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中虚实结合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徽大学)为例
1
作者 苗继斌 毛昌杰 金葆康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7期106-109,共4页
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徽大学)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工程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中心积极推进虚实结合实践类课程的建... 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徽大学)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工程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中心积极推进虚实结合实践类课程的建设。通过模拟生产现场真实场景,提升了师生互动效率,更好地实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心虚实结合实践类课程的建设也解决了化工及相关专业实习的难点和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结合 丙烯腈虚拟仿真 示范中心建设 实践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模板法制备非硅基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苗继斌 钱家盛 +1 位作者 夏茹 章于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3-47,共5页
综述了利用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表面活性剂复合模板制备氧化钛、氧化铝及掺杂介孔材料等非硅基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复合模板在无机-有机协同自组装过程中的作用,并展望了未来复合模板在介孔及介孔复合材料制备... 综述了利用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表面活性剂复合模板制备氧化钛、氧化铝及掺杂介孔材料等非硅基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复合模板在无机-有机协同自组装过程中的作用,并展望了未来复合模板在介孔及介孔复合材料制备、性能研究中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模板 非硅基 介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N润滑材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邰艳龙 吴可量 +3 位作者 苗继斌 钱家盛 夏茹 章于川 《润滑油》 CAS 2008年第4期37-43,共7页
从分子设计的角度,采用溶液聚合法将极性单体马来酸酐(MAH)接枝到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LMPB)分子长链中,制备了一种新的大分子表面处理剂(LMPB—g—MAH),并用其对纳米氮化铝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合成的接枝共聚物,改... 从分子设计的角度,采用溶液聚合法将极性单体马来酸酐(MAH)接枝到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LMPB)分子长链中,制备了一种新的大分子表面处理剂(LMPB—g—MAH),并用其对纳米氮化铝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合成的接枝共聚物,改性前后的纳米AIN运用IR、TEM、TGA、粒径分析、接触角、沉降实验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酐(MAH)已经接枝到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LMPB)分子长链中;当马来酸酐(MAH)的接枝率为9%~11%,用量为10%-12%时,处理后的纳米AIN粉体,颗粒粒径最小,有效阻止了纳米颗粒的团聚。当改性后的纳米A1N以0.2%(质量分数)分散于长城润滑油(H-286)中,可明显提高其抗磨减摩性能及承载能力,极压值由1000N提高为1376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设计 大分子表面处理剂 液体橡胶 纳米氮化铝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对纳米Si3N4粉体表面处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武艳 钱家盛 +2 位作者 苗继斌 夏茹 章于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用降解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的方法制备了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LMCSM),将其作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氮化硅(Si3N4)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3N4粉体采用沉降实验、FT-IR、TEM、TGA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MCSM对纳米... 用降解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的方法制备了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LMCSM),将其作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氮化硅(Si3N4)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3N4粉体采用沉降实验、FT-IR、TEM、TGA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MCSM对纳米Si3N4粉体的改性主要为化学改性,其化学利用率为54%,物理利用率为29%;改性后的纳米Si3N4粉体的表面自由能从142.6 J/M2降至66.89 J/M2,在三氯甲烷中分散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 纳米Si3N4粉体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界面结构的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国君 宋瑞娟 +1 位作者 苗继斌 钱家盛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聚合物中加入纳米粒子可以制得性能更加优异的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纳米粒子和聚合物基体间的界面结构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近些年来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结构的表征手段,如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技术(NMR)、热... 聚合物中加入纳米粒子可以制得性能更加优异的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纳米粒子和聚合物基体间的界面结构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近些年来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结构的表征手段,如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技术(NMR)、热重(TGA)、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小角中子散射(SANS)及小角X射线散射(SAXS)等,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界面结构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氮化硅填充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的动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维栋 钱家盛 +2 位作者 苗继斌 夏茹 章于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114,共4页
