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用于类芬顿反应催化降解橙黄Ⅱ 被引量:2
1
作者 苗青山 杨璟 +3 位作者 张铁成 李文鹏 陕绍云 苏红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47,共7页
为了提高非均相类芬顿体系的催化效率,采用原位生长法和直接混合法分别合成了Fe_(3)O_(4)修饰的磁性多壁碳纳米管(Fe_(3)O_(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作为类芬顿催化剂降解偶氮染料橙黄Ⅱ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 为了提高非均相类芬顿体系的催化效率,采用原位生长法和直接混合法分别合成了Fe_(3)O_(4)修饰的磁性多壁碳纳米管(Fe_(3)O_(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作为类芬顿催化剂降解偶氮染料橙黄Ⅱ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和磁学性能(VSM)检测对制备的Fe_(3)O_(4)-MWCNTs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及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原位生长法获得的Fe_(3)O_(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能,且Fe_(3)O_(4)纳米粒子均匀分布于碳纳米管的表面。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Fe_(3)O_(4)-MWCNTs磁性纳米复合催化剂用量为0.025 g、H_(2)O_(2)用量为555μL、pH值为2.5、反应温度为25℃、橙黄Ⅱ溶液初始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6 h后橙黄Ⅱ的去除率达到99.9%。该复合材料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磁分离循环使用四次后对橙黄Ⅱ的去除率仍能保持在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芬顿反应 Fe_(3)O_(4) 多壁碳纳米管 橙黄Ⅱ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药物载体系统的多糖材料的修饰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于坤 韩晓东 +3 位作者 何丽华 贾庆明 陕绍云 苏红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0-516,共7页
癌症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全球性疾病。迄今为止,化学药物疗法仍然是治疗癌症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然而,目前采用的化疗药物通常不具备特异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细胞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将抗癌药物... 癌症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全球性疾病。迄今为止,化学药物疗法仍然是治疗癌症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然而,目前采用的化疗药物通常不具备特异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细胞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将抗癌药物输送至肿瘤组织并增强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吸收是当今癌症治疗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药物控制释放技术通过功能化载体材料对药物进行负载,对药物释放位点及速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目的。载体材料是实现药物控制释放的技术关键,因此,设计并开发多功能药物载体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理想的药物载体通常需具备高稳定性、低生物毒性、非免疫原性及组织靶向性等特点。目前,无机纳米粒子、脂质体、水凝胶、聚合物胶束、微囊等多种药物载体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诊断及治疗研究。基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药物载体因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因此,对天然高分子材料进行化学修饰构建药物载体也已成为药物控释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多糖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在自然界中种类丰富、水溶性高、容易进行化学修饰等优点。多糖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反应基团(羟基、氨基和羧酸基团等),经过特定的化学修饰,改变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可形成水凝胶、胶束、囊泡等结构,其作为药物载体在生物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常用的多糖修饰方法包括疏水性分子接枝、醛基化改性、原位二硫键修饰等。修饰后形成的基于多糖的药物载体具有药物释放速度可控、生物安全性好等特性,并且可以实现改变药物进入人体的方式及在体内的分布,被动或主动靶向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的作用部位,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本文综述了多种对天然多糖进行化学修饰,构建水凝胶、胶束及囊泡类多糖药物载体的方法,并简要讨论了基于多糖的药物载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前景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药物载体 水凝胶 胶束 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韩晓东 张稳 +3 位作者 于坤 贾庆明 陕绍云 苏红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0-35,共6页
磁性水凝胶是一类同时具有磁性材料、高分子材料及水凝胶的性质特点的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因具有优良的磁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其作为新一代的药物载体可以实现磁响应、磁靶向及磁热疗等功能,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 磁性水凝胶是一类同时具有磁性材料、高分子材料及水凝胶的性质特点的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因具有优良的磁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其作为新一代的药物载体可以实现磁响应、磁靶向及磁热疗等功能,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磁性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载体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磁性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的两种药物释放机理(ON/OFF模型及热敏释放原理),及其在磁靶向药物控释、磁热疗和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水凝胶 药物载体 磁靶向 磁热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凝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稳 韩晓东 +2 位作者 苏红莹 贾庆明 陕绍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8-183,共6页
纳米凝胶同时具有水凝胶及纳米材料的双面特性,作为药物载体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反相微乳液法用于制备纳米凝胶的机理、特点,以及反相微乳液聚合和反相微乳液交联法在制备纳米凝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反相微乳... 纳米凝胶同时具有水凝胶及纳米材料的双面特性,作为药物载体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反相微乳液法用于制备纳米凝胶的机理、特点,以及反相微乳液聚合和反相微乳液交联法在制备纳米凝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反相微乳液法用于制备纳米凝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纳米凝胶 反相微乳液 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与环氧化物反应选择性的研究现状
5
作者 王进 母佳利 +3 位作者 苏红莹 陕绍云 王亚明 贾庆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6-190,共5页
