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兴仁滥木厂铊矿区土壤和植物铅同位素特征及来源解析
1
作者 苟体忠 申敏 曾珠亮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3,I0007,共8页
为探明贵州兴仁滥木厂铊矿区土壤和植物中铅同位素特征及其主要污染来源,分析了研究区耕地表土、矿山表土、深部土壤、铊矿石和植物样品的铅浓度及同位素组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土壤铅污染特征,并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对土壤和植物... 为探明贵州兴仁滥木厂铊矿区土壤和植物中铅同位素特征及其主要污染来源,分析了研究区耕地表土、矿山表土、深部土壤、铊矿石和植物样品的铅浓度及同位素组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土壤铅污染特征,并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对土壤和植物的铅污染源进行解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耕地表土中的铅为轻度污染,矿山表土中的铅达警戒水平,深部土壤中的铅为无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耕地表土中的铅按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来源于矿石源(48.7%)、自然源(26.4%)和大气降尘源(24.8%);矿山表土中的铅依次来源于自然源(56.7%)、矿石源(29.6%)和大气降尘源(13.8%);植物中的铅依次来源于矿石源(43.4%)、大气降尘源(41.0%)和自然源(15.6%)。大气降尘源和矿石源对植物和土壤中铅的贡献不可忽视,应加强对该研究区尾矿、矿渣和燃煤飞灰的污染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滥木厂 铊矿区 土壤 植物 铅同位素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硒 被引量:58
2
作者 苟体忠 唐文华 +2 位作者 张文华 刘少友 吴林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01-1404,共4页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硒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试剂及预还原方式对硒原子荧光强度的影响,探讨了共存离子对硒测定的影响和消除方法。在最佳消解条件和测定条件下,硒的线性回归方程为I=139.98c+27.71,线性范围为0...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硒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试剂及预还原方式对硒原子荧光强度的影响,探讨了共存离子对硒测定的影响和消除方法。在最佳消解条件和测定条件下,硒的线性回归方程为I=139.98c+27.71,线性范围为0~10ng.mL-1,相关系数为1.000 0,检出限为1.45ng.g-1。测定标准物质中硒的回收率为98.9%~101%,其平均值为100%。对灌木枝叶样品中的硒进行分析,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73%(n=9)。以国家标准物质(GSV-1)为监控样品,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和高效分析的优点,并成功用于植物样品中硒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冷水箐Cu-Ni硫化物矿床的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苟体忠 钟宏 +3 位作者 朱维光 漆亮 冷成彪 吴孔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363-3374,共12页
采用ICP-MS分析方法对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的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石的∑PGE较低,其值变化在7.91×10-9~56.9×10-9之间。矿石的Cu/Pd比值(9460~318040)远大于原始地幔的Cu/Pd比值,表明其原始岩浆在早期... 采用ICP-MS分析方法对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的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石的∑PGE较低,其值变化在7.91×10-9~56.9×10-9之间。矿石的Cu/Pd比值(9460~318040)远大于原始地幔的Cu/Pd比值,表明其原始岩浆在早期结晶过程中已经历了硫化物的熔离。矿石的Pd/Ir比值(2.57~112)变化较小,指示其大多数矿石属于岩浆型。(187Os/188Os)i比值和γOs(t)值变化较大,其值分别变化在0.1758~0.3620之间以及+44.0~+197之间,显示在成矿过程和岩浆侵位期间有较多地壳物质加入到成矿成岩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硫化物矿床 RE-OS同位素 铂族元素 冷水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样品中痕量铼的异戊醇萃取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苟体忠 钟宏 +3 位作者 漆亮 冷成彪 吴孔文 任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27-1030,共4页
研究从硝酸、硫酸和盐酸介质中用异戊醇萃取Re(Ⅶ)的过程,探讨了酸浓度和萃取剂用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紫外-可见光谱证实了异戊醇萃取Re(Ⅶ)为离子缔合体系的阴离子交换反应。用同位素稀释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黄铁矿、黄铜矿... 研究从硝酸、硫酸和盐酸介质中用异戊醇萃取Re(Ⅶ)的过程,探讨了酸浓度和萃取剂用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紫外-可见光谱证实了异戊醇萃取Re(Ⅶ)为离子缔合体系的阴离子交换反应。用同位素稀释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和橄辉岩等地质样品中的痕量Re进行了准确测定。以橄榄岩国际标样(CCRMP,WPR-1)为监控样品,5次重复分析的平均结果(10.67ng/g)与文献报道的分析结果(10.83ng/g)一致。对黄铜矿单矿物样品中的Re进行分析,5次重复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醇 萃取 地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吊兰总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苟体忠 唐文华 +2 位作者 任永权 孙大方 许西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77,共5页
