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ransformer的管制员工作负荷预测
1
作者 关雪琦 卢朝阳 +1 位作者 苟利鹏 张慧子 《航空计算技术》 2025年第1期54-58,共5页
由于民航业持续高速发展,伴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管制员的工作效率与空中交通流量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针对现有管制员负荷计算与预测方法存在无法准确长期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管制员工作负荷预测模... 由于民航业持续高速发展,伴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管制员的工作效率与空中交通流量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针对现有管制员负荷计算与预测方法存在无法准确长期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管制员工作负荷预测模型。该方法在循环神经网络捕捉管制员工作负荷短期依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编码器-解码器结构有效地捕捉了其长期依赖特征,提取并组合多个特征序列,实现对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准确预测。实验结果表明,Transformer模型相比于目前最普遍应用的SVR、随机森林、LightGBM模型,MAPE分别降低了21.47%、12.91%、9.25%,能取得更好的预测效果;该方法在管制员工作负荷预测中具有更加良好的性能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制 管制员 工作负荷预测 Transformer模型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苟利鹏 马骁骅 陈小兵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1期99-102,共4页
通过开展姬塬油田采出水工艺技术现状调研,进行水处理药剂的室内试验与评价,优选采出水处理药剂,对现有工艺流程适应性进行分析评价,完善采出水处理系统流程配套,提高采出水水质,探索适应于姬塬油田的采出水处理工艺。
关键词 采出水 配伍性 气浮 沉降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AR数据的导航台定位误差分析
3
作者 苟利鹏 卢朝阳 +2 位作者 谈翌平 熊章佳 李浩 《航空计算技术》 2024年第4期94-99,共6页
随着民航业的持续发展,空中航路日益拥堵,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民用航空器主要依靠陆基导航设备定位,以确保准确航行在预定航路,故而导航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为航空器能够及时准确识别故障导航台,评估导航精度,实现精准定... 随着民航业的持续发展,空中航路日益拥堵,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民用航空器主要依靠陆基导航设备定位,以确保准确航行在预定航路,故而导航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为航空器能够及时准确识别故障导航台,评估导航精度,实现精准定位,可以充分利用机载QAR数据对导航台进行间接校验。文章对机载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去噪,通过坐标转换、样条插值、航迹推测和数据融合,得到平面标称航迹。对导航台定位误差及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共线性统计,建立岭回归模型,量化各因素对误差的影响程度;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的方法提出一种导航台可用性度量方法,实现导航台可用性和导航精度的度量。通过实际案例,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定位误差 QAR 导航精度及可用性 轨迹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iAFF-Stacking集成学习的航空器滑出时间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浩 卢朝阳 +2 位作者 谈翌平 苟利鹏 张慧子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4期142-153,共12页
针对当前单一模型预测航空器滑出时间精度提升存在瓶颈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最大互信息系数(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的迭代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iterative Attentional Feature Fusion,iAFF)和Stacking集成学习框架组合的... 针对当前单一模型预测航空器滑出时间精度提升存在瓶颈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最大互信息系数(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的迭代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iterative Attentional Feature Fusion,iAFF)和Stacking集成学习框架组合的航空器滑出时间预测模型。首先利用MIC提取出与滑出时间相关性较高的因素作为模型原始特征序列;然后以支持向量回归(SVR)、随机森林(RF)、多层感知机(MLP)和极限梯度提升机(XGBoost)为基学习器模型对原始特征进行特征构造,并利用iAFF模块对基学习器得到的构造特征和原始特征进行特征融合,通过MLP对融合后的特征进行学习,最终得到预测滑出时间。经实际算例对比验证表明,与单一模型相比,MIC-iAFF-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在±2、±3、±5 min误差范围内的预测精度分别提升了6.14%、6.40%、2.31%,证明了该模型在滑出时间预测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离港滑行时间 最大互信息系数 注意力特征融合 Stacking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渗非均质砂岩储层暂堵体系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杜娟 刘金明 +3 位作者 赵立强 苟利鹏 向坤 刘平礼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228,共6页
