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量分析
被引量:
33
1
作者
苗曼倩
曹鸿
季劲钧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6-363,共8页
采用1979年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研究高原陆面上总体湍流输送系数CD和CH的特征及边界层高度受高原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廓线法计算的高原上局地的CD和CH值比同样粗糙度长度条件下平原地区的值大得多,而且日较差...
采用1979年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研究高原陆面上总体湍流输送系数CD和CH的特征及边界层高度受高原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廓线法计算的高原上局地的CD和CH值比同样粗糙度长度条件下平原地区的值大得多,而且日较差也大于平原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处内陆,气温强烈的日变化引起大气层结日变化加大所致;其次,地形复杂增强了机械湍流运动。这里的边界层高度也比平原地区通常出现的值要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输送系数
青藏高原
大气边界层
端流
特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三角洲夏季海陆风与热岛环流的相互作用及城市化的影响
被引量:
67
2
作者
苗曼倩
唐有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0-289,共10页
用三维中尺度模式研究长江三角洲夏季海陆风与城市热岛环流的相互作用。白天由于东海海风和太湖湖风环流与上海市热岛环流相互增强,最大垂直速度可达6.2cm/s;夜间则相反。由于海风(包括长江江风)与湖风的对撞,因而在上海到...
用三维中尺度模式研究长江三角洲夏季海陆风与城市热岛环流的相互作用。白天由于东海海风和太湖湖风环流与上海市热岛环流相互增强,最大垂直速度可达6.2cm/s;夜间则相反。由于海风(包括长江江风)与湖风的对撞,因而在上海到江阴市沿江出现一条水平辐合带。如果上海周围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大片农田被城市下垫面所取代,而使绿地覆盖率下降到15%以下,则夏季夜间地面气温可上升3℃,两个增温中心分别在苏州和嘉兴附近,并且空气比湿下降,气候将出现又干又热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风
热岛环流
相互作用
城市化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EM对稻田甲烷排放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苗曼倩
朱超群
+2 位作者
莫天麟
王月莲
比嘉照夫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62-469,共8页
该文主要讨论采用有效微生物菌剂(EfectiveMicroorganisms)抑制稻田甲烷气体排放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第一年中抑制作用明显,平均在59%以上,并且使负通量(即稻田成为吸收大气中CH4的汇)的出现频率...
该文主要讨论采用有效微生物菌剂(EfectiveMicroorganisms)抑制稻田甲烷气体排放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第一年中抑制作用明显,平均在59%以上,并且使负通量(即稻田成为吸收大气中CH4的汇)的出现频率增加.这可能是EM中含有的光合细菌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
有效微生物
甲烷排放率
抑制作用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地层相似理论适用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苗曼倩
朱超群
季劲钧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0-218,共9页
利用实测的脉动场与平均场同步梯度观测资料研究近地层相似理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理论的核心——近地层为常数通量层的近似假设在有植被陆面上是基本不成立的。W′T′随高度明显减小;摩擦速度u*在30m高度范围内可增大24%...
利用实测的脉动场与平均场同步梯度观测资料研究近地层相似理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理论的核心——近地层为常数通量层的近似假设在有植被陆面上是基本不成立的。W′T′随高度明显减小;摩擦速度u*在30m高度范围内可增大2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理论
适用性
理论研究
近地层
中尺度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荒漠绿洲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11
5
作者
苗曼倩
季劲钧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7-86,共10页
陆-气相互作用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研究中,水平不均匀边界层和水平不均匀地表的强迫作用都是重要的物理过程.本文用已建立的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耦合模式(BLCM),较详细地研究了草地周围为荒漠(半沙漠)的地表植被不均匀而造成的边界层...