研究石吊兰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和料液比对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用还原能力、·OH清除率、DPPH·清除率来考察石吊兰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研究石吊兰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和料液比对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用还原能力、·OH清除率、DPPH·清除率来考察石吊兰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石吊兰总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2min,超声波功率为100%,提取温度为25℃,乙醇浓度为80%,提取次数为3次,液料比为20∶1,此时石吊兰总多酚得率为14.0mg GAE/g。此外,石吊兰总多酚的还原能力、对·OH以及DPPH·的清除均高于VC。石吊兰总多酚是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吊兰 总多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甸地区烂泥塘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铂族元素(PGE)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苟体忠 钟宏 +1 位作者 冷成彪 吴孔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9-323,共5页
采用ICP-MS分析方法研究烂泥塘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中黄铜矿铂族元素(PGE),结果显示黄铜矿的∑PGE较低,其值为5.46×10-9~19.0×10-9。原始地幔标准化PGE配分模式呈Ru、Pd相对于Ir、Pt富集的趋势。Pd/Ir、Ru/Ir、Pt/Ru、Pd... 采用ICP-MS分析方法研究烂泥塘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中黄铜矿铂族元素(PGE),结果显示黄铜矿的∑PGE较低,其值为5.46×10-9~19.0×10-9。原始地幔标准化PGE配分模式呈Ru、Pd相对于Ir、Pt富集的趋势。Pd/Ir、Ru/Ir、Pt/Ru、Pd/Pt比值分别变化在2.35~21.9、15.6~42.3、0.02~0.20和4.83~21.8之间。除Pt/Ru比值低于原始地幔外,其他比值均高于原始地幔,这表明黄铜矿的Ir、Ru、Pt和Pd之间发生了分异。黄铜矿中相对高的Ru和Pd含量可能是热液流体对早期矿化斑岩选择淋滤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甸地区 烂泥塘 低温热液铜-金矿 铂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山18种中草药中硒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苟体忠 张文华 +2 位作者 唐文华 蒋天智 吴林冬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8-219,共2页
为探讨硒在中草药中的分布特征,并筛选出有较强富硒能力的中草药,为富硒中草药的栽培以及抗癌新药的寻找提供重要参考,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雷公山18种中草药中的硒含量。结果表明,18种中草药中的硒含量均不高,其值为0.... 为探讨硒在中草药中的分布特征,并筛选出有较强富硒能力的中草药,为富硒中草药的栽培以及抗癌新药的寻找提供重要参考,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雷公山18种中草药中的硒含量。结果表明,18种中草药中的硒含量均不高,其值为0.013~0.240μg/g。在相同的土壤硒背景值条件下,血三七具有相对较强的生物富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山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平县茶叶中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8
作者 苟体忠 徐绍琴 孙大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4,共3页
为探明硒在黎平县茶树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明确茶叶中硒的含量,促进黎平富硒茶叶的开发,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黎平县茶树不同部位的硒含量以及相应土壤有效硒的含量.结果表明:黎平茶树中的硒主要分布在茶叶中,含... 为探明硒在黎平县茶树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明确茶叶中硒的含量,促进黎平富硒茶叶的开发,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黎平县茶树不同部位的硒含量以及相应土壤有效硒的含量.结果表明:黎平茶树中的硒主要分布在茶叶中,含量范围变化在254~431 ng/g,达富硒茶叶标准;茶树硒含量主要受土壤中有效硒、pH和Eh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硒含量 影响因素 黎平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种食用香料中的硒含量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苟体忠 张文华 +5 位作者 唐文华 蒋天智 孙大方 彭章美 毛仕焦 梁文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8-119,128,共3页