针对高渗非均质砂岩储层酸化效果差、酸化转向困难的问题,首先对聚丙二醇醚化反应制备离子型Bola表面活性剂BS(聚丙二醇二羧酸钠),然后将阳离子胍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胍胶CG)和Bola表面活性剂BS自组装成超分子凝胶BSP体系。通过黏度... 针对高渗非均质砂岩储层酸化效果差、酸化转向困难的问题,首先对聚丙二醇醚化反应制备离子型Bola表面活性剂BS(聚丙二醇二羧酸钠),然后将阳离子胍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胍胶CG)和Bola表面活性剂BS自组装成超分子凝胶BSP体系。通过黏度变化特征优化了BSP体系形成凝胶的最佳条件,采用流变仪测试了体系的流变性及剪切修复性,采用并联岩心流动实验测试了体系的酸化转向效果,通过SEM分析了BSP体系的酸化转向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转向BSP体系的黏度随温度升高呈现出驼峰现象,剪切后的黏度具有良好的自组装修复性能。非均质性严重的储层,酸化时低渗层难以被改造。BSP体系具有良好的暂堵转向效果,转向剂BSP体系的注入可有效减少酸液在高渗层的滤失,并有效动用低渗层。BSP体系在不同的pH值下呈现网状和超分子微球形态,有助于酸化过程中实现暂堵与清洁的功能。图10表1参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非均质 砂岩储层 Bola表面活性剂 离子聚合物 暂堵 低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套损井隔水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苟利鹏 张进科 +2 位作者 杨金峰 魏江伟 张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14,共8页
姬塬油田由于多年开发,油田综合含水逐渐上升,井筒腐蚀日趋严重,套损井数量不断增加,造成姬塬油田部分油藏注采井网失控、水驱动用程度降低、剩余油未能有效开采等问题,直接影响油水井正常生产及油田稳产,同时也给姬塬油田造成了巨大的... 姬塬油田由于多年开发,油田综合含水逐渐上升,井筒腐蚀日趋严重,套损井数量不断增加,造成姬塬油田部分油藏注采井网失控、水驱动用程度降低、剩余油未能有效开采等问题,直接影响油水井正常生产及油田稳产,同时也给姬塬油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方面,开展对Y211、Y341和桥塞等常规机械隔采工具进行原理分析和现场应用效果对比研究工作,得出其现场应用的缺陷性;另一方面,针对常规隔采工具的缺陷性,开展LEP长效封隔器隔采技术和软金属套管补贴技术研究与试验工作。通过研究及试验不同类型机械隔采工具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得出在不同工况下的套损井应用机械隔采工具治理套损井的有效措施,为姬塬油田套损井的治理及后期的稳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套损井 封隔器 机械隔采 座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防垢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苟利鹏 张道法 +3 位作者 张倩 金晓红 李慧 马骁骅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1年第3期94-99,共6页
针对姬塬油田结垢现状,结合结垢分布规律、结垢特征及油田注入水、地层水化学分布变化规律,对目前主流及新兴防垢剂进行系统评价,筛选出适用于姬塬油田的防垢技术并予以应用。
关键词 姬塬油田 注入水 地层水 结垢机理 防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油井堵水控水自修复水凝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进科 苟利鹏 +4 位作者 张满 王国丞 杨金峰 杜娟 刘平礼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7-815,共9页
针对高含水储层堵水、控水困难的问题,采用多重物理、化学作用,以弱交联两性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协同组装成超分子凝胶堵剂体系。通过测试不同影响因素下凝胶体系的表观粘度,优化组装自修复水凝胶堵剂的最佳条件,采用流变仪测试了凝... 针对高含水储层堵水、控水困难的问题,采用多重物理、化学作用,以弱交联两性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协同组装成超分子凝胶堵剂体系。通过测试不同影响因素下凝胶体系的表观粘度,优化组装自修复水凝胶堵剂的最佳条件,采用流变仪测试了凝胶的流变性及剪切修复性,采用盐水配制凝胶测试了体系的稳定性,采用岩心流动实验测试了堵剂体系的封堵和控水能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堵剂凝胶的成胶、堵水控水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堵剂凝胶被剪切后粘度具有良好的自组装修复性能。同时堵剂凝胶具有良好的封堵能力、热稳定性和耐盐性。堵剂对高渗岩心封堵效果优于低渗岩心。岩心驱替时,驱替液难以完全扫过岩心的每一个流通通道。岩心见水后油流将难以取代水流通道,即难以降低生产含水。凝胶堵剂通过多重作用形成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树状网络结构,以实现体系的疏水、控水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自修复 凝胶 堵水 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苟利鹏 李慧 +3 位作者 马骁骅 张倩 杨敏 金晓红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1年第8期92-96,共5页