陆-气相互作用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研究中,水平不均匀边界层和水平不均匀地表的强迫作用都是重要的物理过程.本文用已建立的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耦合模式(BLCM),较详细地研究了草地周围为荒漠(半沙漠)的地表植被不均匀而造成的边界层结构特征和局地环流及其昼夜变化.通过边界层顶影响自由大气不同尺度的运动.模式结果揭示出最强的上升和下沉运动是发生在荒漠-草地间动力和热力不连续的界面附近,且呈现出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办层结构
绿洲
荒漠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定常天气海面通量特征
被引量:
4
6
作者
苗曼倩
张雷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64-474,共11页
本文研究了天气尺度系统(如冷锋)过境时的海面通量特征及计算通量的方法。发现冷锋前几小时的暖区内,湍流切应力急剧增大,总体输送系数 C_D,C_H出现突变,与地面风速的突然增加是同步的。这是地转适应过程在边界层内的一种响应,为海面上...
本文研究了天气尺度系统(如冷锋)过境时的海面通量特征及计算通量的方法。发现冷锋前几小时的暖区内,湍流切应力急剧增大,总体输送系数 C_D,C_H出现突变,与地面风速的突然增加是同步的。这是地转适应过程在边界层内的一种响应,为海面上动力学过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
通量
天气
非定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陆面上总体输送系数的特征
被引量:
17
7
作者
苗曼倩
钱峻屏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5-101,共7页
利用气象铁塔的风、温梯度资料,对陆面上近地层湍流拖曳系数CD和总体输送系数CH(或CE)的大小和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陆面上较粗糙的地表,CD和CH可以比海面上大一个量级左右。而且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它们对地表面动...
利用气象铁塔的风、温梯度资料,对陆面上近地层湍流拖曳系数CD和总体输送系数CH(或CE)的大小和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陆面上较粗糙的地表,CD和CH可以比海面上大一个量级左右。而且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它们对地表面动力粗糙度变化的反应较敏感。本工作为气候及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中陆面参数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输送系数
地气相互作用
陆面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铁塔资料研究地面冷锋的结构
被引量:
1
8
作者
苗曼倩
赵鸣
潘裕强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541-550,共10页
利用铁塔的梯度观测资料研究夜间干冷锋过境时的边界层结构和部分地面锋面特征.资料表明近地面处,锋面与地表面近于垂直.锋面附近垂直运动很强,只比水平风速小一个量级.表征湍流交换强度的总体拖曳系数CD和热量输送系数CH在锋...
利用铁塔的梯度观测资料研究夜间干冷锋过境时的边界层结构和部分地面锋面特征.资料表明近地面处,锋面与地表面近于垂直.锋面附近垂直运动很强,只比水平风速小一个量级.表征湍流交换强度的总体拖曳系数CD和热量输送系数CH在锋面过境前后有明显的响应.并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陆面上白天的CD和CH值较海面上大一个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冷锋
边界层结构
湍流
风
锋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热岛效应对污染物扩散规律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9
9
作者
苗曼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07-214,共8页
用一个二维非定常扩散方程模拟了夜间城市边界层中三种不同有效高度(20m,72m和110m)连续线源所产生的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不管是否出现热岛环流,城市热岛效应使高架源产生的地面浓度增大,而使近地面源所产生的地面浓...
用一个二维非定常扩散方程模拟了夜间城市边界层中三种不同有效高度(20m,72m和110m)连续线源所产生的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不管是否出现热岛环流,城市热岛效应使高架源产生的地面浓度增大,而使近地面源所产生的地面浓度减小。这是因为城市下垫面的热力和动力作用改变了一般的边界层低层的温度结构和湍流结构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热岛效应
污染物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Ⅰ:初步模拟结果
被引量:
81
10
作者
郑益群
钱永甫
+3 位作者
苗曼倩
于 革
孔玉寿
章东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6,共16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江淮流域洪涝灾害增多及华北干旱的加剧可能是北方草原沙漠化与南方长绿阔叶林退化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南方植被退化对其的影响似乎更严重。严重的植被退...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江淮流域洪涝灾害增多及华北干旱的加剧可能是北方草原沙漠化与南方长绿阔叶林退化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南方植被退化对其的影响似乎更严重。严重的植被退化会导致降水与植被退化之间的正反馈,易使退化区不断向外扩展且退化难以恢复。而程度较轻的植被退化,退化与降水减少之间是一种负反馈,当人为压力减弱后,退化较易恢复,但由于地表径流的增加,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植被退化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而北方草原植被增加使气候变得温和。但植树区外围的降水减少,易使新栽树林由外向内退化,说明目前的北方草原区气候似乎不支持在该地区出现大面积的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区域气候
数值模拟
中国
沙漠化
降水
地表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Ⅱ:机理分析
被引量:
54
11
作者
郑益群
钱永甫
+3 位作者
苗曼倩
于 革
孔玉寿
章东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30,共14页
在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该文着重对其中可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变化对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植被变化使地表释放的有效通量(感热+潜热)发生变化,...