研究食用香料中硒含量,以便为富硒食用香料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18种食用香料中的硒含量。结果表明:18种食用香料中的硒含量变化较大,其含量变化在0.002~0.849mg/kg之间。千里香、小茴香、香果、孜... 研究食用香料中硒含量,以便为富硒食用香料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18种食用香料中的硒含量。结果表明:18种食用香料中的硒含量变化较大,其含量变化在0.002~0.849mg/kg之间。千里香、小茴香、香果、孜然、鱼香菜和鱼蓼中的硒含量较高,其含量分别为0.849,0.719,0.669,0.560,0.435,0.149mg/kg。分析认为千里香、小茴香、香果、孜然、鱼香菜和鱼蓼已达到富硒调味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蓼总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苟体忠 常飞 王翔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1-285,共5页
优化香蓼总多酚提取工艺,探讨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以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时间为因素,采用正交实验,对香蓼总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优化香蓼总多酚的提取条件:提取温度30℃、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5... 优化香蓼总多酚提取工艺,探讨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以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时间为因素,采用正交实验,对香蓼总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优化香蓼总多酚的提取条件:提取温度30℃、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50和超声25 min,提取2次,香蓼总多酚的含量为(94.6±0.15)mg/g,平均回收率为100.07%,变异系数为1.00%(n=5)。并通过1,1-二苯-2-苦基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和总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对香蓼总多酚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香蓼总多酚的总抗氧化活性和DPPH·清除率均明显高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且香蓼总多酚DPPH·半数抑制浓度(EC50=5.5μg/m L)优于TBHQ(EC50=18.0μg/m L)。香蓼总多酚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蓼 总多酚 超声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从江县2种猪中硒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苟体忠 张文华 +2 位作者 唐文华 蒋天智 吴林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598-4598,4604,共2页
[目的]探讨硒在猪各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为选择富硒食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了贵州省从江县2种猪中的硒含量。[结果]2种猪相同组织的硒含量相差不大,而猪中不同组织的硒含量特征为:猪肾(7.57~7.88μg/g)&... [目的]探讨硒在猪各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为选择富硒食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了贵州省从江县2种猪中的硒含量。[结果]2种猪相同组织的硒含量相差不大,而猪中不同组织的硒含量特征为:猪肾(7.57~7.88μg/g)>猪肝(0.81~1.46μg/g)>瘦肉(0.24~0.27μg/g)。[结论]从江县2种猪猪肾中硒含量较高,达到了富硒水平,是天然的富硒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草总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苟体忠 雷小朋 +3 位作者 徐绍琴 孙大方 陈永婷 彭章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947-949,共3页
采用总抗氧化能力、OH·清除率、DPPH·清除率来考察甜草(Oldenlandia cantonensis How)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甜草总多酚总抗氧化能力略小于维生素C(VC),但甜草总多酚OH·清除率远高于VC。此外,甜草总多酚对DP... 采用总抗氧化能力、OH·清除率、DPPH·清除率来考察甜草(Oldenlandia cantonensis How)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甜草总多酚总抗氧化能力略小于维生素C(VC),但甜草总多酚OH·清除率远高于VC。此外,甜草总多酚对DPPH·的IC50(22.2μg/m L)与VC相近(16.0μg/m L)。甜草总多酚是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草(Oldenlandia cantonensis How) 总多酚 抗氧化活性 OH·清除率 DPPH·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莓总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苟体忠 唐文华 +1 位作者 徐绍琴 孙大方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94-96,共3页
