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跨矮塔斜拉桥超高墩合理形式比选 被引量:1
1
作者 苗建宝 刘亚文 +1 位作者 张小亮 雷浪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为研究多跨矮塔斜拉桥超高墩合理形式,以多跨矮塔斜拉桥超高墩为对象,综合对比分析超高墩结构布置形式和受力特点,按截面特性相似的原则提出双薄壁墩、单薄壁墩、组合式墩、叠合式墩四种适用于依托工程的超高墩形式。采用全桥有限元和... 为研究多跨矮塔斜拉桥超高墩合理形式,以多跨矮塔斜拉桥超高墩为对象,综合对比分析超高墩结构布置形式和受力特点,按截面特性相似的原则提出双薄壁墩、单薄壁墩、组合式墩、叠合式墩四种适用于依托工程的超高墩形式。采用全桥有限元和理论方法,分析不同工况下主梁和桥墩关键截面的内力和墩顶位移、施工和成桥运营阶段的稳定性、E1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及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四种方案均满足施工阶段和成桥运营阶段下的稳定性要求,双薄壁墩前三阶均为纵向失稳且稳定安全系数变化较小;在E1地震荷载作用下,双薄壁墩内力响应最小,但位移响应较大,单薄壁墩和叠合式墩与之相反,组合式墩则较均衡。考虑结构整体受力性能,建议多跨矮塔斜拉桥超高墩桥梁选用双薄壁墩或组合式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超高墩 有限元分析 稳定性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规范的移动模架施工连续梁桥设计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苗建宝 徐岳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118,共4页
以采用移动模架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对象,对于同一实桥分别根据新、旧规范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及验算,通过建桥材料、计算条件及计算结果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新、旧规范设计结果间的差异,为新桥设计与旧桥加固改... 以采用移动模架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对象,对于同一实桥分别根据新、旧规范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及验算,通过建桥材料、计算条件及计算结果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新、旧规范设计结果间的差异,为新桥设计与旧桥加固改造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移动模架 有限元 连续梁桥 规范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跨径典型梁式桥抗震结构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苗建宝 兰方言 周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2年第6期1073-1077,1084,共6页
文中以坪汉高速黄泥坪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CSIBridge 3D桥梁软件建立全桥模型,分析桥梁的墩柱位移、塑性转角、延性墩剪力等抗震性能参数.通过分析同一联相邻和不相邻墩柱刚度差异、相邻联墩柱周期平衡性能的差异对墩柱的刚度均衡及框... 文中以坪汉高速黄泥坪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CSIBridge 3D桥梁软件建立全桥模型,分析桥梁的墩柱位移、塑性转角、延性墩剪力等抗震性能参数.通过分析同一联相邻和不相邻墩柱刚度差异、相邻联墩柱周期平衡性能的差异对墩柱的刚度均衡及框架进行优化,通过分析柱间横系梁对结构的影响,提出柱间横系梁的优化措施,并验算优化柱间横系梁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中小跨径的山区典型梁式桥,以提高其抗震性能为目的,结构体系的优化措施有:保证墩柱的刚度设计尽可能平衡,在桥墩受力满足要求前提下优化柱间横系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高桥墩梁式桥 抗震性能 桥墩刚度比 相邻联基本周期比 双柱式排架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延性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苗建宝 冯威 许冰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80,共5页
针对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在极限状态下可能因延性不足产生无预警破坏的问题,基于弯矩~曲率分析的全过程分析,采用共轭梁法,建立以位移延性系数为指标的体外预应力加固分析方法。制作了6片长4.4m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进行荷载试验,研究不... 针对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在极限状态下可能因延性不足产生无预警破坏的问题,基于弯矩~曲率分析的全过程分析,采用共轭梁法,建立以位移延性系数为指标的体外预应力加固分析方法。制作了6片长4.4m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进行荷载试验,研究不同加固方式和体外预应力钢束有效高度对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本文分析方法得到的位移延性系数与试验结果实测值误差很小,该方法可用于体外预应力加固后的主梁延性分析研究;带载与卸载2种加固方式对主梁延性系数影响不大,增大体外预应力钢束的截面有效高度可以在延性损失较小的情况下明显提高主梁的承载能力;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的初始内力对结构的延性性能影响不大,体外预应力加固更适合于高强度混凝土的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体外预应力 简支梁 混凝土梁 延性 加固 位移延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组合加固在预制箱梁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苗建宝 柯亮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0年第3期513-517,共5页