在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该文着重对其中可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变化对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植被变化使地表释放的有效通量(感热+潜热)发生变化,同时有效通量中的感热。潜热分配,即波恩比亦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大气湿静力能分布的变化,使大气层结及垂直运动发生相应改变,这会进一步影响到大气水汽输送情况,井与相应的垂直运动变化结合最终导致降水的变化。另外,由于植被变化造成的地表蒸散及上壤持水能力的变化,会使土壤含水量、地表径流等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区域气候
数值模拟
机理分析
中国
感热
潜热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夏季风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
71
12
作者
郑益群
钱永甫
+1 位作者
苗曼倩
季劲钧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61-774,共14页
利用SVD等方法对青藏高原积雪与中国区域降水的关系作了诊断分析。并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高原积雪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夏季风气候的影响是显著的。积雪的增加会明显减弱亚洲夏季风的强...
利用SVD等方法对青藏高原积雪与中国区域降水的关系作了诊断分析。并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高原积雪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夏季风气候的影响是显著的。积雪的增加会明显减弱亚洲夏季风的强度,使华南的降水减少,江淮流域的降水增多。高原冬季积雪深度的增加,比积雪面积的扩大和春季积雪深度的增加对后期气候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夏季风
模拟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发展对夜间海陆风环流影响的预测模拟
被引量:
9
13
作者
张雷鸣
苗曼倩
+2 位作者
洪钟祥
周乐义
李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66-372,共7页
本文利用一个三维中尺度模式模拟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海陆风环流状况,以及城市发展后动力热力效应对环流的影响,其中热力效应主要考虑了城乡反照率的差别,模式考虑了海陆温差、通量传输、太阳辐射、科里奥和效应等因子.模拟结果得到...
本文利用一个三维中尺度模式模拟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海陆风环流状况,以及城市发展后动力热力效应对环流的影响,其中热力效应主要考虑了城乡反照率的差别,模式考虑了海陆温差、通量传输、太阳辐射、科里奥和效应等因子.模拟结果得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夜间垂直环流状况,辐散辐会带分布,预测了城市发展后的环流情形。为大气扩散评价以及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海风
陆风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在区域气候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
14
14
作者
郑益群
苗曼倩
钱永甫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41-650,共10页
利用湍流动能闭合方法改进了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中边界层的参数化过程,并用资料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描述边界层的物理过程,温度、位势高度、比湿等物理量场的模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边...
利用湍流动能闭合方法改进了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中边界层的参数化过程,并用资料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描述边界层的物理过程,温度、位势高度、比湿等物理量场的模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边界层计算的精度。该工作还对模式中边界层高度的计算作了改进,使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及高度极值都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动能闭合
边界层
区域气候模式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均匀植被分布对地表面和大气边界层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
15
15
作者
季劲钧
苗曼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研究陆地与大气间相互作用的方法之一是建立联系地表面层与大气间各种过程的数值模式进行模拟.本文是建立一个陆面过程与二线大气边界层相耦合的模式,耦合模式中包含了发生在大气边界层、植被冠层和土壤表层各种动力、热力和水文过程...