CO2与环氧化合物制备生物降解材料一直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致力于开发高效的均相、非均相催化剂以及调控反应条件以控制反应的选择性,从而获得性能优异的目标产物,目前相关方面的综述较少。文中... CO2与环氧化合物制备生物降解材料一直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致力于开发高效的均相、非均相催化剂以及调控反应条件以控制反应的选择性,从而获得性能优异的目标产物,目前相关方面的综述较少。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关于CO2与环氧化物在产物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光学选择性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发展动向。并重点指出CO2与环氧化物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配体、反应温度、压力以及助催化剂的使用对反应在选择性方面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环氧化物 反应 选择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天丁 贾庆明 +3 位作者 苏红莹 田娜 何善传 陕绍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5-247,共3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化合物作为一类新型固体多孔材料,在催化、传感及气体分子的吸附和分离等方面的应用报道较多,但在液体中的应用由于水稳定性不好研究较少。综述了不同种类的金属有机聚合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废水处理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与不饱和烯烃共聚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鑫 支云飞 +3 位作者 陕绍云 苏红莹 伍水生 贾庆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7-182,共6页
目前二氧化硫(SO_2)的减排技术成熟且研究较多,而SO_2的高效利用却研究较少,利用SO_2与烯烃共聚制备新型聚砜是高效利用SO_2的良好途径。现阶段聚砜主要应用集中在材料领域,特别是聚砜光功能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在众多领域获得了应用。文... 目前二氧化硫(SO_2)的减排技术成熟且研究较多,而SO_2的高效利用却研究较少,利用SO_2与烯烃共聚制备新型聚砜是高效利用SO_2的良好途径。现阶段聚砜主要应用集中在材料领域,特别是聚砜光功能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在众多领域获得了应用。文中综述了一个世纪以来利用自由基共聚机理,将烯烃类物质与SO_2共聚制备聚砜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共聚产物主链上SO_2的嵌入对聚合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旨在对今后烯烃与SO_2共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烯烃 自由基共聚 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粉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和佳媛 贾庆明 +3 位作者 苏红莹 吕宏婷 陕绍云 王亚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1,共3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柚皮粉在氮气气氛下的热解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升温速率(10、20、30、40和50℃/min)下柚皮粉的热重(TG)曲线和微商热重(DTG)曲线。采用不同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探讨了柚皮粉热解机理,并求出反应动力学...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柚皮粉在氮气气氛下的热解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升温速率(10、20、30、40和50℃/min)下柚皮粉的热重(TG)曲线和微商热重(DTG)曲线。采用不同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探讨了柚皮粉热解机理,并求出反应动力学活化能和频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粉 热解 动力学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硫共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珍 支云飞 +4 位作者 陕绍云 刘云利 郑荣 贾庆明 苏红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4-190,共7页
目前有关二氧化硫(SO2)减排技术的研究成熟且较多,而SO2的高效利用却研究较少。SO2与烯烃、环氧化物及其他单体共聚制备含硫高分子是利用SO2的有效途径。探索和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是提高其共聚反应效率及调控共聚物结构的根本手段和方法... 目前有关二氧化硫(SO2)减排技术的研究成熟且较多,而SO2的高效利用却研究较少。SO2与烯烃、环氧化物及其他单体共聚制备含硫高分子是利用SO2的有效途径。探索和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是提高其共聚反应效率及调控共聚物结构的根本手段和方法,因此,高效催化剂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文中分析比较了有机金属、过氧化物、Lewis酸、Lewis碱等催化剂对SO2与单体共聚制备含硫高分子的影响规律,希望对SO2催化共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含硫高分子 催化剂 共聚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CO_2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亚芹 陕绍云 +2 位作者 贾庆明 苏红莹 何善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2-234,共3页
近年来,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二氧化碳(CO_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因素。综述多种负载型CO_2吸附剂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负载型锂基、负载型钙基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研究,重点介绍负载不同元素的钙基吸附... 近年来,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二氧化碳(CO_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因素。综述多种负载型CO_2吸附剂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负载型锂基、负载型钙基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研究,重点介绍负载不同元素的钙基吸附剂,并且综述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另外简单介绍负载型钾基、负载型钠基CO_2吸附剂,以期对CO_2的吸附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 二氧化碳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碳化制备多孔碳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辉 贾庆明 +2 位作者 陕绍云 苏红莹 董亚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6,共5页
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多孔材料,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和化学性质可调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催化、气体储存等领域,但是由于MOFs的不稳定性使其在应用方面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方面的限制... 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多孔材料,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和化学性质可调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催化、气体储存等领域,但是由于MOFs的不稳定性使其在应用方面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方面的限制,可以通过碳化法使其更加稳定。综述了以MOFs为模板,通过直接和间接碳化法来制备稳定多孔碳材料,并对其在吸附、催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纳米多孔材料 碳化 吸附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三元共聚研究进展
12
作者 山小芬 母佳利 +3 位作者 陕绍云 伍水生 苏红莹 贾庆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5-190,共6页
