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Ge沟道pMOSFET阈值电压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邹晓 徐静平 +2 位作者 李艳萍 陈卫兵 苏绍斌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1,156,共5页
通过求解泊松方程,综合考虑短沟道效应和漏致势垒降低效应,建立了小尺寸S iG e沟道pM O SFET阈值电压模型,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模拟分析表明,当S iG e沟道长度小于200 nm时,阈值电压受沟道长度、G e组份、衬底掺杂浓度、盖帽... 通过求解泊松方程,综合考虑短沟道效应和漏致势垒降低效应,建立了小尺寸S iG e沟道pM O SFET阈值电压模型,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模拟分析表明,当S iG e沟道长度小于200 nm时,阈值电压受沟道长度、G e组份、衬底掺杂浓度、盖帽层厚度、栅氧化层厚度的影响较大。而对于500 nm以上的沟道长度,可忽略短沟道效应和漏致势垒降低效应对阈值电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硅沟道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阈值电压 短沟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SiGe沟道PMOSFET阈值电压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静平 苏绍斌 邹晓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0-184,234,共6页
首先建立了应变SiGe沟道PMOSFET的一维阈值电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沟道横向电场的影响,将其扩展到适用于短沟道的准二维阈值电压模型,与二维数值模拟结果呈现出好的符合。利用此模型,模拟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器件阈值电压的影响,... 首先建立了应变SiGe沟道PMOSFET的一维阈值电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沟道横向电场的影响,将其扩展到适用于短沟道的准二维阈值电压模型,与二维数值模拟结果呈现出好的符合。利用此模型,模拟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器件阈值电压的影响,并简要讨论了无Sicap层器件的阈值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硅锗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阈值电压 准二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8例疗效分析
3
作者 苏绍斌 《淮海医药》 2001年第5期423-423,共1页
目的 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清除自由基 ,减轻脑损害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临床疗效。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综合措施治疗 ,对照组 30例给予小剂量甘露醇、氟美松、速尿脱水降颅压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每天给予丹参 2 ml/次加液静... 目的 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清除自由基 ,减轻脑损害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临床疗效。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综合措施治疗 ,对照组 30例给予小剂量甘露醇、氟美松、速尿脱水降颅压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每天给予丹参 2 ml/次加液静滴 ,每日 2次 ,10 d为 1疗程。结果 治疗组 36例有效 ,对照组 2 2例有效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治疗组患儿神经精神异常 ,肌张力异常、脑水肿等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结论 复方丹参其有效成分丹参酮可直接清除体内大量自由基 ,并通过对微循环的调节 ,改善脑细胞对氧的利用 ,改善心功能 ,保证脑灌注压 ,能有效治疗 H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复方丹参注射液 疗效研究 HIE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苏绍斌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1期17-17,19,共2页
目的分析前降钙素(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受到细菌感染的新生儿设定为感染组,选择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40例设定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前降钙素与C反应蛋... 目的分析前降钙素(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受到细菌感染的新生儿设定为感染组,选择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40例设定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前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正常组新生儿前降钙素为(1.6±0.06)μg/m L,C反应蛋白为(1.0±0.3)mg/L;感染组新生儿前降钙素为(31.3±21.1)μg/m L,C反应蛋白为(46.2±24.8)mg/L;感染组PCT和CRP明显高于正常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析前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可以检测出新生儿的细菌感染情况,作为检测的重要指标及早为新生儿开展治疗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降钙素 C反应蛋白 儿科 细菌感染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德北滘地区毛细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菌谱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苏绍斌 曾路菲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5期11-12,共2页
目的:对顺德北滘地区毛细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病原菌谱变化以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372例,对患儿的痰培养标本进行常规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37... 目的:对顺德北滘地区毛细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病原菌谱变化以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372例,对患儿的痰培养标本进行常规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372例痰液标本共分离得到15种133株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25.56%)、流感嗜血杆菌(24.06%)、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21.05%)。其对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哌拉西林的耐药程度较高,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西丁、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及头孢噻肟的耐药程度比较低,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27%)、肺炎链球菌(4.51%),溶血葡萄球菌(1.5%)。其对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程度较高,对氧氟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程度较低,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谨慎、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减轻患儿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毛细支气管炎 合并细菌感染 菌谱变迁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德北滘医院常见难治性细菌感染的耐药性研究
6
作者 苏绍斌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9期190-191,共2页
目的对我院常见难治性细菌感染的耐药性进行研究,为难治性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58例感染患儿,对患儿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入院后,均接受病原菌培养,分析总结常... 目的对我院常见难治性细菌感染的耐药性进行研究,为难治性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58例感染患儿,对患儿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入院后,均接受病原菌培养,分析总结常见的难治性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 158例患者,共检出难治性细菌感染患儿137例,检出率为86.7%;经分析发现儿科院内难治性感染病原菌主要包括:耐药金葡菌、铜绿间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等。结论儿科常见难治性细菌感染检出率高,临床治疗务必充分结合病原菌耐药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提高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细菌感染 耐药性 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