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酰胺对冷轧钢在含Cl^-乙酸中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白玮 余晋苗 +4 位作者 史英浩 苏长伟 李桂镇 叶艳清 杨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6,7,共4页
目前,鲜见聚丙烯酰胺(PAM)在含卤素离子有机酸中对钢件缓蚀作用的报道。通过失重法、同步热分析法(STA)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PAM浓度在含Cl-乙酸中对冷轧钢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在含Cl-乙酸中,PAM对冷轧钢有较好的缓蚀作用,属混合型... 目前,鲜见聚丙烯酰胺(PAM)在含卤素离子有机酸中对钢件缓蚀作用的报道。通过失重法、同步热分析法(STA)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PAM浓度在含Cl-乙酸中对冷轧钢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在含Cl-乙酸中,PAM对冷轧钢有较好的缓蚀作用,属混合型缓蚀剂,其缓蚀率随温度的升高和PAM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缓蚀剂浓度为120 mg/L,温度为50℃时,缓蚀率达81.7%;PAM在冷轧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冷轧钢 含Cl-乙酸 同步热分析 缓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燃烧包覆LiMn_2O_4/ZnO及其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启令 徐旺琼 +3 位作者 白红丽 何永辉 苏长伟 郭俊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00,共5页
通过葡萄糖辅助低温燃烧制备ZnO包覆型LiMn2O4,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循环伏安、交流阻抗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温度对产物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有产物均为单相尖晶石型LiMn2O4... 通过葡萄糖辅助低温燃烧制备ZnO包覆型LiMn2O4,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循环伏安、交流阻抗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温度对产物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有产物均为单相尖晶石型LiMn2O4结构。SEM结果表明产物的颗粒尺寸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400℃和500℃制备的LiMn2O4/ZnO具有相对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室温1C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9.3mAh/g、116.3mAh/g,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85.6%、87.8%。尖晶石LiMn2O4电极的阻抗谱特征与温度有关,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受电荷转移电阻(Rct)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LIMN2O4 氧化锌 燃烧法 表面改性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多孔碳应用于锂硫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虹 李豫云 +3 位作者 向明武 苏长伟 郭俊明 白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11,20,共7页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2600Wh/kg)、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最具潜力的高容量储能电池。然而单质硫和放电终产物LiS/LiS的导电性差、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仍是造成锂硫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碳基材...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2600Wh/kg)、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最具潜力的高容量储能电池。然而单质硫和放电终产物LiS/LiS的导电性差、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仍是造成锂硫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碳基材料用作活性硫的载体是提高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生物质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化学组成、来源广、低成本和易制备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构筑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不同的制备方法对各种生物质碳材料的孔结构及其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制备方法与生物质多孔碳硫复合物存在的缺陷,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生物质 多孔碳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掺杂层状LiMnO_2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段玉珍 刘晓芳 +4 位作者 冯涛 段开娇 白红丽 苏长伟 郭俊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41,共6页
层状锰酸锂(LiMnO_2)具有比容量高、循环性能稳定等优点,已成为锂离子电池新的发展方向。综述了近年来镍(Ni)及其多元素掺杂LiMnO_2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LiMnO_2的合成与制备方法进行了概述,重点概括了单元Ni掺杂及Ni多元复合掺杂等... 层状锰酸锂(LiMnO_2)具有比容量高、循环性能稳定等优点,已成为锂离子电池新的发展方向。综述了近年来镍(Ni)及其多元素掺杂LiMnO_2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LiMnO_2的合成与制备方法进行了概述,重点概括了单元Ni掺杂及Ni多元复合掺杂等对LiMnO_2电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MNO2 Ni掺杂 改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液相燃烧法制备钼掺杂LiMn_(2)O_(4)正极材料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温碧霞 陈锐芳 +2 位作者 田亮 苏长伟 郭俊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115,118,共5页
