假的IMF分量,最后进行HHT求取瞬时频率,得到改进HHT谱。改进HHT摆脱了小波变换中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限制,以及常规HHT模态混叠对分析的干扰。虽然改进HHT谱高频成分存在跳跃现象,但都围绕在真实频率值周围,并且较小波时频图的频带窄很多,能够反映信号的真实频率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际地震记录处理结果证明了改进HHT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HHT 小波包变换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EMD IMF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东部斜向背斜形成演化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永河 李雪松 +3 位作者 刘志达 胡光义 范廷恩 高云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61,共11页
基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东部M区块AE斜向背斜的形成机制和生长过程及其伴生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中新世中后期的H4—H6地层沉积时期为初始褶皱逆冲阶段,AE背斜区为斜向伸展断层控制的半地堑,其成因... 基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东部M区块AE斜向背斜的形成机制和生长过程及其伴生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中新世中后期的H4—H6地层沉积时期为初始褶皱逆冲阶段,AE背斜区为斜向伸展断层控制的半地堑,其成因主要是局部的初始差异褶皱逆冲作用下形成的斜向伸展变换构造。该时期的差异滑动也控制了撕裂断层的形成。在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的H1—H4地层沉积时期,大规模褶皱逆冲作用下的收缩变形强度差异导致先存伸展半地堑发生斜向构造反转而形成背斜,背斜在持续生长过程中规模逐渐变大,顶部也逐渐发生迁移。形成的断裂系统有差异逆冲伴生的少量撕裂正断层和由背斜翼部斜坡倾角诱导重力驱动的多米诺正断层。在更新世到全新世的H0—H1地层沉积时期,背斜生长停止,进入后褶皱逆冲演化阶段,局部重力回返垮塌、局部差异滑动与再活动的先存正反转断层耦合控制共轭断层的形成与分布。斜向背斜的反转成因机制及相关断裂系统演化的研究可为揭示其油气富集和油水分布规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东部 重力滑动 差异收缩变形 斜向背斜 断裂系统 构造反转 古近系 新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