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菌剂配施羊板粪对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群落特征和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高佩 李希来 +6 位作者 张静 柴瑜 李成一 李鑫慧 王玥 赵筱妍 苗金花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823-5835,共13页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与羊板粪配施,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真菌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及功能结构的影响,以三江源区中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相关性分析和FUNGuild功能预测技术,分析了菌剂与羊板粪配施后其植物群落特征和土...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与羊板粪配施,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真菌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及功能结构的影响,以三江源区中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相关性分析和FUNGuild功能预测技术,分析了菌剂与羊板粪配施后其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真菌群落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和羊板粪配施处理下,其他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盖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较CK处理(Y0K0)显著增加,Y1K1(羊板粪:1500kg/hm^(2),菌剂:250kg/hm^(2))、Y2K1(羊板粪:3000kg/hm^(2),菌剂:250kg/hm^(2))、Y3K1处理(羊板粪:6000kg/hm^(2),菌剂:250kg/hm^(2))显著提高了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生物量.微生物菌剂和羊板粪配施处理下,其他土壤真菌群落OTU数目、Shannon指数、Ace指数、Chao1指数和Pielou指数较CK处理显著增加,真菌网络复杂程度提高,且网络以正相关关系为主.草地土壤子囊菌门、被孢霉门、担子菌门是高寒退化草地根际真菌群落的关键物种.冗余分析结果显示,12个处理中真菌群落结构与SEC(土壤电导率)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特征在第Ⅰ和Ⅱ轴的解释率分别为33.46%和7.74%,SEC是驱动高寒退化草地根际真菌群落改变的主要驱动因子.与CK处理(Y0K0)相比,微生物菌剂和羊板粪配施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真菌中未知真菌、内生-凋落物腐生-土壤腐生-未定义腐生真菌丰度,降低未定义腐生真菌、动物病原-粪便腐生-植物内生-植物外生-凋落物腐生-木头腐生真菌和动物病原-未定义腐生真菌的丰度.综上,微生物菌剂与羊板粪配施可促进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真菌恢复,改善土壤真菌区系,且以每公顷施用羊板粪3000kg、微生物菌剂250kg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群落结构 植物群落 三江源区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菌剂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禾豆混播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饲草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吕亮雨 施建军 +5 位作者 蔡宗程 刘青青 苗金花 赵筱妍 王玥 保善存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7-825,共9页
旨在探究‘白燕7号’与豆科饲草混播对高海拔地区(4000m)饲草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饲草田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的影响。将禾本科饲草‘白燕7号’与3种豆科饲草混播,并设置两种不同混播比例,以4种饲草单播为对照,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 旨在探究‘白燕7号’与豆科饲草混播对高海拔地区(4000m)饲草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饲草田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的影响。将禾本科饲草‘白燕7号’与3种豆科饲草混播,并设置两种不同混播比例,以4种饲草单播为对照,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该地区最适混播组合。结果显示:B6处理和B4处理的植株长势更好,其株高、冠幅、单片叶质量、叶面积和SPAD值较其他处理有明显增加。A1处理产量高达4650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单播处理;B4处理产量高达42700kg·hm^(-2),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同时,B4处理粗蛋白含量高达16.50%,粗脂肪含量高达6.26%,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同时,混播处理土壤pH趋于中性,电导率低于单播A1处理,6种土壤养分含量和4种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单播A1处理。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发现,B4处理其隶属函数值高达0.71,属优,为Ⅰ级。综上所述,‘白燕7号’与饲用豌豆在4.5∶1比例下混播时,其饲草产量品质及饲草田土壤性状较其他处理更好,说明该混播处理更适宜在高海拔地区(4000m)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豆混播 产量品质 三江源地区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芝中的一个新的酚性二聚体 被引量:2
3
作者 苗金花 晏永明 +1 位作者 王心龙 程永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45-1547,共3页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传统中药赤芝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结合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Ganolucidin(1)、2-羟基-5-乙氧基苯甲酸(2)、2-甲基-6羟基色原酮(3)、2,5-二羟基苯乙酮(4)、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5)和6-羟基色原...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传统中药赤芝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结合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Ganolucidin(1)、2-羟基-5-乙氧基苯甲酸(2)、2-甲基-6羟基色原酮(3)、2,5-二羟基苯乙酮(4)、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5)和6-羟基色原酮(6)。其中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芝 酚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