研究陆地与大气间相互作用的方法之一是建立联系地表面层与大气间各种过程的数值模式进行模拟.本文是建立一个陆面过程与二线大气边界层相耦合的模式,耦合模式中包含了发生在大气边界层、植被冠层和土壤表层各种动力、热力和水文过程。运用这一模式模拟了荒漠环境中一片绿洲的不均匀地表面形成的局地气候。由于绿洲植被与周围荒漠有着显著不同的水份与能量平衡关系,使绿洲表面与边界层较四周荒漠冷而湿,并形成了相应的局地环流,即所谓“绿洲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模拟的气候状况与观测现象是一致的。模式可以用于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布
地表面
大气边界层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在中尺度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6
作者
唐有华
苗曼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35-242,共8页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以模拟大气边界层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其做了简化,仅在边界层内使用这一方法,进一步减少计算量,使之更适用于中尺度数值模拟。对一维旺加拉(Wangara)资料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方法保留...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以模拟大气边界层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其做了简化,仅在边界层内使用这一方法,进一步减少计算量,使之更适用于中尺度数值模拟。对一维旺加拉(Wangara)资料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方法保留了边界层计算的精度,又能节省机时。然后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三维中尺度钟形山地形的模拟,描述了湍流动能的分布,以及湍流活动对山后回流区面积和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动能闭合
湍流
中尺度模拟
大气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湍流动能闭合对区域气候模拟效果影响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
1
17
作者
郑益群
苗曼倩
钱永甫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24-735,共12页
利用湍流动能(TKE)闭合改进了RegCM2中原高分辨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并用1998年夏的NCEP/NCAR气候资料对TKE闭合方案影响区域气候模拟效果的机理作了探讨.研究表明,在区域气候模式中采用TKE闭合的边界层方案可以将垂直扩散直接与湍流变...
利用湍流动能(TKE)闭合改进了RegCM2中原高分辨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并用1998年夏的NCEP/NCAR气候资料对TKE闭合方案影响区域气候模拟效果的机理作了探讨.研究表明,在区域气候模式中采用TKE闭合的边界层方案可以将垂直扩散直接与湍流变化联系起来,改善地表通量及各层垂直扩散项的计算,使地表通量和垂直扩散的日变化及各层分布更为合理,从而改进模式对各预报量及降水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动能闭合
区域气候模拟
降水模拟
RegC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体力学
被引量:
1
18
作者
余志豪
蒋全荣
苗曼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6-96,共1页
本书内容包括了一般流体力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有关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的部分。对流体动力学方程作了详细推导,并以小雷诺数流动为例介绍了理论求解的情况,并适当叙述了流体力学实验的相似性和量纲分析。另外,考虑到本书作为大气科学入门...
本书内容包括了一般流体力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有关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的部分。对流体动力学方程作了详细推导,并以小雷诺数流动为例介绍了理论求解的情况,并适当叙述了流体力学实验的相似性和量纲分析。另外,考虑到本书作为大气科学入门性的流体力学,也特别对流体涡旋和波动、层结和热对流、旋转效应、流体动力不稳定性以及计算流体力学等方面作了简要的概念性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流体动力学方程
流体力学实验
计算流体力学
动力不稳定性
理论基础
小雷诺数
量纲分析
大气科学
旋转效应
相似性
热对流
概念性
涡旋
层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特征初步分析
19
作者
刘红燕
苗曼倩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8-357,共10页
采用 1998年青藏高原当雄地区的实测资料 ,研究高原边界层的高度及其日变化 ,结果表明高原上的边界层高度比平原地区通常出现的值要大得多 .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处内陆 ,气温强烈的日变化引起大气层结日变化加大所致 .同时 ,利用通量...