采用微波辅助液相燃烧法制备了一系列LiMo_(x)Mn_(2-x)O_(4)(x=0,0.01,0.03,0.05)正极材料,通过XRD、SEM、CV等表征分析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XRD和SEM数据表明,掺杂钼不会改变尖晶石型锰酸锂的结构,但能够提高材料... 采用微波辅助液相燃烧法制备了一系列LiMo_(x)Mn_(2-x)O_(4)(x=0,0.01,0.03,0.05)正极材料,通过XRD、SEM、CV等表征分析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XRD和SEM数据表明,掺杂钼不会改变尖晶石型锰酸锂的结构,但能够提高材料的结晶性,掺杂钼后的样品颗粒分散均匀,形状更为规整。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x=0.01时,样品的性能最佳,在室温、1C的放电条件下,LiMo_(0.01)Mn_(1.99)O_(4)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16.9mAh/g,高于纯锰酸锂的首次放电比容量(108mAh/g)。由此可见,适量钼的掺杂能够改善锰酸锂材料的结晶性,并提高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 钼掺杂 锂离子电池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MnPO_4的改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先艳 陈咪咪 +1 位作者 苏长伟 郭俊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PO4的改性研究进展,讨论了制备工艺的改良对该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重点对碳包覆、金属包覆和掺杂金属离子的工艺、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概括。简要对LiMnPO4正极材料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锰锂 改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Ni_(0.01)Co_(0.03)Mn_(1.96)O_(4)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1
7
作者 段玉珍 朱金玉 +4 位作者 郭俊明 向明武 刘晓芳 白红丽 苏长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74-2582,共9页
采用固相燃烧法制备了具有多面体形貌的Ni-Co共掺杂尖晶石型LiNi0.01Co0.03Mn1.96O4(LNCMO)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LNCMO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在25℃,1C或5C倍率条件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0.6和102.3 m A·h/g,循... 采用固相燃烧法制备了具有多面体形貌的Ni-Co共掺杂尖晶石型LiNi0.01Co0.03Mn1.96O4(LNCMO)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LNCMO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在25℃,1C或5C倍率条件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0.6和102.3 m A·h/g,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5.7%和78.3%;在10C和20C高倍率下,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78.8%和54.2%;即使在高温(55℃)和1C倍率下,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为76.6%.LNCMO具有较大的Li+扩散系数(4.77×10^-11cm^2/s)和较低的表观活化能(23.37 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共掺杂 尖晶石型LiMn_(2)O_(4) 固相燃烧法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对尖晶石型LiMn2O4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锐芳 温碧霞 +2 位作者 田亮 苏长伟 郭俊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2-145,149,共5页
通过微波诱导液相无焰燃烧法一步合成了一系列的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方法系统地探究了柠檬酸作为燃料和还原剂时对尖晶石型LiMn2O4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 通过微波诱导液相无焰燃烧法一步合成了一系列的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方法系统地探究了柠檬酸作为燃料和还原剂时对尖晶石型LiMn2O4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添加剂不会改变合成材料的初始物相组成,所有合成的产物均可被索引为尖晶石型LiMn2O4的立方晶系结构和Fd3m空间群。随着柠檬酸加入量的增加,LiMn2O4的颗粒尺寸趋于减小,结晶性增强。对合成样品进行室温下1C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时,发现样品的初始放电比容量随着柠檬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0.8%时达到最大值,为125.2mAh/g,远高于未添加样品的92.1mAh/g。经过3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53.4%。循环伏安(CV)测试结果证实了在柠檬酸加入量为0.8%时具有最佳的电化学可逆性,电化学阻抗(EIS)测试显示最低的电荷转移电阻(Rct)值为95.2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锰酸锂 柠檬酸 液相无焰燃烧法 微波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元素掺杂改性尖晶石型锰酸锂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锐芳 温碧霞 +1 位作者 苏长伟 郭俊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58,共6页
尖晶石锰酸锂(LiMn_(2)O_(4))具有理论比容量高、热稳定性高、价格低廉、循环性能良好等特点,深受研究者的亲睐,目前已有固相法、燃烧合成法和共沉淀等多种制备方法。为了进一步改善该材料的循环性能,研究者提出了元素掺杂的策略,元素... 尖晶石锰酸锂(LiMn_(2)O_(4))具有理论比容量高、热稳定性高、价格低廉、循环性能良好等特点,深受研究者的亲睐,目前已有固相法、燃烧合成法和共沉淀等多种制备方法。为了进一步改善该材料的循环性能,研究者提出了元素掺杂的策略,元素掺杂改性是基于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或材料中部分元素的平均价态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Si^(4+)掺杂可以取代材料中的部分Mn^(4+),从而使材料产生Jahn-Teller效应的离子数降低和尖晶石锰酸锂的八面体体积扩大,提高电化学性能。为此,综述了近几年来单一硅元素掺杂及硅与其他元素复合掺杂改性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型锰酸锂 硅掺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