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盆地中残留可容纳空间的识别与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范军侠 李宏伟 +2 位作者 袁世义 朱怡翔 田昌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2期30-32,38,共4页
由于残留可容纳空间控制着古水流的分布,因此,不整合面之上剥蚀而来的陆源碎屑物主要沿残留可容纳空间发育区向盆地方向搬运,在过路沉积作用面以下的残留可容纳空间发育区保存,因此过路沉积作用面以下的残留可容纳空间发育区成为储集砂... 由于残留可容纳空间控制着古水流的分布,因此,不整合面之上剥蚀而来的陆源碎屑物主要沿残留可容纳空间发育区向盆地方向搬运,在过路沉积作用面以下的残留可容纳空间发育区保存,因此过路沉积作用面以下的残留可容纳空间发育区成为储集砂体发育较为有利的部位。实践表明,识别残留可容纳空间为开展储集砂体预测提供了线索和思路,在苏里格气田优质储层的预测与气田的高效开发中发挥了作用,沿层序界面之上的残留可容纳空间分布区重新布井获得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盆地 层序地层 残留可容纳空间 识别 应用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微相分析技术在大港滩海探区的应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延章 廖前进 +1 位作者 范军侠 赵海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60,共3页
在大港滩海探区 ,依据复杂构造和复杂储集层分布区的不同地震 地质条件 ,优化选取地震微相聚类分析、地震沿层相干分析、地震属性信息优化、神经网络地震波形分类、全三维储集层特征反演等多种地球物理技术 ,进行地震微相分析和沉积微... 在大港滩海探区 ,依据复杂构造和复杂储集层分布区的不同地震 地质条件 ,优化选取地震微相聚类分析、地震沿层相干分析、地震属性信息优化、神经网络地震波形分类、全三维储集层特征反演等多种地球物理技术 ,进行地震微相分析和沉积微相划分 ,并结合构造背景资料 ,预测岩性圈闭可能发育的区带 ,获得了很好的钻探效果 ,证明在当前技术条件下 ,以宏观沉积相模型为指导 ,应用多种地震微相分析技术进行砂体和岩性油藏分布的预测研究是行之有效的。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微相聚类分析 沿层相干分析 地震属性信息优化 神经网络地震波形分类 储集层特征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地层相分异与沉积物体积分配规律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宏伟 袁士义 +3 位作者 朱怡翔 田昌炳 范军侠 闫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6-360,共5页
基准面升降伴随着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导致沉积物在不同相域发生剥蚀、搬运、过路、沉积或欠补偿作用而形成旋回性沉积地层。陆相地层等时对比中的同期不等厚现象是相分异与沉积物体积分配作用的地层响应。在平行物源的方向上,岩相类型可... 基准面升降伴随着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导致沉积物在不同相域发生剥蚀、搬运、过路、沉积或欠补偿作用而形成旋回性沉积地层。陆相地层等时对比中的同期不等厚现象是相分异与沉积物体积分配作用的地层响应。在平行物源的方向上,岩相类型可以由辨状河相序向曲流河相序以及三角洲相序迁移;而在垂直物源的方向上,岩相类型可以由河流相的河道充填沉积向河道间的溢岸沉积与漫滩沉积变迁,或者由三角洲相的分流河道沉积相变为分流间湾沉积。相分异过程伴随着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使同一时期发育的地层在不同相域内分配的体积不同。古地貌对河流相产层分布具控制作用。古水流的搬运作用形成沿层序界面之上可容纳空间较大的古地貌低势区展市的各地充填河道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层对比 相分异 沉积物体积分配 古河道砂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层序地层学与天然气高产富集区分布规律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宏伟 范军侠 +2 位作者 袁士义 田昌炳 郑晓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0-344,共5页
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气藏为典型的岩性气藏,其分布主要受岩性控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为了查明气藏分布规律,研究了下石盒子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储集砂体的叠置与分布规律。在下石盒子组内部识别出1个重要的不整合面,发现在层序地层格架... 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气藏为典型的岩性气藏,其分布主要受岩性控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为了查明气藏分布规律,研究了下石盒子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储集砂体的叠置与分布规律。在下石盒子组内部识别出1个重要的不整合面,发现在层序地层格架内,不整合面之下发育基准面下降期的三角洲前积体,不整合面之上发育基准面上升期的下切谷充填河道砂体。下切谷越过不整合面向下切入三角洲前积体,下切谷充填河道砂体与三角洲前积体连通并叠置,使三角洲前积体成为天然气的重要输导层和储集层,进而为下伏气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使得三角洲前积体与谷地充填河道砂体的叠置区成为天然气富集高产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天然气富集区 三角洲前积体 谷地充填河道砂体 苏里格气田 下石盒子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