用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LMCSM)对纳米氮化硅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添加到氯磺化聚乙烯(CSM)中制备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橡胶加工分析仪(RPA-800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少量改性纳米氮化硅粉体对CSM基体起... 用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LMCSM)对纳米氮化硅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添加到氯磺化聚乙烯(CSM)中制备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橡胶加工分析仪(RPA-800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少量改性纳米氮化硅粉体对CSM基体起到一定的补强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并且添加生胶重量分数1.0%的改性纳米氮化硅粉体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剂 纳米氮化硅粉体 RPA8000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EVA共混体系相分离行为的动态流变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余学康 杨斌 +4 位作者 夏茹 苏丽芬 苗继斌 钱家盛 陈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1-103,106,共4页
通过动态流变手段研究了HDPE/EVA和LDPE/EVA两种共混体系的相分离行为,比较了聚乙烯分子结构对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HDPE/EVA体系,当HDPE质量含量为25%时产生相分离;而LDPE/EVA体系所有组成均未呈现明显相分离。
关键词 HDPE LDPE EVA 共混 动态流变行为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物阻燃剂的改性及其对乙丙橡胶/苯基硅橡胶共混胶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思伟 钱家盛 +3 位作者 苗继斌 夏茹 陈鹏 杨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3-126,132,共5页
采用硬脂酸(SA)和硅烷偶联剂KH570对阻燃剂氢氧化镁(MH)和氢氧化铝(ATH)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填充到乙丙橡胶(EPR)/苯基硅橡胶(MPVQ)共混胶中,利用红外光谱、锥形量热仪等手段对改性效果及共混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剂成功包覆... 采用硬脂酸(SA)和硅烷偶联剂KH570对阻燃剂氢氧化镁(MH)和氢氧化铝(ATH)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填充到乙丙橡胶(EPR)/苯基硅橡胶(MPVQ)共混胶中,利用红外光谱、锥形量热仪等手段对改性效果及共混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剂成功包覆到阻燃剂表面,且KH570改性效果最佳。当KH570/MH填充量在20%(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由27.6增加到36.3,总热释放量从62.31mJ/m2降低到34.39mJ/m2,最大热释放速率从349.54kW/m2降至269.32kW/m2,且老化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铝 表面改性 乙丙橡胶 苯基硅橡胶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响应性PS-b-PDMAEMA接枝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雷 钱家盛 +3 位作者 苗继斌 夏茹 陈鹏 程国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9-83,共5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可控聚合法(ATRP)成功合成了二氧化碳响应的聚苯乙烯嵌段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S-b-PDMAEMA),通过电导率的变化证明了其响应性的存在。同时,发现在常温常压下PS-b-PDMAEMA因其独特的CO2刺激响应性可以与十二烷...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可控聚合法(ATRP)成功合成了二氧化碳响应的聚苯乙烯嵌段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S-b-PDMAEMA),通过电导率的变化证明了其响应性的存在。同时,发现在常温常压下PS-b-PDMAEMA因其独特的CO2刺激响应性可以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发生接枝反应,从而获得了结晶性显著增强的新型聚合物。采用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DS与PDMAEMA中质子化的叔胺基团发生接枝反应,从而延长了增侧链的长度并引发规整排列,实现了结晶性的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响应高分子 ATRP 接枝反应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碳纳米管负载铑催化剂在丁腈橡胶氢化方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姚含波 钱家盛 +3 位作者 夏茹 苗继斌 杨斌 曹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4-208,共5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表面原位生成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制备碳纳米管磁性载体(MWCNTs@Fe3O4),再将铑(Rh)纳米粒子负载在该磁性载体上,形成新型磁性碳纳米管催化剂(MWCNTs@Fe3O4@Rh)。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表面原位生成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制备碳纳米管磁性载体(MWCNTs@Fe3O4),再将铑(Rh)纳米粒子负载在该磁性载体上,形成新型磁性碳纳米管催化剂(MWCNTs@Fe3O4@Rh)。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从TEM可以看出碳纳米管缠绕在直径300nm^400nm的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上,并且表面负载有直径小于10nm的Rh纳米粒子。采用XRD和XPS等手段也证明Fe3O4以及Rh粒子的存在。同时对该催化剂在丁腈橡胶(NBR)选择性加氢方面进行探索。