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冷平流强迫背景下混合型强对流过程分析
1
作者 肖湛臻 陈亮 +3 位作者 熊德方 范元月 李子进 刘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70-78,85,共10页
宜昌市受复杂地形影响,强对流天气频发,是极端短时强降水的高发区。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数据,对2023年6月11日宜昌市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环境物理量场、中小尺度特征及其触发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为冷... 宜昌市受复杂地形影响,强对流天气频发,是极端短时强降水的高发区。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数据,对2023年6月11日宜昌市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环境物理量场、中小尺度特征及其触发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为冷强迫背景下的混合型强对流,高空冷平流叠加低层暖区,大气不稳定度增强。(2)前期水汽条件一般,不利于出现大范围暴雨,但傍晚东南气流显著增强,造成宜昌市东部暴雨,其原因是江汉平原强降水形成冷高压,宜昌市晴空辐射形成暖低压,产生自东向西的梯度风,同时江汉平原雷暴冷出流形成阵风锋,二者共同作用使得东南气流增强。(3)较强的冷池密度流和变压风在夷陵区形成12级大风。(4)地形对强对流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初期山区热力抬升产生局地对流,河谷地形使得回波稳定少动,雷暴成熟后下坡生成多单体风暴,最终发展为弓形回波,造成12级大风;傍晚突然增强的东南气流与山脉走向垂直,暖湿气流在迎风坡抬升产生此次过程的最强降水。研究成果可为宜昌市灾害性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冷强迫 混合型强对流 冷池密度流 地形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山区副高边缘局地暴雨的GRAPES-Meso模式检验评估
2
作者 范元月 陈亮 +3 位作者 肖湛臻 枚雪彬 李洪兵 陈鲜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7-16,共10页
选取2017—2020年鄂西山区10次发生在副高边缘的暴雨过程,利用传统点对点TS评分和对象检验评估GRAPES-Meso的预报性能,并对比了发生短时强降水前的环流形势场、强降水发生的水汽和不稳定等环境场。结果显示,GRAPES-Meso模式在鄂西山区... 选取2017—2020年鄂西山区10次发生在副高边缘的暴雨过程,利用传统点对点TS评分和对象检验评估GRAPES-Meso的预报性能,并对比了发生短时强降水前的环流形势场、强降水发生的水汽和不稳定等环境场。结果显示,GRAPES-Meso模式在鄂西山区降水预报偏弱,对象检验评估较传统点对点TS评分能更客观评价模式强降水的位置、形状、方向等信息。模式对集中型局地暴雨过程预报效果好于分散型局地暴雨过程;模式预报的水汽条件存在系统偏差,露点温度东高西低的整体分布预报正确,但是对十堰北部、恩施南部山区的露点温度预报均偏低2~4℃;在目标评分较高的个例中,K指数大致可以预报出十堰附近的相对大值区,但是对于发生在宜昌附近的暴雨过程,K指数预报严重偏低。GRAPES-Meso模式预报的环流形势场效果最好,在目标评分较高的个例中,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辐合中心的位置、出现强辐合的时间,可以为预报预警提供中尺度辐合区、切变线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高边缘 局地暴雨 目标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首区低能见度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罗剑琴 范元月 +1 位作者 汤淼 叶丹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1年第1期70-75,共6页
利用三峡库首区能见度监测站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航道沿线能见度时空分布特点,初步探讨了水体及周边地形对能见度及大雾形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水体对边界层温、湿度影响的差异导致三峡库首区沿岸低能见度天气的频率远大于远岸地区... 利用三峡库首区能见度监测站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航道沿线能见度时空分布特点,初步探讨了水体及周边地形对能见度及大雾形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水体对边界层温、湿度影响的差异导致三峡库首区沿岸低能见度天气的频率远大于远岸地区;②各分区出现低能见度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差异显著;③环流分析表明,坝上低能见度天气发生在低边界层、暖湿条件下,发生大雾时,925 hPa均为高压场中,但925 hPa相对湿度指示性意义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见度 时空分布 水陆差异 气象要素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