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重构本草——白芍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旌屹
马凯乐
+5 位作者
张伟
苟筱雯
田佳星
宋斌
王涵
李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通过对古籍文献记载、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学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临床应用经验,归纳出白芍:功效主要为养血敛血、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症靶为腹痛、肌肉痉挛、胁痛。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白芍及其有...
通过对古籍文献记载、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学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临床应用经验,归纳出白芍:功效主要为养血敛血、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症靶为腹痛、肌肉痉挛、胁痛。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白芍及其有效成分白芍总苷具有抗炎、解痉、镇痛、抑菌、通便、缓解急性肝损伤以及调节免疫等功效。白芍及其主要成分白芍总苷的长期毒性实验,未发现对人体和动物的毒性,安全范围大。临床使用剂量为6~120 g,内服时应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白芍用量与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症靶
重构本草
临床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仝小林运用麻黄升麻汤治疗郁火证经验
被引量:
10
2
作者
郑玉娇
苟筱雯
+2 位作者
逄冰
张培
刘文科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416-1418,共3页
麻黄升麻汤出自仲景之《伤寒论》,原方主治伤寒表证失治,邪入厥阴,上热下寒者。全方集升阳、解表、清热、温中于一体,药味繁多而自成体系。仝小林教授通过在临床中体悟麻黄升麻汤的运用要点,认为此方可治疗郁火证,且尤适用于郁火之重症...
麻黄升麻汤出自仲景之《伤寒论》,原方主治伤寒表证失治,邪入厥阴,上热下寒者。全方集升阳、解表、清热、温中于一体,药味繁多而自成体系。仝小林教授通过在临床中体悟麻黄升麻汤的运用要点,认为此方可治疗郁火证,且尤适用于郁火之重症者。其临证常用此方治疗郁火证重症患者,但见阳气郁滞、火毒上攻、脾胃虚弱之病机而用之,随症加减化裁,效如桴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升麻汤
郁火证
仝小林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之方药探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郑玉娇
林轶群
+2 位作者
苟筱雯
丁齐又
仝小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3,共3页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现存最为详实齐全的一个版本。在方剂数量上,与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比较,桂林古本多出新方90方。桂林古本中亦存在与宋本所载方剂方名相同而药味不同的方剂,以及与宋本...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现存最为详实齐全的一个版本。在方剂数量上,与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比较,桂林古本多出新方90方。桂林古本中亦存在与宋本所载方剂方名相同而药味不同的方剂,以及与宋本所载方剂方名不同而药味相同的方剂。在方名上,桂林古本不少方剂均直接以药物名称的直接组合命名。而从药名的角度考证,桂林古本与其他版本相比,某些中药称谓存在差异。桂林古本所载的方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验证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桂林古本
宋本
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仝小林院士下焦“溲系”疾病辨治要诀
被引量:
2
4
作者
苟筱雯
姚晨思
+2 位作者
高泽正
杨映映
李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709-712,共4页
《黄帝内经》中以胃和肠为界将人体划分为上中下三焦。仝小林院士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以“腔”为分界,加入颅腔作为“顶焦”,并前“三焦”合称“四焦”。下焦根据其生理功能,分为“溲系”和“衍系”,其中“溲系”是下焦中司...
《黄帝内经》中以胃和肠为界将人体划分为上中下三焦。仝小林院士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以“腔”为分界,加入颅腔作为“顶焦”,并前“三焦”合称“四焦”。下焦根据其生理功能,分为“溲系”和“衍系”,其中“溲系”是下焦中司水液代谢的系统。泌尿系感染、慢性肾衰竭、尿路结石等疾病属于溲系的辨治范畴。对于“溲系”的疾病,以辨阴阳为要,以通利为法,开合有度,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对“溲系”的疾病进行归纳,形成有针对性的治疗思路,是一种中西医结合思想的有效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焦八系
溲系
泌尿系感染
慢性肾衰竭
尿路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威灵仙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
17
5
作者
徐坤元
苟筱雯
刘文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875-877,共3页
通过整理现代临床医家经验,总结出威灵仙具有以下特点:1)汤剂用量一般为10~30 g,大剂量可用至50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和配伍:如辛散通络时,常配伍藤类药等,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为10~30 g;通利散结时,常...