在120℃,4.0MPa,8h条件下,得到了氢化率达到98.17%的氢化丁腈橡胶(HNBR),该催化剂对C=C双键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将制备的MWCNTs@Fe3O4@Rh催化剂与传统的MWCNTs负载Rh的催化剂(MWCNTs@Rh)进行循环使用,发现在重复3次之后,新型催化剂仍能达到91.53%以上的氢化度,而传统的催化剂不到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氢化 磁性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Al_2O_3/碳纤维填充MVQ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琳琳 钱家盛 +4 位作者 杨斌 苗继斌 夏茹 陈鹏 程国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5-819,共5页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为基体,片层氮化硼(BN)、球形Al_2O_3、碳纤维为填料,通过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导热硅橡胶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仪(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拉力试验机以及导热系数仪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为基体,片层氮化硼(BN)、球形Al_2O_3、碳纤维为填料,通过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导热硅橡胶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仪(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拉力试验机以及导热系数仪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热稳定性、力学性能、交联密度随着填料量的增加而增加。填料量达50vol.%时,尤以片层BN对热导率增加的效果突出,热导率从0.168增至1.8W/(m·K);碳纤维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贡献最大,拉伸强度从0.48增加到2.98MPa;片层BN在橡胶基体中以面-面接触的方式均匀分散,更易于形成有效的导热网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热导率 片层BN 球形Al2O3 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EVA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淼 杨斌 +4 位作者 夏茹 章于川 钱家盛 苗继斌 陈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127,共3页
采用动态流变方法研究不同配比下PP/EVA共混体系的相分离行为。研究发现,EVA与PP相容性较差,当EVA含量超过20%时,体系发生相分离;当EVA含量超过50%时,就会产生相反转。本研究采用Cole-Cole曲线、Han曲线、Van Gurp曲线以及TTS迭加等方法... 采用动态流变方法研究不同配比下PP/EVA共混体系的相分离行为。研究发现,EVA与PP相容性较差,当EVA含量超过20%时,体系发生相分离;当EVA含量超过50%时,就会产生相反转。本研究采用Cole-Cole曲线、Han曲线、Van Gurp曲线以及TTS迭加等方法对PP/EVA共混体系相行为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EVA 共混 动态流变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及阻燃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兴 杨斌 +3 位作者 邓双全 苗继斌 夏茹 钱家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3,共4页
采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性能。通过与基体树脂流变行为的比较,发现木塑复合材料呈现典型的热流变复杂行为,木塑样品的临界频率较之聚乙烯移向更低的频率值,且其弹性模量、损耗模量对温度敏感性均显著高于... 采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性能。通过与基体树脂流变行为的比较,发现木塑复合材料呈现典型的热流变复杂行为,木塑样品的临界频率较之聚乙烯移向更低的频率值,且其弹性模量、损耗模量对温度敏感性均显著高于聚乙烯。Cole-Cole曲线和扫描电镜(SEM)照片发现,木塑复合材料呈现多相体系结构。利用锥形量热仪和极限氧指数(LOI)方法探索了木塑配方、阻燃剂用量对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聚磷酸铵(APP)有助于促进膨胀炭层的形成,从而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木纤维 复合材料 热流变复杂 膨胀阻燃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Al_2O_3纤维阻燃POM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华阳 钱家盛 +3 位作者 杨斌 苗继斌 夏茹 陈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77,共4页
以有机硅树脂材料对Al_2O_3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经改性处理的Al_2O_3纤维和三聚氰胺对聚甲醛(POM)进行阻燃,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试仪、锥形量热仪等对改性前后的Al_2O_3纤维和阻燃POM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P... 以有机硅树脂材料对Al_2O_3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经改性处理的Al_2O_3纤维和三聚氰胺对聚甲醛(POM)进行阻燃,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试仪、锥形量热仪等对改性前后的Al_2O_3纤维和阻燃POM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POM)∶m(改性Al_2O_3纤维)∶m(三聚氰胺)为60∶30∶5时,阻燃POM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42%,垂直燃烧UL-94测试达到V-1级别,拉伸强度达到40.4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阻燃 改性 AL2O3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塑增容剂ER-CTBN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瑞娟 程国君 +1 位作者 钱家盛 苗继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114,共3页
以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CTBN)和环氧树脂(ER)为原料,三苯基膦作为催化剂,在真空密封条件下制备了ER-CTBN聚合物。运用FT-IR、1 H-NMR、GPC和TGA等方法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团开环和CTBN中的-COOH发生反应生成酯... 以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CTBN)和环氧树脂(ER)为原料,三苯基膦作为催化剂,在真空密封条件下制备了ER-CTBN聚合物。运用FT-IR、1 H-NMR、GPC和TGA等方法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团开环和CTBN中的-COOH发生反应生成酯键,形成了一种新的聚合物,并阐明了聚合反应的反应历程。此聚合物能被作为共聚甲醛(POM)和丁腈橡胶(NBR)共混的一种新型增容剂,以达到增强POM和NBR相容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 环氧树脂 三苯基膦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PTFE/P(MMA-BA)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尹玉 钱家盛 +4 位作者 苗继斌 夏茹 陈鹏 杨斌 程国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115,118,共4页