为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在桥梁加固工程中更广泛的应用,对传统的组合加固技术进行优化,形成了钢板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组合加固技术,提出了相应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采用ANSYS软件对加固后的预制箱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数... 为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在桥梁加固工程中更广泛的应用,对传统的组合加固技术进行优化,形成了钢板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组合加固技术,提出了相应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采用ANSYS软件对加固后的预制箱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并进行了荷载试验验证了加固效果.结果表明:组合加固构造优化后整体性显著增强,通过施加无粘结预应力将钢混组合加固法由被动加固法优化为主动加固法.简化公式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偏差在5%以内;加固后结构关键截面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25%以上,加固后结构受力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无粘结预应力 箱梁 组合加固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柯亮亮 苗建宝 戴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3年第4期125-131,共7页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病害调研、现状评估和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得出体外预应力加固连续刚构的适用条件及合理时机,提出了研究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适用性条件,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对所提结论进行了验证,可为此类桥梁的体外预...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病害调研、现状评估和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得出体外预应力加固连续刚构的适用条件及合理时机,提出了研究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适用性条件,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对所提结论进行了验证,可为此类桥梁的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体外预应力加固 适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预应力加固转向装置设计与受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许冰 苗建宝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0年第5期881-885,891,共6页
转向装置是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关键构造,转向构造的设计直接关系着结构的加固效果与耐久性.文中通过转向构造受力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提出了混凝土转向装置合理构造的设计建议.建立了平面简化框架计算图式和模型,指导实际工程配筋设计.... 转向装置是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关键构造,转向构造的设计直接关系着结构的加固效果与耐久性.文中通过转向构造受力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提出了混凝土转向装置合理构造的设计建议.建立了平面简化框架计算图式和模型,指导实际工程配筋设计.实桥应用结果表明:该简化方法满足转向块局部内力计算及配筋需求,与实体有限元计算相比,大幅降低计算工作量,计算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加固 体外预应力 转向装置 转向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径钢箱梁最大悬臂状态非线性静风稳定性分析
8
作者 苗建宝 骆佐龙 《交通科技》 2023年第5期40-44,共5页
港珠澳大桥跨越崖13-1气田管线桥施工最大悬臂状态受静风荷载作用可能存在静风失稳问题,影响结构正常施工与安全性。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采用静力三分力系数法分析该桥最大悬臂状态设计基准风速作用下的静风效应,明确主梁各断面水平、... 港珠澳大桥跨越崖13-1气田管线桥施工最大悬臂状态受静风荷载作用可能存在静风失稳问题,影响结构正常施工与安全性。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采用静力三分力系数法分析该桥最大悬臂状态设计基准风速作用下的静风效应,明确主梁各断面水平、竖向和扭转位移在不同初始风攻角条件下的发展变化规律;其次,对该桥最大悬臂状态不同初始风攻角作用下的非线性静风稳定性进行分析,基于控制断面的风速-扭转角变化曲线明确结构扭转发散临界风速;最后根据非线性静风稳定性分析结果对该桥最大悬臂状态的静风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正攻角范围内(0°~5°),主梁横向位移与扭转角最大值分别为-1.47 mm与0.023°,负攻角范围内(-5°~0°),主梁横向位移与扭转角最大值分别为为0.25 mm与-0.007°,在不同初始风攻角作用下结构稳定系数介于1.53~2.58之间。不同初始攻角作用下结构的临界风速介于63~109.6 m·s^(-1)之间,结构在负攻角范围内的临界风速计算值较正攻角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港珠澳大桥 最大悬臂状态 静风稳定性 临界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加固方案优选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剑 雷丹 苗建宝 《公路交通技术》 2021年第1期95-100,共6页