采用 1998年青藏高原当雄地区的实测资料 ,研究高原边界层的高度及其日变化 ,结果表明高原上的边界层高度比平原地区通常出现的值要大得多 .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处内陆 ,气温强烈的日变化引起大气层结日变化加大所致 .同时 ,利用通量廓线法计算了表征湍流动量通量的特征U 、表征湍流热量通量的特征量T 以及总体输送系数CD,HH°结果高原的CD值明显比平原地区的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高度
磨擦速度
湍流热量通量
特征量
总体输送系数
青藏高原
大气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量分析
被引量:
33
1
作者
苗曼倩
曹鸿
季劲钧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6-363,共8页
基金
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
文摘
采用1979年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研究高原陆面上总体湍流输送系数CD和CH的特征及边界层高度受高原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廓线法计算的高原上局地的CD和CH值比同样粗糙度长度条件下平原地区的值大得多,而且日较差也大于平原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处内陆,气温强烈的日变化引起大气层结日变化加大所致;其次,地形复杂增强了机械湍流运动。这里的边界层高度也比平原地区通常出现的值要大得多。
关键词
总体输送系数
青藏高原
大气边界层
端流
特征量
Keywords
Bulk transport coefficient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Boundary layer height
分类号
P425.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三角洲夏季海陆风与热岛环流的相互作用及城市化的影响
被引量:
67
2
作者
苗曼倩
唐有华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0-289,共10页
基金
九五攻关项目
文摘
用三维中尺度模式研究长江三角洲夏季海陆风与城市热岛环流的相互作用。白天由于东海海风和太湖湖风环流与上海市热岛环流相互增强,最大垂直速度可达6.2cm/s;夜间则相反。由于海风(包括长江江风)与湖风的对撞,因而在上海到江阴市沿江出现一条水平辐合带。如果上海周围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大片农田被城市下垫面所取代,而使绿地覆盖率下降到15%以下,则夏季夜间地面气温可上升3℃,两个增温中心分别在苏州和嘉兴附近,并且空气比湿下降,气候将出现又干又热的特征。
关键词
海陆风
热岛环流
相互作用
城市化
长江三角洲
Keywords
Sea and land breeze Heat island circulation Interaction Urbanization
分类号
P46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25.4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EM对稻田甲烷排放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苗曼倩
朱超群
莫天麟
王月莲
比嘉照夫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琉球大学农学系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62-469,共8页
基金
日本株式会社EM研究机构协作项目
文摘
该文主要讨论采用有效微生物菌剂(EfectiveMicroorganisms)抑制稻田甲烷气体排放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第一年中抑制作用明显,平均在59%以上,并且使负通量(即稻田成为吸收大气中CH4的汇)的出现频率增加.这可能是EM中含有的光合细菌作用所致.
关键词
EM
有效微生物
甲烷排放率
抑制作用
稻田
Keywords
Effective Microorganism(EM) Methane emission rate Suppression effect
分类号
S153.6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地层相似理论适用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苗曼倩
朱超群
季劲钧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0-218,共9页
基金
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LAPC)。
文摘
利用实测的脉动场与平均场同步梯度观测资料研究近地层相似理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理论的核心——近地层为常数通量层的近似假设在有植被陆面上是基本不成立的。W′T′随高度明显减小;摩擦速度u*在30m高度范围内可增大24%左右。
关键词
相似理论
适用性
理论研究
近地层
中尺度大气
Keywords
Similarity theory,Applicability,Data analysis and theory stuty.
分类号
P421.3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荒漠绿洲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11
5
作者
苗曼倩
季劲钧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7-86,共10页
基金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陆-气相互作用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研究中,水平不均匀边界层和水平不均匀地表的强迫作用都是重要的物理过程.本文用已建立的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耦合模式(BLCM),较详细地研究了草地周围为荒漠(半沙漠)的地表植被不均匀而造成的边界层结构特征和局地环流及其昼夜变化.通过边界层顶影响自由大气不同尺度的运动.模式结果揭示出最强的上升和下沉运动是发生在荒漠-草地间动力和热力不连续的界面附近,且呈现出不对称性.
关键词
边办层结构
绿洲
荒漠
数值模拟
Keywords
Heterogeneous vegetation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 Oasis effect.
