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苗兰英 杨卓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86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参照组接受消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肿瘤标记...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86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参照组接受消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肿瘤标记物、凝血功能、胃蛋白酶原、胃肠道动力激素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68.54±5.98)ml少于参照组的(87.69±6.35)ml,手术时间(66.29±4.98)min、术后排气时间(2.12±0.63)d、引流管拔除时间(4.87±0.63)d、自主下床活动时间(10.28±1.87)d短于参照组的(75.13±5.12)min、(3.21±0.54)d、(5.63±0.57)d、(12.36±2.16)d(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EA)(19.21±4.12)μg/L、糖类抗原19-9(CA19-9)(20.46±5.27)U/ml低于参照组的(35.11±4.12)μg/L、(35.12±5.18)U/m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8.96±3.45)s、凝血酶原时间(PT)(14.45±0.87)s、凝血酶时间(TT)(23.96±4.12)s长于参照组的(34.12±3.96)、(12.54±0.89)、(20.19±3.24)s(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胃蛋白酶原Ⅰ(95.13±9.65)μg/L、胃动素(206.97±20.3)pg/ml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3.56±8.13)μg/L、(190.64±23.26)pg/ml,胃蛋白酶原Ⅱ(15.21±2.69)μg/L、血管活性肠肽(54.12±3.29)pg/ml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8.01±2.54)μg/L、(60.11±3.58)pg/ml(P<0.05)。结论与消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相比,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更佳,且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土生金法对脾虚哮喘模型大鼠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苗兰英 郭隽馥 +3 位作者 赵丹玉 柳春 曹阳 王艳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对脾虚哮喘模型大鼠TNF-α/NF-κB信号通路变化的影响,探讨培土生金法干预哮喘气道炎症和黏液高分泌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脾虚哮喘组、哮喘组、脾虚哮喘治疗组和哮喘治疗...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对脾虚哮喘模型大鼠TNF-α/NF-κB信号通路变化的影响,探讨培土生金法干预哮喘气道炎症和黏液高分泌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脾虚哮喘组、哮喘组、脾虚哮喘治疗组和哮喘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试剂盒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TNF-α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大鼠肺组织NF-κBp65的表达和入核率。结果脾虚哮喘组和哮喘组血清和BALF中TNF-α含量及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NF-κBp65阳性表达均显著升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是脾虚哮喘组和哮喘组比较,血清和BALF中TNF-α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与哮喘组比较,脾虚哮喘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NF-κBp65入核率显著增加(P<0.01)。和脾虚哮喘组比较,脾虚哮喘治疗组血清和BALF中TNF-α含量及肺组织NF-κBp65入核率显著降低(P<0.01);和哮喘组比较,哮喘治疗组血清和BALF中TNF-α含量及肺组织NF-κBp65入核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培土生金法能够降低脾虚哮喘和哮喘大鼠血清和BALF中TNF-α的含量和肺组织NF-κBp65入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生金法 脾虚 哮喘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核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苗兰英 张瑞君 王彦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520-521,共2页
目的:比较硬核白内障不同手术方法及其术后视力恢复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方法:Ⅳ级硬核白内障121例(134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wk、1mo时的... 目的:比较硬核白内障不同手术方法及其术后视力恢复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方法:Ⅳ级硬核白内障121例(134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wk、1mo时的视力和角膜散光程度。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并发症少;术后1wk和1mo时两组间视力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wk时超声乳化组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小,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1mo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术后并发症中的中、重度角膜水肿、房水闪辉(+++)方面超声乳化组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重,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硬核白内障术后的视力恢复较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方法经济、安全、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小切口 白内障 晶状体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妊娠结局孕妇血清孕酮、可溶性HLA-G水平对比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白剑 陈文 +4 位作者 苗兰英 刘鸿 林大勇 朱萍 张冬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妊娠结局孕妇血清孕酮及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 sHLA-G)水平,探讨二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门诊孕检孕妇110例,将正常妊娠并成功分娩的91例孕妇纳入A组,发生流产或胚胎停止发育者20例纳入B组。采用ELISA法检...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妊娠结局孕妇血清孕酮及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 sHLA-G)水平,探讨二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门诊孕检孕妇110例,将正常妊娠并成功分娩的91例孕妇纳入A组,发生流产或胚胎停止发育者20例纳入B组。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全孕期血清sHLA-G,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孕酮。结果A组孕酮水平随孕周延长而增高;sHLA-G水平在孕4~16周呈逐渐增高趋势,在孕20周时降低,孕24周及之后未检出。 B组孕12周时未检出sHLA-G和孕酮。 B 组孕6、8、10周血清孕酮、sHLA-G 水平均低于A 组( P均<0.05)。