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进行二元共聚制备聚碳酸丙烯酯(PPC)及聚碳酸环己烯酯(PCHC)是目前二氧化碳共聚领域研究重点。但所制得的二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较差,从而限制其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引入第... 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进行二元共聚制备聚碳酸丙烯酯(PPC)及聚碳酸环己烯酯(PCHC)是目前二氧化碳共聚领域研究重点。但所制得的二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较差,从而限制其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引入第三单体进行三元共聚是改善二氧化碳共聚物性能的有效方法,文中系统地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的第三单体(分为环氧化合物与非环氧化合物)对二氧化碳共聚产物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预期为二氧化碳共聚物工业化应用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二元共聚 三元共聚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化硅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何善传 贾庆明 +3 位作者 苏红莹 马艾华 陕绍云 胡天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80-84,共5页
综述了近几年氮氧化硅复合材料、氮氧化硅薄膜材料和介孔氮氧化硅材料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氮氧化硅薄膜材料的发光特性和折射率可调特性,及其不同的制备方法。同时介绍了介孔氮氧化硅材料和Si_3N_4/Si_2N_2O、SiC/Si_2N_2O及BN... 综述了近几年氮氧化硅复合材料、氮氧化硅薄膜材料和介孔氮氧化硅材料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氮氧化硅薄膜材料的发光特性和折射率可调特性,及其不同的制备方法。同时介绍了介孔氮氧化硅材料和Si_3N_4/Si_2N_2O、SiC/Si_2N_2O及BN/SiNOf三种应用较多的氮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氮氧化硅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硅 复合 薄膜 介孔 特性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L系列MOFs复合物去除废水污染物研究进展
14
作者 彭程 陕绍云 +3 位作者 胡天丁 支云飞 蒋丽红 苏红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6-271,共6页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水体严重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困难中。因此,开发高效技术去除环境废水中的污染物刻不容缓。拉瓦锡骨架材料(MIL)系列是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家族中的一个子类,因具有优异的结构特征和水热稳定性,在废水处理领...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水体严重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困难中。因此,开发高效技术去除环境废水中的污染物刻不容缓。拉瓦锡骨架材料(MIL)系列是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家族中的一个子类,因具有优异的结构特征和水热稳定性,在废水处理领域备受青睐。MIL系列MOFs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吸附和光催化降解。然而,原始的MIL系列材料去除污染物的效果有时候并不明显。采用各种方法(如金属掺杂、复合其他纳米材料、配体功能化、构建异质结、合成方法的改进等)对其进行改性,可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化,以进一步开拓其在去除污染物方面的应用潜力。主要总结了MIL系列吸附剂、光催化剂在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吸附 光催化 改性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氟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国霞 陕绍云 +3 位作者 支云飞 苏红莹 胡天丁 张楚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5-240,共6页
氟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羟基磷灰石(HAP)中的部分羟基离子被氟离子取代后形成氟羟基磷灰石(FHA)。氟离子取代羟基离子进入HAP的晶体结构,不会改变HAP的基本结构,但可以使其更加稳定,进而改良溶解度过高的缺陷。并且引入氟离子能... 氟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羟基磷灰石(HAP)中的部分羟基离子被氟离子取代后形成氟羟基磷灰石(FHA)。氟离子取代羟基离子进入HAP的晶体结构,不会改变HAP的基本结构,但可以使其更加稳定,进而改良溶解度过高的缺陷。并且引入氟离子能够刺激骨细胞生长,起到促进骨结合的作用。介绍了纳米FHA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为未来合成性能更优良的FHA材料提供参考。此外,还综述了FHA在生物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羟基磷灰石 生物医疗 骨增殖和分化 骨移植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f-assembled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 as MRI contrast agents — A review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红莹 吴昌强 +1 位作者 李丹阳 艾华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75-185,共11页
Recent progress of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 clusters a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probes is reviewed with regard to their applications in labeling and tracking c... Recent progress of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 clusters a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probes is reviewed with regard to their applications in labeling and tracking cells in vivo, in diagno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umors, and in drug delivery systems. Magnetic nanoparticles(NPs), especially SPIO nanoparticles, have long been used as MRI contrast agents and as an advantageous nanoplatform for drug delivery,taking advantage of their unique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ability to function at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levels. Due to advances in nanotechnology, various means to control SPIO NPs' size, composition, magnetization and relaxivity have been developed, as well as ways to usefully modify their surface. Recently, self-assembly of SPIO NP clusters in particulate carriers — such as polymeric micelles, vesicles, liposomes, and layer-by-layer(Lb L) capsules —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for application as ultrasensitive MRI probes, owing to their remarkably high spin–spin(T2) relaxivity and convenience for further function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ramagnetic iron nanoparticle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trast agent SELF-ASSEMBL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