分类号
P421.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定常天气海面通量特征
被引量:
4
6
作者
苗曼倩
张雷鸣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64-47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本文研究了天气尺度系统(如冷锋)过境时的海面通量特征及计算通量的方法。发现冷锋前几小时的暖区内,湍流切应力急剧增大,总体输送系数 C_D,C_H出现突变,与地面风速的突然增加是同步的。这是地转适应过程在边界层内的一种响应,为海面上动力学过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关键词
海面
通量
天气
非定常
分类号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面上总体输送系数的特征
被引量:
17
7
作者
苗曼倩
钱峻屏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5-10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利用气象铁塔的风、温梯度资料,对陆面上近地层湍流拖曳系数CD和总体输送系数CH(或CE)的大小和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陆面上较粗糙的地表,CD和CH可以比海面上大一个量级左右。而且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它们对地表面动力粗糙度变化的反应较敏感。本工作为气候及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中陆面参数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总体输送系数
地气相互作用
陆面
大气环流
Keywords
Bulk transport coefficient, Gradient transport theory. Air-land interaction.
分类号
P43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铁塔资料研究地面冷锋的结构
被引量:
1
8
作者
苗曼倩
赵鸣
潘裕强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541-55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利用铁塔的梯度观测资料研究夜间干冷锋过境时的边界层结构和部分地面锋面特征.资料表明近地面处,锋面与地表面近于垂直.锋面附近垂直运动很强,只比水平风速小一个量级.表征湍流交换强度的总体拖曳系数CD和热量输送系数CH在锋面过境前后有明显的响应.并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陆面上白天的CD和CH值较海面上大一个量级.
关键词
地面冷锋
边界层结构
湍流
风
锋面
Keywords
cold front near near surface, PBL structure, turbulence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42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热岛效应对污染物扩散规律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9
9
作者
苗曼倩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07-214,共8页
文摘
用一个二维非定常扩散方程模拟了夜间城市边界层中三种不同有效高度(20m,72m和110m)连续线源所产生的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不管是否出现热岛环流,城市热岛效应使高架源产生的地面浓度增大,而使近地面源所产生的地面浓度减小。这是因为城市下垫面的热力和动力作用改变了一般的边界层低层的温度结构和湍流结构所致。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热岛效应
污染物扩散
分类号
P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Ⅰ:初步模拟结果
被引量:
81
10
作者
郑益群
钱永甫
苗曼倩
于 革
孔玉寿
章东华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出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6,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35170及40102015)
中国科学院创新课题(KZCX2-108及KZCX2-314-3)
博士后基金。
文摘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江淮流域洪涝灾害增多及华北干旱的加剧可能是北方草原沙漠化与南方长绿阔叶林退化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南方植被退化对其的影响似乎更严重。严重的植被退化会导致降水与植被退化之间的正反馈,易使退化区不断向外扩展且退化难以恢复。而程度较轻的植被退化,退化与降水减少之间是一种负反馈,当人为压力减弱后,退化较易恢复,但由于地表径流的增加,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植被退化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而北方草原植被增加使气候变得温和。但植树区外围的降水减少,易使新栽树林由外向内退化,说明目前的北方草原区气候似乎不支持在该地区出现大面积的森林。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区域气候
数值模拟
中国
沙漠化
降水
地表径流
Keywords
Vegetation variation, Regional climate, Climatic modeling.
分类号
P46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61.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Ⅱ:机理分析
被引量:
54
11
作者
郑益群
钱永甫
苗曼倩
于 革
孔玉寿
章东华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出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30,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35170
40102015)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创新课题(KZCX2-108及KZCX2-314-3)
博士后基金。
文摘
在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该文着重对其中可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变化对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植被变化使地表释放的有效通量(感热+潜热)发生变化,同时有效通量中的感热。潜热分配,即波恩比亦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大气湿静力能分布的变化,使大气层结及垂直运动发生相应改变,这会进一步影响到大气水汽输送情况,井与相应的垂直运动变化结合最终导致降水的变化。另外,由于植被变化造成的地表蒸散及上壤持水能力的变化,会使土壤含水量、地表径流等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区域气候
数值模拟
机理分析
中国
感热
潜热
土壤含水量
Keywords
Vegetation variation, Regional climate, Climatic modeling, Mechanism.