以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作为种子乳液进行乳液聚合,成功合成了以PTFE为核和以甲基丙烯酸与丙烯酸丁酯共聚物[P(MMA-BA)]为壳的核壳型PTFE/P(MMA-BA)乳液。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热重等方法表征了乳液和乳胶膜的性能。结果表明:单体... 以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作为种子乳液进行乳液聚合,成功合成了以PTFE为核和以甲基丙烯酸与丙烯酸丁酯共聚物[P(MMA-BA)]为壳的核壳型PTFE/P(MMA-BA)乳液。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热重等方法表征了乳液和乳胶膜的性能。结果表明:单体转化率都在95%以上,且乳液稳定性较好;在PTFE含量为10%时,乳液涂层在丁晴橡胶(NBR)表面的附着力达到4B等级,具有较好的粘着性;乳液胶膜的耐热性能随着PTF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最高分解温度为360℃。通过调节PTFE与单体总量的比例可以控制乳液颗粒的粒径,制备具有较好稳定性的单分散性乳液。乳液胶膜在NBR表面的附着力性能主要由软/硬单体的比例和PTFE含量决定;乳液颗粒增长过程遵循核-壳增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核壳乳液 甲基丙烯酸甲酯 无皂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粉体改性的溶剂化效应研究
17
作者 何其云 钱家盛 +3 位作者 苗继斌 夏茹 陈鹏 程国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6-148,151,共4页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大分子改性剂低相对分子量聚丁二烯液体橡胶接枝马来酸酐(LMPB-g-MAH)对纳米TiO_2进行表面改性。通过调节强、弱极性溶剂比例来研究改性过程中溶剂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探索理想改性环境;运用IR、GPC、粒径、TGA、接触...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大分子改性剂低相对分子量聚丁二烯液体橡胶接枝马来酸酐(LMPB-g-MAH)对纳米TiO_2进行表面改性。通过调节强、弱极性溶剂比例来研究改性过程中溶剂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探索理想改性环境;运用IR、GPC、粒径、TGA、接触角、亲油化度和沉降实验手段对粉体改性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MPB-g-MAH在有机溶剂环境下均能成功改性纳米TiO_2,但是,混合溶剂环境下LMPB-g-MAH对粉体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单溶剂环境,尤以乙酸乙酯∶DMF=9∶1混合环境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改性剂 纳米TIO2 表面改性 溶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磺化聚乙烯(CSM)基复合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
18
作者 梁玉霞 种发瑞 +5 位作者 柳丹丹 王从伟 苗继斌 夏茹 周伟斌 钱家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1-805,810,共6页
采用原位自由基聚合构建半互穿网络结构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SM/PMAA复合阳离子交换膜。对膜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耐碱稳定性、亲水性、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并利用NaOH/Na2WO4体系的扩散渗析实验测试了膜的分离... 采用原位自由基聚合构建半互穿网络结构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SM/PMAA复合阳离子交换膜。对膜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耐碱稳定性、亲水性、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并利用NaOH/Na2WO4体系的扩散渗析实验测试了膜的分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膜的含水量大小在8.5%~32%之间,离子交换容量(IEC)的范围为3.2~4.4mmol/g,在碱液中的溶胀度范围为34.7%~195.4%;制备的复合膜显示出优异的热稳定性能、耐碱稳定性(质量损失率小于0.2%)和力学性能。扩散渗析的实验结果表明:M2膜在25℃下的膜分离性能最佳:OH-离子的渗析系数(UOH)为0.004m/h,分离因子S为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磺化聚乙烯 半互穿网络结构 复合离子膜 扩散渗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4A改性PP/PL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张涛 曹明 +4 位作者 苗继斌 杨斌 黎欣 钱家盛 夏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7-172,共6页
选用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4A)接枝改性聚丙烯,再与聚乳酸(PLA)共混,基于两步法熔融共混工艺制备得到改性聚丙烯/PLA(m-PP/PLA)复合材料。考察了m-PP/PLA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热学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微观形貌的影响因素。结果表... 选用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4A)接枝改性聚丙烯,再与聚乳酸(PLA)共混,基于两步法熔融共混工艺制备得到改性聚丙烯/PLA(m-PP/PLA)复合材料。考察了m-PP/PLA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热学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微观形貌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含有接枝改性后的PP与PLA共混后能够明显地提高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结晶度,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PET4A添加质量为2%,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质量含量为0.05%时,复合材料结晶度达42.0%,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比纯PP/PLA分别提升了25.96%和27.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聚丙烯 聚乳酸 接枝共聚物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