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光化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苏雷燕 赵明 +1 位作者 李岩 陈长虹 《绿色科技》 2013年第11期178-182,共5页
指出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对流层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等二次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其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常采用羟基(OH)消耗速率和臭氧生成潜势(OFP)表征VOCs的大气反应活性,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主要有... 指出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对流层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等二次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其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常采用羟基(OH)消耗速率和臭氧生成潜势(OFP)表征VOCs的大气反应活性,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主要有芳香烃中的二甲苯、甲苯、乙苯以及C2到C5的烯烃;采用FAC估算法和有机碳/元素碳(OC/EC)比值法来估算VOCs对SOA生成的贡献,SOA的主要前体物有萜烯和芳香烃;采用VOCs/NOX比值定性分析大气中O3浓度与NOX和VOCs的关系,国内外城市O3的生成对VOCs和NOX浓度的变化敏感性不一致。基于国内外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光化学行为的研究动态,阐述了环境空气中VOCs的大气反应活性、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贡献以及与NOX、O3的关系,为VOCs、细粒子以及O3污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大气反应活性 二次有机气溶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源解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苏雷燕 李岩 赵明 《绿色科技》 2013年第5期168-171,共4页
基于国内外关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研究的调查,阐述了环境空气中VOCs排放源以及来源解析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源最重要的排放物是异戊二烯和单萜烯;交通运输是全球最大的VOCs人为排放源,溶剂使用是第二大排放源;... 基于国内外关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研究的调查,阐述了环境空气中VOCs排放源以及来源解析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源最重要的排放物是异戊二烯和单萜烯;交通运输是全球最大的VOCs人为排放源,溶剂使用是第二大排放源;通过交通干道研究、隧道研究、实验室转鼓和台架实验研究,掌握了机动车不同车型尾气的VOCs组成特征;运用CMB和PMF模型得出VOCs的主要排放源有机动车尾气、燃料挥发(LPG、NG和汽油)、石油化工和涂料/溶剂的使用等,为进一步开展VOCs源解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排放源 来源解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臭氧及前体物变化特征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8
3
作者 陈宜然 陈长虹 +8 位作者 王红丽 李莉 黄海英 黄成 陈明华 张钢锋 周敏 苏雷燕 乔月珍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49,共6页
于2010年1~12月期间,在上海城区内采用在线连续观测,分析该地区近地臭氧与其前体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探讨了臭氧浓度与OX和NO2光解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上海地区O3总超标天数为13天,超标率为3.56%。O3浓度变化呈... 于2010年1~12月期间,在上海城区内采用在线连续观测,分析该地区近地臭氧与其前体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探讨了臭氧浓度与OX和NO2光解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上海地区O3总超标天数为13天,超标率为3.56%。O3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秋冬低、春夏高的季节变化。O3浓度日变化规律呈典型单峰变化,O3各前体物呈双峰形分布,冬季O3与NOX的相关性最强。对OX的贡献中,秋冬以NO2为主,春夏以O3为主;夜间以NO2为主,白天以O3为主。臭氧浓度与OX和NO2光解速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光化学污染 臭氧 前体物 OX NO2光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