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周围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对行上肢骨外科手术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后反跳痛的影响
1
作者 苏茹碧 冯艳 +2 位作者 孙德峰 朱美静 陈冲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83-1790,共8页
目的探究酒石酸布托啡诺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是否能降低臂丛神经阻滞后反跳痛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74例行上肢骨外科手术的患者,利用统计学软件将其随机分为3组: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局麻药组(B1组),使用0.25%罗哌... 目的探究酒石酸布托啡诺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是否能降低臂丛神经阻滞后反跳痛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74例行上肢骨外科手术的患者,利用统计学软件将其随机分为3组: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局麻药组(B1组),使用0.25%罗哌卡因20 mL(包含佐剂布托啡诺1 mg)行臂丛神经阻滞;酒石酸布托啡诺静脉给药组(B2组),使用0.25%罗哌卡因20 mL行臂丛神经阻滞,此外静脉给予1 mg酒石酸布托啡诺;对照组(C组),仅使用0.25%罗哌卡因20 mL行臂丛神经阻滞。术前采用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DN4)评估患者待手术部位是否存在神经病变成分(DN4≥4),并获取术前NRS值。手术当天术前30 min行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并检测阻滞效果是否完善,患者入手术室后进行全身麻醉。在术后6、12、18、24及36 h对患者进行随访获取术后各时间点的NRS值、阻滞作用消退的时间和消退后12 h内最高NRS值、首次使用抢救性镇痛药的时间、术后镇痛药的使用量、术后不良事件以及患者恢复质量。结果B1组患者术后反跳痛的发生率为31.6%,B2组发生率为48.2%,C组发生率为54.4%。组间比较结果表明B1组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P<0.05)。反跳痛评分B1组<B2组<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表明B1组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C组大于B1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NRS评分且术后0~6 h以及术后6~24 h的疼痛曲线的曲线下面积(NRS-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首次要求抢救性镇痛的时间及QoR-15恢复质量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mg酒石酸布托啡诺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行臂丛神经阻滞可以降低上肢骨科手术后的反跳痛发生率和反跳痛评分,且能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布托啡诺 上肢骨科手术 反跳痛 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