通过整理现代临床医家经验,总结出威灵仙具有以下特点:1)汤剂用量一般为10~30 g,大剂量可用至50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和配伍:如辛散通络时,常配伍藤类药等,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为10~30 g;通利散结时,常配伍牛膝、秦皮、土茯苓、淫羊藿等,治疗结石病、内分泌疾病(痛风)、生殖系统疾病(良性前列腺增生)等,为10~5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构本草——白芍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旌屹
马凯乐
张伟
苟筱雯
田佳星
宋斌
王涵
李敏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资助(CI2021A01606)
北京中医药大学壶天客座教授科研启动经费资助(2023-XJ-KYQD-006)。
文摘
通过对古籍文献记载、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学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临床应用经验,归纳出白芍:功效主要为养血敛血、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症靶为腹痛、肌肉痉挛、胁痛。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白芍及其有效成分白芍总苷具有抗炎、解痉、镇痛、抑菌、通便、缓解急性肝损伤以及调节免疫等功效。白芍及其主要成分白芍总苷的长期毒性实验,未发现对人体和动物的毒性,安全范围大。临床使用剂量为6~120 g,内服时应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白芍用量与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关键词
白芍
症靶
重构本草
临床回归
Keywords
debark peony root
symptom target,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linical verification
分类号
R28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仝小林运用麻黄升麻汤治疗郁火证经验
被引量:
10
2
作者
郑玉娇
苟筱雯
逄冰
张培
刘文科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416-1418,共3页
基金
2015年度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第二批科研专项(JDZX2015243)。
文摘
麻黄升麻汤出自仲景之《伤寒论》,原方主治伤寒表证失治,邪入厥阴,上热下寒者。全方集升阳、解表、清热、温中于一体,药味繁多而自成体系。仝小林教授通过在临床中体悟麻黄升麻汤的运用要点,认为此方可治疗郁火证,且尤适用于郁火之重症者。其临证常用此方治疗郁火证重症患者,但见阳气郁滞、火毒上攻、脾胃虚弱之病机而用之,随症加减化裁,效如桴鼓。
关键词
麻黄升麻汤
郁火证
仝小林
临床经验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之方药探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郑玉娇
林轶群
苟筱雯
丁齐又
仝小林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3,共3页
文摘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现存最为详实齐全的一个版本。在方剂数量上,与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比较,桂林古本多出新方90方。桂林古本中亦存在与宋本所载方剂方名相同而药味不同的方剂,以及与宋本所载方剂方名不同而药味相同的方剂。在方名上,桂林古本不少方剂均直接以药物名称的直接组合命名。而从药名的角度考证,桂林古本与其他版本相比,某些中药称谓存在差异。桂林古本所载的方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验证其疗效。
关键词
伤寒论
桂林古本
宋本
方剂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仝小林院士下焦“溲系”疾病辨治要诀
被引量:
2
4
作者
苟筱雯
姚晨思
高泽正
杨映映
李敏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709-712,共4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J200019)。
文摘
《黄帝内经》中以胃和肠为界将人体划分为上中下三焦。仝小林院士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以“腔”为分界,加入颅腔作为“顶焦”,并前“三焦”合称“四焦”。下焦根据其生理功能,分为“溲系”和“衍系”,其中“溲系”是下焦中司水液代谢的系统。泌尿系感染、慢性肾衰竭、尿路结石等疾病属于溲系的辨治范畴。对于“溲系”的疾病,以辨阴阳为要,以通利为法,开合有度,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对“溲系”的疾病进行归纳,形成有针对性的治疗思路,是一种中西医结合思想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
四焦八系
溲系
泌尿系感染
慢性肾衰竭
尿路结石
Keywords
sijiao and eight systems
Sou system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hronic renal failure
urinary calculi
分类号
R241.8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威灵仙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
17
5
作者
徐坤元
苟筱雯
刘文科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875-877,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430097)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基金项目(CX201906)。
文摘
通过整理现代临床医家经验,总结出威灵仙具有以下特点:1)汤剂用量一般为10~30 g,大剂量可用至50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和配伍:如辛散通络时,常配伍藤类药等,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为10~30 g;通利散结时,常配伍牛膝、秦皮、土茯苓、淫羊藿等,治疗结石病、内分泌疾病(痛风)、生殖系统疾病(良性前列腺增生)等,为10~50 g。
关键词
威灵仙
量效研究
配伍
临床应用
Keywords
Chinese clematis root
dosage-effect study
synergy
clinical application
分类号
R282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重构本草——白芍
赵旌屹
马凯乐
张伟
苟筱雯
田佳星
宋斌
王涵
李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仝小林运用麻黄升麻汤治疗郁火证经验
郑玉娇
苟筱雯
逄冰
张培
刘文科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之方药探析
郑玉娇
林轶群
苟筱雯
丁齐又
仝小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仝小林院士下焦“溲系”疾病辨治要诀
苟筱雯
姚晨思
高泽正
杨映映
李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威灵仙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徐坤元
苟筱雯
刘文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