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喷涂NiAl-V_(2)O_(5)/CuO复合涂层的宽温域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2
1
作者 苟海龙 贾均红 +3 位作者 陈体军 杨杰 何乃如 陈威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20,共9页
目的以具有较好低温润滑性能的V_(2)O_(5)和CuO为复合润滑相,设计并制备在宽温域下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NiAl基高温润滑耐磨涂层。方法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制备了不同配比的NiAl-V_(2)O_(5)/CuO复合涂层,并探究其在宽温域内(RT~... 目的以具有较好低温润滑性能的V_(2)O_(5)和CuO为复合润滑相,设计并制备在宽温域下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NiAl基高温润滑耐磨涂层。方法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制备了不同配比的NiAl-V_(2)O_(5)/CuO复合涂层,并探究其在宽温域内(RT~800℃)的摩擦学性能。利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仪)和Raman(激光拉曼散射仪)等,分析了涂层在宽温域下的摩擦表面结构和物相变化及磨损机理。结果复合涂层为典型的等离子喷涂层状结构,氧化物分布较为均匀,随氧化物含量的增加,涂层孔隙率上升。复合涂层在宽温域内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室温和高温(800℃)下NiAl-10%V_(2)O_(5)/CuO涂层的摩擦因数分别低至0.39和0.21。磨损率随复合氧化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室温和高温段均较低,其中10%V_(2)O_(5)/CuO添加的复合涂层在室温和高温下的磨损率分别为4.3×10^(‒5) mm^(3)/(N·m)和5.1×10^(‒5) mm^(3)/(N·m)。高温摩擦促使三元氧化物Ni_(3)V_(2)O_(8)、Cu_(3)V_(2)O_(8)和CuV_(2)O_(6)的生成,这些新生相与CuO、V_(2)O_(5)、NiO等在磨损表面形成润滑层。结论V_(2)O_(5)/CuO的复配明显改善了涂层在室温和高温段的摩擦学性能,但随着氧化物含量的增加,涂层力学性能下降,磨损率随之增大。高温下涂层润滑性能的明显提升归因于磨损表面形成的三元氧化物高温润滑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喷涂 氧化物 宽温域 摩擦 润滑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NiAl-MoO3/BaO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及润滑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姚仟仟 苟海龙 +4 位作者 贾均红 陈体军 石佩璎 鲁成 杨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3-100,共8页
目的根据氧化物润滑离子势和阳离子极化率判据,研究MoO3/BaO复合对等离子喷涂NiAl基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影响,并阐明复合涂层的高温润滑机理。方法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制备MoO3/BaO(1∶1)质量分数分别为20%、30%、40%的复合涂... 目的根据氧化物润滑离子势和阳离子极化率判据,研究MoO3/BaO复合对等离子喷涂NiAl基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影响,并阐明复合涂层的高温润滑机理。方法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制备MoO3/BaO(1∶1)质量分数分别为20%、30%、40%的复合涂层。采用显微硬度计、万能材料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测试复合涂层的硬度、结合强度、摩擦学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拉曼散射仪(Raman)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磨损表面形貌、物相结构等。结果选用互作用参数较低和离子势差较大的MoO3/BaO作为复配润滑剂制备的NiAl-MoO3/BaO复合涂层有效改善了NiAl涂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特别是NiAl-30%MoO3/BaO(1∶1)的复合涂层在800℃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0.15)和磨损率(9.31×10^-5mm^3/(N·m))。结论复合涂层在600℃以上具有良好的减摩性能,高温促进了磨损表面形成新的三元高温润滑相BaMoO4、NiMoO4,并与MoO3和NiO起到协同润滑作用,显著提升了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同时摩擦对偶表面形成的复合氧化物润滑转移膜,降低了涂层的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涂层 氧化物 高温润滑 摩擦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