为了促进蛇莓的综合利用,采用总抗氧化能力、·OH清除率和DPPH·清除率来考察蛇莓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蛇莓总多酚总抗氧化能力高于VC,且蛇莓总多酚的·OH清除率远高于VC。此外,蛇莓总多酚对DPPH·的IC50(... 为了促进蛇莓的综合利用,采用总抗氧化能力、·OH清除率和DPPH·清除率来考察蛇莓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蛇莓总多酚总抗氧化能力高于VC,且蛇莓总多酚的·OH清除率远高于VC。此外,蛇莓总多酚对DPPH·的IC50(18.2μg·mL-1)与VC(IC50=17.6μg·mL-1)相近。蛇莓总多酚是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总多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水箐Cu-Ni硫化物矿床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14
作者 苟体忠 钟宏 +3 位作者 朱维光 漆亮 冷成彪 吴孔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硫化物矿床 硫化物矿石 冷水 矿石样品 块状矿 不同类型 浸染 地球化学特征 比值变化 成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富硒蛇莓的培育方法
15
作者 苟体忠 贺仲兵 潘甚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7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富硒蛇莓的培育方法。[方法]采用亚硒酸钠浓度0、2、4、8、16、32、64、128、256、512 ng/mL的水溶液对蛇莓叶喷施,考察喷施亚硒酸钠后有机硒在蛇莓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叶面喷施硒能显著提高蛇莓中的有机硒含量。蛇莓中... [目的]探讨一种富硒蛇莓的培育方法。[方法]采用亚硒酸钠浓度0、2、4、8、16、32、64、128、256、512 ng/mL的水溶液对蛇莓叶喷施,考察喷施亚硒酸钠后有机硒在蛇莓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叶面喷施硒能显著提高蛇莓中的有机硒含量。蛇莓中有机硒的含量随喷施亚硒酸钠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当喷施亚硒酸钠浓度达到256 ng/mL时,蛇莓中的有机硒含量达到最大值,其值为20.94μg/g。[结论]蛇莓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溶液的最佳浓度为256 ng/mL,且采用低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对蛇莓进行多次喷硒的方法有利于蛇莓对无机硒的吸收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亚硒酸钠 叶面喷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中甸松诺含矿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0
16
作者 冷成彪 张兴春 +3 位作者 王守旭 秦朝建 苟体忠 王外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4-130,共7页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中广泛发育印支期斑岩及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矿床。松诺(或称松诺力赞)复式岩体位于东斑岩带中部,由石英闪长玢岩、黑云石英二长斑岩、闪长玢岩和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组成,其南部为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北...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中广泛发育印支期斑岩及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矿床。松诺(或称松诺力赞)复式岩体位于东斑岩带中部,由石英闪长玢岩、黑云石英二长斑岩、闪长玢岩和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组成,其南部为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北部为地苏嘎铜矿点。本文对含矿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岩相学和锆石SHRIMP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锆石颗粒自形较好且均发育规则的韵律环带,Th含量为180-854μg/g,U含量为270-709μg/g,Th/U比值为0.77-1.24,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获得了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的侵位年龄为220.9±3.5Ma(n=9,MSWD=1.6),这与中甸岛弧洋壳俯冲造山作用的时限(210-235Ma)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含矿石英二长斑岩 松诺 中旬县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甸地区两个斑岩铜矿容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雪鸡坪和普朗斑岩铜矿床为例 被引量:55
17
作者 冷成彪 张兴春 +2 位作者 王守旭 秦朝建 苟体忠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422,共9页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矿产地,其中雪鸡坪中型斑岩铜矿床产于西斑岩带,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产于东斑岩带。详细对比研究了这两个斑岩铜矿床矿床地质,含矿斑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等特征,认...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矿产地,其中雪鸡坪中型斑岩铜矿床产于西斑岩带,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产于东斑岩带。详细对比研究了这两个斑岩铜矿床矿床地质,含矿斑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等特征,认为:①两者的元素组成非常相似,如稀土配分形式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亏损重稀土元素和Y,富集Sr、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了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是俯冲的甘孜—理塘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②中甸岛弧的结构及时空演化保持了义敦岛弧的共性,发育完整的沟-弧-盆体系,其中东斑岩带属于外弧,而西斑岩带属于内弧,中斑岩带及零星分布的属都蛇绿混杂岩产于弧间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斑岩铜矿床 埃达克岩 雪鸡坪 普朗 中甸弧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斑岩铜矿与埃达克(质)岩关系探讨 被引量:45