针对姬塬油田废弃钻井液的特点,研制了一套处理工艺流程,筛选适宜的化学脱稳剂,探讨了最佳使用条件,然后对钻井液固液分离出的钻井污水和固相分别进行深度处理和固化处理,通过试验筛选出了无机絮凝剂、有机助凝剂和固化剂,研究了最佳加... 针对姬塬油田废弃钻井液的特点,研制了一套处理工艺流程,筛选适宜的化学脱稳剂,探讨了最佳使用条件,然后对钻井液固液分离出的钻井污水和固相分别进行深度处理和固化处理,通过试验筛选出了无机絮凝剂、有机助凝剂和固化剂,研究了最佳加量,深度处理的水质和固化后固体浸出物的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钻井液 助凝剂 水分稳定剂 破乳剂 固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超临界二氧化碳吞吐开发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越琪 苟利鹏 +5 位作者 乔文波 鱼耀 王庆珍 陈明 于莹 张茂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135,共6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采油速度快速递减、油藏压力无法保持的问题,探索采用超临界CO_(2)吞吐开发方式开展超临界CO_(2)吞吐长岩心实验研究,探讨了超临界CO_(2)吞吐方式提高致密油采收率的作用机理、开发特征、影响因素等,探究了注...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采油速度快速递减、油藏压力无法保持的问题,探索采用超临界CO_(2)吞吐开发方式开展超临界CO_(2)吞吐长岩心实验研究,探讨了超临界CO_(2)吞吐方式提高致密油采收率的作用机理、开发特征、影响因素等,探究了注气速度、注气相态、N 2辅助保压、衰竭压力等重要操作参数对提高致密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超临界CO_(2)吞吐能有效提高致密油采收率,效果优于常规CO_(2)吞吐;注气速度对采收率影响较小;注N 2辅助保压能大幅度提高致密油采收率及换油率;吞吐前3个周期开发效果最佳,占总采收率的91.5%。研究成果证实了注超临界CO_(2)吞吐提高致密油采收率的可行性及巨大应用潜力,可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吞吐实验 致密油藏 提高采收率 影响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技术研究与推广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骁骅 苟利鹏 陈小兵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3期65-69,89,共6页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降低原油成本,提高油井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采用最低的能耗,产出最高的液量,降低采液单耗,达到节能的目的。由于姬塬油田采油五厂的机采系统效率较低,分析研究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理论方法,通过现场推广应用,...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降低原油成本,提高油井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采用最低的能耗,产出最高的液量,降低采液单耗,达到节能的目的。由于姬塬油田采油五厂的机采系统效率较低,分析研究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理论方法,通过现场推广应用,分析应用效果,筛选出适用于姬塬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高效技术并予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抽油机井 系统效率 沉没度 泵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集输系统结垢机理及清防垢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伟 吴鹏 +4 位作者 张涛 陈小兵 苟利鹏 冯杰瑞 刘泽民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2期72-75,85,共5页
针对姬塬油田站点和管线结垢严重问题,开展了结垢现状、垢质特征、结垢机理、成垢影响因素分析,同时结合系统结垢机理、结垢特征,按照“前端预防、过程控制、结垢治理”的思路,采用“前端脱水+分层集输+同层回注”工艺进行前端防垢,应... 针对姬塬油田站点和管线结垢严重问题,开展了结垢现状、垢质特征、结垢机理、成垢影响因素分析,同时结合系统结垢机理、结垢特征,按照“前端预防、过程控制、结垢治理”的思路,采用“前端脱水+分层集输+同层回注”工艺进行前端防垢,应用“物理+化学”技术进行过程控垢,采取“高压射流+数控脉冲+机械切削”技术进行管路和设备治垢,逐步形成了适用于姬塬油田地面系统清防垢技术体系,使地面集输系统结垢得到有效控制,年节约维护费用400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系统 结垢机理 钡锶垢 清防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纳滤脱硫酸根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夏玫沁 尤才华 +2 位作者 王亚玲 苟利鹏 陈小兵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11期88-90,95,共4页
通过纳滤脱硫酸根技术在黄3区块姬五联合站的配套应用试验,降低注入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减少地层及管线流程结垢,减少注水地层的硫酸根结垢,降低注水压力,从源头上控制注入水中成垢离子含量,解决地层结垢难题。
关键词 姬塬油田 成垢离子 硫酸根 配伍性 纳滤脱硫酸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硫化氢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姬忠文 樊文娟 +6 位作者 周江 苟利鹏 杨金峰 安二亮 张满 巨江涛 孙海波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9期91-94,共4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姬塬油田含硫化氢井站逐年增多,造成金属腐蚀日趋严重,严重危害工业生产和人身安全。为确保油田安全生产,通过分析硫化氢产生机理,研究化学治理技术,开展现场试验攻关,姬塬油田硫化氢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硫化氢危...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姬塬油田含硫化氢井站逐年增多,造成金属腐蚀日趋严重,严重危害工业生产和人身安全。为确保油田安全生产,通过分析硫化氢产生机理,研究化学治理技术,开展现场试验攻关,姬塬油田硫化氢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硫化氢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危害 成因 防治技术 脱硫工艺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三相分离器在姬塬油田原油脱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慧 乔光辉 +2 位作者 张小龙 周江 苟利鹏 《石油工程建设》 2011年第4期67-70,10-11,共4页