结论在正常妊娠过程中,血清孕酮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增高,sHLA-G水平在孕早期逐渐增高,孕中晚期逐渐降低;孕早期孕酮、sHLA-G水平降低可能导致妊娠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G 孕酮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与孕酮联合检测预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白剑 陈文 +5 位作者 苗兰英 刘鸿 蒋宁 孙宁 林大勇 张冬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8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与孕酮联合检测预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先兆流产孕妇77例,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继续妊娠组(45例)和难免流产组...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与孕酮联合检测预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先兆流产孕妇77例,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继续妊娠组(45例)和难免流产组(32例)。另随机选取该院同期诊断的正常孕妇2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检测比较3组血清s HLA-G和孕酮水平。结果 3组血清s HLA-G和孕酮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妊娠组和难免流产组血清s HLA-G和孕酮水平均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免流产组血清s HLA-G和孕酮水平均低于继续妊娠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s HLAG和孕酮水平过低可能预示妊娠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先兆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G基因修饰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CD4^+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桂玉 白剑 +1 位作者 苗兰英 林大勇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修饰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CD4^+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自新生儿胚胎分离培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将对数生长期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PEGFP-N1-HLA-G组、PEGFP-N1组、对照组,前两组分别...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修饰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CD4^+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自新生儿胚胎分离培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将对数生长期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PEGFP-N1-HLA-G组、PEGFP-N1组、对照组,前两组分别转染PEGFP-N1-HLA-G质粒及空载体PEGFP-N1,对照组常规培养,培养20 h时检测HLA-G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提示PEGFP-N1-HLA-G质粒促进HLA-G蛋白表达,转染成功。体外分离健康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并分别与各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分别于培养24、48和72 h时采用MTT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PEGFP-N1-HLA-G组细胞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24、48、72 h时,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和PEGFP-N1组(P均<0.05)。结论 HLA-G基因修饰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抑制CD4^+T淋巴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G T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联合葛根素膝关节内注射治疗兔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耀 王立恒 +4 位作者 李凤岩 董嵩 苗兰英 林大勇 张丽萍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葛根素膝关节腔内注射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组、针刀联合葛根素组和针刀联合透明质酸钠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制备兔膝骨关节炎动...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葛根素膝关节腔内注射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组、针刀联合葛根素组和针刀联合透明质酸钠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制备兔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葛根素组关节腔内注入葛根素注射液,针刀联合葛根素组针刀松解术的同时注入葛根素注射液,针刀联合透明质酸钠组予以针刀松解术的同时注入透明质酸钠,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治疗5周。RT-PCR检测膝兔软骨检测基质金属酶蛋白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MMP-1)和基质金属酶蛋白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MMP-13)的mRNA含量,ELISA法检测兔关节腔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1,IL-6)的含量。结果:针刀联合葛根素组中IL-1、IL-6和TNF-α水平及MMP-1和MMP-13的mRNA表达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针刀联合葛根素可以明显减少软骨关节肿MMP-1和MMP-13的mRNA含量,降低IL-1、IL-6和TNF-α细胞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针刀 葛根素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酶蛋白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对大肠癌HT-29细胞化疗增敏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野 李凤岩 +2 位作者 闫睿 白剑 苗兰英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8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增强奥沙利铂对大肠癌HT-29细胞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肠癌HT-29细胞分为对照组、甘草次酸组(甘草次酸浓度为100μmol/L)、联合组(100μmol/L甘草次酸+25 mg/L奥沙利铂)和阳性对照组(奥沙利铂25 mg/L)。采...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增强奥沙利铂对大肠癌HT-29细胞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肠癌HT-29细胞分为对照组、甘草次酸组(甘草次酸浓度为100μmol/L)、联合组(100μmol/L甘草次酸+25 mg/L奥沙利铂)和阳性对照组(奥沙利铂25 mg/L)。采用四氮唑蓝法检测各组HT-29细胞增殖率;通过Annexin V/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T-29细胞凋亡比例;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HT-29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激活型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和阳性对照组HT-29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联合组和阳性对照组凋亡细胞比例均升高(P<0.05);甘草次酸组、联合组和阳性对照组NF-κB、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而激活型CASP-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甘草次酸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增强奥沙利铂对大肠癌HT-29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HT-29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凋亡 甘草次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