18
作者 冷成彪 张兴春 +3 位作者 陈衍景 王守旭 苟体忠 陈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9-210,共12页
对比研究了中国26个主要斑岩铜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结果表明其中25个矿床与埃达克(质)岩有成因联系,且多数与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C型)有关,现有数据表明土屋-延东和普朗斑岩铜矿可能与俯冲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O型... 对比研究了中国26个主要斑岩铜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结果表明其中25个矿床与埃达克(质)岩有成因联系,且多数与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C型)有关,现有数据表明土屋-延东和普朗斑岩铜矿可能与俯冲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O型)有关。容矿斑岩的初始锶值为0.7034~0.7090,均大于洋中脊玄武岩和亏损地幔的初始锶值,多数与EMI的初始锶值接近,推测其源区或源岩主要为玄武质下地壳,少数为洋中脊玄武岩,并受到中、上地壳不同程度的混染,这与两类埃达克岩的源区基本一致。虽然埃达克质岩浆具有形成斑岩铜矿的巨大潜力,但并非所有埃达克岩都能成矿,不同岩体需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埃达克(质)岩 初始锶值 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红山层状铜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吴孔文 钟宏 +2 位作者 朱维光 冷成彪 苟体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45-2057,共13页
云南大红山层状铜矿是大红山铁铜矿床的一部分。其成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火山喷流作用形成了层状铜矿矿胚,而后期热液对原先的矿胚进行了改造和富集。本文选取大红山层状铜矿中石英脉型铜矿石石英样品系统地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云南大红山层状铜矿是大红山铁铜矿床的一部分。其成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火山喷流作用形成了层状铜矿矿胚,而后期热液对原先的矿胚进行了改造和富集。本文选取大红山层状铜矿中石英脉型铜矿石石英样品系统地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主要发现了富液相(L+V)、含子晶多相(L+S±V)和纯 CO_2三类主要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其均一温度在103~456℃之间;盐度范围为0.53%~59.76%NaCl equiv.,密度为0.80~1.45g/cm^3;纯 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4.3~20.8℃,对应密度为0.77~1.09g/cm^3。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硫化物δ^(34)S 分布范围为-0.6‰~+10.9‰,表明岩浆硫和海水硫酸盐还原成因硫参与了早期成矿过程。方解石δ^(13)C_(PDB)值范围为-5.6‰~-3.1‰,与地幔碳同位素值(-5.0±2‰)完全吻合,暗示了热液中碳质有地幔来源。根据氧同位素方解石-水及石英-水之间的分馏方程,计算得到成矿流体中水的δ^(18)O_(SMOW)值在-1.9‰~13.7‰之间,与火成岩δ^(18)O 范围(5‰~15‰)基本一致。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岩相学、流体包裹体以及稳定同位素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本文认为在喷流沉积之后的挤压环境下,从地幔分异出来的高温、中-高盐度并富含 CO_2的流体和海水一起改造了原岩,形成了变质火山—沉积岩,并使原先的铜矿矿胚活化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红山 成矿流体 层状铜矿 火山型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农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翔 汤承浩 +4 位作者 蒋向辉 王绍云 张国辉 苟体忠 胡秀虹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151,共21页
喹唑啉衍生物具有广泛的农药生物活性,如抗细菌、抗真菌、杀虫、除草、抗病毒及杀螨等,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不同药效团引入到喹唑啉骨架中,经结构修饰后能合成一系列具有农药生物活性的新型喹唑啉衍生物。本文综述了2000年以... 喹唑啉衍生物具有广泛的农药生物活性,如抗细菌、抗真菌、杀虫、除草、抗病毒及杀螨等,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不同药效团引入到喹唑啉骨架中,经结构修饰后能合成一系列具有农药生物活性的新型喹唑啉衍生物。本文综述了2000年以来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农药活性研究进展,旨在为喹唑啉结构的修饰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衍生物 合成 农药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