根据姬塬油田原油特性,在原油脱水处理中引进油气水三相分离技术,使原油得到初步处理,同时实现伴生气有效回收。文章介绍了三相分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现场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此三相分离器对原油脱水处理具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姬塬油田 原油特性 三相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H3区块清防垢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怀荣 贾艳丽 +1 位作者 苟利鹏 喻方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5期53-56,61,共5页
姬塬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属多层系开发油田,地层水矿化度高,主要为Ca Cl2水型,洛河层注入水为Na2SO4水型,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导致系统结垢日趋严重。为了解决多层系开发中的结垢问题,以姬塬油田最具代表性的多层系H3区块为研... 姬塬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属多层系开发油田,地层水矿化度高,主要为Ca Cl2水型,洛河层注入水为Na2SO4水型,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导致系统结垢日趋严重。为了解决多层系开发中的结垢问题,以姬塬油田最具代表性的多层系H3区块为研究对象,进行地层、井筒及地面集输系统结垢机理及防垢技术研究,探索极为有效的清防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注入水 地层水 结垢 防垢 结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堵压裂造多缝工艺技术在姬塬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金峰 张进科 +2 位作者 张倩 苟利鹏 张满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7期46-51,共6页
姬塬油田属超低渗储层,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采出程度的增大、剖面矛盾的加剧,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低产低效井和高含水井已是制约姬塬油田剩余油挖潜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通过酸化、水力压裂、补孔改层等重复改造措施,恢复油井产能,其... 姬塬油田属超低渗储层,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采出程度的增大、剖面矛盾的加剧,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低产低效井和高含水井已是制约姬塬油田剩余油挖潜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通过酸化、水力压裂、补孔改层等重复改造措施,恢复油井产能,其中常规水力压裂改造工艺占比最大。但常规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含水上升风险大,不能有效控制缝长、造多缝,因此不能有效挖潜剩余油。本文,首先从裂缝转向机理及姬塬油田油藏地应力适应性分析出发,得出可实现裂缝转向形成复杂缝网的方法;其次分析姬塬油田暂堵工艺不同模式的适应性及裂缝扩展特征;最后现场试验表明暂堵压裂重复造多缝技术能有效抑制含水的上升,提高单井产能,对姬塬油田剩余油有效的开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重复压裂 暂堵压裂 造多缝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原油脱水影响因素与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金峰 樊文娟 +4 位作者 苟利鹏 周江 姬忠文 张满 安二亮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8期76-81,共6页
原油脱水是原油集输系统的关键环节,严重影响着油品交接质量。通过采用室内实验分析评价和矿场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对姬塬油田原油脱水影响因素与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原油物性、破乳剂性能、温度、处理工艺是影响原油脱水的重要因素。经... 原油脱水是原油集输系统的关键环节,严重影响着油品交接质量。通过采用室内实验分析评价和矿场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对姬塬油田原油脱水影响因素与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原油物性、破乳剂性能、温度、处理工艺是影响原油脱水的重要因素。经过配方优化技术、前端加药技术、低温破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效降低了站点破乳剂投加浓度、原油脱水温度,提高了油水分离效果。同时也降低了原油损耗和加热系统能耗,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脱水 配方优化 前端加药 低温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