分类号
P46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61.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夏季风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
71
12
作者
郑益群
钱永甫
苗曼倩
季劲钧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61-774,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35170
文摘
利用SVD等方法对青藏高原积雪与中国区域降水的关系作了诊断分析。并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高原积雪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夏季风气候的影响是显著的。积雪的增加会明显减弱亚洲夏季风的强度,使华南的降水减少,江淮流域的降水增多。高原冬季积雪深度的增加,比积雪面积的扩大和春季积雪深度的增加对后期气候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夏季风
模拟
气候
Keywords
Tibetan Plateau, snow cover
summer monsoon, simulation
分类号
P4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发展对夜间海陆风环流影响的预测模拟
被引量:
9
13
作者
张雷鸣
苗曼倩
洪钟祥
周乐义
李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66-37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本文利用一个三维中尺度模式模拟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海陆风环流状况,以及城市发展后动力热力效应对环流的影响,其中热力效应主要考虑了城乡反照率的差别,模式考虑了海陆温差、通量传输、太阳辐射、科里奥和效应等因子.模拟结果得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夜间垂直环流状况,辐散辐会带分布,预测了城市发展后的环流情形。为大气扩散评价以及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海风
陆风
大气环流
Keywords
Changjiang River delta aera
city expansion
circulation forecast
分类号
P425.4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在区域气候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
14
14
作者
郑益群
苗曼倩
钱永甫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41-650,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908-02-04-04
文摘
利用湍流动能闭合方法改进了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中边界层的参数化过程,并用资料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描述边界层的物理过程,温度、位势高度、比湿等物理量场的模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边界层计算的精度。该工作还对模式中边界层高度的计算作了改进,使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及高度极值都更符合实际情况。
关键词
湍流动能闭合
边界层
区域气候模式
湍流
Keywords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closure scheme
. Boundary layer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
分类号
P425.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63.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均匀植被分布对地表面和大气边界层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
15
15
作者
季劲钧
苗曼倩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基金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948809
文摘
研究陆地与大气间相互作用的方法之一是建立联系地表面层与大气间各种过程的数值模式进行模拟.本文是建立一个陆面过程与二线大气边界层相耦合的模式,耦合模式中包含了发生在大气边界层、植被冠层和土壤表层各种动力、热力和水文过程。运用这一模式模拟了荒漠环境中一片绿洲的不均匀地表面形成的局地气候。由于绿洲植被与周围荒漠有着显著不同的水份与能量平衡关系,使绿洲表面与边界层较四周荒漠冷而湿,并形成了相应的局地环流,即所谓“绿洲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模拟的气候状况与观测现象是一致的。模式可以用于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
植被分布
地表面
大气边界层
试验
Keywords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air-land coupled model
oasis effect
分类号
P421.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在中尺度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6
作者
唐有华
苗曼倩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35-242,共8页
文摘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以模拟大气边界层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其做了简化,仅在边界层内使用这一方法,进一步减少计算量,使之更适用于中尺度数值模拟。对一维旺加拉(Wangara)资料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方法保留了边界层计算的精度,又能节省机时。然后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三维中尺度钟形山地形的模拟,描述了湍流动能的分布,以及湍流活动对山后回流区面积和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
湍流动能闭合
湍流
中尺度模拟
大气边界层
Keywords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closure turbulence mesoscale simulation
分类号
P43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0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湍流动能闭合对区域气候模拟效果影响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