为解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加固方案优选难题,通过指标归一化、层次分析法与离差最大化相组合赋权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的评价指标体系TOPSIS模型;同时通过构造理想解与负理想解,以方案相对贴近度大小来判断... 为解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加固方案优选难题,通过指标归一化、层次分析法与离差最大化相组合赋权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的评价指标体系TOPSIS模型;同时通过构造理想解与负理想解,以方案相对贴近度大小来判断方案优劣,解决了加固方案优选问题,并将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及方案相对贴近度大小判断方案优劣成果应用于实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加固 方案优选 组合赋权 层次分析法 离差最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联高墩大跨矮塔斜拉桥主梁抗震性能研究
10
作者 柯亮亮 刘亚 +1 位作者 苗建宝 冯威 《公路交通技术》 2023年第5期95-103,112,共10页
为深入了解高墩大跨矮塔斜拉桥主梁的地震响应规律,探讨高墩P-Δ效应与行波效应对主梁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某高墩5跨矮塔斜拉桥为例,建立有限元静、动力分析模型,对比分析在地震激励下和活载作用下主梁的动力响应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 为深入了解高墩大跨矮塔斜拉桥主梁的地震响应规律,探讨高墩P-Δ效应与行波效应对主梁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某高墩5跨矮塔斜拉桥为例,建立有限元静、动力分析模型,对比分析在地震激励下和活载作用下主梁的动力响应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墩高,对比分析不同P-Δ效应对主梁地震响应的规律,最后引入行波效应,分析其对主梁地震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震作用对大跨高墩桥梁的影响明显大于活载效应;2)当P-Δ效应使结构基本周期变化超过2%,且变化位于地震波位移谱剧烈增长阶段或卓越周期内时,设计中须考虑P-Δ效应的影响;3)行波效应会显著增大主梁的竖向位移和弯矩,且视波速越小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高墩大跨 矮塔斜拉桥 地震动响应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11
作者 覃春辉 苗建宝 余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2期356-360,共5页
文中对6根具有相同截面及预应力钢束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等幅疲劳试验,试件疲劳荷载上限定为均超过开裂荷载的65%静力极限荷载,为形成对比增设一个试件疲劳荷载上限定为未超过开裂荷载的35%静力极限荷载.通过试验得到预应力活性粉... 文中对6根具有相同截面及预应力钢束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等幅疲劳试验,试件疲劳荷载上限定为均超过开裂荷载的65%静力极限荷载,为形成对比增设一个试件疲劳荷载上限定为未超过开裂荷载的35%静力极限荷载.通过试验得到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梁裂缝、跨中挠度、受压区边缘RPC应变和预应力钢束应变随疲劳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体上仅配置预应力钢束剪切破坏时,疲劳荷载作用下,出现斜裂缝达到临界值后,主梁承受的疲劳荷载性能差,容易产生无预兆的脆性破坏,应引起足够重视.RPC中钢纤维含量由1.5%提升到3%,模型梁200万次疲劳抗拉强度提升至极限强度的49%,性能整体提升,高钢纤维含量的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梁体现出良好的耐疲劳性能;但钢纤维提升过多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对RPC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预应力 活性粉末混凝土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抢修单梁置换钢混组合结构研究
12
作者 柯亮亮 苗建宝 刘颜滔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23期156-159,共4页
近些年,自然灾害频发,灾后应急抢修成为桥梁研究的重点,为了提升应急抢修工程单梁应急处置能力,该文针对传统单梁置换方法时效性差,提出一种钢混组合结构置换原混凝土结构单梁的方法,结合刚度匹配与截面转换的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 近些年,自然灾害频发,灾后应急抢修成为桥梁研究的重点,为了提升应急抢修工程单梁应急处置能力,该文针对传统单梁置换方法时效性差,提出一种钢混组合结构置换原混凝土结构单梁的方法,结合刚度匹配与截面转换的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分析,得出采用30 m钢混组合梁置换混凝土箱梁腹板与底板厚度拟合公式,腹板与底板厚度变化规律,供同类结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抢修 单梁置换 刚度匹配 有限元分析 挠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跨径桥梁墩柱配筋率数值分析
13
作者 张敏 许冰 苗建宝 《交通世界》 2022年第17期178-180,共3页
为研究配筋率对中小跨径桥梁墩柱抗震性能影响,结合CSI Bridge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对中小跨径常规桥梁非线性时程分析,对不同地震动加速度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满足E1地震作用下保持弹性状态和E2地震作用下可修复的两阶段设防的... 为研究配筋率对中小跨径桥梁墩柱抗震性能影响,结合CSI Bridge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对中小跨径常规桥梁非线性时程分析,对不同地震动加速度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满足E1地震作用下保持弹性状态和E2地震作用下可修复的两阶段设防的理念,在强度和位移两个方面对墩柱的配筋率进行了分析验算。对不同抗震设防标准、不同结构形式的中小跨径桥梁的延性墩柱配筋率提出了建议值,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抗震 墩柱 配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