1
17
作者
郑益群
苗曼倩
钱永甫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24-735,共12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 96- 90 8- 0 2 - 0 4 - 0 4 )资助
文摘
利用湍流动能(TKE)闭合改进了RegCM2中原高分辨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并用1998年夏的NCEP/NCAR气候资料对TKE闭合方案影响区域气候模拟效果的机理作了探讨.研究表明,在区域气候模式中采用TKE闭合的边界层方案可以将垂直扩散直接与湍流变化联系起来,改善地表通量及各层垂直扩散项的计算,使地表通量和垂直扩散的日变化及各层分布更为合理,从而改进模式对各预报量及降水的模拟。
关键词
湍流动能闭合
区域气候模拟
降水模拟
RegCM2
Keywords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closure scheme, boundary layer,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
分类号
P463.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体力学
被引量:
1
18
作者
余志豪
蒋全荣
苗曼倩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6-96,共1页
文摘
本书内容包括了一般流体力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有关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的部分。对流体动力学方程作了详细推导,并以小雷诺数流动为例介绍了理论求解的情况,并适当叙述了流体力学实验的相似性和量纲分析。另外,考虑到本书作为大气科学入门性的流体力学,也特别对流体涡旋和波动、层结和热对流、旋转效应、流体动力不稳定性以及计算流体力学等方面作了简要的概念性的介绍。
关键词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流体动力学方程
流体力学实验
计算流体力学
动力不稳定性
理论基础
小雷诺数
量纲分析
大气科学
旋转效应
相似性
热对流
概念性
涡旋
层结
分类号
P3 [天文地球—地球物理学]
O35 [理学—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特征初步分析
19
作者
刘红燕
苗曼倩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8-357,共10页
文摘
采用 1998年青藏高原当雄地区的实测资料 ,研究高原边界层的高度及其日变化 ,结果表明高原上的边界层高度比平原地区通常出现的值要大得多 .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处内陆 ,气温强烈的日变化引起大气层结日变化加大所致 .同时 ,利用通量廓线法计算了表征湍流动量通量的特征U 、表征湍流热量通量的特征量T 以及总体输送系数CD,HH°结果高原的CD值明显比平原地区的大 .
关键词
边界层高度
磨擦速度
湍流热量通量
特征量
总体输送系数
青藏高原
大气边界层
Keywords
boundary layer height, frictional velocity,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 turbulent sensible heat flux, turbulent drag coefficient
分类号
P421.31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量分析
苗曼倩
曹鸿
季劲钧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江三角洲夏季海陆风与热岛环流的相互作用及城市化的影响
苗曼倩
唐有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
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EM对稻田甲烷排放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苗曼倩
朱超群
莫天麟
王月莲
比嘉照夫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近地层相似理论适用的分析研究
苗曼倩
朱超群
季劲钧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荒漠绿洲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苗曼倩
季劲钧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非定常天气海面通量特征
苗曼倩
张雷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陆面上总体输送系数的特征
苗曼倩
钱峻屏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用铁塔资料研究地面冷锋的结构
苗曼倩
赵鸣
潘裕强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城市热岛效应对污染物扩散规律影响的数值模拟
苗曼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Ⅰ:初步模拟结果
郑益群
钱永甫
苗曼倩
于 革
孔玉寿
章东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
8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Ⅱ:机理分析
郑益群
钱永甫
苗曼倩
于 革
孔玉寿
章东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
5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夏季风气候的影响
郑益群
钱永甫
苗曼倩
季劲钧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
7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城市发展对夜间海陆风环流影响的预测模拟
张雷鸣
苗曼倩
洪钟祥
周乐义
李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在区域气候模式中的应用
郑益群
苗曼倩
钱永甫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不均匀植被分布对地表面和大气边界层影响的数值试验
季劲钧
苗曼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在中尺度模式中的应用
唐有华
苗曼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湍流动能闭合对区域气候模拟效果影响的机理研究
郑益群
苗曼倩
钱永甫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流体力学
余志豪
蒋全荣
苗曼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特征初步分析
刘红燕
苗曼倩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